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万历驾到

作者:青橘白衫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九十六章 扫兴

书名:万历驾到 作者:青橘白衫 字数:3.1千字 更新时间:01-06 21:20

听了朱翊钧的话,潘季驯顿时一愣,治水?最近这些年好像没什么需要治理的地方吧?也没见哪里发大水,也没见哪里有水灾,需要如此兴师动众吗?

潘季驯不知道,朱翊钧却知道,从今往后,每年朝廷都要在赈灾上花费一大笔银子。

干旱水患地震蝗灾无一日断绝,比起其他的灾害,水患的伤害是最大,自古水火无情。旱灾或者蝗灾,解决起来无非就是粮食罢了,朱翊钧觉得自己肯定能够弄到足够的粮食。

可是水灾不行,一旦水灾发生了,以这个时代的救灾能力,想救灾都来不及。

至于地震,那玩意没法预测,想预防也预防不了。

另外一个关键点就是潘季驯,朱翊钧想到现在治水,其实与潘季驯的关系很大。毕竟历史上想找到治水如潘季驯这样的人,可是不多了。

趁着现在天时还好,潘季驯还没老,正是治水的好机会。

当然了,朱翊钧还准备借由治水干一件其他的事情,只不过这件事情潘季驯就不适合知道了。见潘季驯没说话,朱翊钧笑着说道:“朕准备加封爱卿河道总督,加工部尚书衔,都察院右都御史,巡视天下河道。”

这个官职出来之后,潘季驯自己都吓了一跳。

事实上河道总督是一个很关键的官职,最早可以追溯到永乐年间,只不过那个时候都是派遣官员去治理河道,大多是尚书主持治河,后有时派遣侍郎、都御史。

成化年间,设河道总督,驻扎山东济宁,首任总河为工部侍郎王恕。

开国的时候黄河为患较轻,朝廷以管理漕运的都督兼管河务。遇有洪灾,临时派遣总河大臣一员前往治理,事毕即撤,并非常设。正德年间规定以都御史充任。

嘉靖年间,以都御史加工部尚书或侍郎职衔,隆庆年间加提督军务,万历五年改总理河漕兼提督军务,那个时候河道总督的权势最盛,可是在万历八年河道总督衙门被废了。

作为一个治河官员,潘季驯对这个在清楚不过了。

现在听到皇上要让自己做河道总督,还加了工部尚书的职衔,同时还有都察院的左副都御史,显然不是小打小闹。如果说这些虚衔体现了皇上对这件事情的看重,那后面的巡视天下河道,这就有问题了,而且是大问题。

代天巡狩,那就是钦差,带天子巡视天下河道,这个权责都很重啊!

“大明自立国以来都没有彻查过天下的河道,朕想让爱卿去做这件事情。”朱翊钧看着潘季驯,目光灼灼的说道:“绘制一副大明河道堪舆图。”

“将天下的主要河道绘于其上,朕会派遣足够的人手给爱卿的。”

“同时朕还希望爱卿检视天下河道,看看哪里需要修补,哪里需要重建,我大明百姓受水患日久。每一次水患都伤人无数,损坏百姓财物更是无算,百姓流离失所,易子而食,这不是朕想看到的。”

“大明的江山不该是这个样子,朕的江山不该是这个样子的。”

潘季驯张着嘴,脸上的表情很严肃,但是他颤抖的身子则是表现出了他的激动。事实上在之前治水的过成功,潘季驯曾经遇到过无数的困难。

得不到朝中的支持算是潘季驯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其他的困难都可以克服,可是这个不行。

见过水灾之后百姓的惨重,潘季驯对修河非常的有执念,现在听了朱翊钧的话,潘季驯说不激动是不可能的。这可是千秋功业,如果能够在自己手里面达成,那真的是不枉此生了。

“陛下此言当真?”潘季驯激动的站起身子,声音颤抖着说道。

朱翊钧看得出潘季驯是真的激动,不然以潘季驯是绝对不会说出这样的话的。严肃的点了点头,朱翊钧笑着说道:“兴修水利,修渠引水,治理水患,这是朝廷的责任。”

“哪怕是十年,二十年,朕都会坚持下去,只要朕活着。”

“钱粮方面爱卿不必担心,多了朕不敢说,每年三百万两,只会多不会少。不过爱卿得保证这钱花到正地方,如果花到了其他的地方,那朕可决不轻饶。”

潘季驯扑通一声就跪在了地上,大声的说道:“陛下放心,臣肝脑涂地也会为陛下做成这件事情。”

伸手将潘季驯搀扶起来,朱翊钧笑着说道:“朕等着那一天,爱卿做到的时候,朕为爱卿摆酒庆功,著书立传,一定让后世人都铭记爱卿做所的事情。”

带着激动的心情,潘季驯走了,朱翊钧则是陷入了良久的沉默。

比起潘季驯单纯的治河来说,朱翊钧的想法非常多。

对于治河的初衷,朱翊钧也想过为百姓,为子民,更多的则是为了消弭造反的可能性。自己推行的官绅一体纳粮和即将推行的商税,那都是得罪士绅的事情。

对自己不满的人肯定会大增,说不定就会跳出几个野心勃勃的人物。

在这种时候,稳住下层百姓就成为了关键,没人百姓参与的那叫叛乱,有百姓参与的那叫起义。没有平定不了的叛乱,可是平定起义就麻烦多了。

通过兴修水利来避免水灾,增加土地灌溉的面积,稳定粮食产量,这都是为了应付以后的大灾。

自己虽然能够去东南亚抢粮,可是毕竟有限,大明这么多人,这么多百姓,不是长久之计啊!再说了,一旦天灾爆发,粮食运不进去怎么办?维稳是第一要务。

百姓生活安稳,哪怕是有天灾爆发,在辅以救灾,也能够最大限度的安稳局势。

到时候即便有野心勃勃之辈想造反,也不会有多少人跟着拿刀子。

自己干的这些事情触动的人太多,如果还是按照历史进程走,不改变,朱翊钧觉得自己肯定会被自己的小翅膀给扇没了。当然了,这里面也有为百姓的考量。

让他们安居乐业,让他们多产粮,过上好日子。

只不过这种想法在这个决策之中占了多少,朱翊钧自己都不知道,肯定不会太多。

安排好了潘季驯的事情,朱翊钧今年的事情算是完成了,剩下的日子也就可以安稳的等着过年了。这样的年朱翊钧已经过了十几个了,倒是没什么新鲜。

原本这应该又是一个安稳的新年,可是当朱翊钧看到送上了一份新年礼的时候,朱翊钧瞬间的就不淡定了,好心情一扫而空,甚至想拎着刀子杀人。

摆在朱翊钧面前的盒子里面放着两样东西,这两样东西朱翊钧都很熟悉。

左侧的是一种植物的叶子,现在已经是干的了,朱翊钧一眼就看出这是什么玩意了。这东西前世他见过太多次了,正是烟叶,看这样子还是烤烟。

前世的时候大家都抽卷烟了,可是依旧在乡下,还是有不少老人抽烟叶。

朱翊钧前世的爷爷就是这样的老人,拿着纸自己卷,有时候还用烟袋,但是他抽的就是这种烟叶。如果说这玩意让朱翊钧闹心的话,那旁边的东西就让朱翊钧害怕了。

那黑漆漆的疙瘩,在朱翊钧的眼中就如同恶魔一般。

那是大烟膏!

这是以前农村老人对这玩意的称呼,朱翊钧见过以前农村的老人在花盆里面种植一两株。如果年纪大了得了什么不治之症,他们就会用这玩意来止痛。

方法也很简单,基本上就是卷在烟里面抽。

事实上朱翊钧更习惯它的另外一个名字:鸦片!

提起鸦片,没有一个中国人不知道他是怎么回事,全都是因为这东西对国人造成伤害太大,痛到骨髓。鸦片战争,没人会忘记,那段历史也是刻骨铭心。

朱翊钧听着张鲸给自己介绍这玩意怎么用,怎么卷在一起抽,脸色阴沉的可怕。

穿越之前朱翊钧就听说过万历皇帝抽大烟的说法,很多人都说万历皇帝有这个习惯。万历皇帝上朝借口是头晕、眼花,其实主要原因是纵欲过度,再加上鸦片的毒瘾所致。

1958年,定陵被挖掘后,科学家对万历皇帝的尸体进行化验,发现他的骨头中含有吗啡成分。

前面朱翊钧一直在忙着这些事情,还真的没想到会有这样的事情,或者说顾不过来。可是现在这玩意摆在朱翊钧的面前了,让他猝然而惊。

看了一眼张鲸,朱翊钧沉声问道:“你说这东西是南京镇守太监献上来的?”

“回陛下,是南京镇守太监崔福献上来的。”张鲸已经意识到不对了,皇上的声音很冷,他连忙低下头,心中大骂崔福,你这是坑人啊!

“你说这是‘乌香’?”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朱翊钧的声音更冷了。

事实上乌香这东西早有记载,以前朝贡制度还没崩溃掉的时候,暹罗爪哇每年都会进贡这玩意,只不过朝廷削减了朝贡之后,这些年基本上没有了。

显然崔福弄到了这些东西,这一次摆明了是讨好自己来了。

只不过他这个马屁注定要拍在马蹄子上了,看了一眼张鲸,朱翊钧冷声道:“传旨给徐德,让他给朕查清楚,这东西怎么来的,又是怎么送到朕这里来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