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仙武世界:开局陆地剑仙

作者:卢锅巴 | 分类:玄幻 | 字数:0

第二百三十一章 大夏后方的理政方式

书名:仙武世界:开局陆地剑仙 作者:卢锅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8:26

北玄域,大夏,长宁。

城外笔直的官道上,冷风吹拂而过。

一队车队缓缓自上驶过,两侧有护卫跨马随行。

看着那马车上所绣刻的夏字,就晓得这支队伍来历不凡。

马车内,大夏科考第一任的状元郎沈秋,轻轻裹紧了身上的灰衣大氅,鼻尖呼出几分热气。

年轻且俊秀的面容,上面并未有多少表情露出。

在大夏学宫学习不过两个多月,沈秋便以惊人的速度突飞猛进,得到了左白鹿的认可。

能得到一位天象境的大儒认同,那么眼前这个看起来弱不禁风的年轻人,修为可不像是他表面所显现的这般简单。

多年文气的积累,开悟一关瞬间踏破,眼下的沈秋胸中积累一口浩然气,已经可以媲美货真价实的先天境武者。

换句话说就是,他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

如此修行历数整个夏京,都不多见,再加上他这大夏文道状元的身份,又有左白鹿作为名师,日后前途可谓是不可限量。

但即使如此,他却仍旧没有忘记自己与夏皇洛离的对话。

北境苦寒,百废待兴,若是去了恐此去再无归期。

然而君子一诺,知遇之恩,沈秋也从未忘怀。

人皇高居金銮殿,金口玉言叫他名录金榜,才能得到今日造化,那沈秋学有所成,也当以一身所学,回馈于夏皇与这大夏天下。

“陛下,臣此去定会叫化外蛮夷之地,彻底服我王化,成为真正的大夏疆土。”

“纵使臣竭尽所能最终仍旧难以做到,那臣也会为后继者打下牢固的基础,作为先驱者为大夏多出上几分力气。”

“一切都是为了我大夏的未来,与陛下统一天下的宏愿为主。”

“这,就是臣的毕生所愿。”

马车车厢内一片寂静,沈秋独自坐于此地,目光望向楚地,深远且又坚定。

出身一介寒门,不过少年儿郎,虽有几分聪慧,可若是无太大机遇,沈秋纵使拼上一生,也难以有晋身之机。

是洛离亲自开设的恩科,亲自开辟的改革,才导致他沈秋有了今日的风光。

因此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君既以国士待我,我沈秋,也必当以国士报之

寒气充盈,太初新政二年。

度过了最冷的冬天,这天寒地冻的夏京,冷流仍旧没有减轻多少。

深夜,天幕上繁星点点,有流星划过。

而大夏的中枢,作为大理寺卿,主管整个大夏法律的最高长官商鞅,此时却和祭酒左白鹿与宰相梁温,有了意见之上的分歧。

作为除却洛离之外,有权处理整个大夏国事的重臣,他们常常为了政务处理到深夜时分。

毕竟这偌大的帝国,总要有人担着担子。

洛离作为夏皇南征北战,那么在他身后的大夏大梁,就是由得宰相梁温这些重臣代为挑起来的。

一国之政事,不能有任何马虎,也不可单凭所谓武力,就将其彻底镇压。

若是这样,长久下去,必遭祸患。

“商大人,你的法太苛刻了,陛下在离去之时就曾经多次嘱咐过你,不要任由你过去的思想继续束缚住你的思维,不然你这辈子,恐怕都难以破入更高的境界。”

“法应惧民,然更应利民,若是一味以高压制衡,那么由陛下发起的,为天下众生改革之道,又有何意义”

左白鹿看着商鞅起草的法案,皱了皱眉后,语气中颇有几分不满。

这已经不是他们第一次的争执了。

作为大夏学宫的祭酒,在这大夏任职也有了段时间,左白鹿早已经适应了下来。

他每次看到商鞅所举荐的那些法案,都觉得有些太过严苛。

制法应该严格,但俗话说得好,过犹不及。

尤其是这次对于北境草原的方针,商鞅所推举的法案固然在短期可以震慑住那些草原臣民,但长此以往,对于大夏并无利益可言。

叹了口气,左白鹿耳边想起了洛离曾经的点评,只觉得这位陛下识人之慧,真是千古难见。

“商鞅其人,是法家难得一见的人才,然其缺点亦是明显,纵使遭逢大难大彻大悟,但往日作风于今时今日,却仍旧是难以彻底摒弃。”

“他笃信霸道之说与帝王心术,对于其他学说多少有些不屑,再加上为人苛刻,骨中带傲,其实于朕改革新政事宜并无多大益处。”

“但朕之所以任命于他,就是看中了此人对于法的才能,他这种不会与任何人结党营私,性情冷漠,心中只有苛刻之法者,才是掌管一国律法的最佳人选。”

“新皇登基,正是用法之时,因此只需要合理制衡,商卿绝对是治法的不二人选。”

“如果日后朕有要事不在,或是御驾亲征,那就请左先生和宰相大人多多与商卿商讨,互相制衡下,朕相信卿等一定会研究出,最适合大夏发展的那条路。”

“这是朕的直觉,也是朕对于卿等才能的新任。”

“国事就拜托诸君,多多包涵了。”

想起往日里温润如玉的话语,再看着眼前商鞅皱眉不语的模样,左白鹿只觉得,当今陛下看人的眼光,真的是入木三分。

一个人埋藏在骨子里的性子,都能被其观察的如此透彻,这一点,天下又有几个帝王能够媲美

不晓得洛离秘密的左白鹿,只得如此赞叹。

于是他当即清了清嗓子,“商大人,北境草原平定,必要以雷霆手段压制,才能叫那些化外之民安稳,这点我等都知晓。”

“但镇压,却不能一味的用愚民之政去压制,这样批量制造出来的只会是另类的奴隶罢了,与陛下定的基调不符。”

“孰轻孰重,个中关键,想必大人应该不会不明白吧”

左白鹿劝阻中带着告诫的话语,迎来了宰相梁温的认同。

事实上,以往每次商鞅所定律法过于偏颇,他们二人都会用洛离赋予的权利前去制衡。

这既是洛离平衡御下的手段,也是为了防止乾纲独断出现错误政策,所做出的预防方法。

一年多以来,洛离的这种制衡法,显然起到的效果不差。

有宰相梁温居中调和,左白鹿和商鞅互相制衡,外又有太师陈昭等一众大臣治理国境,可以说是收效不菲。

短短时日便能使大夏境内海晏河清,这种法子起到的功效,起码得占据一半。

“哼”

“那依左大人高见,对于北境草原的子民,又该如何对待”

“草原和大夏的生活风俗不同,以我来看,如果贸然一视同仁,恐怕有些不轨分子,怕是会借题发挥,虽然无法撼动我大夏江山,但闹出些许幺蛾子,还是绰绰有余的。”

“难道左大人对此,只想视而不见”

对于北境草原一事的问题,在洛离将北疆拿下之后,众多大臣就对政策一事分析了一遍又一遍。

其中律法一项,显然是重中之重,也正是这一条例,商鞅可以说与左白鹿和梁温,商讨了不下数次。

而每次他们的回复也都极为官方。

此法过于苛刻,恐有害于国体,与国无益。

正所谓泥人都有三分火,更何况是商鞅。

因此近些时日以来,他对于初见时极为惊艳佩服的左白鹿,是越来越不喜了。

整日抱着那副措辞,来对他提出的法案百般挑刺。

商鞅昂头,眸中不虞,抱着双臂膀,静静等候着左白鹿开口,给他一个答案。

而左白鹿对此,显然是早有准备。

只见他对于商鞅的态度却也不恼,只是慢慢从袖口中掏出一份任命书。

文科状元沈秋,于经史法卷等科目研究颇深,短短时日便得学宫讲师要领,融会贯通,可堪大用。

因此,朕特任其为草原迦叶刺史,领草原都护府监察一职,从事于冠军侯麾下,以治草原

迦叶,是将草原纳入大夏统治之后,洛离特地划出的一州。

地址就在曾经北凉之外的那片硕大土地,而此州都城就是迦叶城,也是草原南境内最大的门户之地。

当时为了攻打进去,洛离也是耗费了一番功夫。

眼下左白鹿掏出这一卷旨意,商鞅的面色不禁有了变化。

新任的那文科状元沈秋,他自然是有印象的。

此子有过目不忘之能,而且在修行文道方面,也是不世出的英才,其天资纵使是自己见了,也是叹为观止。

无论是修儒还是修法,商鞅都能断定经年以后,这年轻人的成就必不下于他和左白鹿

只是让商鞅特别不爽的一点是,此子拜入的却是左白鹿门下,虽涉猎法家经典,时不时的也会请教于他,但名义上沈秋真正的师父,却还是左白鹿这位大夏学宫的祭酒大人。

眼下商鞅看到左白鹿掏出这份任命书,并没有摸清楚他的意思,不过看着那上面的迦叶刺史一职,仍旧还是感到了几分惊讶。

刺史,可是一州四品之职,是除却名义上统御政治与兵权的州牧外,最为显赫的封疆大吏

“没想到陛下对于沈秋这年轻人,竟然如此看重。”

“甚至给了此子如此殊荣,初步任职就是一方封疆大吏,直接辅佐政事。”

“不过左大人给我看这个,是想要表达什么意思”

“是想要跟我炫耀你这得意门生,前途远大么”

商鞅面上带着几分疑问,语气上却并未有多少改变,仍旧带着几分冷淡。

之前对于这些通过殿试的士子,朝堂上是有过考量的。

最终得到的意见是,只要这些士子通过了学宫的考核,就能出仕为官的,以七品为基,再高就看个人的能力和道行了。

按道理讲,前三甲的士子一朝外放,应该都是五六品的官衔,就算再重视,给个从四品的辅佐之职就差不多了。

可没想到,夏皇竟一开始就给了这沈秋如此之高的起点。

一州刺史倒也罢了,竟还能参与都护府的议政,要知道,那可是草原的中枢机构

这一步,也算是半只脚迈入了参政的中心,有了改变一方的资格。

即使商鞅和左白鹿不对付,此时他也不得不感慨。

他收的这个门生,确实不错。

“非也非也”

“商大人,沈秋这年轻人聪慧,又有过目不忘之能,乃是天生的文道奇才,他哪里会只通一家之言”

“须知道,在学宫求学时,此子和你请教的东西,却也不少呀”

“按左某来看,这孩子不仅是我教出来的孩子,同时你对其的教育,也没少下功夫。”

“此番陛下对其寄予厚望,是我大夏之福气,而且这年轻人私底下,对于你的法学可是颇有建树呢。”

左白鹿淡笑着,同时又取出了一封书信。

将其打开,里面的字迹正是沈秋所写,其中句句都是对于法学的见解,即使是商鞅见了,也觉得极为中肯。

而且更难得可贵的是。

沈秋不仅从商鞅的学问里领悟到了法的严律,同时也不忘左白鹿的中庸教诲。

博两家之长,得自己之见解。

这封书信里所提出的意见,正是左白鹿眼下与商鞅所商讨的,有关于草原的律法制订。

也就是说在今夜商鞅与左白鹿不停争辩之前,其实他自个儿就与沈秋讨论过了这件事情。

将书信取来,本来面色有几分冷淡的商鞅,瞥了几眼,突然露出了几分惊诧。

紧接着,他又将这书信翻来覆去看过了好几遍后,这才沉吟良久,冷哼一声道:

“好啊你,这就开始为自己弟子铺路了”

“既然你和迦叶刺史大人都有了完整的计划,又何必再来询问于我。”

将书信折回原来的面貌,商鞅的面上看不出来表情。

这封书信上,新任迦叶刺史沈秋,将他自己在商鞅这里学来的法家见解充分引用,所制订的管理之法,既不显得过分苛刻,又没有太过怀柔。

纵然是商鞅来,也挑不出什么毛病。

而且左白鹿就此事上,还给了他极大的面子,就算商鞅想要表达不满,却突然发现,自己都没有合适的理由。

“老狐狸”

商鞅心中暗骂一声。

他现在哪里还看不出来,左白鹿就是想要用此事,来和他挑明了,并且将沈秋的才学摆在明面上,为他后面的升迁作准备。

但对于这个年轻人,商鞅也并没有什么恶感,反而颇为欣赏,所以他也不会对此去表达什么反对之意。

“哎,商大人此言差矣。”

“沈秋能有今天,大人你的提携也决不能忽略,可以说你也是这小子的半个老师。”

“你我能为大夏培养出这等英才,实乃是国家之幸事,何来不虞一说”

“接下来,大人觉得就叫这小子自己发挥,在都护府辅助冠军侯和众多大人,治理草原如何”

左白鹿笑眯眯的。

见此,商鞅唇角一撇,别过了脸。

事已至此,他还能说什么

“既然这样,商鞅也没什么好说的,就依照大人和宰相的意思便是。”

说罢,商鞅便垂眸处理大理寺的别的政事去了。

眼下陛下东进,多事之秋,后方挑动是非的跳梁小丑可还不少。

他哪里有时间浪费。

而见此,梁温和左白鹿对视一眼,相视一笑。

这次,又是他们成功把这位商大人给说服了。

长夜漫漫,这大夏的权利中枢议政殿中,依旧是灯火通明。

可见,大夏的重臣们即使表面政见不合,可在大事上,还是拎得清楚的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4540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