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穿成六零极品炮灰,我绝不洗白

作者:我是老古董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341章 众人备考

书名:穿成六零极品炮灰,我绝不洗白 作者:我是老古董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2:34

院子里,何晓洁正在跟着何瑞雪学习。

她也想参加高考,原因却有些让人啼笑皆非,是她的小姑子温霈已经报名,她怕自己是家里唯一一个没读过大学的,往后在家教训孩子都没底气。

为了不拉低家里将来的平均学历,她付出了不少心力,趁着一个月的时间加紧复习。

考什么大学倒是次要,她没有太大的雄心,能分配一个稳定离家近的工作就行。

当然,工资最好高一些,能够支持她随心所欲地发展自己的爱好。

这些年因为工作需要,她没有彻底脱离学习的环境,再捧起书本时也不觉得生疏。

尤其是数学这一学科。

当年她能被粮站选中就是因为她的算术又快又准,得以改变命运,让她不由得对这一学科产生了许多好感。

在无所事事的午休时,通常会捧着算数方面的书看,何瑞雪把自学丛书给家里人各准备了一套,她同样没有落下。

其中《代数》四册,《平面几何》两册、《立体几何》一册、《平面解析几何》以及《三角》,她都是看过并且反复做过习题演练,正确率能达到七成。

所以在备考期间,她只需要对物理和化学加起来八册书下苦功,再着重培养下语文和政治方面的基础,考中的概率很大。

书桌前,何晓洁崩溃地扶着额头,不停抱怨,“小姑,这些弱酸强碱盐,强酸弱碱盐,我都分不清,更别说融到水里是酸还是碱性了,难不成我还要用嘴去尝啊?”

”还有电解和电离,为啥非得要电它呢,电流的正负极我记得阴极和阳极又是什么,你让我爸这个老电工过来,恐怕连她都搞不懂。”

何瑞雪眼睛都没离开书本,淡定回应,“你去把化学第一册复习一下,实在不行就死记硬背,这点时间也不求你能弄懂。”

将高中两三年的知识融合进几本书里,不是仓促之间就能学会的。

虽然几人都上过高中,但当时校内已经闹起来,老师上课基本上都是糊弄过去的。

就算认真学过,几年下来也忘记得差不多了,只隐约记得一些概念性的内容。

其实何瑞雪觉得以她的情况更适合去艺术类型的学院深造。

可惜艺术生的高考明年才召开,分属在文科之下,考素材色彩和创作。

何晓洁在画画方面没有任何基础,加上艺术生不考数学,等于磨灭她的一大优势,倒不如先考个正经大学,等在大学期间再借用图书馆系统性地学习摄影相关知识。

何晓洁对这些统统不懂,甚至对文理分科都没有清晰的认知,表示都听小姑的。

当了这么多年的小跟班,指哪打哪已经刻在她本能中,如今是要她学啥就学啥。

万一考不上也只能怪她脑子不行,来年再战就是。

反正家里的压力不大,夫家和娘家都很支持她。

相比而言,何晓爱比她的目标要明确得多,打算攻读文学系。

虽然高中成绩属于中流,但她的语文学科是拔尖的。

又经常和谭家的两个女儿玩,没少去向谭薇请教,算作她的半个弟子,被她带着在当地小报上投了十几次稿。

中稿的概率有十之一二,虽然低,但到底是能上报纸,说明她在文学上有些天赋,更应该在这方面深造。

头几年高考的语文考卷题目少得惊人,有些地区就两道题,一道类似于改错和名词解释,考基础文字的认知;

另一道就是作文,往往和政治挂钩,抒发各自的看法,文人们以笔为刀,探讨反动、批判、知识分子等社会现状。

题目越少,想要写得出彩就越难。

何瑞雪没有给她押题免得她走入误区毕竟世界不同,题目肯定有变化。

只是提醒她多去请教谭薇。

对方早在三年前就加入了省报的编辑社,去年当上了某个版块的主编,算是打入了文化人的内部,对他们的喜好和倾向有所了解。

不说刻意去投其所好,只求不要踏入雷区。

大院里也有不少报名的年轻人,能决定今年去考,说明都对自身的水平有充分的信心。

谭娟和谭妙被谭薇培养得很优秀,姐妹俩一个活泼一个文静,学习成绩从不让人操心。

刘慧心更是从小优秀到大,原本她都找了个在药店当助手的工作,如今辞职回家安心备考。

老刘和马天冬这些天噤若寒蝉,连大气都不敢喘,生怕打扰闺女的学习。

红袖章几乎消失后,集市上各种小摊贩正在增加,肉菜不像从前要用肉票算计着买。

如今老刘一下班就要往集市上溜达,想方设法给闺女买鸡鸭补身子。

何晓团显然是没打算凑这个热闹,吕兰也是。

他们的孩子都不小了,家里不能没人照顾。

再说,当年他们在学习上都不咋地,知识全还给老师,懒得捡回来重新学,继续在厂里上班也挺好。

要说家里最不让人操心的孩子,还得是何晓华。

或许是懒父母出勤快孩子,他在学习方面一直没让人操心,老师们交口称赞学习标兵,得到的奖状客厅墙面都贴不下。

除了应对学校里的课业,他还有余力钻研何瑞雪给他的各种科学杂志和报纸。

几套自修丛书他全通读掌握,所学的知识都隐隐涉及到大学范畴。

才十几岁,就能和过来拜访的徐明宇聊得有来有回。

虽说人家作为长辈,肯定不会刻意为难,考教的知识全在他的学习范围之内,但事后不止一次夸他有天分。

连一些超纲的问题都能回答上一二,给他讲解一遍就能很快弄懂,还能举一反三,活用公式,几道比较难的数学大题都不在话下。

每次见何晓华在草稿纸上演练出密密麻麻的公式,何瑞雪都会在心里嘀咕。

难不成他们老何家祖坟冒青烟,即将要出个清北的苗子不成。

何晓峰、何晓云兄妹俩没打算今年考试。

他们当年仓促转学,适应阶段没有跟上,加上报纸上频频传来海边战役爆发的消息,他们担忧父母无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落后的进度想要补回来,区区一个月是远远不够的。

而且兄妹俩从小在优渥的环境中长大,受到父母的影响都很有追求,决心要考就考重点大学,对于普通的大学并不怎么看得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377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