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仙武世界:开局陆地剑仙

作者:卢锅巴 | 分类:玄幻 | 字数:0

第二百五十七章 太子禅位,楚国归夏!

书名:仙武世界:开局陆地剑仙 作者:卢锅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8:26

苍古妖域。

平息了心中滔滔怒火,苍古妖王随手一挥,那底下战战兢兢逃入通道的小妖,当场便被他给抹了去,化作了虚无。

作为妖域的战士,连上层的妖王们尚且都知死战不退,这些不过妖将妖卒之流,又有何颜面逃回妖域

心中积郁无法发泄,正好拿他们开刀

黑色的火焰,于虚空浮现熊熊燃烧,将那些狼狈的妖族焚烧殆尽,同时也叫一众围观的大妖,心中更加敬畏与恐惧。

这就是他们的冕下,他们的主宰。

只要他想,一切阻碍都不过随手便可抹去。

“若是那两界通道能够支撑冕下力量降临,恐怕青金大圣和众妖王根本不需陨落。”

“纵使那夏皇再强,在冕下的神通面前,也不可能有什么招架之力。”见得这虚空生焰,有一妖王看着苍古一言不发,化为黑雾离去,不禁出声感慨。

而他的话语,很显然也得到了一众大妖们的认同。

归墟妖界九大妖域,每一方妖域的主人,都是站在这一界上的顶级存在。

他们的威望与实力,都是从尸山血海中,活生生杀出来的,因此给这些底下的妖族们,都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并未亲身经历,所以不会察觉不对。

“据说妖皇殿的那位,有开辟通道的法子,你们看冕下离去的方向,会不会”

就在众妖正感慨间,有一留意苍古妖王动向的大妖,却突然指着苍古妖王离去的方向,有些欲言又止的道。

众妖听此消息,定睛一看,果然见到苍古妖王并未回宫,而是往域外行去。

这很不寻常,要知道苍古冕下平时孤傲,除去修行外很少迈入域外,这一次去的方向,还正好是妖皇殿朝圣的方向

“可据说近千年前那一次跨界之后,两尊妖皇冕下就再未入过人族,更未曾提起过通道和入侵一事,这次我等能够跨界,还是凭借着之前岁月留下的空间联系,方才得以开辟的”

“冕下此去,真的能见到妖皇么”

有些知晓内情的大妖,暗自嘀咕着。

“行了,散了吧散了吧,冕下自有自己的思量,我等犯不着在这里嚼舌根。”

“无论是妖皇还是冕下,都是我等得罪不起的大人物,要是事后被逮着了咱们在这里瞎议论,恐怕少不了一顿责罚。”

众妖猜测纷纷,不过最后还是有人开了口,不欲继续讨论下去。

毕竟苍古妖王名义上,可是妖域之主,是他们的头儿。

自己的生杀大权,不过是人家一言可定的,要是真给惹恼了,哪怕境界再高再强,怕是都妖头不保。

此言一出,顿时众妖皆是意兴阑珊。

毕竟谁都不敢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

于是,随着一阵黑雾弥漫,这些闻讯赶来的大妖们,便彻底四散而去。

只余下了那慢慢合并,再无踪迹的缝隙,以及道道虚空乱流,还残存在这苍古妖王的妖山脚下。

三月后,楚国。

郢都。

昔日的楚国皇城,居江畔,城辽阔,因楚国实力雄厚,冠绝天下,素来都有七国第一城之美誉。

而今一看,只见盛夏之季,有护城河大河滔滔,似从九天而落,奔涌不休,北风吹拂入城都,斑驳的城墙上,曾经的风霜历史未曾磨灭分毫。

今北玄域七国,分分合合,至今为止历史最为悠长的,只有寥寥二三罢了。

夏楚二国,皆是自八百年前便已立国称制,直至今日,可谓是底蕴深厚,祖上都曾出过真正的人杰之辈。

但时至今日,由昔日项家建立的大楚,国祚八百,已至尽头。

此刻整个郢都,百姓人头攒动。

他们目光中露出敬畏,遥遥看着那皇城方向,都知晓今天会是什么大日子。

夏皇洛离起兵东进,平妖患,定科考,开民智,将整个楚国支离破碎的江山,从接近崩溃的边缘,给生生拉了回来。

一切的一切,几个月过去,经过铺垫和宣传,已经是天下皆之,上到王公贵胄,下至黎民百姓,可谓是无人不晓。

当然,这其中固然也有洛离二十万大军马踏南北,大宗师高手亲自叩关,将那些敢心存不服的宗门和世家,都问候了个遍的原因所在。

可若全是空穴来风,这些百姓也不可能如此触动不是。

毕竟,洛离在这楚境之内,可是切切实实的做了实事的。

选取良师,任聘贤能,建立地方学院为一方讲师,为底层平民习武修文启迪民智,开辟了良好的基础。

将收录于大夏经阁内的中品功法与武技,分层公开,选拔江湖散修才干,既收揽了本地人才为我所用,又间接性的削弱了那些宗门和世家的影响。

大方向上,洛离采取了以从大夏征辟而来的夏官执掌大局,基层以楚人治楚人的方针战略,三个月过,果真收效颇丰。

有兵马震慑,世家和宗门没有一个敢于出来蹦跶的。

因为蹦跶的,都被李存孝手底下抽调而来,监察天下的镇邪司给逮着,然后马踏山门了。

前车之鉴历历在目,谁敢拿百年基业作为赌注

有了枪杆子,改革简直就是洛离的一言堂,他想要怎么祛除沉疴,都没有任何阻碍。

所以没了掣肘后,再加上洛离自身带来的正面影响,一切都很顺利。

那些出身较差,失意已久的文人和武者,于各处郡县地方被大夏起用,一朝春风得意,几乎各个都是添油加醋,不留余力的宣扬起了夏皇的神威。

眼下一传十十传百,再加上真真切切的战绩,言论渐渐发酵之后,洛离在这些底层民众的眼中,简直就如同是人皇降世,天子临尘了。

他们从来都没有见识过,皇帝能做成这番样子的。

哪怕是天子脚下的郢都,也是一样。

郢都酒楼茶馆,舞榭歌台之间。

有文人骚客相对而坐,观今日夏皇入郢都,去除楚国国号有感,叹息发声:

“这北域天下自古以来,就分分合合没有一统过,可这位夏皇陛下,如今却真正拥了半壁江山,难不成以后大夏,就要成为这整个北玄域唯一的国家了么”

“如此伟业,千古难见呐”

“不过叫我说来,却是好事。”

有饮客笑了一声,举起杯中酒,看着那四下太平之景,哪有什么改朝换代的惶恐不安

“阁下言之有理,言之有理”

“民心所向,真真是民心所向啊”

“夏与楚,夏皇与楚皇,简直就是两个极端,一者南征北战,上能策马安天下,下能执笔定江山,北平草原东进大楚,堪称不世之英杰,而观前代楚皇,虽无大错,却是令难出郢都”

“再加上这连年灾祸,若不是纳入了大夏统御,怕是早晚四分五裂,烽火连天,这样看,确实是好事。”

“改革弊政,开辟民治,救民于水火,而且一上来就剿了三大不服宗门和四处豪雄世家,堪称铁腕。”

“大开民智普及文武,不以世家豪雄为根,长此以往,必有大世降临,此举千古难见,他年史书当有这位陛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有落魄文人听此谈论,眸中露出三分激动,大笑回应着:“待到郢都去楚,大夏掌权,我当即刻去参加那所谓科考,也为自己谋一份基业”

“有国如此,才是真正有才之人的向往之地啊”

此言一出,可谓是发自肺腑,一瞬间就引得众同道发自内心的共鸣。

毕竟酒楼茶馆、舞榭歌台等地,多是落魄士人与寒门所聚集,空有几分才学,却无上进之路,如何能不发着牢骚

大夏之政与大楚之政,相互对比,简直是高下立判

其实项家皇朝对于他们的根,从来都没有在乎过,不然仅凭洛离不过三个月的布置,又怎么可能将这方国度,彻底改名换姓,而无百姓大规模暴动,去维护这项家江山

结果显而易见。

从开始到现在,跳出来鸣不忿的所谓忠臣,放眼望去清一色都是位高权重,或是出身世家大派,一生养尊处优罢了。

不排除他们是真的忠心大楚。

但是,他们真的是忠心这个国家,这个国度的苍生么

不是。

他们不过是忠心自己的地位和权利而已。

他们将自己的一切都与国家绑在了一起,美曰其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听起来很光荣,但这份荣光他们却只牢牢握在了自己掌中,而并不与其他底层臣民分享。

这种所谓的忠诚,有时候甚至要比令人憎恶的奸佞,更令人心寒。

所幸,洛离不是楚国之人,也不是楚皇,不需要在意这些个忠臣良将。

所以灭了那跳的最欢快的三大宗四大家,他毫无心理负担。

退一万步来讲,洛离这一路起兵走来,最喜欢做的事情,不外乎就是领兵打仗,抄家灭族了。

而且最得心应手的,就是抄这些所谓忠臣的家。

不过是杀鸡儆猴而已,真以为大夏需要

因此项长歌禅位于大夏,乃是大势所趋,必为之事,不然到了最后,注定是水火不容,刀兵相向。

楚太子也算是半个人杰,往日里就能看出大夏改革之政不同寻常,可终归掣肘太多,又没有挽救乾坤的能力,无法一人改变一切。

所以他能在此关键局势之中,将大楚社稷交予洛离,倒也算是极为英明的事情了。

虽说这将是他一辈子都抹不去的耻辱,但对于底层流离失所的庶民来讲,此举无疑是挽了他们未来的刀兵之祸

不管为人如何,仅凭此举,他无愧于这楚国万民。

有为皇的资格,却无皇的命,只能留下一声扼腕。

郢都朝堂,大雄殿。

气氛凝重。

往日里金碧辉煌的宽旷场地里,有各派党羽唇枪舌剑,可今日文武分立左右,却是无一人出声上前。

项家皇室主脉,共计一百二十九名真正的皇亲国戚,正静静的站着,往日里,他们在外面起码都是一方王侯,钟鸣鼎食,一言定人生死,好不快意。

可今日,他们却在这殿前,被那一身黑金龙纹袍的楚太子项长歌带着,正跟在那手捧玉玺的太子后方,一道立于阶下,看着那上首人影,默不作声。

一侧,有宦官高声语道:

“想我大楚,自太祖于乱世微末崛起,迄今已百年有余,期间幸得贤君能臣辅佐,至今已有八百载“

“然时过境迁,积弊日多,国家贫弱,有妖魔奸邪威逼于外,天灾人祸交加于内,此成危急存亡之秋也。”

“幸天降夏皇洛离于我大楚,辅国之政事,外灭妖魔,内整乾坤,以理弊政,数月风貌一新,今日之盛,全赖其一己之力也”

“公之雄才,太子长歌自知不能及也,眼下先帝驾崩,孤实力微薄,无整肃乾坤之才,外部江山未稳,妖魔祸患随时便可卷土重来,此艰难险境,唯有以夏皇之大略,才可保楚境江山不衰,万民生计”

“孤生于帝王之家,不忍见百姓凄楚,流离失所,因此今日于此百官见证之下,恳请夏皇掌我楚地,再造盛世”

“故今日诏告天下,禅位于陛下,卿请勿辞。”

禅位诏书绵延百余字,声情并茂,传入这大楚大雄殿的每一个角落。

文武官内,有人眼眸通红,有人掩面而泣,更有人低声呜咽,表达对于故国之哀。

可唯独,却无一人出声表达异议。

待到诏书诵读完毕之后,楚前太子项长歌与其他皇亲国戚面露悲戚,如同天塌一般不同。

他只是神情平静,一手捧玉玺于掌间,另一手接过一侧宦臣手中之诏,随后缓步上前,于上首阶梯前停步。

随后,双臂一展,一手握诏一手捧玺,高声拜道:

“请,陛下即位”

众文武百官,项家血脉见此,也是紧随其后,乌泱泱的拜倒了一片,口中高呼:

“请,陛下即位”

“请,陛下即位”

呼声传响,连那殿外守护的各处大夏亲卫,都听了个清楚。

殿上。

洛离见得这一片又一片跪伏于地的臣子,轻声一笑,道:

“公之大义,朕当应允。”

说罢,洛离袖袍一扫,那诏书与玉玺,便落在了他面前的案桌之上。

随后青年更是堂而皇之的,坐在了那往昔之日象征楚皇的宝座上面,道了一声众卿平身。

修行人皇气,当项长歌献国之后,得楚国国运加持,洛离可以清晰的察觉到,自己的实力又往前猛增了一大半

也正是自此刻开始,楚国海内外,尽皆臣服。

楚国此后,当为大夏楚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8184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