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奉状元郎

作者:微龙唐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10章 东宫里的男童

书名:大奉状元郎 作者:微龙唐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4

江母头疼症状获得舒缓后,一时兴起,来到厨房搜寻食材。

身为妇道人家的她,应酬客人这活儿,本就没她什么事,但又实在很想小露两手家乡菜,以答谢太子和御医李宣仁二人。

何奈太子来得突然,家里厨房也没太多好料,和厨子打过招呼后,便抓了条鱼,以及一些厨房能找着的食材,自顾自的忙活起来。

厨子当时也忙,顾不上太夫人在忙活什么;见她热心过来帮自己分担工作量,倒也乐得省心省事。唯炉灶不够这事,让人有些别扭。

好在厨子和江母,两人彼此合作,相互礼让,三两下功夫,便把一桌家宴共十二道菜,准时完成

厨子是北方人,所做菜色,太子在宫中也都尝过,没什么稀奇;倒是江母亲手做的两道菜,令他感到惊艳

太子指着餐桌上那盘洒满青葱、蒜泥和辣椒片的鱼,好奇地问:“这条鱼叫什么,有何名堂”

“这是我们东州人的家常菜”

江母因文化水平有限,一时间也想不出什么好听的菜名;只见她吱呜半晌,紧张到脑袋一片空白,答不出来

这条鱼整整有尺余长,鱼鳞清晰可见,色泽鲜红欲滴,大概是刚从水里捞上来不久

。青葱细碎洒在鱼身上,散发出阵阵清香,与鱼的鲜美气味交相辉映。

鱼肉表面还裹着一层金黄酥脆的炸衣,上面撒着红彤彤的红辣椒碎末,又辛又麻,令人食指大动。

江茗禹将一块鱼肉夹在筷子间送到太子唇边。

太子轻轻咬了一口,鲜香的汁水立时伴着麻辣的味道在口中流淌开来。

“鲜美无比”

太子赞叹道,“从未尝过如此美味的人间鱼,实属人间美味,不错不错,有点意思”

他一边说,一边不停地将鱼片送进嘴里,吃得津津有味。

太子接着又指着另一道用章鱼、芋头熬成的羹汤,问道:“那这锅又叫什么名堂”

江母和刚才一样,面有难色地看着江茗禹,企图用眼神求救

江茗禹心领神会后,随即回道:“隐姓埋名”

太子:“隐姓埋名”

“是的,就叫隐姓埋名”江茗禹当下也不晓得该起什么名,就随口忽悠了一个。

锅中的汤色浓郁,芳香四溢。

里面漂浮着白里透红的章鱼条和切成块的芋头。

红米粉细长,汤汁粘稠,只需轻轻一勾,长长的细粉就缠在筷子上。

太子尝了一口汤,鲜美口感让人回味无穷。北方少有芋头,如今尝到这道“隐姓埋名”,令他格外开心。

“大隐隐于市,中隐隐于野,小隐隐于山这道隐姓埋名的味道甚佳”

太子高兴地说,“惺秋呀,回头本王会派人到府上学习这两道菜,好献给父皇品尝”

江母对自己厨艺获得太子的肯定后,整场家宴下来,是开心到合不拢嘴,整天都喜上眉梢,笑脸迎人。

家宴结束,太子携李宣仁一同向江家人辞行,双方相互答谢完后,转身便准备离开江府。

江茗禹因身上有伤,不便出门,改由张管家、江父代为送客;一行人刚走出江府,得见一顶黄盖红帏的八抬舆轿,正停在门前。

太子熟练地在侍从的搀扶下登上舆轿。

舆轿内通体悬挂着深红色的软帘,宛如一道屏障遮蔽了外界的视线。

轿外八名高大威猛的壮夫肩负起这巨轿,站立姿势挺拔,似乎丝毫不费力气。这八名壮夫是太子手下百人护卫中力量最大的八人,专门负责抬轿。

而李宣仁则坐在后头一顶青色官轿里。官轿由四名壮夫负责抬运,轿身上装饰着精美的雕花和金线,散发着威严庄重的气息。

太子步辇启程后,仪仗队立即跟上。队伍最前方,几十名敲锣手与鼓手发出震天的喧嚣之声,响彻整条大街。

太子的座移动的宫殿。轿内的深红软帘隐约透露出太子坐在其中的威严与尊贵。

紧随其后是李宣仁的四抬官轿,官轿由四名壮实的士兵有节奏地抬着,宛如行云流水般稳定而优雅。

后方骑马护卫,骏马披着华美鞍辔,蹄声如雷,步伐整齐,百余人齐驱并进。护卫们则身穿锦衣甲胄,手持长矛弓箭,气势如虹。

壮丽的场面吸引了沿途百姓纷纷向太子跪拜,祝福他一路平安。

他们为太子庄严宏大的百人仪仗队所震撼,瞠目结舌,赞叹不已。

江茗禹右胸伤势,在家人细心照料下,很快康复;再度回到文华殿伴读,已是隆冬时节。

太子见江茗禹康复归来,很是欢心。当天课程结束,便以赔罪为由,积极邀请江茗禹至东宫晚餐;江茗禹不好拒绝,遂同意前往。

太子携江茗禹回到东宫,太子妃“叶赫娜扎氏”立刻前来迎驾。

经太子介绍,得知叶赫娜扎氏乃西域“疏勒国”大汗的十三公主。

叶赫娜扎氏有着西域血统,皮肤如凝脂般白晰,五官立体透亮,容色美艳,实为国色天香。

江茗禹曾经听教书先生提到,大奉朝皇族与西域有通婚的传统,因此皇室成员都是容貌出众的俊男美女,高大威严。今天他终于亲眼目睹了这样的风采,发现这传闻果然名不虚传。

叶赫娜扎氏面庞白皙,骨相端庄,眉目如画。

一双桃花眼活灵活现,眼尾微微上挑,加之一双长长的羽睫,让整个眼眸显得动人心魄。

她的鼻子高挺秀气,嘴角总噙着一丝若有似无的微笑,神采飞扬。

头上那顶凤凰来朝簪衬托出她的容貌,紫色的宫装也衬得她雪肤粉色,妖娆万分。

叶赫娜扎氏说话声音也悦耳动听,仿佛一曲清音,令人聆听不已。

江茗禹不禁为之倾倒,心想:这般美人,世间罕有,无奇她受到太子宠爱。

叶赫娜扎氏的一切,从长相到举止间,都透着一股西域独有的风情万种,加之高贵的身份,真是人间至尊,令众生痴狂。

但出乎江茗禹意料的是,太子妃并未与他们共进晚餐,而是向太子辞行后,便在侍从的护卫下,离开东宫。

“不知太子妃今晚欲往何处”江茗禹问。

“今日十五”太子解释道:“每月初一、十五,爱妃就会到西山灵台寺,禅修一夜,隔日便回。”

江茗禹:“禅修”

太子哈哈大笑,说:“疏勒国人的信仰,不足为奇。”

晚餐后,太子借口明日无课,欲留江茗禹夜宿东宫一晚。

江茗禹以家人会担心为由,委婉拒绝。怎料,太子却说:“惺秋放心,本王稍早已差人至贵府通报,今日至东宫晚膳,如若太晚,将夜宿东宫。”

江茗禹见今晚是回不了家了,也只能同意,留宿东宫。

只是今晚太子妃不在,太子仿佛脱缰野马,无人约束

书房里,太子与江茗禹围坐一张矮桌,桌上放着一块棋盘,棋盘由上好的红木雕制而成,棋格清晰,棋面光滑如镜。

太子一时兴起,便邀请江茗禹与其手谈一局。

此时,太子手中把玩着一枚黑色棋子,眉头微皱,认真观察棋盘上的布局,太子手中黑色的棋子由漆黑的黑玉雕琢而成,棋形圆润光洁,一看便知是上好的黑玉质地。

太子以手指在棋盘上轻点,思索着下一步的布局。

太子观察棋盘许久,黑色棋子在手指动作下趟出优美的弧线,才落在棋盘东北角。

江茗禹见状,也思考了片刻,放一枚白棋在棋盘正中。

太子戏谑地笑了笑,又把黑棋落在白棋旁边的一格,既见防守之势。

江茗禹不以为然,依旧沉稳地把白棋放在原来选定的位置。

太子见他不为所动,眼中闪过一丝赞许,随手又在棋盘上放了一枚黑棋。

棋来棋往,虽然太子棋力更胜一筹,但江茗禹也毫不示弱,一丝不苟地对付。

太子虽然渐渐获取优势,却也被江茗禹的棋力与定力所折服。

白棋渐落下风,但江茗禹丝毫不慌,只是眼神更加冷静,思索片刻,便放下一枚让太子措手不及的白棋。

太子失笑,承认江茗禹以稳重见长,这一着几近改变局势。

太子益发欣赏江茗禹的棋力与定力,这一局虽然太子获得胜利,但江茗禹的出色表现也令他叹服不已。

随后他俩谈经论道,琴棋书画,谈论不休,直到深夜也不愿结束。

太子还一时兴起,命人传来修眉刀与剃刀,要江茗禹枕在腿上,好帮他修眉毛、修胡须。

只见太子相当心细,小心翼翼地挪动剃刀,一刀一划地修整江茗禹的眉毛。

太子先帮江茗禹把眉心、眼皮周围的杂毛挑掉,以手指轻轻拂去刮下的眉毛,又细细端详,确认没有遗漏之处。

等眉毛修整妥当,太子便开始仔细地给江茗禹修胡子。

太子抹上疏勒国进贡的剃须膏,沾湿剃刀,仔细地帮江茗禹修整胡髭。他手法娴熟,剃刀有声有色地刮过江茗禹的面颊。

“敢问殿下,与太子妃成婚多长时日了”枕在太子腿上的江茗禹,开始闲聊起来。

“本王十六岁那年大婚”太子眉头皱了一下,接着说:“算一算,今年是第八年。”

“脸困惑,放胆再问:“殿下至今未曾产过一子一女”

太子有苦难言地说:“是呀,父皇也为此事感到苦恼,还打算帮本王再纳一室”

江茗禹:“如此,那微臣在此先预祝殿下,早生贵子。”

太子:“不着急父皇龙体康健,本王有的是时间。”

过了一会儿,擦掉剃胡膏的江茗禹,看着铜镜里的自己,那原本放任不管,姿意生长的胡须,被太子整理得干干净净,焕然一新,整个眉清目秀,判若两人

“殿下这手艺好细致呀”江茗禹来回抚摸自己的腮帮子,夸赞道。

太子呲了一声,自谦道:“这没什么,奇技淫巧罢了。”

时间很快来到亥正三刻,再过不久,就是三更天了;原本还兴致勃勃,彻夜难眠的太子,这时也开始产生倦意,于是命人将江茗禹带至偏殿休息。

江茗禹踱出殿门,刚迈出门槛,就见东宫太监一字排开地领着一个男童从身边擦肩而过。

那男童约十二三岁,稚气未脱的脸庞上几根稀疏的胡须还不及修剪,身着白如雪的衣衫,脸上抹了淡淡的胭脂,小碎步地走进深宫。

江茗禹定在殿外,望着男童所过之处,久久无法挪步。

那一刻他只感觉到一阵阵寒意从心底生起,直阵阵颤栗。

这寒意不仅源自夜间的低温,更因一丝丝不祥的预感。

领路的侍者在石阶下望着他,似在等待,似在催促。

江茗禹这才如梦初醒,匆匆跟上。

那夜他辗转难眠。

那男童稚气末脱的脸庞和白衣衫的背影,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他感到费解,心想:为何一脸倦意的太子,会招男童进殿

如若侍寝,为何不是婢女

种种违和之处,让他感到一股莫名的惶恐。

最后江茗禹在满腹疑团中迷迷糊糊地睡去。

一宿无眠,沉沉醒来,竟是天色大亮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xgbqg。梦想手机版阅读网址:xgbq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8482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