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之争锋乱世

作者:大洋芋炒土豆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四百八十三章 惊现包拯

书名:三国之争锋乱世 作者:大洋芋炒土豆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3:41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刘綎应该就是这一次武试的魁首了。

问题王旭担心的不是这个,而是突然冒出了这么多半神,怕是华夏意志在暗中搞鬼,又或者华夏意志感觉到了华夏的弱小,正在帮助华夏快速的成长。

一天的时间已经过去,这一天没发现特别厉害的人物了,不过王旭回到王府之后,蔡琰就兴高采烈的跑过来。

“夫君,你知道吗?今天我发现一个特别厉害的人物,他的谋略方面稍微差些,但是他的政务见解真的好厉害啊!”

“我父亲和他谈论之后,也被他的才华所折服。”

“最为关键的是,他所擅长的方面正是夫君一直和我提起的刑事方面!”

“不过有些可惜的是,这人长得有些难看!”

王旭饶有兴致的说道:“哦?还有如此人物?叫什么名字?”

蔡琰笑道:“叫做包拯,字希仁,就是脸太黑了。额头还有一个月亮般的胎记,不过这人对刑事方面的见解真的不一般。”

似乎怕王旭以貌取人,蔡琰又补充了了一句。

“包拯,我就说嘛!以你的能力,华夏意志怎么可能不让你出来。”

“你来的正是时候啊!”王旭暗道。

包拯(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或称包文正,字希仁,庐州合肥人,北宋官员,以清廉公正闻名于世。

仁宗天圣朝进士。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

后世将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文曲星转世,死后成为地狱第五殿阎罗王。其黑面形象,亦被称为“包青天”、“包黑子”、“包黑炭”。

历史上对他的评价也是十分高,很少有人能够达到这种地步。

欧阳修:“少有孝行,闻于乡里;晚有直节,著在朝廷。”

司马光:“拯进士及第,以亲老侍养,不仕宦且十年,人称其孝。”“仁宋时,包拯最名正直。”

刘敞:“识清气劲,直而不挠;凛乎有岁寒之操。”

吴奎:“人或曲随,我直其为;人或善容,我抗其辞。

”朱熹:“复为京尹,令行禁止,立朝刚毅。”

脱脱:“拯为开封,其政严明,人到于今称之。而不尚苛刻,推本忠厚,非孔子所谓刚者乎。”

蔡东藩:“狄青、包拯两人,垂誉至今,称颂不衰。而包龙图三字,盛名尤出狄上。即妇人孺子,无不知有包龙图者。

甚且谓狄之荣显,多由包拯之力,是则子虚乌有之谈,固难取信耳。

尝考狄之立功,莫大于夺昆仑关,包之成名,莫要于知开封府,著书人不敢溢美,亦不敢没善,就两人功名,择要演述,已足存其实迹;

而当时朝政之得失,亦销纳其间,以视俗小说之附会荒唐,不值一噱者,固不啻霄壤之别也。此书一出,可以扫尽巵言。”

说起包拯,又不得不提起一人,那就是狄仁杰。

狄仁杰(公元630年~700年),字怀英,唐代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武则天时期宰相,杰出的政治家。

从政后,经历了唐高宗与武则天两个时代。狄仁杰为官,如老子所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为了拯救无辜,他敢于违背君主的旨意,始终保持体恤百姓、不畏权势的本色,居庙堂之上,以民为忧,后人称他为“唐室砥柱”。

当然了,狄仁杰之所以和包拯搅到一块儿,是因为狄仁杰也和办案弄在了一起。

要是狄仁杰也出来,并且也来了武国的话,这一网捞的大鱼就多了。

“琰儿,不知有没有一个叫做狄仁杰的人?”王旭问道。

“狄仁杰?没有这个人,我一点印象都没有,不知夫君为何提起这个人?”蔡琰反问道。

“没,没什么!”王旭有些失望,但是鱼肉和熊掌不可二者兼得,这个道理王旭还是知道的。

最重要的是,这一网他已经捞到了很多条大鱼了。

不过说起包拯,王旭不禁又想起了一人,那就是岳飞。

如果包拯和岳飞生于一个时代,不知道历史会怎么样!

很可惜,包拯比岳飞早生了百年。

“对了琰儿,怎么没看到小土豆?”

蔡琰闻言微微一笑道:“还不是夫君给惯的,他天天都和大洋芋他们在一起,这会儿也不知道跑去哪座山玩了。”

王旭闻言点了点头,他始终觉得“野生”的孩子要好些。

况且别看小土豆只有七岁,可是实打实的后天初期,而且有大洋芋在,根本无需担心。

大洋芋完美的继承了罗士信的天赋,小小年纪,肉身修为已经高达先天,内气也到了后天大圆满。

再加上暗中有人保护,出不了事情。

“王上,右相求见!”这时,门外传来李二牛的声音,王旭顿时眉头一皱,荀攸竟然来了。

荀攸一来,必定是有大事发生,不然荀攸轻易不会登门的。

“二牛,叫公达去本王的书房,本王马上过去。”

“诺!”

“夫君,你快去吧!右相这么晚了还来找你,肯定有要事。”

王旭点了点头,将怀中的蔡琰放了下来。

“琰儿稍后,我去去便回。”

王旭来到书房,发现荀攸的脸色并不是太好。

“王上,出事情了!”

“这一次武试与文试带来了太多的武者,他们和武国境内的各门各派起了冲突。”

王旭眉头一皱,能被荀攸说出来,必定不是一件小事。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此时的时代照样如此。

除了朝廷,还有一个武林。

武林中有许许多多的帮派,大的帮派有三个,分别是武帮,青云门以及北林!

武帮和后世的丐帮差不多,但是他不仅仅收流浪者。

而武帮正是王旭暗自扶持的帮派,用来调解武林的纷争。

武帮帮助就是当初王旭拜访诸葛亮带回来的乔峰。

不得不说乔峰还真有这方面的天赋,隐隐有整合三大帮派的趋势。

不只是武国,其他地方同样也有帮派,很神奇的是,曹操的境内有一大门派,名为斗门,而斗门的门主名为慕容复,与乔峰一起被称为北乔峰、南慕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4323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