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烈火南明二十年

作者:青弋渔夫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32章 察隅地区

书名:烈火南明二十年 作者:青弋渔夫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02

就在福建大部沦陷,建虏大军南下,进攻福京,郑成功领兵拼死抵抗之际,千里之外的茶马古道,隐隐有了繁荣的景象。

因为明末战乱不断,茶马古道有荒废的风险,这条从汉代开始就被称为南丝路的道路,眼看着就要消失。可在高衡和兴华军的运作之下,竟然起死回生,被兴华军驻军的茶马古道,已经恢复了通商条件,并且自从兴华军开始在当地招工之后,土司报名踊跃,加上修路战争和挖矿战争的影响,各个土司取得了一种平衡,茶马古道经过哪个土司的地盘,就由哪个土司派人进行修缮。

所以,仅用了数月时间,茶马古道就恢复畅通。高衡立刻派出了一支庞大的商队,从兴华军控制区直接出发,携带大量的物产,包括海盐、铁器、武器,路过云南的时候,还在当地采买了数量巨大的普洱茶砖,茶马古道,简而言之就是用茶叶换战马的道路,可想而知,茶叶在当时是具有战略物资地位的。

其实,自古代开始,关外游牧民族对于茶叶、食盐和铁器的需求量就特别巨大,早在朱元璋时期,茶叶就已经是一种战略物资,为此,明廷还曾经下达过禁止私人贩卖茶叶的命令,将茶叶跟食盐抬到了同一个高度。

但是现在,这种情况已经不复存在,兴华军接管之后,高衡已经发觉,这是兴华军绝好的机会,从青藏高原获得战马,比自己培养战马还要方便快捷,但关键是,要能拿得出在草原上通行的硬通货。

目前,青藏高原正被固始汗占领,建立了庞大的和硕特汗国,而在拉萨,五世达赖奉固始汗之命组建的甘丹颇章政权,正统治着藏地,所以此次,商队出了云南,实际打交道的就是甘丹颇章政权。

达赖这个称号,高衡太熟悉了,不仅是高衡,恐怕后世的每一个国人对此都非常熟悉,后世的这位达赖,可没有和国家站在一条线上。但是第五世达赖不一样,第五世达赖叫做阿旺洛桑措,是高原上备受尊崇的一位贤者,特别是在政务治理方面,对高原有着卓越的贡献,所以固始汗建立和硕特汗国之后,将五世达赖作为甘丹颇章的实际管理者,足以稳定当地的局面。

这是茶马古道开通后,第一次大规模贸易,而且是以官方的名义,所以统帅部和高衡对于此次贸易都极为重视,领队的不是别人,正是景昭。连景昭这个后勤总管都亲自出马了,足见这次贸易的重要性。茶马古道中断了这么久,不仅仅是内地的商人没去藏地,藏地的商人也几乎不来内地,再这么下去,双方的来往就要断绝了,高衡决不能允许这种情况发生。

“大人,你说,我们这次贸易能成功吗?我是个粗人,不太懂这些。”茶马古道上,庞大的商队正在向前行进,这次兴华军在安南和云南征集了大量的骡马驴子用来拉车,光看数量,就有数百辆驴车骡车,还有很多驮马牲畜背上架着货物。

不仅如此,高衡也算是下了血本,调集了阿木带领一个整编骑兵营随行护卫,加上茶马古道沿途各个驻军点的接应,这一路上,庞大的商队没有受到任何威胁。沿途土司有些虽然眼馋,但是他们也知道,这些货物是属于谁的,谁要是敢对这些货物动心思,那就准备好被兴华军抄家灭族吧。

这段时间,兴华军在这里恩威并施,土司部落早就被收拾得服服帖帖,打又打不过,还想挣人家的钱,想想,人还是不要跟银子过不去,所以大家也都偃旗息鼓,争着修路挖矿,多搞钱才是正道。

一路上没有危险,阿木百无聊赖,便跟景昭闲聊。说起来,阿木是彝人,对于茶马古道的情况还算是比较了解,但是出了云南,进入藏地之后,阿木可就两眼一抹黑了。跟阿木一样,景昭也是两眼一抹黑,别说是藏地的情况,就算是云南,景昭知道的也不太多。还好有阿木这个向导,两人一路结伴,倒也不寂寞。

景昭回答道:“这次是大帅亲自下达的指令,出发前,大帅特地跟我恳谈了一个时辰,我能看得出来,大帅对这次贸易的期待非常高,别的我们都可以不要,但是战马是我们现在最稀缺的资源。不仅如此,实际上我们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任务。”

阿木一愣,“哦?大人,什么重要任务?”

景昭压低声音道:“本来在出发前应该告诉你,但是大帅说了,按照保密要求,我只能将时间往后拖,现在行程过半,我可以跟你说一说。”

阿木竖起耳朵,只听景昭道:“现在的青藏高原是和硕特汗国政权,被固始汗统治,而单独拎出藏地来看,有个甘丹颇章政权,领导人是达赖喇嘛,我们北出云南,遇到的就是这个甘丹颇章,大帅的意思是,是否能跟这个甘丹颇章政权取得一些联系,或者说改变他们的政治方向。”

景昭不能再细化下去,因为这在统帅部内部也是绝密,高衡也没有把事情的全貌告知景昭,只是让他最好能跟达赖取得联系,只要大家有接触的想法,高衡可以亲自去跟他们谈一谈。

时间倒回到商队出发前一天,统帅部内。“军师,商队明日就要出发,可本帅总觉得,如果茶马古道只能承担经济作用,实在是有些浪费了。”站在窗边的高衡看着街面上来往的人群,对身后的成子龙说道。

如今的谅山府,已经今非昔比,现在谅山府总人口已经超过二十五万,在那个时代,已经算是一个大城市了。不仅如此,谅山府的工商业非常发达,城外,兴华制造局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工厂多了,工人就多,工人多了,产量就会增加,产量增加,只要有良好的销路,就能赚更多钱,工人的薪俸就能增加,消费力就会加强,反过来还能推动谅山府府城的发展。这已经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也是谅山府繁荣的根本原因。

在高衡看来,谅山府这座城市就跟他的孩子一般,从无到有,一步一个脚印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全都是他和兴华军全体同仁的心血。但是时间越往后,高衡就感觉到自己肩头的担子越重,往后的形势更加艰难,兴华军要在各个势力包夹中生存下来,不能靠别人施舍,只能靠自己去争取。

成子龙轻声回答道:“大帅说得不错,不管是丝绸之路还是茶马古道,从一开始就附带了政治含义,不仅仅是一条贸易命脉,自从茶马古道开始修复以来,我也做了一些藏地的功课,说实在话,大帅,从前我对藏地也是一无所知。”

高衡点点头,表示理解。确实,明末这一段的藏地历史,往往被各种忽略,比如后世,你除非是专门研究历史的,否则在大部分书籍上,这一段都是一笔带过,或者压根不提。但其实,藏地在这一段的历史非常值得研究,并且有很多精彩的片段。

但高衡也不是什么历史大家,所以对这一段历史也不是非常了解。但是有一点他知道,固始汗在历史上是个很牛逼的人物,他的战略眼光不俗,最后归顺清朝估计也是无奈之举,大势所趋,但他既然有统一青海和藏地的决心,就说明他绝不甘于人下,如果能跟他们取得联系,促动他们在西北地区给清军造成点麻烦,减轻他们这边的压力,倒是不错,这就是高衡的打算。

高衡道:“此次景昭带领商队去藏地,我要交给他一个任务。”

成子龙何等聪明,从前面的话,他已经了解高衡的用意,“大帅的意思,应该是想跟藏地的政权接触一下,看看大家有没有合作的可能,既然土司能合作,那么藏地的领导者无非就是个大号土司,只要咱们找准命脉,未必没有这种可能。”

高衡回头道:“不愧是军师,一下子就说出了我心中所想。对于这方面,我是两个想法,第一还是从兴华军的根本利益出发,毕竟云南毗邻藏地,茶马古道本来就是跟藏地通商,如果藏地的政权出来搞破坏,受损失的还是我们兴华军,而且高原地区,易守难攻,从地形上来看,对方占尽优势。强如盛唐,都没办法拿下吐蕃,更不要说我们兴华军现在的实力了,所以合作肯定强于纷争。”

他顿了顿道:“第二就是军师说的,看看能不能为我所用,毕竟我们现在的实力还太弱小,偏安一隅跟整个华夏大地的资源抗衡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要尽量分散建虏的注意力,争取更多时间,这个和硕特汗国和固始汗,可以利用。”

“将军,过了里麻司,前面就要到藏地境内了。”时间拉回到现在,阿木和景昭正在对话,一名骑兵打马回来禀报,正是商队的哨探。原来,大队人马顺着怒江流域一路北上,终于是经过了云南西北边界的里麻司,再往北就要进入藏地了。

就像是后世进藏尽量要坐火车一般,这是为了从低海拔到高海拔地区,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人体慢慢适应,否则猛然到了高海拔地区,有很大概率出现高原反应。高原地区,一个平原地区的小病症可能都会要人命,在科学发达的后世尚且如此,更不要说明末时期了。

这也是为什么藏地很难被中心朝廷有效统治的原因,高海拔的人来到低海拔,反而有体力耐力方面的优势,低海拔到高海拔可不是这样。

所以阿木和景昭的商队行进速度并不快,大家从南到北,一路循序渐进适应高海拔的气候和环境,不仅仅是人需要适应,就连牲畜也是一样。比如这个哨探骑兵如此快速地奔跑,可以很明显感觉到胯下战马在大喘气,高原地区氧气稀薄,有这样的反应是很正常的。

阿木立刻出言提醒道:“知道了,通知前面的哨探弟兄们,注意马力,你看看你胯下的战马,呼吸如此急促,别忘了,这是高原地区,可不能像我们在平原那样纵马奔驰,马匹需要经过适应和训练,以后在茶马古道往来多了,我们的战马才能适应环境。”

景昭打断他道:“阿木将军,往后可不是这样,只要我们的生意做成了,就会获得良好的高原马,那我们的骑兵可就具有别人所没有的优势了。”

阿木一拍脑袋道:“对啊,我怎么把这一茬忘了,我们就是来买马的。”

“哈哈哈哈。”景昭大笑着指了指阿木。

众人继续往前,出了云南,能很明显感觉到视野开阔了许多,茶马古道在藏地境内,道路早就被时间掩盖了许多,有的路段直接长满了杂草,如果没有向导和地图,根本分辨不出还有道路。

此次,商队的目的地是察隅,察隅城在地图上来看,只是一个非常小的城池,甚至理论上来说不是一个城,而是一个镇子或者是商队的聚居地,这里曾经是茶马古道中重要的贸易地点,可现在究竟是什么样子,谁也说不好。

固始汗的大军进入藏地之后,藏地也算是经历了一场大战,很多地方都百废待兴,阿木他们也不知道到了察隅是什么情况,如果察隅还在,那自然是好事,大家可以休息一下,在察隅进行贸易。如果察隅不在了,商队还要继续前进,往拉萨方向还有很多未知数和变数,这是阿木和景昭都不愿意看到的。

景昭用力吸了一口气,感觉那种头晕的感觉好了一些,“立刻派人传令,告诉后面的兄弟,速度再慢一些,不着急,我们已经进入了藏地,也不差这一时半会,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最重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539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