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在乱世卷成王(基建)

作者:虎昭昭 | 分类:其他 | 字数:0

17、第 17 章

书名:我在乱世卷成王(基建) 作者:虎昭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7:29

丁大壮和赵猴子两人不太明白,剿匪的事怎么会是夏家的人去做,但看了眼气定神闲的夏文君,他俩也就不多问了。

大当家做事,自有她的道理,他们只管听着就行。

想到山上新来的俘虏,赵猴子试探的问道:“那群新来的俘虏,是不是养到正月十五,就正好推给剿匪的官兵,算是给剿匪的事情有个交代?”

丁大壮听了,不由自主的夸道:“这主意好。”

“好什么好?乱出什么馊主意呢。”夏文君无语的把茶杯放下。

这行事作风,搞得他们寨子一点也不像什么好东西。

“银江郡乱象频出,人命不值钱。平安郡的人命还是值钱的,你俩知不知道,我买五十个人,要花多少钱?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把人训老实了,夏文君才把要求一条一条的说清楚,让这两人按要求办事。

说模棱两可的官话,让下属揣摩的事,夏文君是一点也不敢干。就怕说不清楚,山上的那群莽夫瞎搞。

到时候别说什么报答活命之恩,闯出祸事来,不把她供出来,就已经不错了。

“你们走的时候,山上的那些草棚子,别拆。有余力的话,再多搭一些窝棚,灶也再多搭几个,尽力营造出一种有上千人生活的痕迹……”

“就留个空巢就行了吗?”

“够了。寨子是在银江郡内,平安郡的官兵剿匪,不敢太过分。郡守大人虽然动用了正规军,也只是简单的表个态,不敢和银江郡硬碰硬的。真把银江郡的叛军招惹过来,别说县令吓到生病,郡守也得吓病。”

县衙虽然也有武装力量,但满打满算,也就四五百人,面对‘上千人’的流寇,也只能向郡城求助。

王大人急着向朝廷献祥瑞,想赶紧把事情平息下来,营造平安郡祥和的氛围,立刻就帮忙调了三千的驻军。

只是现在大过年的,见血不太好,要动手,也得年后去了。

银江郡的叛军太过凶狠,仙河县的程县令原本就打算走关系,调到郡城。抢劫的事情一出,他立刻就急上火,又急又怕,给自己折腾病了。病得还很严重,不得不退位。

他这一退,打点到位的夏云林,可不就上位了吗?

做了那么久的前期准备工作,又是搞舆论,又是送钱送礼,夏云林这个县令,拿下得很轻松。

六品以上的官员,才需要皇帝亲自任命。县令的官职,推举就能上位,不用等朝廷的任命,夏云林在王大人的支持下,就能暂代县令的职务。

等年后朝廷正式的通知下来,夏云林就是真正的县令。

“都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这县令的职位,和我夏家的门第也匹配。只可惜,当年我祖父可是正四品的通议大夫。”

突然出息了一点,夏云林忍不住就开始回忆往昔了。

花月容给丈夫面子,撇嘴没说啥,夏文君直接拆台。

“得了吧,那都是先帝时期的事了。先帝科考选材,有意提拔寒门,打压士族,曾祖父才能爬到四品。这些年,寒门子弟想做官都难,您做个县令都废了老大的劲了,能一起比吗?”

说的这个,夏云林也无奈,“当年先帝提出科考取才的时候,寒门子弟谁不欢呼雀跃。谁知道后面世家豪族一逼迫,先帝就让出了七成的名额,上榜的寒门子弟只能占三成。本想着,有三成的名额也行,谁知道如今上榜的寒门子弟连一成都占不了,有时候还好几年不科考。如今这都几年没科举选才了。”

“寒心啊,真真的心寒,不是大吵大闹……”夏文君听了都忍不住摇头。

夏文君只是调侃一下,夏云林就跟找到了知己似的,拉住夏文君的手,一脸感同身受的说道:“没错,就是寒心!我们这心啊,拔凉拔凉的。”

一边说,他还一边拍胸口,感觉都快委屈得飙泪了。

花月容看不下去,把丈夫从女儿身边扯开,提醒道:“你寒什么心?你读书练武还比不过女儿呢,有考试你也上不了。你自己又不是没去京都考过。”

“我本来就不是读书的那块料。”夏云林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但反省是不可能的,他理直气壮的说道:“我是有问题,但朝廷的问题更大。这考试到现在,根本就没有公平可言,题是世家子弟出的,卷子是世家子弟批阅的。他们阅卷,自然是优先录取自己的亲戚朋友,不是亲的,名满天下的才子也不行。”

他当年考试的时候,同届就有个惊才艳艳的年轻人,写出的诗篇,天下流传,结果居然没考上。考官说他太年轻,不稳重,还得再打磨几年。

那样的才华,也考了三次,才中榜做官,如今官位也不高。

夏云林当时就明白了,自己这样的,肯定上不了岸了。他就指望着,自己生几个貌美又有才华的好儿子,成为潜力股,被大家族的人看中,然后嫁女儿扶持……

谁知道,儿子没生好,只有女儿貌美又有才华,官也不是儿子当的,是自己当的。还真是世事无常。

夏云林很有自知之明的说道:“我这资质,能搞个县令当当,也算是到头了。想要恢复祖上的荣光,估计得靠孙子了。”

“父亲!与其指望别人,不如指望自己。先把自己做到最好,再去渴求命运的馈赠吧。”夏文君忍不住提醒

夏云林满脸无奈,“知道啦知道啦。”

自家小女儿,从小就长得玉雪可爱,但自从她开始启蒙读书,就没人爱往她跟前凑了。

两个亲哥哥没事也不爱往她跟前凑。

一个努力又自律的人,给身边人那无形的压力可太大了。

夏云林本来觉得自己都可以躺平养老了,在夏文君的推动下,硬是把出门听八卦,变成了出门交际,把书画的爱好,变成了特长。当年他亲爹拿棍子揍,都没这效果。

这几日官员都放假,元正前后各放三日,总共七日假,夏云林就算新官上任,也至于在过年期间放火,去折腾县衙值班的官吏。

低调的过完了年,夏云林才带着一家子去仙河县上任,准备着手处理剿匪的事。

明面上,仙河县的县令如今是个烫手山芋,夏家的人也不敢表现得太欢快,作为族长的大伯,过年不仅没怎么笑,还一副愁眉苦脸,担心弟弟冒头会出事的模样。

在郡城不敢招摇,到了仙河县,夏文君就不低调了。

刚到府衙后院,还没收拾好行李,夏文君和花月容两个,就给县里有名气的人家下了帖子,请各家夫人来喝茶。

虽说是宴客,但面对那些客人的时候,夏文君母女俩,都愁眉苦脸,强颜欢笑。

“让诸位夫人见笑了,家中事务繁杂,郎君又惦记着流寇的事情,这个年过得实在不安生。”

花月容捅了一刀,夏文君又接着补刀,“也不知过年这几天,山上的土匪可有再杀人?我们昨日才到县城,消息实在不灵通。”

来赴宴的夫人们,本来就忧心这个,听她俩这么说,脸上客套的笑容也挂不住了,开始诉起了苦。

“这几日土匪倒是没下山了,但这不是过年嘛!谁知道他们过完了年,什么时候下山。”

“怕招了那伙流寇的眼,今年家中祭祖也没敢大办。族中还安排了年轻后生日日巡逻,不敢有一丝松懈。”

“可不是嘛,我们倒是住在城中,可老宅还在乡下呢,祠堂也在乡下。”

大家族的根基都在土地和粮食上,乡下都有农庄或别院,哪怕下山的流寇抢不到粮食,没占到什么便宜,放一把火,那损失也够让大家心疼的。

怕自家遭灾,各位夫人都跟花月容打听起了剿匪的进度。

“郡守是说了,要安排三千兵马去剿匪。但如今土匪的寨子在哪儿,我们都还摸不着头脑,也不知你们可有线索?若是让带兵的将军白跑一趟,下次还想请郡守出兵,那可就不好开口了。如今时间紧急,还望大家同心协力,一同度过这个难关。”

花月容说完,夏文君就一脸不好意思的描补道:“诸位夫人也都知道,前头程县令病重,很多事情都耽搁了下来。我父亲昨日才来,有些事情还没上手呢。”

县令生病当了缩头乌龟,县衙又放年假,解决流寇的事情就一直往后拖,有人愿意办事,那可再好不过了。

大家七嘴八舌的,就开始说起了土匪行踪的线索,巴不得官兵能直捣黄龙,一举将流寇全部拿下。

群众的力量是巨大的,一群人交换完信息,就找出了五个可疑的地点,其中一个就是丁大壮他们藏身的地方,正确率还挺高。

面对诸位热心群众,夏文君也很上道。

她骄傲的表示,“银江郡的叛军,我跟父亲都见识过,没什么好怕的。等出兵剿匪的时候,我父还会亲去,定能斩下匪首,让贼人见识到我们平安郡的厉害。”

结果怎么样不重要,反正态度得积极。

这可是未来的财神爷们,可不能让人寒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3976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