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之争锋乱世

作者:大洋芋炒土豆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472章 张定边

书名:三国之争锋乱世 作者:大洋芋炒土豆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3:41

“备漂泊四十余年,累了!”刘备叹道,也不知是不是言不由衷。

不过这也不用猜了,肯定是言不由衷,毕竟一代汉中王,沦落至此,谁的心里又愿意呢?

就是王旭自己都不愿意。

“玄德兄!无需多言了,伯圭兄此时正在武院之中担任教习,若玄德兄有意,也可前往,若玄德兄存有战场之念,也可入军,至于云长等人,亦是如此。”王旭笑道。

刘备面色一喜,随后开口道:“既然如此,备就先前往贤弟的武院,拜会伯圭兄!”

“云长、你我兄弟三人就此别过,日后再行相见。”刘备笑道。

“玄德兄此言为时尚早,弟已在宫中设宴,届时我等小聚一番。”王旭笑道。

“全凭王上吩咐!”

王旭知道,刘备这是已经改不过来这个称呼了,刘备毕竟没有公孙瓒与吕布的豪迈与豁达。

……

“大王,据情报得知,武国有动作了,兄弟们拼死打探来的情报,赵云挂帅,领三万白龙军前来攻打我陈国。”

“慌什么?”陈友谅眉头一皱,看着慌乱不堪的手下很是不满。

“异族就是异族,遇到一点事情乱成这样。”陈友谅暗骂。

他所处的地方乃是一个异族混居的地域,足足有三十万左右的异族。

要不是他带的人够多,自己耍了一点计谋,还真处理不好这里。

异族之中有一人,竟然有半神级别的修为,就是天生痴傻,陈友谅设计成功哄骗了他,这才顺利扎根。

刚刚来的时候,尼玛那一人追着他的十万大军打,那场面陈友谅至今还心有余悸。

好在现在已经没事了,陈友谅的野心应为此人极速膨胀,他的下一步动作原本是准备出征高句丽,没想到赵云这边来了。

“敢惹俺哥哥不开心,我弄死你!”

突然,一个如小山般大小的身影冲了出来,一掌就将这人拍得粉碎。

陈友谅满意的点了点头,看来此人是彻底被他骗到了。

“小八!干得好!”陈友谅没有管那人的死活,反而是笑着称赞这个巨人。

“嘿嘿嘿!哥哥高兴就好!”

巨毋霸!这是陈友谅知道原本小八的名字。

但是陈友谅哄骗他说自己是小七,而他本名小八,是他的弟弟。

巨毋霸不知道咋滴,竟然就信以为真了。

一口一个哥哥叫得十分顺溜。

“哥哥,小八有点饿了!”巨毋霸拍了拍肚子,委屈道。

陈友谅的嘴角微微抽搐,明明刚刚才吃了一整只羊。

“好!哥哥带你去吃好吃的。”陈友谅笑道。

“赵子龙!就拿你来祭旗,让王旭看看,我陈友谅也不是好惹的。”陈友谅冷声道。

“你有罗士信,而我有巨毋霸,终有一天,我陈友谅也能达到你的高度。”

在陈友谅看来,巨毋霸已经到达了罗士信这个级别,甚至更高。

因为巨毋霸当初可是追着他十万大军打,而罗士信貌似没有这种战绩。

而且他的麾下可不仅仅有巨毋霸一人,在没有收巨毋霸之前,陈友谅的结义兄弟张定边就是第一猛将,而他的另外一个结义兄弟张必先确实智谋之辈。

陈友谅可以说是文武双全双全了。

而且张定边与张必先可都不是简单的角色。

论勇猛,常遇春貌似都不是张定边的对手,因为张定边在当时论勇猛,号称天下无人能出其右。

而且论统帅,他照样厉害。

张定边(1318至1417),沔阳人,元末农民起义军将领之一。张定边原籍湖北沔阳州湖弦口,出身渔家。

身材魁梧,留着五绺美髯,潇洒英俊。知天文识地理,习兵法,练武功,精拳艺,擅岐黄。为人急公好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他在湖北黄蓬镇与陈友谅、张必先结拜为兄弟,生死与共,风雨同舟,共谋前程!

从陈友谅起义,定都武昌,转战荆楚,征伐两江、闽、浙边陲重镇,攻无不克。

当年陈友谅称帝改元,退守九江;又疏于江防,迨朱元璋之兵,逼近九江之西门,造成惊惶失措,谓兵从天降,幸得张定边由安庆撤还之师,冒死争战,陈友谅才得以脱险,夜走武昌。

武汉为九省之通衢,有长江天堑之险阻,新败之余,不应急进动师,张定边再三劝谅,首在安民息兵,整军坚防,待机出击。陈友谅不纳忠言,我行我素,令制作大舰,扩充水师,集结举国之兵,号称六十万,且载文武百官,作孤注一掷。

斯时定边审时度势,建议一支兵直捣南京,另一支兵围南昌,可使朱元璋尾首不能兼顾。确实陈友谅不纳忠言,空后防而深入南昌,南昌守将为朱元璋之侄大都督朱文正,一面约日伪降,一面派使臣赴南京求援,留一支军佯攻南昌。

而陈友谅不吸取江东桥惨败之教训,而坚信朱文正的降城之约,实为缓兵之计,围八十五日不下,坐待敌之二十万援兵从容集结,兵临城下,再图施展,已不可能。

于是撤围而入鄱阳湖,朱元璋之兵已布要隘,大战鄱阳湖,火攻水寮,陈友谅头颅中流矢而身亡,造成全军覆没。

此时,定边身披百矢,犹冒死黑夜驾小舟,载陈友谅之尸,护谅之子陈理。奔武昌,立理为帝。

朱元璋乘胜调军围困武昌,陈之元帅张必先被擒,而张定边堆城益坚,为时两月,终以无外援,陈理幼弱无知,受胡美之诱献城出降。

张定边率一支兵,冒死突围,逐鹿于荆襄之间,明知大厦已倾,自感擎天无力,而且士卒疲命相从,斗志日趋消沉,于是劝慰士卒,解甲归田,以待机复兴,相注对泪,依依难舍。

从此,张定边改名换姓,混迹江湖,携儿带女,辗转流离,终归故里,寿九十余而终。今仙桃市沔城湖口弦王姓,乃张太尉之后裔也。

清光绪年间有进士王炳南,主修王氏宗谱,即以张定边为一世祖,且在清初,亦有复姓归宗者,下面有谱序为证:

威震荆楚,于沔有光,除剪元胡,追随汉王;

百战百胜,鞑子胆丧,始终不渝,忠义是尚;

鄱阳突围,冒死护丧,为复汉业,拥理武昌;

理弱无知,受诱城降,勉率一旅,逐鹿荆襄;

大厦已倾,擎天独柱,劝慰士卒,解甲归农;

挈妻携子,浪迹江湖,改名换姓,以避祸凶;

辗转流浪,终归故里,王即张姓,两姓一宗;

今日王氏,张之后昌,湖口弦上,姓氏永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8021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