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学霸的星辰大海

作者:眉语目笑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二百七十六章 探索的动机(第一更)

书名:学霸的星辰大海 作者:眉语目笑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6:42

详细的介绍完墨子其他的研究,潘教授撩了撩他额前有些稀疏的刘海感慨道:“可惜啊,非常遗憾的是,战国时期的圣人实在太多了,有些圣人觉得光是通过思考,就能达到这个人生巅峰,就能知道这个世界是怎么样运转的。”

“直到后来孟子对墨子进行了批评,慢慢的我们华国的文化就开始走向儒家,跟哲学联系在了一起,所以科学在我国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不过说到这里我突然想提一句啊,网上竟然有好多人说我国没有哲学家?我可真是……”潘教授露出了一个哭笑不得的表情,“如果下次你有人听到有人这么说,你就把《华国哲学简史》这本书推荐给他,也算是为小学教育做了贡献。”

“哈哈哈哈哈……”

吴斌也忍不住笑出了声,他没想到这位看起来相当刻板的老教授黑起人来倒是犀利。

“不过我们今天不探讨哲学,所以我就不说更多了,我刚刚说那么些,就是想解释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叫墨子沙龙,就是因为想表达其实我们华国在古时候就已经有很伟大的科学家了,所以大家绝对不要有不如人的感觉。”

“啪啪啪啪啪啪啪。”

吴斌一边鼓掌,一边有些感慨,他发现这些科研界的大牛在做科普时都会强调不要觉得我们不如西方这个概念,这里面除了爱国因素之外,吴斌觉得也许充足的自信心,也是创造发明的重要品质。

“近两年,发生了一件足以载入科学史的时间,那就是激光干涉观测站宣布人类首次探测到了引力波,而引力波是什么,它又是怎么被发现的呢?”

“十几亿年前,距离我们地球数百万个外星系之外,有两个黑洞发生了碰撞,这股碰撞产生的引力波,就如涟漪一般,朝着四周传播。而这个时候在我们的地球上,恐龙正经历着崛起,演化以及消亡的过程。”

“引力波的涟漪呢,依旧还在前进,大概到了五万年前,引力波达到了我们的银河系,而这个时候呢,正好是我们的祖先智人开始取代尼安德特人开始成为地球上最主要人猿的时候。”

听到这里的顾佳琪下意识的想问吴斌啥是智人,啥是尼安德特人,但想到刚才吴斌的叮嘱,还是硬生生把到嘴边的问题雁咽回去了。

“到了100年前,被誉为拥有最强大脑的爱因斯坦,就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并激发了数十年的猜测和没有结果的寻找。”

“直到20年前,诺奖的获得者雷纳维斯教授团队制造出了一个将近有四公里左右的巨大探测器,才终于探测到了这股十几亿年前就一直在宇宙中前进的引力波。”

“之所以我今天要引用这件事,就是想要强点一点,当我们成为人类之后,就有一个永恒的话题,那就是探索,而我今天要报告的出题,就是……”说着潘教授指向大荧幕,上面显示着五个大字。

【探索的动机】

“咔嚓”“咔嚓”“咔嚓”

一时间,又是一阵相机的拍照声响起。

在潘教授用一个很有意思的事件引出今天他要讲的主题后,他介绍了最初给人类带来心灵安全感,宣传人人平等的宗教,到哥白尼的日心说以及伽利略发明望远镜后的观测。

人类才第一次发现原来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

因为在这之前,基督教一直告诉所有人,我们就是宇宙的中心。

随后开普勒又总结行星的运动规律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说完这些,潘教授突然抬了抬的眼镜说:“首先强调一下啊,我呢,是不信教的,但接下来我要说的这件事,曾经的的确确让我觉得非常神奇。”

“那就是1642年伽利略去世之后,1643年,牛顿出生了。”

在介绍完这位天才的事迹之后,潘教授的总结语就是。

“为何牛顿在科学界的地位如此重要,就是因为他告诉了人类,为何苹果会落地,为何行星会围绕太阳转动,这些其实都是可以计算的。”

“这样一来,就带来了人类历史思想上最大的一次解放,人类从此了解到,世界是独立于人类而存在的,人类可以对这个世界进行凝视,深思,可以对世界的一部分进行了解和研究。”

虽然这些知识吴斌都知道,但他还是在做笔记,因为这种将整个人类史与科学史串联起来的讲座让他觉得很有意思,有时候要将一大堆事件整理成一条明朗的主线,也是需要一定水平的。

接着潘教授又介绍了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懂得了电可以变化为磁,磁通过运动又能转化为电,如今我们可以发电,就是得益于此。

再接着麦克斯韦又用一个方程组,将光、电、磁这些看似独立的现象全部给统一了。

最后引出普朗克的量子论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这对相爱相杀了百年的理论。

而它们的目的其实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要揭示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至于科学家们为什么对宇宙的起源如此好奇,原因也很简单。

举个栗子来说,你在饿到不行的时候天上突然掉下来一碗饭,你狼吞虎咽的吃完了。

然后到了第二天饭点的时候,天上又掉下来了一碗饭。

就这么舒舒服服的吃了一个星期,但你却开始担心了,为什么天上会掉饭下来?如果它明天不掉了呢?我不是又要挨饿了?

于是有了这个想法的第二天,你把一半的饭吃完,剩下的一半就用来研究,想要以后自己也能做出饭,这样就不用担心再挨饿了。

例子很粗浅,但表达的道理却是很深刻,世间万物中,不管你想要去了解什么,都得从它的源头,也就是最基础的部分学起,不然学的再多,也只是学了个型,学了个皮囊。

照着飞机的样子造出一台飞机的外壳,就能飞了吗?当然不能。

而这,就是这么多代科学家想要了解宇宙起源的原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836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