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世间长生仙

作者:化三生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五章 刘大人不收礼

书名:世间长生仙 作者:化三生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10:41

对于侄子的能力,张员外还是比较放心的。

不过在稍后的行程之中,因为去往城里的路途较长,偶尔两人聊起此事,张员外也难免会多叮嘱两句。

直到两日后的清晨。

车队来到城内,去往约定的米行。

护卫先行离开车队,去往了城南小巷的东街口。

在那里转了半圈,就看到了正在路边摆摊的书生。

这位书生,是替人写信的。

客人念,他写,百字一文。

一天下来也能赚个百十文钱。

护卫之所以认识他。

也是车队之前在这里摆过摊,两人年龄又相差不大,无生意时,两人偶尔聊上几句,一来二去就熟了。

等护卫来到摊前。

书生看到护卫,手掌就伸向书框里,小心拿起上面的纸页,取出下面的两本儿童启蒙书籍,“这是张兄要的。”

“今个不是这事。”护卫说着,也顺手把书本收进怀里,“说说你家的那些杂谈书籍,这次我准备买了,但这价钱上,还是十文”

“是。”书生看向护卫,“一本十文,一共五十一本,价钱不能少。”

“没涨就好。”护卫笑着拍了拍腰间的荷包,里面发出银子的响声,“但得说个事,你今日不能摆摊了,得陪我去书坊转转,帮我凑够一百本前朝游记。

按照一本十文的价格,多余的钱算你的。

但不能太破,也不能充数啊”

“好”书生看到有这赚差价的好事,是立马收摊,示意护卫跟他来。

因为他收摊时经常去书坊的旧书摊闲逛,知晓一些人在卖前朝书籍,也知道哪些人卖的便宜。

这般短短一上午过去。

书生带着护卫找到自己认识的那些摊主,又在这些多半都是破破烂烂的书摊前讨价还价。

护卫就在一旁看着,不时插上一嘴。

等下午的时候,护卫就背着一个大箩筐,回到了车队这边。

顺道也把茶叶给买了。

书生也通过这一手倒卖,赚了三十六文。

而张员外看到护卫回来,又见书与茶叶的事办完,继而等护卫吃完午饭后,就让他看着车队。

张员外则是趁着天色还早,手里拿着一个盒子,去往了两条街外的酒楼,准备让身为酒楼掌柜的好友,为他引荐一下刘大人。

可在这一路上,真要去酒楼找好友的时候,张员外也是再三打退堂鼓。

一是怕刘大人记仇。

二是求人的事,还是求好友,总归有些别扭。

毕竟当初他可是意气风发,没有和好友一起去巴结刘大人。

如今却又求过来了,这心里的滋味不太好受。

张员外心里盘斗着,这般墨迹走着,最后行着行着,路终有尽,还是来到了这座三层的酒楼外。

又在小二的热情招待中走进酒楼。

张员外听着酒楼内吵杂的烟火气,打量了一番这精致的装潢,想着今后可能也有缘在城里开上一家店面。

于是,他又抱着坚定的心思,向着小二道:“我名张艋,是陈掌柜的同县好友,还望小二哥告知一声。”

张艋小二没听过这个名字。

但张员外一身锦衣,看着非富即贵。

继而小二也不敢怠慢,就向着楼上跑去。

不一会。

他就再次下来,带着张员外来到了二层角落里的一个雅间前。

通报一声,小二轻轻推开门,就行礼离去。

张员外走进这间不大的雅间里,看到酒楼掌柜正在喝着醒酒茶。

“张兄弟,坐。”酒楼掌柜晃晃脑袋,酒意也不大,最多一分醉,“之前正在陪城里的两位好友喝酒,听到你这位稀客来了。

我总得和那两位告罪几声,所以来得慢了,让张兄弟久等了。”

他说着,又看了看张员外手里的盒子,“我记得你很少来我这,今日特意过来,是出什么事了

货物出问题了没钱进货,用钱”

“这倒不是。”张员外轻呼一口气,有些求人的别扭,但更多的是郑重道:“今日来此,是想请陈兄帮个忙,为我引荐一下刘大人。”

“哦”掌柜忽然笑了起来,“看你神色这般严谨,我当什么事。原来只是见刘大人,这个好说。”

“不是”张员外看到掌柜毫不在意,倒是提醒道:“陈兄难道忘了,几年前刘大人邀请咱们去县里客栈喝酒,我可是没去,没有给刘大人面子。

万一这次过去,刘大人认出我,我怕会连累你。”

“连累什么”

酒楼掌柜面对张员外的提心吊胆,却无所谓的摆摆手道:“刘大人每日税收与公务繁忙,不知要处理多少事,见多少店家。

莫说这都是好几年前的事了。

尤其你又没得罪刘大人,只是没有赴约去往。

这样的小事不痛不痒。”

掌柜说到这里,又压低声音道:“再说句不太顺耳的话,张兄弟是感觉自己得罪了金曹大人,所以这事对于你来说是天大的事,也会让你长久记得。

但刘大人真不会记得你。”

掌柜说着,还给依旧不放心的张员外吃了一颗定心丸道:“我之前也悄悄探过刘大人的口风,在刘大人面前提起过你。

刘大人却没有丝毫印象。

所以在这事上你就放心吧。”

“如此甚好”张员外听到这话,也露出了笑容。

他最不放心的事,就是这件事。

随后,他又慌忙打开盒子,先让好友掌掌眼,

“听说刘大人喜欢玉石,我特意带了一块上好的红玛瑙,不知这个礼物是否可行”

“你要送礼”掌柜好奇的看向记忆里刚正不阿的张员外,又瞧了瞧这润滑饱满的玛瑙,“倒是挺上成的,约莫能值上十金。”

“陈兄的意思是太便宜”张员外有些慌,因为这是他能拿出的最好物件。

于是他着急之下也不待掌柜多言,就问道:“陈兄那里有什么好物件吗我这次的卖货钱先抵着,如若不够,等我回县后再取。”

“你这是哪里和哪里”掌柜摇摇头,“还有什么送礼一事,你这是听谁说的谁说的刘大人收礼”

“难道不收”张员外带着探寻的目光看向掌柜,意思是你们能盘下这些店面,盘下大酒楼,不就是曾经送礼

掌柜看到张员外误会,倒是端正神色道:“以前是以前,而如今的刘大人是不会收的。你大可以把刘大人当成大清官,就像是咱们县里的那个铁面捕头一样。”

“不收”张员外略微一愣,“但总归是登门拜访,又是第一次相见,空手而去,总觉得有些不太稳妥,要不我带一些小礼”

“你怎么不听劝还是听不懂”掌柜嗨的一声,颇有些动怒道:“你要知道,这次是我举荐你过去,然后不让你带任何物件,这不是明摆着是我办事不周在刘大人那里讨没趣

我还能害自个儿不成”

掌柜说到这里,看到张员外不敢吭气后,忽然也泄了气,化为一叹道:“张兄弟,我记得咱们周县的几位员外里,就属你胆子最大,最为敢闯。

怎么你如今也胆小了

就这小小礼物一事,还问上两遍”

“我”张员外听到这话后倒想辩驳,想说他的胆子从未变小过。

但想想自己的妻儿,自己的侄儿一家,还有店里靠他养活的亲戚、伙计。

想到万一没走对路,因为小小礼品一事得罪了刘大人,让他店铺关门。

最后他没有辩驳这话,只是有些赔笑的小声向掌柜再次确认道:“陈兄,空手而去,这能行吗”

“哎呀”掌柜看到张员外还问这事,又当望着张员外赔笑的表情,最后火没有发出来,只是撂下一句道:“跟上,你听我的就好”

话落,掌柜带着火气的推开门,带头出了雅间。

张员外快步跟了上去。

路过柜台。

掌柜把张员外手里的盒子一把夺过,让柜台的账房保管。

随后一路直行,带着张员外去往金曹府邸。

等来到府外,让门口的护卫通报。

片刻时间,护卫再次出来。

掌柜先让张员外在府外等着以后,就跟着护卫进入府邸。

等顺着青石铺的地面,来到了正厅前方。

掌柜倒不复先前那般气冲冲的样子,而是满脸堆笑,早早就弯着腰,于厅外行礼道:“小民见过大人”

“进来坐。”屋里正首的位置,刘大人正一边看着手里的文书,一边品着茶水。

掌柜听到吩咐,轻声的走进厅里,站在一旁也不说话。

只是等刘大人杯里没水的时候,他才会带着憨笑的表情上前两步,为大人续上茶水。

直到这份文书看完,刘大人望来,示意他开口。

掌柜这才拱拱手道:“大人,小民在周县里的好友,听说大人德义有闻、清慎明着今日特意来拜会大人,如今正在府外等大人传见。”

“哦陈掌柜什么时候也咬文嚼字了”刘大人听到掌柜的奉承之言,倒是笑了起来,“无需客套,说吧,是你哪位好友来我这里做客了。”

“张艋,张员外。”掌柜也未多言,“小人原先也和大人说起过他。”

“张艋好像有些印象”刘大人露出回忆之色,向着掌柜问道:“是开米行的那个”

“是他”掌柜猛地点头,“就是那位张员外”

“嗯。”刘大人稍微坐直了些身子,“带进来吧。”

“是”掌柜笑着应声,便带着这好消息出屋,准备告诉府外正焦急等待的张员外。

刘大人见到掌柜离去时,却又仔细回想了一下,确实对于这位张员外有些印象。

只是这个有印象,倒不是想起张员外曾经无视要他的邀请。

因为这些小事,和掌柜所说的一样,刘大人早就忘了。

毕竟他前些年未得势的时候,经常前往各县,邀请各县里的这些豪绅,也经常被放鸽子,所以真不会详记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不会在意这些事,更不会为这些事动气。

若是动气,这十年间被放了不知多少鸽子的他,早就被气成圆球了。

如今,让他对张员外有印象的一事,还是这些年里偶尔听酒楼掌柜说过,说周县的张员外心善,有时会去外县施粮,是一个善人。

而这样的善人,在整个梁城二十六县的数百余村里,也是有不少的。

要不是酒楼掌柜偶尔提上几句,他其实也不会记得有这么一个人。

刘大人思索着,又拿起手边未审改的一本文书。

趁着掌柜喊人的间隙,再审改一本,尽快把这几日的事情整理一番,挤挤时间,腾出一些时间。

因为过几日他要出去一趟。

同时,在刘大人审改文书的时候。

不一会,掌柜也带着张员外行礼之后,站在了厅外。

“先坐。”

刘大人言道一句,又看了看手里审查一半的文书,便继续审改,准备等这本改完后,再和这位张员外聊一聊。

只是听到先坐二字。

张员外和掌柜却没有真坐,反而道谢后站在了厅中。

府邸前庭的正厅作为刘大人待客的地方,厅外还是挺安静的,没有下人来回走动,只有远处两位手持兵器的将士。

一时间,厅内只有刘大人偶尔翻开文书纸页的声音,让气氛不免有些压抑。

再随着刘大人看到某个难题,难以定论,皱眉沉思,手指不知不觉间加重点着桌面。

他自身散发的心烦气息,加之上任金曹令以后的烦乱,也在气氛压抑的正厅内越发明显。

张员外看到刘大人的样子,倒是忽然想到了之前酒楼里担忧此行的自己。

也想到才出县时的心神不安。

但一开始是遇到了宁先生,这心神不安的劲一下子就被压了下去,甚至都没去想这些事。

现在想来,确实也怪。

好似宁先生在旁边,世上就没有什么烦心事一样。

而也是想到宁先生。

张员外觉得如今烦心的刘大人,若是见到了宁先生,这些烦躁说不得也会尽皆消散。

顺便还能为宁先生引荐一下这位大人,顺便批一个正儿八经的茶摊资证。

到时候也不怕有官家去茶棚查。

他想着这些,又看了看刘大人,倒是装着胆子问道:“大人是有烦心事我知一个地方”

张员外刚说到这里。

刘大人忽然停下手中的毛笔,也后知后觉的停下了正在敲击桌子的手。

他抬头凝目看了看张员外,没有言语,也没有否认,过了几息,又继续批改文书。

掌柜看到刘大人再次低头后,才敢向张员外使眼色,觉得自己好友怕是已经在刘大人心里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张员外也知道自己不该多嘴,但话都说出来了,又看到刘大人刚才像是让他继续说的意思,于是只能猜测着刘大人的用意,接着道:

“草民有幸结识一位先生,那位先生在周县南十里的东边官道上,开了一家茶摊。

草民途中路过,在先生的茶摊上休息了一会,感觉什么烦心事都散了。”

张员外说到这里,本想接着说出刘大人有空去坐坐的时候,却看到刘大人依旧在改文书,对他所讲的好似没有丝毫兴趣。

于是他也不敢再多言了,或许是他刚才会错了意。

大人刚才真正的意思是不让他说了。

“大人,小民告退”掌柜是怕张员外再说错话,继而拉着张员外,向刘大人轻声辞别后,便带着张员外快步离去。

当十几息过去。

刘大人却放下了文书,又看了看离去的两人。

张员外所说的话,他其实在听。

也觉得这位张员外应该不敢骗他。

但刘大人更多是感觉这个茶摊的位置好,或者茶水好,才让人心旷神怡。

这般让人心神放松的美景雅地,他其实有时也会散心般去往。

正好过两日,外县要开舍粥摊。

自己要悄悄去私访,查查这些大员外们有没有阳奉阴违。

顺路能去瞧瞧那茶摊,看看是否真如张员外所说的那般。

但也是想到舍粥、难民、灾害、粮食收成。

刘大人也起身出了正厅,来到了后院的书房外。

整理好衣物。

刘大人走进弥漫香火味的书房内,望向墙边东侧的河神神像前,准备上香祈祷。

他虽然没见过鬼神,但却相信民间传言中的鬼神。

有时会前来上香,求一个心安。

并且像这般一尺高的神像,在许多百姓家里都有。

有的是请木匠雕刻,有的是自己雕刻,有的是在河神庙那里捐钱,庙祝会赠予。

刘大人的这座神像,则是请城里的名匠雕刻的,和河神庙里的神像相貌一样。

等替换好新的贡品。

刘大人也点上香火,真诚的朝神像三拜,

“愿梁城风调雨顺、五谷丰熟,望河神大人庇佑”

拜完神像。

刘大人就小心的把香火插好,回往了正厅,继续审改文书,接待偶尔会来的客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5667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