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万历驾到

作者:青橘白衫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百五十六章 出行

书名:万历驾到 作者:青橘白衫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0

朱翊钧也不知道此时会不有会有一个人蹲在草地里面,看着自己的大马车,发下宏愿:“我可取而代之”,不过有的话,朱翊钧也不太在意。

事实上这个时代讲究这个,皇上出行档次太低可不行。

一路上走走停停的,说是北巡,其实和郊游也差不多。这天朱翊钧就得带着几个亲信随从十几个护卫脱离了大队,向着不远处的一个镇子而去了。

当然了,也不是兵分两路,就是大队人马在大道上,朱翊钧下道来到了旁边的镇子。

朱翊钧要是敢兵分两路自己跑,估计会被弹劾的奏折淹没了,同时也肯定会被阻拦的。

这座位于京城通往蓟辽的镇子名叫李家庄,走进去之后就发现这里还是挺热闹的。街道上到处都是店铺,显得很繁华。

街上也是人来人往的,镇子上的人穿着也还不错。

“前面有一家茶楼,去坐坐!”朱翊钧看着不远处的茶楼,笑着说道。

跟在朱翊钧身边的戚继光和张鲸自然不反对,一行人径直就进了茶楼。小二甩着毛巾出来接待,脸上的笑容很灿烂。

“有单间吗?”张鲸连忙迎上去,然后开口问道。

没等小二回答,朱翊钧就一摆手:“要什么单间,大堂里面多好,去安排一个地方,让我们坐下!”说着朱翊钧先迈步走了进去。

茶楼里面的人不少,看的出来大多都是歇脚的。

小二将朱翊钧等人安排在了一处靠窗户的位置,然后就跑去安排茶水了。张鲸自然让人跟着去了,茶叶是不可能用他们的,水的话也得自己的人盯着烧。

这一点朱翊钧没去阻拦,他知道阻拦了也没用。

坐在长条的凳子上,朱翊钧不时的四下看一看,说起来这种场景对朱翊钧来说还真是挺陌生的。虽然穿越过来小二十年了,可是这还是他第一次如此亲近的感受百姓的生活。

茶楼里面说什么的都有,有的人谈论着生意,有的人则是谈论着时局,有的人只是谈论着这一次的皇帝出巡,一时间好不热闹。

茶水烧好了之后,朱翊钧对张鲸说道:“去把那边那两位公子请过来。”

朱翊钧观察茶馆里面的人有一会儿,倒是让他发现了两个有意思人的。

张鲸过去之后没费什么力气就把人请过来了,两个人一个看起来三十多岁,一个看起来二十多岁,身上穿着粗布的长衫,一看就知道是读书人,还是不怎么富裕的读书人。

“两位,请坐!”朱翊钧笑着说道:“这是我从家里面带来的茶叶,尝尝看!”

两个人连忙抱拳谢过,然后这才坐了下来。

看到两个人有些拘谨,朱翊钧抱拳道:“在下白玉,京城人士,不知道两位怎么称呼?”

两个人也连忙答道:“见过白公子,在下李贺,这位是小弟李谦,我们兄弟二人是大兴县人。”

朱翊钧一点头:“看两位的样子应该也是读书人,这是要去往何处啊?”

年长一些的李贺苦笑着说道:“不瞒白兄,我们兄弟二人这一次是去辽东。我们兄弟家里面困苦,在恒通号做了管事的,这一次是大掌柜的相招。”

恒通号?

朱翊钧微微一愣,随后看了一眼戚继光,脸上露出了一抹玩味的笑容。戚继光则是被朱翊钧看得有些尴尬,因为这个恒通号就是戚继光家里面的产业。

“恒通号,倒是听说过,据说是定北侯家里面的产业?”朱翊钧点了点头,然后说道:“两位看起来倒是像读书人,怎么没想着兴举业?”

朱翊钧的话很明显,你们两个也是读书人,怎么就没想着考科举当官呢?

听到朱翊钧的话,年轻一些的李谦就有些沉不住气了,刚想开口反驳就被身边的大哥李贺给按住了。没让李谦说话,李贺开口说道:“说起来这还是皇上的恩德。”

“这些年朝廷推崇务实,认为让父母穷苦攻读乃是不孝。”

“作为成年的家中子弟,如果不能奉养双亲,又弹劾忠孝节义?我们兄弟深以为然,家中困苦,父亲早亡,家母将我兄弟二人抚养长大。”

“我们不能光顾着自己的举业,而不顾老母啊!”

朱翊钧看着李贺,笑着点了点头:“原来是为了孝道,倒也做的不错。”

“公子有所不知,现在不像前几年了,经商坐贾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朝廷倡导的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只要是不坑蒙拐骗,不巧取豪夺,那赚钱就可以赚的心安理得。”

朱翊钧再一次点头:“倒是不错的说法。”

“你们兄弟二人也是穷苦出身,现在百姓的日子可好过?”朱翊钧看着两个人,开口问道。

“自从当今皇上亲政以后,百姓的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了,去年不是又减了田赋了。加上新作物的推广,家里面有点地的都能吃顿饱饭。”

“头脑灵活的,也跟着做点生意,或者京城打点短工。”

“我们庄子上面不少人跟着朝廷养鸡养鸭,这两年也开始养猪了。全都是当今陛下的恩德,当初两个鸡蛋换一个鸡仔,这几年日子好过多了。”

“百姓一天能吃上两顿干饭,还有鸡蛋吃,平日里也有银钱扯上一点布,隔三差五的也能吃上点肉了。”

“官府也任事,也不怕兄台笑话,我家里面寡母带着我们兄弟二人,如果不是陛下兴建的公学,我们兄弟二人想读书怕是也没机会。”

“县里面知道我们兄弟二人家里面困苦,不但免了我们的束脩,每个月还都会给些助学银子。”

朱翊钧听着两个的话,倒是也没觉得奇怪,两个人是大兴县的,那是顺天府的。皇城根底下,自然要比其他的地方好。

不过听到两个人说百姓的日子,朱翊钧心里面还是很高兴的。

“你们给恒通号做事,每个月能领到多少钱啊?”朱翊钧看着两个人,笑着打听到。

李贺稍稍犹豫了一下,然后就面带得色的说道:“倒是不是很多,我一个月能拿八个银元,像这一次去辽东,大概能翻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