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呢”
乾清宫内、朱由校被朱由检说的来了兴趣,抓住朱由检的手,坐到了旁边的椅子上,殿内的太监识趣的端来了两碗酸梅汤。
“还有”朱由检苦笑道:
“哥哥、弟弟只知道这么些了,再多,弟弟是真的说不出来了。”
“额”朱由校微微一愣,紧接着又笑道:
“也是、朝中百官都商量不出来的事情,弟弟不过十岁便能想的如此通透,想来这种事情也很难。”
“既然如此、那哥哥现在就下旨,先调石柱土兵和浙兵分别镇守辽沈。”
“不可”听到这话、朱由检极了,连忙制止道:
“哥哥不可、这事情若是想成,必须派缇骑日夜加紧,催促两支兵马急行军。”
“以客军的身份将他们调入辽东,等入驻辽沈后,再下令也不迟。”
“为何”朱由校微笑,显然是知道其中的门道,但还是想看朱由检说。
朱由检没办法,只能解释的通透道:
“辽沈两镇五万兵马,若是眼下下诏,恐怕不出一月,就要全部逃入乡野,届时辽沈空虚,恐怕被老奴所占。”
“此事当闷声细做、不让外人所知。”
“只要这两部人马入驻辽沈,届时便是辽沈五万大军反叛,也能被轻易镇压。”
“你就这么自信”朱由校不由侧目看了一眼朱由检。
毕竟他口中说的,是人数加起来不过七千人的南兵,可以镇压人数五万的辽东兵马。
“弟弟不是自信,是了解南兵和北兵的战力。”朱由检无奈的解释道:
“我朝兵马、向来是一方强、一方弱。”
“早年北兵强,是因为北方的蒙古人不断叩边,加上女真乱边,因此常有大战,北兵也战力强大。”
“只是李如松战死后,北兵就一日不如一日了,那李如柏,如今朝野说他通贼,可他居家二十一年,不知辽镇兵马败坏。”
“萨尔浒一战、李如柏麾下的兵马早已不是当年李成梁留下的辽东铁骑了,非战之罪。”
“因此、南兵并非比北兵强大,只是南兵中的石柱土司兵,和戚金所训练的浙兵强大罢了。”
朱由检的话、并不是为李如柏翻案。
说白了、李如柏也不需要翻案。
他本来已经退休二十一年,都六十八岁的年纪了,兵部突然让他复起,本质上就代表了无人可用。
李如柏在李如松帐下不过一个先锋,治军不严。
兵部不给他练兵的时间,麾下兵马还是前任总兵留下的。
一个六十八岁的老将,麾下全是别人的兵马。
结果就是他带着一群乌合之众紧赶慢赶,刚刚遇到后金兵马,还没下令摆开阵型,自己的大阵就乱套,践踏死了自己一方上千人。
萨尔浒之战、必然是有人出卖情报,但这个人不一定是李如柏,可能是被收买的辽人,也可能是李如柏的妻妾,更有可能是朝鲜方面的人。
熊廷弼自己都曾说:“辽人投奴甚多,城中多有间客。”
总之一切的原因,都是因为太监高淮乱辽,导致辽人不信任明朝,而亲近蒙古和建奴的结果。
现在去想到底是谁出卖情报,倒不如想想怎么稳定辽东局势。
浙兵和白杆兵的实力,韩景略根本不用多想,只要朝廷下令,镇压辽沈两地的五万乌合之众,简直轻而易举。
在辽东、只要他们坚守城池不出,加上努尔哈赤眼下没有火炮,单靠这两座城池,就足够磨死后金上万人。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他的想法可以被朱由校实现。
因此他看向了朱由校,而朱由校也在沉思。
过了几秒他才开口道:“石柱土兵和浙兵的事情,我会让人去做的,倒是这九边军饷的事情,弟弟你还没有说清楚。”
“依你之见,九边应该发响几何是应该直接发完今年积欠的军饷,还是等等”
朱由校还是在担心钱的事情,而朱由检对此只能解释道:
“依臣弟只见,可以按照每镇士兵先发二两银子来还欠响。”
“九边兵马、辽东镇26万,蓟州镇8万6000人,宣府镇驻军兵力8万4000人,这三镇总共43万人。”
“大同镇驻军兵力76万余人,太原镇驻军兵力53万人,榆林镇驻军45万人,这三镇一共174万人。”
“之后固原镇驻军兵力近6万人,宁夏镇驻军兵力约25万人,甘肃镇驻军兵力约4万人,这三镇一共124万人。”
“因此,延边九镇一共72万9000人,按照每人二两银子,就是000两银子。”
“这次发响之后,尚积欠147万9400两银子。”
“不过年关一过、又积欠1022万7400两银子了”
说到这里、朱由检无奈苦笑,只因为他知道,这接近七十三万的人马里,只有不到二十万能打。
在防守长城之余,调动的极限就是十三万兵马,这也是松锦之战明军的家底。
哪怕裁撤了五万辽东镇的兵马,也最多是减少三十万两不到的军费支出罢了。
所以、在他报出这一长串的军饷后,朱由校的脸色立马就不好看了。
以明朝的财政来看,不过只有两千两百万石的米、麦,加上四百万两左右的杂项,几万两银子的商税,还有六百万两的内努收入罢了。
不过、这其中养天下宗室的定额银两是一百五十万,地方还要截留三成,西陲、南边兵马还要支出六百万石的粮食。
这么一算下来,留给朱由校的,只有八百六十万石粮食,七百万两左右。
这样的财政收入,养九边七十三万兵马,上千万军饷,简直就跟做梦差不多。
所以明末从张居正死后开始,九边就经常欠响了。
对此、朱由检能做的,只有对朱由校安慰道:
“哥哥不必担心、弟弟过些日子去御马监巡视,会想办法用皇店和皇庄为哥哥赚些银子的。”
“噗嗤”朱由校突然笑了出来,看着稚嫩的朱由检笑道:
“御马监那十几万两银子,能起到什么用处弟弟自己留着花吧。”
朱由校打趣着朱由检,可心里还是因为自己弟弟的话感觉十分温暖。
他不由握紧了朱由检的手,脸上笑的很是开心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