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作者:姜阿山小树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二百五十章 权力运作的两条线,反腐风暴!

书名:大明:开局请朱元璋退位 作者:姜阿山小树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57

“快看,大明日报公布刑部、法部、都察院,以及各省有司衙门的邮编地址啦。”

“大明日报社论,誓要扫清天下所有江湖帮派、山贼盗匪。”

“侠以武犯禁,要大明无侠,人人皆侠。”

“从今日起,人人皆可向各部写信举报,投拆,监督相关官府衙门。”

“彻底铲除所有贪官污吏生存的土壤!”

……

大街,报童的叫卖声引来无数人的关注。

不少人过去购买报纸,亦开始议论纷纷。

“怎么回事啊?这次朝廷的动作很大啊!”

“是啊,之前不是说剿匪吗?可现在又加入反贪污腐败了。”

“那些江湖帮派,鸡鸣狗盗之辈,若是没有衙门里的老爷和胥吏们罩着,那也横不起来啊。眼下朝廷要铲除他们,可不就得反贪污腐败吗?”

“也算正常吧,以往朝廷派钦差巡视地方,都会张贴告示,让有冤情的百姓都去告状,这应该和那那也差不多。”

“还是不一样吧,写信可比去告状容易多啦。”

“对啊,而且还可以写匿名信,不用担心被事后打击报复。”

“你们说,到底会不会有人去写信检举呢?”

“这还用问吗?肯定有啊!”

“反正我是不会写信的,这年头,少管闲事。不过,你说的也不错,我不写,自然有别人写。”

“不知道这波反贪污腐败,到底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这可不好说啊,之前的郭桓案,空印案,闹得不也挺大的吗?杀得那叫一个血流成河,可这天底下的贪官,还是和从前一样多。”

“但我总觉得这次不一样呢,你看这报纸上面说什么‘全民监督’,若果真如此的话,没准真能让贪官大大减少呢?”

“不一定,官官相护,写了信也要有用才好!”

“肯定有用。现在可是太孙殿下当政,与以前不一样啦。”

……

百姓们有信的,有不信的,有半信半疑的。

朝堂上,朱允熥也开启了属于自己的“大动作”。

一连七日,他连续召集百官举行朝会。

要知道,自老朱离开,朱允熥开始执政后,对于朝会,他素来都是极少参加的。

大部分都被取消了。

在朱允熥看来,朝会接受参拜,虽然能通过仪式感,强化大臣对帝王的敬畏。

但仪式太过繁琐,非常折磨人,偶尔举办一次就行了。

天天进行朝会,反而会失去其原本的作用,使大臣也不再因此而产生敬畏。

偶尔一次朝会,大臣会非常重视。

天天朝会,便习惯了,不以为然了。

真要议事,可以单独召见大臣商议,问询意见,发布命令。

史书上总说某某皇帝多少年不上朝,却仍然大权独揽,有些人总觉得这不可思议,该皇帝权力手腕惊人。

但实际上,朱允熥很清楚,这才是符合权力运行规则的。

通过私下发布指示和命令,更容易掌控大权。

相反,若是什么事都拿到会上讨论决定,而事先没有先与人沟通好,那最高统治者,就会慢慢失去权威。

因为在别人的眼中,你根本不能一言而定,不能自己做主,那为何还要敬畏你呢?

什么时候举行会议讨论一件事,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权力。

时间由你决定,你可以私下与人沟通,达成一致后,再召开会议。

会议具体讨论什么事情,亦是如此。

历史上,有不少皇帝不懂这个道理。

被读书人忽悠傻了,天天上朝,勤政无比,凡事都在朝会上商量。

朝会要商讨什么事情,都被大臣牵着鼻子走,而不是自己做好布置,只讨论早已准备好的事,任由大臣决定主题。

凡是这样做的皇帝,最终都使得朝政沦为无休无止的党争,皇权不仅没有加强,反而被大大削弱。

老朱虽然是一个很勤奋的帝王,也曾经天天上朝。

但他可是极少在朝堂上与群臣商量什么事,都是直接决定,乾纲独断,而且杀伐极重。

这正是老朱与那些庸才的区别。

朱允熥因为自后世穿越而来,只要一对比分析,便能得出权力运作的道理。

再加上他多少懂点心理学。

对于哪些于帝王有用,哪些没用,哪些要适可而止,皆有着较深入的认知。

也清楚自己该怎么做,拿捏朝会的尺寸。

这次一反常态,连续七天举行早朝,其目的只是一个,向朝臣,向天下人表明自己的反贪污腐败,誓要肃清江湖帮派,盗贼匪寇的态度。

这与黄子澄案不一样。

黄子澄案太过于高压,会让所有大臣都害怕,唯恐不小心牵连到自己。

久拖不决,便会朝野不宁,人心惶惶。

但这次,则是纯粹的表明对此的重视。

让大臣、让天下官员都掂量掂量,谁敢在这上面推诿敷衍、不用心办事,甚至贪污腐败的后果。

与老朱喜欢在事后杀得人头滚滚不一样。

朱允熥更喜欢将“丑话”说在前面。

有了之前利用黄子澄案做的拉拢,大臣们都相信这次的风暴不是冲着自己来的。

同时也清楚太孙殿下对此有多重视。

很快,朝廷各部便被动员了起来,一道道的公文迅速发往地方各官府衙门。

除此之外,朱允熥还一反常态,先后亲自前往刑部,法部,都察院,吏部……等朝廷诸部,召集该部所有大小官员训话,讲述铲除黑恶势力,江湖帮派,以及山贼盗匪的重要性。

当然,更重要的,还有反贪污腐败。

《大明日报》上,亦是每天一篇社论,以极其严厉的语气,阐述此事。

同时,每天重复刊登都察院,刑部、法部等诸多部门的邮编地址,号召全民监督。

在任何一个自上而下进行统治的体系里面,权力的运作,都有两条线。

一条是明线,一条是暗线。

明线就是朝廷公告天下的圣旨,公文,法律法规,各部门下达的公函等等。

这是摆在明面上的。

还有另一条更重要的线,则是官员们私下的指示,汇报,联络。

比如说,某省的按察使司,在收到朝廷寄来的公文之后,通常有两个选择。

如果是小事,自然是按照公文里面要求的办。

如果是大事,或者心中有其他疑问,再或者涉及自己的利益等等,那就会先压下。

然后,写信给朝廷里当部堂,当阁臣的“恩师”,曾提拨自己的高官等人,问问他们的意见。

如果他们说此事必须要办,那便照做。

如果他们说可办可不办,那就要再好好权衡一二了。

如果对方暗示他不能办,那朝廷的公文,多半丯成了废纸一张,扔在那里不管。

官员会想方设法推诿拖延,或置之不理,当其不存在。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他总会有办法拖延,压下!

还有时候,也可能不等他请示,他的“恩师”便先寄信来了,告诉他该办或者不该办。

他当然会按“恩师”的指示行事。

这便是权力运行的暗线!

绝大多数官员,在上面都是“有人”的。

不抱一条大腿,也不能得到提拨。

事情该不该办,该怎么办,该办到哪一步,一方面是看朝廷的公文,但主要还是得听自己人的指示。

双线权力运作,贯穿了几千年的封建王朝。

一明一暗两条线,才构成完整的权力系统。

毕竟,朝堂里面永远有权力之争,有派系之分。

不管多英明的帝王,谁也不可能让其消失。

这也是为什么老百姓看到很多朝廷公布的政令,可地方官员却偏偏不以为然,根本不去执行,但上面又从来不对这些官员问责追责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为在老百姓看不到的地方,该官员得到了上面的“指示”!

为了规避可能出现的政治风险,暗线上的官员指示,很多时候会模糊不清。

这就需要下面的官员,有很高的智慧,能深刻领会上面的意思了。

不过,这一点倒也不用担心。

因为办事能力再差的官员,在这方面的能力都是非常强的。

要不然,也根本不可能得到提拨重用。

官员们的“技能点”都加在这上面呢。

在外人看来模糊不清,似是而非的“指示”,在官员们心里,可都跟明镜儿似的,一看就懂,一点便透。

朱允熥很清楚这一点,才会在朝堂连续开七天的朝会,还接着亲自去各部门继续开会。

将自己的意图摆得明明白白的。

如此一来,朝廷里面的官员,才会分别寄信给自己的下面人,告诉他们,太孙殿下这回是动真格的,你就不要再推诿敷衍,更不要去触风头,犯逆鳞,那是给自己找麻烦,真出了事,我也保不了你。

那些人收到信,才会真正将朝廷下发的公文重视起来。

也只有这样,才能将大明庞大的官僚系统,真正全面动员起来。

老朱的惩治贪腐,杀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可为何最终的成效,却差强人意呢?

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

但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老朱更喜欢事后的杀戮,而不是事情的动员。

在老朱看来,事前已经发布的命令,你再违反,那便杀无赦。

可在被杀的官员看来,却觉得自己好冤,我也不知道你玩真的,我也不知道你这么重视啊!

我后悔啊,但已经晚了。

说白了,老朱是在用治军的方法治国,觉得什么事都要令行禁止。

但朱允熥更清楚,即便是治军,对于重要的军令,也要反复重申。

这便是所谓的“三令五申”。

为什么不是下一次命令就不说了,而要三令五申呢?

因为人性的堕性。

不时时刻刻抓,不反复重申,使人不敢有丝毫的松解,仅靠事后的惩罚,意义是不大的。

在老朱眼里,朝廷官员是不能有暗线权力的。

所以他办事也遵循这一原则。

大明朝堂上两股最强大的政治势力,淮西勋贵和浙党集团,都是老朱严厉打击的对象。

但朱允熥却明白,没有暗线权力是不可能的。

官场的用人规则决定了,上面的官员,对下面官员的仕途升迁有极大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迫使其产生一定程度上的依附,并按能影响自己升迁的官员的命令行事。

权力永远如此,无法消除,只能加以利用。

税务司之前征税为什么难?

朝堂上的反对声越大,地方官收到上面的人寄来的信,便越对税务司官员不以为然,不加以配合,征税自然也越难。

如今,在朱允熥的全力推动下,大明王朝的官僚机构迅速运转,收到自己人寄来的信,地方官员再不敢对朝廷布置的清剿江湖帮派,盗贼匪寇的命令不加重视。

明暗两条线的权力齐心运作,官僚系统由此迸发出惊人的能量。

……

与此同时。

邮司的举报监督系统也开始发挥作用。

与之前举报黄子澄案不一样,对于举报贪腐官员,黑恶势力,江湖门派,百姓们多少还是有点顾忌的。

不清楚举报的后果如何,是否会招致报复。

因而举报信也要少得多。

但这样反而使用刑部、法部、都察院都有足够的人手和精力,对举报内容进行深入的查处。

而不是被海量的信件所淹没。

都察院,刑部,法部皆设置专门的举报处理中心。

都察院受理对官员违法的举报。

刑部专司江湖帮派,盗贼匪寇等。

法部自然是接受案件审理相关的举报。

在这些部门,皆设置类似于朝廷通政司这样的办公形式。

收到举报信后,当场拆开,并进行记录,再交予下面的去处理。

举报信分为两类,一类是实名举报,另一类是匿名举报。

凡实名举报,必须要件件核实,不能有任何遗漏。

匿名举报,则视情况而定。

一是举报的情节和内容,是夸夸其谈,还是深入细致。

反映的问题,是不是特别重大。

二则看是否有很多封笔迹不同的匿名信,反映同一件事。

根据这些,做出轻重缓急的区分,再派人去调查处理。

以举报监督系统为核心,一场新的反腐风暴在大明席卷开来。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539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