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一品布衣

作者:李破山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 中原,将永不积弱

书名:一品布衣 作者:李破山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8

“天下第一西蜀王!”

“乱世的终结者,盛世的奠基人,万千百姓欢呼的王!”

“黄道春……恭迎西蜀王——”

河州城下,并未像常四郎一般加紧行军,徐牧迟了大半日,才缓缓入了城。

一个北渝的守将,迅速走来行礼。

“徐朝,派人去换防。”

裨将徐朝点头,与北渝守将往前走去。

“黄道春恭迎——”

“黄老辛苦。”徐牧笑道。这一次,他并未喊“灶大师”,而是称了“黄老”。在当初,因为黄氏一脉的天功,他才打算给同族的黄道春一个机会,在殷鹄的密信里,这么些时日以来,黄道春还是做得不错的。

听见“黄老”二字,黄道春抬起头,先是颤巍巍跪下,然后一下哭了起来,抬了手拼命扇着自己耳刮。

当年虽然先是被掳,但终归做了对不住中原的事情。如今蜀王的肯定,已经是认同了他的悔过。

没有族兄黄道充,族子黄之舟的天功……说不得,他早已经被处死了。

“蜀王,我已经让人备下酒宴,不若先同去,洗了风尘。”心底里,黄道春并不敢称呼徐牧为主公。他自知,以后回到中原,约莫只能做个黄氏的富贵公了。但即便如此,于他而言已经是一场浴火重生。

徐牧摇头,“我心挂望州,等不及要还东西。黄老,与我同去吧。”

“黄道春不胜荣幸!”

殷鹄还在老关附近追剿逃军,河州里的事情,暂时交由裨将徐朝打理。在以后,河州这一带的地方,将会由殷鹄总督各种事务了。

“对了黄老,李将那边如何?”

“若北渝王大军一到,李将应该便回了。蜀王我跟你讲,这些时日以来,李将勇不可当,不过几千马奴子,却将几万聚起来的狄戎部落军,搅得天昏地暗。”

“自然,他可是李破山。”徐牧叹道。

未再犹豫,徐牧抬了手,颇懂察言观色的黄道春,急忙扯起嗓子大喊。

“主公启程——”

入河州,又出河州,徐牧心事重重,直奔望州故地而去。在他的前方,常四郎的兵马或已经快到草原,会将剩余的狄戎势力清剿干净。

……

“我当年拿着一个碗,跟着牧哥儿从街头跑到结尾,才讨了半碗糊糊,还全让牧哥儿抢着喝了。”

司虎正煞有其事地说着往事,“那年牧哥儿十八岁去清馆打霸王桩”,“牧哥儿带我翻墙去找寡居妇”之类的事情,都一字不落地吐了出来。

怕惹了军心,后边的一个校尉急忙捂着司虎的嘴,连拖带劝地拉走。

“蜀王,便是此处了。来往的百姓,还有许多的行伍将士,都在此祭拜。”黄道春抹了抹额头的虚汗。

徐牧下马抬头,看着面前的一座小祠庙,庙前有碑文,是关于三千筒字营死守望州的故事。

庙前的小香炉里,尚有余香萦绕。在碑文的旁边,还立着一个老人的塑像。老人拿着一柄刀,抬起的脸庞间,正穷极目光望着远方。

在当初,大纪病弱不堪,被北狄咄咄相逼。而三千筒字营的赴死,应当是最悲壮的一场殉国了。

“狄戎人过了河州后,将许多筒字营的祠庙都打烂了。你瞧着这一座,还是后来新修的。河州里有娃娃,我便在城门的老树下,与他们讲筒字营的故事。讲到后来,筒字营都战死望州城了,娃娃们哭了,我这老脸儿也跟着哭了。”

“寻常时间,过路的皮贩子,送公文的邮人,查探的斥候,行军的小队哨伍,经过了这里,都会想着上柱香,拜祭一番。我原先听着这些情报,还是不懂的,后来渐渐懂了,我中原大族,不管任何的时代乱世,终归会有许多的英雄先站出来,以先人之态,替我们披荆斩棘,替我们做了表率。”

徐牧听得动容,转过头看向黄道春。

“蜀王勿怪,我现在……太想进步了。”

徐牧露出笑容,点了点头。不多久,他缓了缓思绪,才轻步走上前,捧起三束燃香,三拜后,又行了跪礼,才认真插到了香炉上。

事毕,他转过了头,看着那尊尚有些潦草的塑像。一恍惚,当年的老官差又站在了他面前,神态痛苦,对他说中原长城不再,对他说那年二十有四,要杀尽狄狗。

徐牧久久闭眼。他从一个乞活的望州小棍夫,即将成为整个中原的帝王,这一路走来,刀光戮影,九死一生。但他终归做到了,当年答应的事情,也终归要还了。

若有一日天下太平,这柄老官剑,便要还到望州的武备库。

望州还未新建,已成一片狼藉。徐牧解下了老官剑,在数千士卒的注目中,没有丝毫矫情地再次跪下,平放在塑像之前。

……

“校尉哥哥,我牧哥儿怎的不动了?”

“虎将军别过去,主公或在思量。”

约莫有大半个时辰,祠庙前,徐牧久久不动。无人敢劝,想要打搅的司虎,被那位校尉下了军令,顿时十几条大汉走出,直接将司虎往后扛走。

黄道春亦不敢动,只知恭敬地站在一边。

天色近了黄昏,山风乍起。

平放在地上的老官剑,被风吹得铮铮作响。

徐牧目光发红,他平静起了身,有那么一瞬间,一种莫名的孤独与失落,忽然侵入他的身子。

“老先生,这中原的江山,你便再看一眼罢。如你之愿,你借我一柄剑,徐牧还了你一场天下太平。”

“三千筒字营,六千雍州军,戍边者皆为天下英雄。徐牧记得,长阳记得,竹书记得,天下的百姓也会记得。”

徐牧长揖。

在不久,他将要开启新朝,将这些人的意志与勇武,代代传承下去。

中原,从此刻起,将永不积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5496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