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尘世刀吟

作者:一介少年 | 分类:奇幻 | 字数:0

第二卷 风华少年 第一百五十章 领域

书名:尘世刀吟 作者:一介少年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3:16

星海内。

当长孙下潜到80米时,发现了星海的一个规律。

每当下潜10米时,星海周围灵气的浓度会有明显的攀升,如此所造成的结果是周围的灵气会产生虹吸效应,猛烈的涌入体内。

长孙已经潜到了99米,此时的灵气带给长孙的压力尚且能够接受,内视长孙的体内,可以看到此时的火佛依然一副安详的模样丝毫不为所动。

当进入100米时,这次的虹吸远高于之前的几次,一瞬间灵气的涌入,令火佛右手转动的念珠出现了片刻的停滞。

相比于星海内的宁静,星海外则显得有些喧嚣了。

“长孙现在潜入100米了,看着势头进入300米下的半深海区应该是没问题。”

“那可不一定,星海挑战和天梯可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方面,并没有多少关联性。天梯成绩好只能证明长孙身体素质强,但并不能说明长孙真气雄厚。”

周围人都表示赞同,这是三项挑战的常识。

“你说的确实没错,但你别忘了长孙昨天挑战天梯时,最后阶段从体内散发的气焰,那可是真气抵抗重力的表现。从这些表现来看,我猜测长孙星海成绩应该也会在上乘。”

此言一出,大家又纷纷感觉言之有理。

“好了,来都来了,与其猜测,不如眼见为实。”

在众人的议论声中,长孙来到了200米,下潜的趋势没有减弱。

来到200米后,长孙渐渐摸到了些门道。

长孙将星海挑战的内容归纳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静态压力,另一部分是动态压力。

静态压力是指由于灵气差而导致的,周围灵气时刻对长孙的经脉及丹田产生的压力。这一部分的压力对于长孙来说是其实早已适应,哪怕是每下潜1米的深度灵气浓度都会发生变化,但产生的压力其实是一个缓慢适应的过程。

动态压力则是指每10米出现的虹吸,这一部分压力往往变化很大,对长孙产生的冲击也是巨大的。

对于长孙来说前者就像是温水煮青蛙,适应了变化的节奏长孙应对也比较容易。而后者倒是总令长孙措手不及。

如此一来,长孙便开始思考应对后者的办法。

最开始,长孙采取的方法是,硬碰硬。

长孙令丹田内的火佛手中凝聚起一把形似尘世的真气刀,施展出叠浪来应对每一次虹吸。

当然长孙会这样应对,也是想借这个机会来磨练术法,同时虹吸所引起的灵气潮,让长孙感觉有几分叠浪的感觉,所以长孙便以叠浪应对。

最开始的虹吸威力不大,长孙以叠浪应对还有些意犹未尽,随着不断的深入,长孙叠浪的问题也渐渐暴露。

之前长孙就发现自己的叠浪进步缓慢,至今仍然只能形成十八刀,当然这其中有长孙掌握的术法增多,因此精力有所分散的原因。

还有一部分客观原因是,对战过程中,很少会有机会让长孙叠浪持续叠加,客观说十八刀在实战中已经很多了。

但长孙发现还有一部分原因,叠浪后期自己真气的输出渐渐跟不上刀势的叠加,这往往会导致叠浪的中断。

之前长孙苦于没有合适的陪练来磨砺叠浪,想要单独训练真气输出的问题,又发现没有合适的修练方式。

而这次下星海,虹吸所产生的灵气潮恰恰就是长孙一直寻找的合适修炼方式。

抱着这样的想法,长孙一路下潜、一路试验,效果却差强人意。

有了合适的修炼方式,长孙却还是找不到解决真气输出的正确方法。

按道理,长孙真气漩涡的存在,已经相当于在丹田内布置了一个“发动机”,以目前长孙的境界这个“发动机”应该不存在输出不足的问题。

但叠浪理论上却是一招没有上限的无底洞,只要无限的叠加,所需要的真气也就没有上限。

这样一来,即使有了发动机的长孙一样出现了输出不足的问题。

长孙之前也设法去将这个“发动机”升级为马力更大的“发动机”。

暂且不提这是一件几乎无法完成的工作,因为真气漩涡本就是长孙阴差阳错下形成的,这样的几率几乎万中无一,就连再复刻一次长孙都没有信心,更别提升级。

即使是长孙再次走运做出了升级,但一样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输出的问题。

此时长孙在星海中做的修炼便证明了这一点。

当然在这过程中,长孙也不是毫无收获,此时的长孙观察着虹吸,便在思考一个问题。

虹吸的出现是由于灵气浓度的忽然升高,使得体外与体内出现了较大的压力差。

观察到这个现象,长孙开始假想,如果虹吸的过程反过来,那不就解决了真气输出的问题了么。

有想法就去实践,这一直是长孙的行事风格。

虽然理论上只是一两句话的事,但真的实践起来却是困难重重。

如今长孙首先面对的困难便是之前司琴给长孙提醒的一点,星海中的灵气浓度很高,冒然吸收灵气入体很有可能会撑爆丹田。

不过好在长孙的精神力足够强大,在控制真气方面一直是长孙的强项。

长孙一面小心的下潜,一面全身心的控制真气漩涡,在可控的范围内吸收周围的灵气,短暂的造成周围灵气浓度下降,而后快速输出真气,如此便能够人为的虹吸。

长孙反复试验,摸到门道的长孙甚至到达300米后便开始上浮,当浮到100米时再次快速下潜到300米。

星海外围观的群众便发现长孙先是一路匀速的到达300米后,忽然转过头回到100米,而后快速的潜回300米,如此反复了几个来回。

对于长孙另类的行为,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

“长孙这是在干什么?有意炫技,向我们展示他的实力?”

“没想到长孙竟是如此肤浅之人,昨日刚刚打破记录今日便这般在人前炫耀,真是虚荣!”有姑娘义愤填膺的说道。

周围一部分人深表赞同,此时看向星海内的长孙都是带着一丝嫌弃。

长孙如此行径,别说是旁人,就连司琴此时都感到有一丝浮夸,虽然她深知长孙的每一次行动都会有它背后的含义,但从表面来看,长孙现在确实秀肌肉的成分大一点。

不过也有一部分人不认同,坚持着说道:“如果长孙想要秀肌肉,必然在一开始便采取令人瞩目的方式快速下潜,何必等到此时才为你们表演。”

“就是,再说了,就算是秀肌肉,那也得有实力才行,这恰恰证明了长孙实力的强悍。”

两拨人渐渐争论了起来。

“300米,连半深海区都算不上,谈什么实力强悍。”

“你倒是厉害,那你如此几个来回给我看看。”

“我确实是来不了,但这也不能证明长孙有多厉害,最后还是要看他能下潜多少米。”

“那咱们便静观其变。”

星海外的争论并不能传到长孙的耳中,不过即使长孙听到了也不会在意,如此被人议论本就令长孙不喜,更不要说让长孙在意这些无关人等的意见了。

此时的长孙还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当如此反复几个来回后,长孙终于抓住了虹吸的窍门。

如果长孙此刻所行之事,被外界所知必然会引起更大的轰动,因为长孙自己研究出的虹吸叠浪法,其实已经摸到了“领域”的门槛。

领域,顾名思义,便是在武者的周身形成一片唯我独尊,言出法随的区域。这是术法的最高境界,也是每一名武者追求的武道极限。

领域作为术法的至高境界,包罗万象,而长孙摸索出的虹吸叠浪法只能是算是“最笨”的一种,同时还只是堪堪摸到了门槛。

之所以说长孙的虹吸叠浪法是领域中“最笨”的一种,是因为领域往往伴随着“法则”的改变,是武者对一条或者几条法则的堪破,从而在天地这个大法则中,形成自己的小法则。

在这片小法则中武者便是主宰。

但长孙的虹吸叠浪法,显然没有法则的参与。

即使如此,长孙此时的成就也称得上是天才了。

长孙按耐住心中的兴奋,此时在星海这样的极端环境中自己都能够施展出虹吸叠浪法。等回到外界,长孙相信自己就能完美的解决叠浪真气输出不足的问题。

问题解决后,长孙开始向星海深处进发。

“快看,长孙开始向半深海区下潜了。”

有了虹吸叠浪法的帮助,长孙的下潜也变得容易了许多。

310米,320米……直到350米长孙下潜的速度才有所减缓。

“350米了,如果我记得不错,这届二年生中成绩最好的应该是万明朗吧,352米。”

“现在你可以说是长孙了,他已经下潜到355米了。”

“我有些期待他打破宁泊的记录了。”

长孙此刻感觉自己就像是充足气的气球,随时都会从内部爆炸。

当到达360米时,长孙再次使出虹吸叠浪法对抗星海的虹吸,一场角力在长孙各处的经脉中上演。

长孙没想到这样激烈的对抗竟令自己的经脉变得更加广阔。

370米,长孙咬牙挺过。

380米,长孙感觉到了极限。

当人们看到长孙挺过380米,所有人都认为长孙一定能够打破宁泊的记录。

但让大家没有想到的是,长孙下潜到388米后,竟主动放弃了。

为什么说是主动放弃,实在是因为就差这1米而不去突破,任谁看都感觉长孙是有意藏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078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