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西游:开局拜师菩提祖师

作者:阿牛要吃菜 | 分类:仙侠 | 字数:0

第一百一十五章 大圣悔悟,牛圣婴

书名:西游:开局拜师菩提祖师 作者:阿牛要吃菜 字数:0 更新时间:01-05 15:52

却说,观音菩萨得了佛祖吩咐,与惠岸行者往东土去,一路半云半雾,行至流沙河地界,菩萨但见此河水汹涌,不由停下。

菩萨问道:“惠岸,此处却难,取经人乃是浊骨凡胎,怎渡此处?”

惠岸行者观望,答道:“师父,此处果是难渡,但既真人有言,请那大圣为取经人徒弟,怎渡不得?昔日那大圣神通广大,十万天兵奈不得,此河与其,定无难处。”

菩萨道:“惠岸,此却不同,那大圣神通再大,渡不得取经人过河也。有道是‘遣泰山轻如芥子,携凡夫难脱红尘’,再者,取经人取经,须是苦历千山,询经万水,不得腾云也,故此河,取经人难渡。”

惠岸行者行教说些话,忽见水中跳出一妖魔,举着降妖杖就打,竟是那李兴实。

昔日李兴实得真人静心言,却无守心之行,今番教黄婆所害,恶向胆边生,朝菩萨行凶。

惠岸行者喝道:“大胆。”

说罢。

惠岸行者持浑铁棒挡住,上前与之抵敌,二人一场恶斗,浑铁棒与降妖杖似两条银蟒缠斗,俱乃有本事在身的。

双方战上五十合,不分胜负,平分秋色。

李兴实架住惠岸行者铁棒,知来者不简单,如此本领,若是久战下,他必败也。

他喝道:“你是那来的,怎入我地界,与我抵敌?”

惠岸行者道:“我乃南海观世音菩萨座下大弟子惠岸是也,今随我师往东土寻取经人去,你是那来的,怎敢拦路。”

李兴实恍然大悟,遂问道:“菩萨何在?”

惠岸行者道:“你管往岸上看,那不正是我师父。”

李兴实抬头一看,但见菩萨正在暗中,笑着张望,他怎敢放肆,将降妖杖收去,任是惠岸行者揪着,往岸上去。

行至岸边,李兴实倒身下拜:“但请菩萨恕我之罪。”

观音菩萨道:“你身中有神气,是天界来的?”

李兴实道:“不敢欺瞒菩萨,我非是妖邪,如菩萨言说,乃是天界来的,我本是灵霄殿下侍銮舆的卷帘大将是也。盖因在大会上,打碎琉璃盏,教打我八百下,贬下界来,教七日一次,将飞剑来穿我胸胁百馀下方回。幸是二三百年前,得广心真人怜悯,传我静心之言,奈我不成器,失了心神,教恶念欺心,行凶此处多时。不料冲撞菩萨,万望恕罪!”

菩萨道:“你因此事有罪,今又行凶,罪上加罪,此苦海你何渡之?”

李兴实跪伏道:“恳请菩萨指明道路。”

菩萨道:“今我领佛旨,往东土寻个取经人,西行往灵山取经,此道可成正果也。你何不皈依,入我门下,与你取经人作个徒弟,上西天拜佛,若是功成时,你亦可有正果也。”

李兴实答道:“菩萨不知,我在此流沙河日久,向来有九个取经人来,被我吃了。我这个水,人骨绝不能浮,唯有九个取经人的骷髅浮在水面不沉,我觉异宝,故取索儿穿在一处。如此,怎会再有取经人来此处?”

菩萨说道:“其自会到,你方安心。”

李兴实道:“如此,我愿皈依也。”

菩萨与其摩顶受戒,去凡间姓名,指沙为姓,起个法名,叫作‘悟净’。

缘是黄婆居中宫调和,滋养造化,有使五人,元神团结一心之效力,然黄婆未降之际,乃是身中五人最凶最恶者,正是应全‘阴阳’也,阴极生阳,阳极生阴,最凶者亦最善,此谓之‘黄婆’。

……

菩萨别了流沙河,遂与惠岸行者往东土去,行至半途,又见一山,那山是福陵山,山中有个妖魔,乃是天蓬元帅转世,错投猪胎,木母为困,得菩萨点化,皈依佛门,菩萨起法名,作是‘猪悟能’。

再者点化救济一白龙,使其皈依佛门,为取经人脚力。

菩萨与惠岸行者同往东土去,行入南瞻部洲,近了一山,但见那山金光万道,瑞气千条。

惠岸行者道:“师父,此山便是五行山了,那大圣正压在此处。”

惠岸行者言说间,忽有五方揭谛现身,礼赞观音菩萨。

菩萨问道:“那大圣近来在山下如何?”

五方揭谛说道:“大圣近来安好,乃教数百载前,广心真人所来,变作一牧童,与其分说道理,使大圣安分多,然其本性未变,凶恶难断,菩萨近前,须是当心。”

菩萨笑道:“未想广心真人来过。”

五方揭谛说道:“数百载间,只得广心真人到来探访,除此之外,再无他人来看大圣。”

菩萨问道:“常闻那大圣广结四海五湖之豪杰,怎今方受伏,无人敢妨?可是世尊有吩咐?”

五方揭谛摇头道:“未有。”

菩萨再问:“玉帝有旨否?”

五方揭谛摇头:“未有。”

菩萨道:“斜月三星洞有言?”

五方揭谛再摇头:“亦未有。”

菩萨问道:“既如此,怎说?”

五方揭谛道:“未有缘由,或是大圣交友不慎,未有人来拜访,我等不曾阻拦。”

菩萨道:“且容我与大圣一见。”

说罢。

菩萨驾祥云近了五行山,张望石闸间那猴头,惋惜不已,道:“堪叹此妖猴,当年狂妄,大闹天宫,十万天军奈不得,九重天上显威风,今时遭得重山困,怎见昔年神威气?”

此番言说,惊动到石闸下猴头,那大圣叫道:“是那个在那述说,揭我短?若是故人,怎不来一见。”

菩萨按落祥云,在石闸前听,问道:“那大圣,可识得我?”

大圣睁眼一瞧,叫道:“你不正是那南海普陀落伽山救苦救难大慈大悲南无观世音菩萨,承看顾!昔时我翻跟斗自南海过,远远拜过,今时我在这受此山降伏,度日如年,无有一个相知的来看我,却是得了菩萨看顾。”

菩萨笑道:“你怎说无相知来看你?广心真人曾来看你,你怎说这等。”

大圣问道:“大师兄何时曾来看顾,我怎地不知?”

菩萨道:“五方揭谛有言,广心真人数百载前,曾变作一牧童来看你。”

大圣闻说,满眼堕泪,不作言语。

菩萨道:“今时你在此,有几个年数?”

大圣道:“实不瞒菩萨,有五百馀载矣,万望菩萨方便一二,救我老孙,我却知错,认罪。或是请菩萨转述与我大师兄,我情愿修行,认清身中魔障,一心向道,绝无二心。”

菩萨道:“救你甚易,我今此来,乃去东土大唐国寻一个取经人,你若肯护持其西去,将得正果,再无二心,那时你方得真自在,你觉如何?”

大圣道:“愿也,愿也。”

菩萨道:“若如此,你在此处等候,那取经人行至此处,定救你出来,那时你好修善果。”

大圣应下,却是知悔,心中更是感念大师兄教导之恩。

菩萨闻说大喜,与大圣相说良多,方才是离去,往大唐国寻取经人去。

……

话表,灵台方寸山。

山后一座树洞中,姜缘正在此处与牛魔王见面。

牛王见了姜缘,行得大礼,说道:“老爷,二百馀不曾相见,今见老爷,老爷威气不减。”

姜缘手拈拂尘,张望牛王,但见牛王心神有定,不曾失了修行,他方安心,说道:“你这牛儿,不忘修行,将我教诲听进,可贺。”

牛王道:“老爷教诲,自不敢忘。”

姜缘问道:“我闻你有子,在何处?怎不引来与我一见。”

牛王喜道:“请老爷少待,我那孩儿正在山中修行,此间不知去何处戏玩,我此方去叫其来拜,但请老爷等我一二。”

姜缘道:“你且去,我在此处等你。”

牛王欢欢喜喜,往山中去,真人在原地等候。

不消多时,牛王归来,其身后带一孩儿。

姜缘细细一看,但见这孩儿‘面如傅粉三分白,唇若涂朱一表才。鬓挽青云欺靛染,眉分新月似刀裁’,正是个好灵童。

牛王近前来,道:“老爷,此正是我那孩儿,乳名唤‘红孩儿’,其正名叫牛圣婴。”

那红孩儿见了姜缘,抬头问道:“你便是我父主人公?”

姜缘低头笑道:“正是。”

红孩儿闻说,当面跪下,朝上叩首道:“牛圣婴拜见上老爷。”

姜缘将此灵童扶起,问道:“你无须多礼,你却怎个称我作上老爷?”

红孩儿躬身道:“上老爷,你乃我父老爷,我晚我父一辈,便是晚您两辈,是故称你为上老爷,是老爷之上。”

姜缘闻说,指定红孩儿,笑道:“是有灵性的,你近来在山中,可有修行?”

红孩儿答道:“上老爷,我入山中,闻高上老爷所教,修行些门道。此乃高上老爷见我无事,故以传我,所传乃是些饮露餐风的本事,教我养灵。”

姜缘笑道:“高上老爷怎说?”

红孩儿道:“我父称老爷,我称上老爷。是故上老爷之师,便是高上老爷。”

姜缘哭笑不得,道:“你这童儿,着实有趣。”

红孩儿道:“此乃礼数,我修行未有多少年数,不曾读数,是故不知真礼如何,称上老爷,高上老爷,乃是我之礼数哩。”

姜缘道:“你既知礼数,可有向道心?”

红孩儿道:“上老爷,自有道心,我饮露餐风,日日不停,今时有百载矣。”

姜缘道:“既你有道心,又知礼数,可愿随我修行?”

红孩儿拜道:“愿也,愿也!”

姜缘道:“我如今尚未开府,却收不得你为徒,故你先随我学礼。”

红孩儿笑道:“能学礼,我亦心喜。”

姜缘道:“如此,你方去戏玩,莫伤山中灵兽。”

红孩儿应承,拜礼牛王,复拜礼于姜缘,方才退去。

牛王上前道:“老爷,我这孩儿如何?”

姜缘笑道:“你这孩儿,生得五官周正,三停平等,元神灵足,是个知礼的,好生教导,使其不失修心,将来定有一番成就。”

牛王喜不自胜,说道:“当不得老爷这般言说。”

姜缘笑道:“你这牛儿,说当不得我这般言说,眉开眼笑。”

牛王道:“老爷,怎有父母闻他人赞子不喜的。”

姜缘道:“你喜之有道,却须让其修心,悟空迷心之状,你须谨记,你这牛儿,亦是随我修行多时,当是明矣。”

牛王拜道:“老爷,我自当明,不使我这孩儿失心迷面。”

姜缘答道:“如此甚好,你且照看孩儿去。”

说罢。

真人往三星仙洞走去,归于静室,未曾往天而去,而是在静室安心静修,养性修真。

他闻佛老讲法多年,正是须个时间,待他将法理尽悟之,方是上天,习全外丹道。

……

光阴迅速,不觉有半载去。

此半载间,姜缘在府中静修,悟尽法理,习全寂灭,再者闲时,教导红孩儿习儒之礼,不使其失本性,祖师亦常常开讲大道。

然则此间开讲大道,府中不得弟子,只有四者,乃是姜缘,真见,牛王父子。

府中无弟子,祖师亦会开讲大道。

姜缘闻听大道,再悟法理,进展颇快。

一日,姜真人室中修行,忽得室门敲响,真见在外呼喊。

“大师兄。”

姜缘遂起身,将室门开了,真见笑意盈盈站于外,他问道:“师弟,往日你我亦有叙旧论法,今日来寻,为论法乎?”

今时此师弟法力不弱,于禅之见解,更胜于他,已非昔日教身命不保者。

真见摇头道:“非也,非也!大师兄,乃是南海观世音菩萨在府外,着我通报,师父有言,乃寻你来,故使我来请你见菩萨。”

姜缘闻说了然,拜道:“劳师弟通报,我此方出洞府,与菩萨相见。”

真见道:“怎敢言劳,分内之事。”

姜缘恐怠慢菩萨,遂别真见,往府外去,行至府外,但见菩萨与惠岸行者俱在,风尘仆仆,料是从东土归来。

姜缘上前迎了菩萨与惠岸行者,依次见礼,将其引入楼台,设席以待。

他不见祖师到来,心中了然,知是祖师有意让他主持以待菩萨,祖师早有意将洞府与他,是以衣钵之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462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