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万历驾到

作者:青橘白衫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百一十五章 地主

书名:万历驾到 作者:青橘白衫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0

百姓们看完了热闹各自散了,刘家庄的百姓都向刘老八道喜,杀贼有功,朝廷奖励二十五两纹银,这是一大笔钱了。

“刘老八,我们出来游玩,这又饿又渴的,到你家讨一碗水喝!”朱翊钧笑着对刘老八说道。

这一次朱翊钧出来就是为了走访民间的,走到哪里算哪里,这个刘老八挺有意思,朱翊钧准备去他家看了看。这也和刘老八的身份有关系,大明的退役士卒。

京营的士卒都是宝贝,很多退役的士卒都被安排了。

有的进入了税务司,有的进入了各地的巡城御史衙门,有的则是进入了公务员衙门,甚至还有加入内厂和东厂的。

像刘老八这样回到地方的并不多,但是军改之后,其他的军户放还的很多。

朱翊钧想看一看刘老八的生活,了解一下他的状态,算是对大明退役士卒另外一个方向的了解。顺便也看了看刘老八在刘家庄的生活水平,侧面了解一下百姓的日子过得怎么样。

“这当然好!”刘老八连忙说说道:“只是家里简陋,怕慢待了各位贵人。”

朱翊钧摆了摆手说道:“这是哪里话,前面带路。”

刘家庄距离事发地点并不远,朱翊钧一行人在刘老八的引领下往前走,因为距离近也就没坐车。朱翊钧也想看看田园风光,虽然现在的土地一片光秃秃的。

朱翊钧看着道路两边平整的土地,想象着耕种之后的盛况,心情大好。

“刘老八,这片地都是谁的?”朱翊钧看着刘老八,笑着问道:“你有地吗?”

在这个时代,土地是最大的生产资料,这一点朱翊钧无力改变,也改变不了。制度则是以土地为最大生产资料产生的封建君主制度,这一点朱翊钧也改变不了,也没想去改变。

封建制度的特点就是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宗室成员、王族和功臣分封领地,其基本形式是封建等级制和庄园制。

维持这种制度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土地私有制度。

如果不改变土地的所有性质,单纯的限制土地兼并,其实是不合理的,是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去改变土地所有制度,那就封建制度的统治根基就会被挖断了。

朱翊钧是皇帝,是封建帝制最大的得利者,也应该是最大的拥护者。

去改变土地属性,挖断自己统治基础,这不是要自己的命吗?朱翊钧的脑袋还没坏掉。这也是为什么朱翊钧不去动土地属性这一块,甚至连土地兼并都不限制。

朱翊钧严厉打击瞒报土地,严厉打击土地不纳税,严厉打击巧取豪夺,建立完善的粮价和救济粮制度,但是却没有改变地主阶级的地位。

你的统治基础就是地主阶级,你去挖他们的根,那就等于断自己的根,皇上就是天下最大的地主啊!

这一点无论是权贵还是百姓,没有一个人会反对,大家都觉得这个是对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个没办法改变的。

家天下,天下都是你家的,你想做什么?

朱翊钧问刘老八这个问题,其实就是想问一下刘家庄土地兼并严不严重。自从打击了投献,推广了新作物,推广了商贸,土地的价格其实一直都在跌。

如果不是大明百姓有故土情节,估计地价早就跌的不成样子了。

刘老八听到朱翊钧这么问,连忙说道:“这片地是庄上刘大爷家的,也是族长,人家家里面出了进士,了不得啊!”

“这么多地啊!”朱翊钧看着刘老八问道:“可有巧取豪夺?”

刘老八连忙摇头:“前些年这些地都是投献的,刘家庄的地也都投现在了刘大老爷家里面。可是朝廷不允许投献之后,刘老爷就把地都买过去了。”

“官府来人主持的,不愿意卖给刘大老爷的,也都还给大家了。”

“大家都是同宗同族,刘大老爷怎么会在这里巧取豪夺。”刘老八笑着说道:“倒是谁家遇到一些马高镫短的,刘大老爷还帮忙。”

朱翊钧点了点头,事实上详细的了解了这个时代的地主之后,朱翊钧发现与自己认识之中的还是有不同的。

以宗族为主的大地主,整个宗族都依赖于他们家生活,土地不交田赋,只缴纳佃租。丰年减租,灾年救济的事情他们长做。

修桥补路也是应有之意,桥塌了,路断了,官府都会先问一问附近的大户人家。

这是给大户人家一个做好事的机会,同时也给官府省一笔钱。每一个庄子的大户都不会太压榨自己的宗族,反而会去照顾。

宗族之间宗法森严,管理严格,尊别也很严格。

只不过这个时代的农耕经济实在太脆弱,一旦遭遇了大灾,大户也就显得很无力了。加上大家习惯了不交税,朝廷也很无力,自然就动荡了起来。

很多时候宗法要比国法更好用,很多时候都是宗老就把事情解决了。

皇帝养一群勋贵大臣,家族则会养着心腹之人,其中同宗同族就是最大的心腹了。这个年代,忘祖背宗这个罪名,真心没人背得起。

原本朱翊钧过来的时候,想法基本上就是地主压榨佃户,佃户苦不堪言,吃不饱穿不暖,穿着破衣烂衫种地,佃户的女儿就是地主家的玩物。

在大明二十年了,朱翊钧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多么的错误。

这种情况有吗?有,但是不是出现在大明各省,而是出现在军户之中,军户为将军仆役,他们才过得是这样的日子。

这种制度下,朱翊钧想做什么,其实也很无力,想要推行皇权下乡,那真的是得水磨工夫。

读书人乡绅,讲究是造福乡梓,福泽子孙,哪怕是严嵩,对自己的家乡也是颇多照顾。纵观大明一朝,无论在朝为官人品官品如何,对自己的乡梓,没一个官员不照顾。

钻朝廷漏洞,心中无国,但是绝对有家,泽被乡梓,真的不是说说的。

朱翊钧面前的刘家庄就是大明现行体制之下,最典型的情况。整个庄子都是同宗同族,庄子里面有考中进士的大户,整个庄子都依存于大户过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