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箱子里的大明

作者:三十二变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404章 京城里的扯皮

书名:箱子里的大明 作者:三十二变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43

老百姓们的一通乱骂,把城头上的太监兵骂得火起,但那些老百姓跑得飞快,一眨眼就不见了人影,除了骑兵怕是没什么别的部队能追得上。

太监兵们又没练过《葵花宝典》,身法是肯定赶不上这些老百姓的,只好对着他们的背影怒骂:“一群刁民!刁民!”

曹化淳在旁边默默地看着这一幕,心里暗叹:皇上的威信,这下已经彻底崩溃了。连京城附近的老百姓,都敢跳着脚骂城头上的太监,可见所有人都觉得要改朝换代了。

唉!

而此时的朝堂,正在扯皮。

数日前,朱由检命令曹化淳组织侍卫和太监守城,同时准备召回卢象升来守卫京城。

但是……

数日过去了,调令还没发得出。

原因就是两个字:扯皮。

朱由检害怕了,想调卢象升回军,但是他也知道,卢象升一回来,大凌河城就没有驻军了,建奴很有可能重新夺回锦州,使得大明与建奴之间的攻守之势,又回到以前的样子。

这样做的话,那肯定又要被人骂昏君了。

眼前众治派闹得这么厉害,他绝不能再被称为昏君。

所以……

朱由检想甩锅!

此时他正坐在龙椅上,对着一群大臣侃侃而谈:“关外余兵尚多,未尝不可以支撑局面……”

他这话一开口头,大臣们就知道他在想什么了:想调卢象升回来了呀?

朱由检:“此等重大军机应行与否,应由先生们主持担任,未可推诿延缓误事。”(ps:此段出史书,李自成进京时,朱由检想调山海关的吴三桂回京,就说了这一番话,公公只改了几个字,后面大臣们说的话,大多是原话,都只改了几个字。)

这话一说,大臣们心里就开始冷笑了:你以前连续不断地调回曹文诏、高杰、刑红狼、杨国柱、王朴等人,可有问过我们的意见?直接就下旨了好吧!

现在你突然说,“应由先生们主持担任”,这不就是想让我们来帮你开这个口吗?这口我们一开,你就不是昏君了,但我们全部成了卖国奸臣。

大臣们深知朱由检的为人,唯恐被甩个锅在身上,赶紧避免自己承担风险。

兵部侍郎陈演出列道:“调卢象升回京,诚为灭寇胜着。然而,卢象升一军所系尤重。其兵为建奴所畏,不独宁远恃之,关门亦恃之。虽缓急未必能相救,而有精兵在彼,人心自壮。倘一旦调去,其余皆分守各城堡之兵,未必可用也。万一差错,臣等之肉其足食乎?此真安危大机,臣等促膝密商,意旨如此,实未敢轻议也。……臣等迂愚无当,诚不敢以封疆尝试,伏乞圣裁!”

兵部侍郎张缙彦乾脆把问题挑明,说:“卢象升调不调,视宁远弃不弃,两言而决耳。”

兵部侍郎陈演:“一寸山河一寸金。”

朱由检尬住了……

甩锅过去,这些大臣不接啊,没有一个人肯站出来说:“皇上,咱们调卢象升回来吧。”

这就很尴尬了。

朱由检叹了口气,最后还是只好由自己来做昏君了:“收守关之效,成荡寇之功,虽属下策,诚亦不得已之思。”

众臣松了口气:哟,你自己开口了,很好!现在我们不是奸臣了,但你这个昏君又一次当定了。

朱由检:“快去啊,还在这里发什么呆?立即去召卢象升回京。”

众人退出大殿,回到六部的办会室里,坐下。

兵部各大臣一个也没急,全都好整以暇,慢吞吞地喝上一口茶,把朝廷的邸报翻开来,先看上半个时辰,然后才似乎想起了皇上的吩咐,兵部尚书陈新甲道:“大家来开个会吧,看看怎么调卢象升回京比较合适。”

一个侍郎道:“具揭以为外边督抚未必来,亦当佥同。”

另一个道:“请行督、抚、镇再议宁远弃后关门作何守法?军民作何安顿?总欲完其不敢任之局也。”

于是开始反复协商,反复向朱由检请示该怎么做。

就这样……

又扯了一个多月的皮,朱由检被弄得心烦意乱,只好下“圣谕一道,差官前去,及取回奏。”

扯呀扯呀……

朱由检突然又想起蓟镇来!

蓟镇又名蓟州镇,是明朝九边重镇之一,位于京城的北方,一直以来都起着抵御蒙古人入关的作用,还能牵制京营,防止叛乱。

蓟镇还曾经坐镇过一个著名的英雄人物,戚继光,他在平了倭寇之乱后,便凋任蓟镇,在张居正、谭纶支持下长期镇守北方,抵御蒙古,保障北疆安全。

朱由检赶紧下令,让蓟镇总兵唐通入卫京城。

唐通领着所部八千士卒到达北京,屯扎在齐化门(即朝阳门)外。

朱由检赐宴,慰劳有加。唐通也表示“愿捐躯报效,使元凶速就歼夷。”

朱由检非常高兴,赏唐通本人白银四十两,兵丁每人五钱。但他还是有点不放心八千人的大军驻扎在自己身边,便派太监杜之秩充任监军。

唐通大怒,把朝廷赐给的东西摔在地下,满腹牢骚地说“皇上太师我,伯我;又以内官节制反上我,是我不敌一奴才也。”接着便借口自己带领的兵员数“寡于贼,不敌,战此平地,尤不敌。当往居庸关设险以待。”上疏后不待朝命,拉起队伍就走,眨眼间就跑到居庸关去了。

换了以前,朱由检定要砍了他的头,但此时此刻,却无可奈何。

没办法,继续扯皮……

朱由检认为,现在没兵可用,主要还是因为朝廷没钱,若是有钱,就可以雇佣大量的勇士来守卫京城。

于是朱由检下旨:“责成勋戚、太监和百官报效,以纳银三万两为上等。”

但是百官一个子儿也不想出。

朱由检只好派内官徐高,密谕周皇后的父亲嘉定伯周奎,让他拿些钱出来做表率,给文武百官看看。

周奎一分钱不想出,眼珠子一转,想了个妙计,偷偷去找自己的女儿周皇后:“女儿呀,你丈夫要我出钱助饷,可是我们家没有钱啊。”

周皇后咬了咬牙,从后宫里挤出了五千两给了父亲。

周奎开开心心收下皇后给的五千两,从中扣下两千装入自己的腰包,只拿了三千两去献给了朱由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431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