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尘世刀吟

作者:一介少年 | 分类:奇幻 | 字数:0

第三百一十三章 棋局,天下

书名:尘世刀吟 作者:一介少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3:16

国师。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同时也是唐皇朝最神秘的人,没有人见过他的真面目。

就连上朝时,国师也是隐藏在一袭黑袍之下。

据说哪怕是私下面见圣上,国师一样不会以真面目示人。

单是这一点,就足以见国师地位的特殊。

「国师?天罡正气既然是皇室的火种,为何会由国师保管?」

长孙感觉这件事情越来越棘手了,牵扯到了耀宗皇帝和长公主不说,现在竟然还牵扯到了国师,这位唐皇朝最神秘的人。

「这件事要说,就要从耀宗皇帝继位说起……」云学知同样眉头紧缩,面露难色。

太元四十九年,世荣皇帝驾崩,太子唐耀宗继位,改元耀宗。

耀宗元年,唐皇朝东岳州突逢百年大旱,百姓颗粒无收,饥民百万。

耀宗六年,唐皇朝北部的越州受边漠流匪大规模袭扰,大半个越州被蚕食,历时两年才将越州全部收复,战乱至越州流民百万。

耀宗十年,遗族祸乱,波及三州边境,虽然最终唐皇朝将遗族赶出了边境,但连年的灾害战乱导致皇朝威严大大降低。同年,周边十几个附庸国纷纷宣布独立,不再向唐皇朝上贡。

总的来说,就是耀宗皇帝继位之后没有一年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

如此一来,朝廷别说是造福民生了,就连内部的稳定都自顾不暇。

而耀宗皇帝本就是新帝登基,根基尚浅,未能稳固自身地位便疲于应付各地的突***况。

耀宗十二年,耀宗皇帝迎来了登基以来最大的危机,秦王之乱。

秦川州在皇朝最南部,与南蛮州比邻。

南蛮州一直是唐皇朝近年来的假想敌,所以秦川州常年驻守的军队也是最多的。

就这样,掌权青川州的都督渐渐演变成了一方诸侯。

到了耀宗十二年,秦川州的都督名为覃天,此人本就是开国功勋之后,成年后戎马半生,建功无数,后被上任皇帝,也就是世荣皇帝赏赐公爵爵位、秦川州都督一职。

世荣皇帝对覃天的安排本无不妥,朝廷历来对待这样功高盖主的将臣都是选择撤其兵权,册封爵位,再在地方赏赐一个督军之类的「闲职」,一方面削减了其权力,另一方面也算是给功臣安排好了养老之所。

然而,覃天本就是野心极大之人,在他看来,自己的功劳封个异姓王绰绰有余。

并且他不光有野心,能力也是极大,到了秦川州后,没用几年,便将权力牢牢的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而此时又恰逢世荣末年,皇帝年迈,想要削减其势力也是有心无力,以至于直到世荣皇帝驾崩都未能解决这一问题。

到了耀宗早年间,朝廷内忧外患,对地方约束力大大缩减。覃天的势力达到了顶峰,权力空前膨胀,在秦川州甚至有人公然称覃天为秦王,而非都督。

耀宗十二年,覃天造反,占地称王,建号秦元,自称秦王。

覃天的造反并非一时之计,而是谋划已久。

覃天一路带兵北上,很快就打到了帝都所在的东岳州,眼看就要攻破帝都的城门。

皇城近在咫尺,耀宗皇帝的皇位岌岌可危。

但就在这时,皇朝突现奇兵,从覃天军队的背后出现,一路所向披靡,直接切断了覃天和秦川州的联系。

失去了大本营支持的覃天军队,甚至没有坚持到年底就被皇朝击溃,覃天就地正法。

「当时朝廷能够转危为安,依靠的就是国师。据说当时圣上为了请国师出山,其中一个条件就是天罡正气……」

云学知将这段历史娓娓道来,长孙一方面感慨耀宗皇朝的跌宕起伏,另一方面震惊于国师的能力。

虽然云学知对于国师出山平定秦王之乱只用了只言片语描述,但长孙却能够听出其中的不寻常。

将皇朝军队打得溃不成军,而国师仅用了数月的时间便扭转了战局,最后更是毫无悬念的取胜,真可谓是用兵如神。.五

「有此国师,皇朝何惧叛乱!」

长孙忍不住感慨了一句。

而云学知的表情则有些复杂,开口道:「国师……确实神秘莫测……不仅是在军事上计谋无双,在治国方面同样是有雄才大略。秦王之乱后,不出几年皇朝就恢复了往日繁荣,到了现在甚至远超世荣年间……」

长孙闻言,表情有些奇怪,这样的能人异士为何朝廷到了走投无路才启用,之前都在哪里?

云学知看出了长孙的疑惑,开口说道:「国师是在秦王之乱时才出现的,没人知道国师的来历,就连圣上都不清楚……」

长孙倒吸一口气,这个国师竟如此神秘,在朝廷这么多年,竟然还没有人能摸清他的底细,甚至连根脚都不清楚。

转过来说,如此神秘的人,朝廷真的放心他一直在国师这样的位置上?

长孙看向云学知,通过他的眼神,大概得到了一些答案。

「没错,这些年圣上和国师之间渐渐产生了间隙……据说,圣上已经容忍不了国师的地位……」

长孙点点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线索。

就连云学知这样还没有朝廷官职的状元都听闻了这样的谣言,可见谣言之盛。

从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耀宗皇帝确实要对国师动手了……起码是有动手的想法了,否则这些谣言不会是空穴来风。

与此同时,帝都皇宫。

御花园的凉亭之下,耀宗皇帝与国师二人面对而坐,手谈一局。

国师依旧是一袭黑袍,让人看不清面容,手谈时往往落子如飞。

另一边的耀宗皇帝,此时全然没有上朝时的威严,面对棋局神情丰富,时而得意,时而皱眉。

整个对弈过程,大部分时间都是耀宗皇帝在举棋不定,另一边的国师静声等待,并不催促。

对弈来到尾声,哪怕是不懂围棋的人也能看出来,耀宗皇帝败局已定。

这时,耀宗皇帝反而面色轻松,将棋子轻轻的放在棋盘上,开口说道:「国师棋艺依旧这么高深莫测,这么多年了都不曾退步。」

熟悉二人手谈的都清楚,耀宗皇帝往往到了这个时候都会「耍赖」,就留这最后几步,不给国师赢自己的机会。

耀宗皇帝次次如此,国师也并不恼。

只见国师同样将手中的棋子轻轻的放在棋盘上,但不知此次是有意或无意,手中的几枚棋子落下的位置恰巧是国师最终将走的几步棋。

如此一来,棋局之上耀宗皇帝的败势更加明显了。

耀宗皇帝瞟了眼棋局,不可查觉的眯了眯眼,而后便立马恢复如常。

国师的声音从黑袍下传出,分不清喜悲。

「陛下的棋艺也大有长进。」

耀宗皇帝闻言轻笑道:「不是我跟国师夸口,就我现在的棋艺,朝上的大国手都已经不是对手了。」

皇帝在国师面前甚至不自称「朕」,而是以「我」自居。

然而,国师就像是严师敲打得意的弟子一般,声音没有起伏的说道:「所以说高手在民间,陛下切不可小看天下。」

耀宗皇帝闻言再次不可查觉的眯了眯眼,如果是朝上熟悉皇帝的老臣便能分辨出,在刚才这短短的一段交谈中

,皇帝已经动了两次杀心。

让皇帝动杀心容易,但像国师这样让皇帝连续动了杀心,却只能隐忍不发实属不易。

耀宗皇帝隐藏住自己的心思,谦卑的低下头,轻声回复道:「受教了。」

国师依旧没有任何表示。

皇帝抬起头后,又像是恢复如常了一般,随意的说道:「国师,唐怀安的案子定了,最后结论是唐怀德因嫉妒其才能将其杀害。」

唐怀安哪怕是皇室宗亲,但在这两位大人物面前,这桩命案也只能是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然而此时皇帝却在国师面前提起此事。

耀宗皇帝是聪明人,此时提起这桩案子当然有他的深意,而对面坐的国师,更是称得上老谋深算,自然明白皇帝背后的意思。

国师反倒像是在听取皇帝的汇报,只是言语冷淡的「嗯」了一声。

也不知是这一声「嗯」激怒了皇帝,再或者是国师冷淡的态度,皇帝面部忽然显得有些狰狞。

「我已经做出了让步,没有牵扯出背后的麻烦,你难道就不能收手么!?」

此时耀宗皇帝的语气略显急躁,但任谁都能听出其言语中带的那一丝恳求。

这在当今的唐皇朝中是绝对难以看到的,随着皇朝的逐渐鼎盛,耀宗皇帝的权力也得到了高度的集中。

现在的耀宗皇帝再也不是当年刚继位时的那个小皇帝了。

但哪怕耀宗皇帝已然如此,国师仍然没有任何表示,气定神闲的模样真如一根定海神针一般。

耀宗皇帝得不到回应,只能深吸一口气,强行让自己冷静下来。

「就如同以往每次手谈一样,不要走完那最后几步,不分胜负,或许就是最好的结局。」

耀宗皇帝看着面前已毁的棋局,但国师最后那致胜的几步始终在脑海中挥之不去。

国师似乎没有了交谈的兴趣,起身准备离开。

「你的眼光只在这棋局之内,而我关心的是天下!」

此时国师的语气不再像是一名臣子,反倒像是一位心系天下的君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313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