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宁第一衙内

作者:二马走天涯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一百四十九章 突如其来的任命

书名:大宁第一衙内 作者:二马走天涯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9

回到虞城郡的赵敦赵太守次日就将亲朋好友邀请到府上,将自己获得了甲上的好消息公布了出去,亲戚们自然不知道这甲上代表什么,但依然觉得应该还厉害。

赵太守因为高兴就多喝了几杯,酒后还即兴作了一首打油诗,让整个家庭聚会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有的亲戚自然就发问了,你这什么时候能高升啊,眼看都要五十五了,再不抓紧时间可就要退休了。

说到这个,赵太守也是满心的着急,皇上的圣旨就不能随着考评一起发下来吗

这一日,赵太守如往常一般在值房里无聊的看着石头记,正看到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他忽然就打了个冷战,他仔细看了看这里面的人物叫贾雨村。

还好还好,不是赵敦,可为什么这情节这么像赵太守的后背上还是湿了一片。

要说葫芦案,赵太守这辈子可是没少判,可是这个时候的大宁,哪个官员不是如此。

或许官员们看到这一回都会觉得是在影射自己。

“大人”

“你特么吓死我了”赵太守被长随的一声呼唤吓了一跳。

长随委屈道:“小的不是故意的,是有要事要通禀。”

赵太守合上书页,对长随不耐烦的说:“有话快说有屁快放”

“外面来了圣旨,您快去接旨吧。”

赵太守一脚踹在那长随的屁股上,怒道:“费这么多话,不早点说。”

随后赵太守便是赶紧整理了整理冠服,与那长随出了值房往衙门的大堂而去。

大堂前的空地上已经准备好了宣旨的仪仗,十几名手持金瓜骨朵的大内侍卫分列两旁,十名开道锣手手提金锣,还有若干持角号的号手。

赵太守定睛一看今日宣旨的是位公公,便明白这是大事了。

大宁的惯例,圣旨可以由宫中派出内侍前去宣读也可由当地官员宣读,但一般大事急事都是由宫中的内侍亲自来宣读。

“公公,辛苦了”赵敦对着那太监拱手见礼道。

那太监微微一笑道:“赵太守,你还不认得咱家吧”

赵太守赶忙问道:“敢问公公贵姓”

“咱家是太极宫的内侍,姓黄。”

“哎呀,真是失敬失敬,能在太极宫的可都是皇上的红人啊。”赵敦自然知道太极宫是泰安帝修道的地方,能在那里当差自然都是泰安帝最为宠信的人。

黄公公也不谦虚,他对赵太守道:“还有一个人呢怎么没来”

“还有哪位”赵太守一时摸不着头脑,这郡府衙门自己就是最高长官了啊。

“朱东志啊,也有他的圣旨。”

“快,速去昌兴县把朱县丞请来”赵太守赶忙安排长随前去送信。

此时的朱东志正在袍坊视察工作,如今昌兴县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织机、纺机都飞速转动,工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一车车棉纱运出纺纱厂进入织布厂,一船船布匹从码头运出。

操着各地口音的商人们在大街上来来往往。由于流动人口的增多,昌兴县的其他产业也跟着发达了起来,比如小吃业比如客栈业。

袍坊的百姓们簇拥着朱东志,向他们爱戴的县丞大人投来崇拜的目光。

“朱大人,您真是说到做到,之前您搬家的时候向我们承诺一定建设好袍坊,这才半年而已,袍坊已经大变样了。”

“可不是嘛,以前的袍坊就是本县最被人看不起的地方,现在可是人人都想挤进来的地方了。”

朱东志对着大家拱拱手道:“这是本官应该做的,你们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

“朱大人,袍坊以你为荣”

“朱大人,昌兴有你未来可期”

朱东志享受着袍坊的百姓最高的敬意,陪同的钱主簿和宋攒典也觉得与有荣焉。

“老爷,老爷圣旨”

朱东志远远看到老胡带着一个生面孔往这边跑来。

“什么圣旨”朱东志疑惑的问。

那生面孔对朱东志施礼道:“朱大人,小的是赵太守的长随,请您马上到郡府衙门去接旨。”

“这按大宁律法本官没有命令不得擅离职守啊。”朱东志迟疑道。

钱主簿在一旁道:“大人,这圣旨不比任何命令都管用啊”

“有理,本官这就随你们去,备船”朱东志赶忙吩咐左右。

钱主簿道:“都这时候了还坐什么船,骑马去吧。”

“来了,来了”赵太守的长随拉着朱东志从衙门的大门口飞奔着进了府衙。

这时黄公公和赵太守正在大堂上用茶,看到人回来了,黄公公便是决定先把正事办了再说。

于是仪仗重新准备好,赵太守和朱东志立在堂下,黄公公独自站在大堂的长案前尖声尖气的问:“下面可是赵敦和朱东志”

“正是。”

“正是。”

“那好,赵敦、朱东志接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泰安二十七年春夏之交为考察官员任用贤能罢黜庸奸,特行大察一次,经考评虞城郡太守赵敦品行端正政绩斐然,获评甲上,今朝廷正是用人之际,着赵敦任越州刺史。昌兴县县丞朱东志治理昌兴县以来屡出奇招,使昌兴县繁荣数倍,州郡褒奖,百姓称赞,今特改昌兴县为大县,着朱东志任昌兴县县令,钦此。”

赵敦听完眼泪都流了出来,他翘首以待的任命终于到来,虽然朱庭隆早就推测到这个结果,但是当幸福来临的时候,那冲击感仍然把赵太守冲击的无所适从。

朱东志则是愣在了当场,因为赵太守回来的时候还给他说这次没能让他获评甲上,没有擢升的机会,这让朱东志还是着实意外了一把。

不过朱东志先冷静了下来,他拱手问黄公公:“公公,按照我的品评我最高只能做八品官,可这县令是七品啊。”

朱东志的言外之意是不是朝廷弄错了,可黄公公诡异的笑了笑道:“那你得谢谢咱们王大中正了,要不是他你可没这机会。”

“王大人”朱东志疑惑道。

“正是呢,他为了让你能升官,专门向朝廷上本,要求将中品和下品的官职品级上限提高了一品,所以你才能升七品官啊。”黄公公笑眯眯的说道。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2216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