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仙武世界:开局陆地剑仙

作者:卢锅巴 | 分类:玄幻 | 字数:0

第二百零五章 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书名:仙武世界:开局陆地剑仙 作者:卢锅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18:26

太初元年末,十二月十五日。

宜出行,结亲,祭祀。

冷风阵阵,寒意如刀。

前些日子刚有最后一场雨落,天气已是彻底进入了隆冬之季。

长宁皇城中,开朝第一次州考已在一月之前,便彻底落下了帷幕。

由宰相梁温以及学宫祭酒左白鹿,亲自出面考查入选者,核实了这些人的水平之后,便分文武二科,于一十三州取士二百六十人,一州筛选出了二十人,有资格参与最后位于皇城长宁之中的

殿试。

整个大夏疆域辽阔,民众数万万以计数,分布于一十三州各处。

可洛离改革之后的选拔考试,却只在一州之地取士二十人,其武二科。

也就是说,习文修武最终能有进入大夏最高学府进修,能有资格在今后岁月里迈入政治武其中一科,一州也不过仅有十人而已

都说千军万马难过独木之桥,这大夏的科考,可比这独木之桥还要难上百倍不止。

可想而知,究竟有多严苛。

同理,能够通过这般严格的考试之人,也绝然不会有所谓庸碌之辈。

只要是任命得当,哪怕是一朝殿试落选,这些人也终将是未来的大夏肱股,栋梁之才

大浪淘沙,方见真金。

十二月中旬,大夏洛皇归朝已有一阵时间。

而今天,便是圣旨昭告京城学子,开设殿试科考之日

消息在前几天就已经传播了开来,并由衙门亲自将消息传递到了每个通过殿试的州考学子耳中,确保他们不会缺席。

虽这科考在大夏,也算是开天辟地头一次,但有着皇帝的亲自考察和极度重视,也算是一次不小的空前盛况。

据说这殿试最终也会再次筛选一批,通过州考的二百六十人里,能余下十分之一,便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纵使这只是第一次殿试,可整个大夏有参与县试科考资格,并且参与其中者,又何止是千人万人

一路披荆斩棘,连破三关来到这京城,就已是殊为不易。

要是祖坟冒青烟能得皇帝赏识,名录金榜之中,于殿试中拔得头筹名扬整个天下

那又该是何等的风光

此刻,长宁皇城一角。

一座闲亭之中。

两侧侍女竖琴,音律弹奏之声优美,使人一听便忍不住想要将眸光投入过去。

在这亭书,坐于精心编制的竹椅上面,对着眼前石桌上铺陈而出的棋局,静静的点下了一子。

“沈兄,该你了。”

这一袭蓝衫华服,唇红齿白眉目含笑,如贵公子状貌的青年,礼貌的抬起手臂,对着对面一身锦衣,眸子明亮的俊秀男子作势邀请道。

两人面前的棋局,此刻已是错综复杂,星罗棋布难舍难分,若不是深谙此道者,定不会下的如此焦灼。

被吕文书称呼为沈兄的男子,此刻正捏着一枚棋子,似乎是在思考着如何破局。

他的眸子异常明亮,其中夹杂着常人身上难得一见的认真,光是一眼望去,就足以叫人印象深刻。

下棋当心静,不能急躁。

在仔细思考过这局面变化之后,沈秋方才眉头一挑,有了主意。

啪嗒。

白子落下。

随着这一子落下,只见本来已是落入颓势,接近死局的白子布局,却是一扭之前溃败,化腐朽为神奇,转瞬之间盘活了起来。

而见此,吕文书倚靠在椅背的身躯微微前倾,眸子轻缩,有些惊讶:

“好棋”

“我这一盘棋徐徐图之,从开始到现在就一直在布局,求得就是一个稳字,想要以大势之威将你活路彻底盘死。”

“却不想,沈兄也早有后手,于九死一生中能将此局局势扭转,彻底盘活了起来。”

“唯一的一步制胜之法都被你寻到,这样看来,局势已是明朗起来了。”

“是我棋差一招。”

吕文书皱着眉头看了半晌后,方才舒展眉头,轻轻一叹。

拉开椅子,男子缓缓站起身子。

这一袭蓝衫的青年拿起一侧折扇,抬起头来对着那面上露出笑意的沈秋,又是开口恭维道:

“此次各州前来参与殿试的士子之科科考来看,能有经世之才者,不过寥寥数人而已。”

“而其中,能真正被我视为知己者,除沈兄外,再无他人。”

吕文书站起身子开口,言笑晏晏,如阳春白雪。

而他话语中所提及之人,却仍然是双眸直视眼前的棋局,看了良久后方才抬头,迎着吕文书的含笑目光,这才有些认真的说道:

“吕兄,棋如人生,未至最后一刻,为何要轻言放弃”

说罢,沈秋未曾回应吕文书。

他只是抬起修长的手指,捏起那一侧棋盒里的黑子,迎着一处险象环生,近乎白送的地界,轻轻按了下去。

待到此子落入局中之后,沈秋便继续提起白子,一转之前岌岌可危,严防死守之势,开始大开大合的进攻了起来。

此时,这浑身上下都透漏着认真二字的青年,分饰两角,执掌黑白之棋,俨然已是入了意境。

连一侧开口对他示意的蓝衫青年,都一并给忽视了过去。

沈秋几步手过,吕文书看着棋局越发焦灼,但始终未有一方落败的局面,略微有些哑然。

就如沈秋话语所说的那样。

本来被他盖棺定论,确定已没了任何翻盘希望的棋局,竟被彻底盘活了起来。

而且

这步棋正如沈秋所说的一样。

不是他想不到,只不过是因吕文书注意力和重心,并不在这棋局之中,所以才未观测清楚而已。

心不在棋局之人,和全神贯注之人,就算是前者水平更胜一筹又如何

下到最后,胜负也是一目了然。

闲亭之中,本来交手的两人悄然转变。

一者捧扇站立,默默观局,而另一人则是全神贯注,穷究每一步变化。

直到那青年下到最后,终于是白子败在了黑子手后,他才随之站起身子,对着吕文书歉然一礼:

“抱歉,刚刚一时入境太深,倒是忽视了吕兄。”

“不知一炷香之前,吕兄在离局之时说了些什么”

“在下方才没有听得清楚。”

看到沈秋抬起头来,吕文书干咳两声,刚想要笑容满面的称赞他下棋认真之际,就听见这男子率先开口不似作伪的话语。

两句话落,一时间差点没让自小就在世家豪门经受严苛教育的吕文书,当场破功

面色有些抽搐,吕文书忍不住狐疑的看了沈秋一眼。

可当他看到这张满脸都是认真,以及那双古井无波的黑色眸子后,他终究还是没有将原本想说的话语道出,而是将其给硬生生的吞回了肚中。

随后,青年拍着折扇,讪笑一声后,道:

“没什么没什么”

“只不过是想要称赞沈兄你认真而已。”

“你我二人清晨对弈一局,眼下时候也差不多了,是该去参与这科考的最后一关,由当今陛下亲自指点的殿试了。”

“希望最后,我等都能得偿所愿,金榜题名,报效家国”

吕文书叹了口气,收拾收拾换了副温和的笑容,对着沈秋道出了些鼓励的言论。

这话和之前笼络沈秋不同,里面也有着几分希冀自己入选的意思夹杂其中。

作为南境元州华阳吕氏的继承人,在大夏改制之后,只要是不想沦为历史的尘埃,那便要跟上时代的潮流。

世家在根基和涵养上,比较普通百姓高了何止一个阶层。

再加上吕文书更是世家一脉的佼佼者,家世也是一州显赫,天下有数,在科考之中脱颖而出,并不算是什么难事。

自元州千里迢迢赶赴而来,为了参与殿试的吕文书,偶然间遇到了有些不同于那些庸碌之辈的深秋,于是就起了几分结交的心思。

本想借着熟识的机会,与这名为沈秋的士子修好关系,互相扶持。

可经过几日相处下来,看着他这副样子,要么是压根不想理会自己,要么便是个彻彻底底的书呆子。

心书有些遗憾的摇了摇头。

这种专注的态度是好,可宦海沉浮,又岂能是这种性子可以畅通的

就算他能得到那大夏学宫祭酒的赏识,以儒入门修浩然气,可想要有所成就,又哪里能有那么容易。

武道人人都能修行,可儒道又岂能是那般好入的

不过这些心思,吕文书显然不会在明面上显露出来。

收拾收拾神情,这蓝衫青年仍是笑意吟吟,他看着沈秋,继续道:“不谈这些了,反正今日过后,大家都是心中有数。”

“时候不早了,事不宜迟,咱们走吧,沈兄”

“好。”

二人交流完毕,一前一后便迈出闲亭,随后出了府门乘坐马车,往着这座皇城的中心缓缓驶去。

同一时间,和他们同样动向的,还有不少。

就比如此刻大夏学宫之中,被叔父李时寄予厚望,借着便利在大夏学宫进修许久,经过千辛万苦才险险考过州考的李鸿之,就是其中之一。

他能有今日,说起来也算是有霍去病的几分功劳。

这年轻人,自从在学宫大门前见到那少年意气的霍去病,叩钟连鸣九响引得皇帝震动之后,便被深深的触动到了。

此后关于霍去病从军,一连串的功绩传回大夏,每一次,都是叫李鸿之受到了不小的刺激。

大丈夫当如是也

可李鸿之自知,自己武道天资不行,倒是对于百家经文史书,有着几分独特见解。

所以他刻苦研习,直至今日得到参与殿试的资格,不过是因为二十岁年纪时的意气而已。

同辈同龄人,已是于草原驰骋,于瀚海中纵横而无敌手。

自己就算不如,也不能落下太多

怀揣着理想与信念的年轻人,往着那考取殿试的皇宫文华殿,大步行去。

清晨时分寒冷凛冽,远方亦有朝阳升起。

此刻天地复苏灵气大盛之下,这座大夏皇城的气象,隐隐间

更胜往昔

闯过州考的文科士子,大都算是胸有韬略,但在武道之途上却未有多少建树。

而和他们同一批次的武道科考士子,却是大不相同。

通过了武科州考,前来长宁参与殿试的武道士子,很显然没有多少纯粹的民间之人。

自古以来穷文富武,都不是没有道理的。

大夏虽然推进文武改制,于各处州郡县开办武道学院,只要是适龄之辈便都可以参与考验,择优录取。

可短短一年时间,文道或许有天赋异禀一说,但是武道,却只能是循循渐进。

因此这首次武道科考,能够闯过重重关隘的,都是以往江湖门派中的佼佼者,是各门各派中不世出的英杰。

能闯过武道州考,立身在这长宁城中,这些武道士子哪怕是其中实力最差的,都得有着七品的武道修为。

其中甚至还有开辟了神海丹田,达到了武道先天境的不世之才,虽比不上洛离和那些中土的天骄,但放在北玄域,能有这种实力,也足以称得上是一声惊世憾俗了。

毕竟武道武考,对于年纪是有着严苛规定的。

一旦过了三十五岁的年纪,便不再有考取武道功名的资格。

之所以布下如此规矩,自然是有着其原因所在。

武道一途勇猛精进,不到天象,便要遵循一个少壮年老的自然现象。

年岁小的气血充盈,自然要比年过四十,年老体衰气血渐渐下滑要强出太多。

而在北玄域灵气未曾彻底复苏时,便在三十五岁前成就了武道先天,即使是洛离,也不会将这种人才忽视。

且不说他们日后能不能在这大世得逢机缘,成就武道天象,光说这些人眼下本身的实力,只要是能安排在军中,都能算得上是一股子不小的力量。

暗处的目光从未消失,如芒在背,妖族和神魔隐忧依然存在,蠢蠢欲动。

即使大夏平定草原创百年基业,声威直追大楚,近乎为七域第一强国,但鲜花着锦之下,仍是烈火烹油。

一着不慎,终是一场空。

因此,站在最高处的位置,便需要能团结和汇聚一切可以凝聚的力量,这才能有信心,让这个国度面临更好的发展,变得更加强盛

甚至长此以往下去,就是任由其发展成为千年皇朝,万年帝朝,都不是不可能之事

长宁皇宫,历来任命重大官吏考核的文华殿,规模和声势仅次于前朝金銮殿。

而此时,洛离正身处这文华殿外,举目眺望整顶上天穹。

此刻,他看到了无数气运萦绕升腾而起,附着在那时隐时现的金龙气运之上。

虚空中一声龙吼,继而直升九霄,出入青冥。

即使立身皇宫,但洛离的目光却仿佛是能看破一切,纵观全城,看到那一个个大夏英杰,自四面华殿汇聚而来。

背着双手,一身玄黑龙服的洛离,露出了一丝微笑。

自此之后,天下英雄

尽入吾彀中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6824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