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红楼之挽狂澜

作者:鸿燕 | 分类:历史 | 字数:0

【001】贾家大厦将顷

书名:红楼之挽狂澜 作者:鸿燕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49

举目则青楼画阁,绣户珠帘。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

烈火烹油,繁华着锦的神京城里,矗立着两座一街之隔的国公府。

西边是荣国府,东边是宁国府。

与往日里的赫赫扬扬有所不同,今日的荣国府门口搭建了一座灵棚,还挂着一面面丧幡,宁国府的大门两侧也挂着一串串碎头纸。

荣国府二房的嫡长子贾珠殁了。

荣宁二府大操大办了七天丧事,却只有贾珠的夫人李纨等少数几个人是真的伤心落泪,其他人都是掩面假哭。

荣府“玉”字辈的远亲子孙贾琛混在人群里,连装哭都懒得装。

他来参加丧事,主要是为了吃席,顺便打包残羹剩饭。

“还是贾家嫡派子孙的待遇好啊,这么多山珍海味,我平时想吃都吃不到。”

贾琛默默感慨了一句,在众多贾家主仆们鄙夷的目光中,挑了几样剩菜包好带走。

他并不在意周围人的目光,反正有些饭菜无人问津,没人动筷,跟新的一样。

在前世,他受尽了社会的毒打,早已心如磐石,意志坚定,不会让别人的态度,影响自己的心情。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在这一世,他是京中的贾家,家境贫寒,生活拮据。

他的便宜老爹叫贾斁,在排行老六,诨号贾老六,由于是庶子,成年后就被赶出了荣府,自己顶门立户。

贾斁生性风流,整日里流连烟花柳巷,结果得了花柳病,英年早逝了。

贾琛的娘是难产死的,贾琛作为一个穿越者,从没见过这个娘。

等便宜老爹一死,贾琛就成了一个孤儿。

好在自家房子还在,虽然只是个二进的旧宅子,但好歹能遮风挡雨。

每月荣府会拨给他一两银子,只相当于贾家一等丫鬟的月钱。

这点钱若是用来吃喝玩乐,是肯定不够的,但若是节俭度日,足以吃饱穿暖。

家里虽然穷酸,却有不少藏书,贾琛没事时就会翻看,也不知是不是觉醒了穿越者的金手指,贾琛竟然能过目不忘。

他今年才九岁,就已经把四书五经倒背如流了。

按照原著的时间线,林黛玉今年六岁了,估计再过不久就来贾府了。

贾琛回到家,把剩饭剩菜放到锅里热一热,吃饱喝足后,从书架上取下一本史书,秉烛夜读。

现在是大周朝。

根据书里记载,大周之前是大明。

大明嘉靖皇帝一心修道,荒废朝政,结果被鞑靼所灭。

幸有元末诚王张士诚的后人自高邮起兵,北驱鞑虏,马踏中原,横扫天下,定都神京,至今已有近百年了。

现在传至第三代皇帝,改元崇瑞。

贾琛推算了一下朝代年份,心陡然一沉:

“今年是崇瑞七年,倒是和崇祯皇帝”

“砰砰砰”

突然,一阵敲门声传来,打断了贾琛的思绪。

贾琛将一把短刀藏在腰后,起身去开门。

透过门缝一瞧,原来是贾菌的母亲娄氏来了。

自从贾琛的便宜老爹死后,娄氏看贾琛年幼失怙,怪可怜见儿的,就时常来给他送点吃食。

贾琛赶忙打开院门,拱手施礼道:

“贾琛见过娄嫂子。”

娄氏指了指旁边一个丫鬟提着的食盒,笑道:

“琛兄弟,我家今晚炖了两只鸡,给你送来半只补补身子。”

“多谢娄嫂子,快请进来喝杯茶吧”贾琛心里暖烘烘的,侧过身,把她和丫鬟让进屋。

娄嫂子进了正堂,落座后,视线定格在墙上挂着的一幅字上面,忽地瞠目结舌,霍然起身。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娄嫂子失声吟诵了一遍,啧啧惊叹道:

“好诗好字琛兄弟,这诗是你写的”

贾琛谦虚道:

“娄嫂子过誉了,这只不过是我在闲暇之余,为了打发时间,即兴写的拙作,难登大雅之堂。”

娄嫂子笑着赞叹道:

“琛兄弟不必过谦,我虽是女流之辈,但也是读过几年书的,你这首诗堪称高才壮采,言有尽而意无限,如有神助,足以流传千古。”

贾琛笑道:“实不敢当。”

娄嫂子意犹未尽地念诵道:

“尤其是最后一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在展现出铮铮傲骨的同时,还散发着潇洒不羁的沧桑大气,真是让我叹为观止。

你在如此窘迫的环境里,还能写出此等雄健的诗词,可见你心胸宽广,颇有风骨,绝不是池中之物”

贾琛淡然一笑道:“娄嫂子谬赞了。”

娄氏笑问道:

“琛兄弟小小年纪,就饱读诗书,文采飞扬,可见是下了苦功的,想来是在准备县试吧”

在大周,科举包括“六试”,分别为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与殿试。

贾琛道:“确实是在备考,我家境贫窘,只能靠科举考试来改变命运。”

娄氏面色一肃,感慨道:

“小小年纪就如此懂事,他年必有出头之日。你菌侄儿跟你同岁,也在准备县试,还请你多帮帮他。”

贾琛正色道:

“娄嫂子有恩于我,我自然是责无旁贷,一定跟菌侄儿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琛兄弟过谦了,菌儿可没有你这样的诗才水准和书法造诣。”娄氏又寒暄了几句,便告辞离开了。

等送走了娄氏,贾琛摇头苦笑,在贾家子孙之中,娄氏的儿子贾菌算是肯用功读书的了,除了他,还有贾珠的儿子贾兰算是个读书种子。

其他的贾家子孙大都不肖,整日里只知道吃喝嫖赌。

贪图享乐者多,运筹谋划者少。

宁荣二府都已经入不敷出,寅吃卯粮。

别看现在风光无限,其实已经是大厦将顷,最终会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悲惨下场。

现在,贾琛还能依附贾家勉强度日,等贾家被抄了家,就没人按月给他月钱了。

为了改变命运,贾琛只能刻苦读书,争取金榜题名,为官做宰,主持贾家大局,拨乱反正,避免被抄家的下场。

但贾家作为开国勋贵,估计终究难逃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下场。

现在双日悬天,二圣临朝,太上皇虽然传位给了皇帝,却依然恋栈权位,时常出手干预朝政。

太上皇依仗的是以四王脉,而且是一门双国公,地位尊崇之至。

而皇帝为了对抗太上皇及其手下的老臣集团,提拔了一批心腹重臣,被称为崇瑞勋贵。

两大勋贵集团势如水火,大有剑拔弩张之势。

等太上皇驾崩,皇帝独揽大权,开国勋贵们的下场可想而知。

贾琛默默谋划盘算,要想改变自己和贾家的命运,除了金榜题名之外,还需要执掌兵权才行。

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怎能郁郁久居人下

作为穿越者,贾琛可没有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思想,若是皇帝想灭了贾家,得先问问我手中刀答不答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4187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