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宁第一衙内

作者:二马走天涯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五十三章 清明节

书名:大宁第一衙内 作者:二马走天涯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9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雨从早上就开始下,仿佛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按照大宁的习俗,确切的说是前朝大齐就留下来的习俗,清明这天是需要祭祖的。

今日衙门和县学都休沐,所以朱家的人得以全部在家,淼儿则回自己家过清明节了。

朱东志让老周夫妇摆好了香案,朱东志带着朱东义、朱庭隆和朱堂达四个男丁在院子里,共同祭奠朱家的祖先。

“咱们朱家本是青州城阳的大族,因青州遭了战乱被胡人占了,所以逃难至此,主家的人也不知逃到哪里去了。”朱东志一边点着香一边絮叨的说。

朱东义也点着了香对朱东志道:“大哥,大家能一起齐齐整整的在这祭祖那就是祖宗显灵了,时时刻刻不能忘记朱家的祖宗。”

朱东志道:“说的是呢,小子们,来,上香”

朱庭隆和朱堂达也学着大人的样子点上了香站到了香案前。朱东志看了看道:“朝北”

二人这才发现祭拜的方向不对,于是转向了北面,朱东志和朱东义立在两位年轻人旁边,把香举过头顶。

朱东志沉声道:“朱家的各位先祖,先考朱讳明昀在上,朱家子孙朱东志”

“朱东义”

“朱庭隆”

“朱堂达”

“拜请佑庇子孙,求福泽延绵,平安顺心。祖宗在上,子孙再拜三拜”

待三拜完毕后,二婶严氏带着苗氏和朱泳伽到香案前上香后焚烧祭祖文书。

这一应流程走完,一家人身上已经是让清明的雨打的有些湿了,于是赶紧回到廊下,老周夫妇和门子老胡拿毛巾为两位老爷擦拭。

这时元信和宋江二人从前院走了进来,在屏山寨的人都回归祖业之后,元信也和宋江冰释前嫌,毕竟现在都是给朱家做事。

元信现在训练着五十人的护卫队,每日在迎恩门码头操练,这些日子阵容已渐渐整齐,令行禁止也颇有军队之风了。

宋江则在衙门辅佐朱东志公务,他本来就是小吏出身,再加上本人有些玲珑,所以上手也是很快,还多次被朱东志夸奖。

见两人进来,朱东志赶紧招呼他们到廊下饮茶吃青团子。

两人走到廊下对朱东志施礼:“问大人好”

朱庭隆笑道:“今天休沐,没有什么大人不大人的,都是朋友,快坐”

元信和宋江对视一眼,不知道公子是客气客气还是真话,待朱庭隆把凳子摆到了他们屁股下面时,他们才相信,这是真话。

朱庭隆帮着老周夫妇还有二婶把青团子端了上来,放在了每个人面前的小几上,他说道:“来吧,尝尝我新研制的青团子。”

元信拿起一个一口咬开,点头称道:“好吃”

他看了看那黄黄的往外流的馅料问:“公子,这是什么馅料”

老周笑道:“这是公子用牛乳、蛋黄等做的奶黄馅。”

宋江也拿起一个青团子咬了一口,然后眼眶里居然沁出眼泪来,之后捂着鼻子呜呜哭了起来。

大家面面相觑,还是元信拍了拍宋江的肩膀道:“贤弟是想家了吧”

宋江点点头道:“公子这团子是红豆馅的,这周围三百里地界里只有我们海定县吃这红豆馅的团子。当年获罪离开家后就再也没有回去过。”

顿了顿他道:“这些年也没吃过这红豆馅的团子,自然是不会引起思想的感觉,今日实在是让各位见笑了。”

朱庭隆递过一块毛巾道:“宋二哥莫哭了,思乡又不是丢人的事。你家里还有什么人”

宋江道:“还有个老母,内子带着一个儿子。”

朱庭隆便说:“你是什么罪”

元信接过话说:“当年去屏山寨的时候就问过了,是失手害死了人。”

“按大宁律例失手害人可以用两匹战马来抵偿,对吧”朱庭隆问道。

朱东志点头道:“大宁律是这么写的,但前提是取得家属的谅解。”

宋江道:“当时跑了的原因一是这战马太贵,无力购买,二是失手害死的是那家的壮劳力,对方不肯谅解。”

朱庭隆叹了口气道:“都是苦命人啊。”

朱东志见状又赶忙找了个别的话题避免大家再聊这话题了。

朱庭隆转向屋里看到女眷们正在聊着县里发生的一些趣事,朱庭隆没有打扰她们,他走进了自己的书房,发现朱堂达在那拿着一摞书稿看的津津有味。

他凑过去看了看说道:“你看的这里在大宁的西南方向,地势平坦,长年酷热多雨,植物茂盛,有很多稀有的药材和矿产。”

朱堂达抬起头道:“那这里可有朝廷”

朱庭隆道:“自然是有的,但他们的朝廷势力很弱小。”

“那我们为什么不去威服之”朱堂达眼睛里充满了憧憬。

朱庭隆拍手道:“自然是可以的,只不过以前都觉得那些地方是瘴疠之地,没有价值,但实际上如果开发得当,那里可不比别的地方差。”

朱堂达有些不理解,他问道:“如何开发”

朱庭隆想了想说:“以最简单的道理说,那里如果种稻子是可以一年三熟的,你说如何”

这话朱堂达可听明白了,一年三熟的粮食简直是太诱人了。接下来朱庭隆又给他讲了这个地方还有丰富的铜矿和银矿等,都是大宁稀缺的资源。

接下来朱庭隆又指着更南边那片广袤的土地,给堂弟讲述了这个盛产袋鼠和鸸鹋的大陆,当然除了动物之外,那里还有丰富的铁矿煤矿。

“我跟你说过地球是圆的,如果你从大宁出发一直向东走,你总有一天是可以从西面回到大宁的。”

“那边的陆地上有你说的玉米吗”

“有”

“辣椒呢”

“有你怎么总是关注吃的”

“大宁饥民太多”

是啊,一个江南之国,风调雨顺之年尚且能饿死人,更不用说别的年景了。

何也土地都集中在了世家门阀手中。世家门阀之害甚于天灾

今天的一番话彻底的在朱堂达的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一颗探索世界的种子。

而朱庭隆的心里那颗种子却在慢慢发芽,特别是自己有了孝廉的身份之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6280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