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万历驾到

作者:青橘白衫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百五十八章 蓟州

书名:万历驾到 作者:青橘白衫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0

蓟州城的城三十里外,蓟辽总督杨兆,新任的蓟辽提督刘綎带着蓟州城内的文武官员恭敬的站在路边,他在此接驾。

最先过来的是大军的斥候,清一色的大明骑兵。

在斥候之后,大队的骑兵轰隆隆的开了过来,再然后就是大队的护卫是从锦衣卫亲军,还有不少东厂的番子,气势非凡。

蓟州的文武官员全都跪在道边,等着迎候着朱翊钧都御辇。

随着御辇缓缓停下,朱翊钧从御辇之中走了出来,蓟州文武官员连忙大礼参拜。

“诸位爱卿,免礼平身!”朱翊钧看着出来迎接自己的文武官员,笑着说道,等到众人都站起来,朱翊钧笑着说道:“杨爱卿,刘爱卿随驾,其他人都回去各安其职。”

“切不可耽误了衙门的事情,不能因为朕的到来惊扰了地方。”

“陛下圣明!”众人答应了一声,然后就各自散去了。

蓟辽总督杨兆和蓟辽提督刘綎两个人则是留了下来,这两位大员肯定是要随驾的,这一点一点都不意外,车架再一次缓缓的启动,直奔蓟州城。

蓟州,自古以来就是重镇,春秋时期称无终子国。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秦在这里设无终县,属右北平郡并为郡治,相当于省会。

东汉建武元年东汉建立,汉光武帝刘秀在全国设十三个州,在北京地区设立幽州,州治就在无终,依旧相当于省会。

隋朝将无终县改名渔阳县,并为郡治。

隋朝末年,为反抗炀帝无道统治,农民起义领袖高开道率领农民义军攻下北平城,随后攻下渔阳城,自立为燕王,年号始兴,定都渔阳城。

至此,从周召公奭在此建都开始,至无终子国、韩广的辽东国、霍光的博陆侯国,蓟县这块古老的土地已有五定国都的历史,相当于诸侯国都城。

到了明朝,蓟州的政治意味被减轻了,但是军事地位却没有衰减,反而加重了起来。

是辽东宣府的后勤军事基地,同时也是京城的军事防线,地位非常的重要。自从朱翊钧亲政之后,蓟州的地位一直都在加强。

这里屯住着大明的精锐边军,战兵辅兵加上军中匠户等等,十几万人。这里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军城,加上天津驻扎的大明皇家水师,使得整个蓟州地区都是以军生活的。

要知道此时的蓟州,在后世就是天津的蓟州区,说白了此时的蓟州地位就相当于后世的天津,而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地位。

朱翊钧的御辇想要进城是不可能了,城墙很高,城门也很宽阔,但是因为护城河和吊桥的存在,朱翊钧的大御辇根本没法进去。

城里面的街道也不够宽广,朱翊钧的大马车也走不了。

对此朱翊钧也没勉强,将大御辇停在了城外,换乘了一辆四轮马车,然后跟随着大队人马进入了蓟州城。城里面自然是早就安排好了住的地方,虽然没有安排行宫,但是双上住的地方自然是不差的。

官府临时征调了蓟州城内最为繁华的街道,是的,整整一条街。

整条街上全都是豪华住宅全都清空了,无论是官员还是士绅,你们全都挪出去,房子被征用了。不但征用了,还进行了修缮。

朱翊钧来到这里的时候,倒是很满意。

此举也算得上扰民了,不过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这一次来的人这么多,大小随员几百人,这还不算护卫之类的。

你总不能把这些人都分开住吧?只有这样才能安排的开。

朱翊钧住在的宅子是蓟州城里面的最大户钱家的房子,说是房子,其实更像是一个大园子。钱家是蓟州本地人,祖辈就在这里生活。

在本地根深望重,与官府和军方的牵扯也都很深。

自从朝廷改了募兵制之后,钱家就开始靠着蓟州和天津的皇家水师活着了。在蓟州建立大规模的养鸡场养猪场,供应军队的吃饭。

大规模的收拢土地种菜,同时还在各地采买物资以供军需。

朱翊钧每年供应蓟州和皇家水师的银子,一大半就入了钱家的口袋。钱家说是皇商也不为过了,所以朱翊钧住他们家的宅子倒也住的心安理得。

进驻大宅子之后,朱翊钧先做的事情就是召见杨兆和刘綎。

君臣见礼之后,朱翊钧笑着说道:“坐吧!不是在京城,也不是在宫中,咱们君臣也别如此生疏了,随意一点!”

听了朱翊钧的话,杨兆和刘綎两个人都坐下了。

“杨爱卿,朕没记错你是嘉靖三十五年的进士,今年不过五十三岁吧?”朱翊钧看着杨兆,笑着说道:“对爱卿的才能,朕还是很信任的。”

杨兆虽然五十三岁了,可是看起来却非常的年轻,人有些瘦,但是看起来就是一副精明强干的样子。

“臣却是嘉靖三十五年的进士,中在二甲八十名。”杨兆躬身道。

朱翊钧点了点头,对于杨兆这个人朱翊钧还是很了解的,这人是一个很古板的人。无论是做官,还是做人,他都是那么个人。

做事认真,态度严谨,你说他不会变通,也不是,但是就是少了那么几分圆滑。做事一板一眼的,朱翊钧倒是很喜欢这样的臣子。

现在的蓟辽很快就会成为对朝作战的后勤基地,尤其是皇家水师那边,需要蓟辽的支持。

这个时候把杨兆放在这个位置上,是合适的,这也是为什么朱翊钧在吴兑走了之后,直接提拔杨兆的原因。在蓟辽干几年,朱翊钧准备把他调回京城的。

六部尚书肯定有他一个位置,至于去哪一部朱翊钧还没想好。

“爱卿好好干,朕对爱卿是看重的,蓟辽事情繁重,别让朕失望。”朱翊钧笑着看着杨兆,带着期许的说道。

“臣领旨谢恩!”杨兆连忙开口说道。

朱翊钧又将目光转向了刘綎,笑着说道:“朕第一次听说爱卿,爱卿可知道是什么时候?”

刘綎一愣,随后摇头道:“臣不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