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在乱世卷成王(基建)

作者:虎昭昭 | 分类:其他 | 字数:0

22、第 22 章

书名:我在乱世卷成王(基建) 作者:虎昭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7:29

家里单独养几百个不种地,不织布,不创造生产价值,就纯溜达的巡逻护卫,那价格太贵了,一般家庭承担不起。

所以县里的家族都选择了集资,一起养县里的衙役。钱一到位,县衙的衙役队伍,瞬间膨胀到了一千人。

那么多队衙役,在县内交叉巡逻,仙河县的安全性,一下子就提升了。

“每天骑着大马,带着人在县里巡视,还挺有意思的。”夏文轩觉得自己这模样,格外的威风,满足的说道:“其实在县里做个小县尉也不错,手底下也有那么多人呢。”

“二哥你可别瞎说,你要真这么干了。大伯会骂死你的。 ”夏文君不给人留一丝幻想的说道:“大伯不会允许你干降低夏家格调的事。否则就等着被除族吧。”

县衙里,仵作,小吏,衙役都是有编制的,往上还有县丞、主簿、典史,这些职位拿出去能唬住普通人,但在世家眼里不够看。

夏家族人一旦去任职这些职位,家族仅剩的一点逼格就没了。城中的大人,也不会再举荐夏家人做官。

这次夏云林能上位,也是因为他有‘清名’,家里也还能拿得出手。县令的职位虽然不高,但也是一地主官,正合适夏云林如今的情况。

要是夏家的逼格太低,夏云林给再多钱,王大人为了自己的面子,也不会推举夏云林,怕丢人。

所以大家宁愿闲着,做‘名士’,也不愿意去做那些鄙视链底端的小官,真做了,就一辈子也爬不起来了,还影响家中小辈的前途。

过于扭曲的上升通道,被压在下面的人,就没有不疯的。

夏文君觉得,自己只是看着情绪稳定,其实私底下已经疯了很久了。

要不然她也干不出,在银江郡当搅屎棍,在山上养土匪的事。因为上辈子,祖国妈妈的家教真的挺严的。

坏事不能想,会越想越烦。夏文君‘驾’的一声,骑着马就一路往前狂飙,企图把烦心事抛在脑后。

“妹妹你等等啊,妹妹,你跑那么快做什么?”夏文轩赶紧追上。

夏文君大声回道:“你不用跟着我。我去上河村处理修水渠的事情,今天他们又闹起来了。”

“那我继续巡逻了,你路上小心点。”

夏文君没有回答,只是举起马鞭晃了晃,示意自己知道了。

上河村和周边几个村子的水渠规划,夏文君早早的就已经画好了图纸,实地勘察的时候,各村的村长都陪同一起,路线规划好之后,夏文君还仔细和各村的村长讲解过。

水渠该从哪里过,各村的村长都知道。可村长们私心重,和官府的小吏合作的时候,出的主意都很偏颇,省力的地方,安排自己村的人,费劲的地方,安排别村的人。

服役的村民也一样,修自己村地界的水渠时,都很卖力,修到别的村的时候,就没那么上心。

明明这四通八达的水渠是一个整体,随便那个地方出了问题,其他地方都好不了。

而且夏文君也能感受到,周边村子的人,都很期待这个新修的水渠。

可干活的时候,就是容易闹矛盾。

只要有人闹事拖延进度,夏文君对谁都不客气,每次她一到现场,做错事的人,都讨不了好。

县衙的小吏忍不住跟夏云林告状,“六娘子不许我们用鞭子打人,服役的村民哪里会听我们管。可这一出事,六娘子却打我们棍子。我们也冤啊。”

不需要知道过程,夏云林就直接下结论,“你们肯定不冤。”

小吏惊呆了,“啊,可是…… ”

“六娘罚你们,自然有她的道理。她不让你们用鞭子打人,你们听就是了。”夏云林也摸不透自家女儿的脾气,觉得夏文君该狠的时候软,该软的时候狠。

但夏文君的话都说出口了,他只能替夏文君把台面撑起来。

基层的工作难做,道理很难讲通。

用鞭子就方便了,不用说废话,不听话的人,抽就完事儿了。

鞭子真抽下去,人人都是老实人。

这么做方便,但却不是夏文君的做事理念。

服役的百姓不是她的下属,人家服役的时候,连口粮都是自备的,服完一个月的劳役,他们就可以回家了,双方的身份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她如果有了点小小的权利,就把普通百姓当做牛马奴役。真正掌握这个王朝权利的皇族和世家,岂不是也能把她当做牛马。

但赶着去救过几次火,夏文君被逼急了,也不怕麻烦了,直接把所有服役的人混编,分成甲队,乙队,丙队……

每一个队伍各负责一段水渠,干完了一段,又往前面挪,管理后勤和器具的府衙小吏则跟着大部队,一直处在中间的位置。

这么干,计算量是大大增加,但争执少了。

甲队乙队同时修路这种数学题,小学的时候夏文君都已经算到麻木了,但还是挺为难县衙的小吏的,她只能派自家婢女出马,从旁协助。

忙活了一个月,终于把几个村子周边的水渠修好,夏文君简直是狠狠的松了一口气。

“全都是刁民!没一个省心的,见到他们就烦。这段时间,我连上河村我都不想去了。”在夏文君看来,和一群精英勾心斗角,绝对比做一群猪队友的领导舒服。

瞧着夏文君那副解脱的模样,夏云林还有些好笑。

“你不待见那群村民。村民们倒是挺喜欢你的。昨天和你一起去街上,不是还有人给你送橘子吗?那橘子我吃了,真的很甜。”

夏文君一脸嫌弃,“送果子的那个,是下河村的刺头。修渠的时候,我还罚过他五棍子。干活的时候捣乱,干完活了,知道献殷勤了。晚了。”

“人家可不是献殷勤。有果子不送我这个县令,只巴巴的送给你,可见是真心敬你。”夏云林安慰道:“百姓都知道好歹。你为人正直,处事公正,他们都看在眼里。”

“我为人正直?这话也就父亲你能说出口。”

“你这孩子本来打小就心善。”

父女俩正说着话呢,花月容的马车就回来了,一见面,她就说道:“今日去郡城,听到消息,朝廷已经下令征讨叛军。消息传到我们这儿,大军估计前两日就已经出动。可能过几天,这消息就该传遍银江郡。”

“这都拖了半年了,平叛的大军可算是来了。这朝廷的效率,可真够慢的。”预料之中的事情,夏文君听到了也没什么好惊讶的。

只是她心里隐隐还是有点可惜。年年都有地方叛乱,但年年都没给朝廷留下什么致命伤害。

没点刻骨铭心的教训,没有王朝可能会颠覆的危机,皇座上的那位,怎么能学得乖呢。

夏文君问道:“朝廷的大军都要来了,平安郡有了靠山,我们仙河县可以不用拒收银江郡逃来的难民了吧?”

“是,王大人松口了。”花月容忍不住眉开眼笑,说道:“过两日等公文下来,你山上养的那群人,也都能下山了。朝廷官兵一来,他们在山上也不安全。”

夏云林也松了口气,吐槽道:“我还以为王大人真不知好歹呢,原来还是明白事理的嘛。我这都磨了一个月了,好说歹说,王大人就是不同意接收银江郡难民。大靠山一来,不用我说,他自己就点头了。比我还怂。”

银江郡的人性子太野,王大人觉得拿捏不住。怕把人放进平安郡,把平安郡也给带乱了。

隔壁郡守的脑袋,在城墙上挂了好久。王大人能不害怕嘛。

但腿长在人家身上,哪里管得住。平安郡不让人进城,但夏文君兄妹带着衙役在县内巡逻的时候,还是找出来很多银江郡逃过来的难民。

银江郡内流窜的小股土匪太多了,平安郡至少安全。有点心眼的,都想来平安郡躲一躲。

巡逻的时候,逮了拢共五六百人,夏文君就把人分散的送去修水渠去了,县衙只管饭,不给工钱。

没有过所文书,私自乱跑的人,按照律法,严重的可能会被施以绞刑、流刑。

但银江郡如今情况特殊,平安郡的官员们,也不敢乱罚,怕把银江郡来的人惹急了。

夏云林不仅不敢罚,还几次跟王大人建议,收容这些难民。

这些难民,如果收拢到仙河县,那他们就能成为仙河县的盾。

如果把人拒之城外,任由他们发展壮大,说不定他们就能变成攻打仙河县的矛。

他们仙河县,真的很危险啊!夏云林给王大人写的信,言辞恳切,“县中如今的境况,危如累卵,让下官心急如焚,彻夜难眠……”

为了体现自己的心焦,信纸还被泪滴打湿。

当然,这都是装的。

因为收容难民,需要钱粮。谁家下属是嬉皮笑脸的问着领导要经费的,经费都是哭穷哭来的。

“爹,你继续跟朝廷要钱粮支援。我去山上一趟,稳稳人心,免得知道朝廷大军要来,一个个都慌了。”

夏文君一边往外走,一边说道:“而且两百人太少了,我得想想办法,借此机会,多招揽些人。”

“如今你爹是县令了,你想带多少人下山就带多少人下山。”夏云林抬起下巴,骄傲的说道:“你就放手去折腾。你的事,爹给你兜着。”

“好,谢谢爹。”

夏云林都这么说了,夏文君也没客气。

去白骨寨待了半个月,回来的时候,她直接带了两千人下山从良。

听到这个消息,夏云林差点从椅子上滑下来,震惊的问道:“仙河县一共才五万人。你一次就给我整两千人回来?两千人啊!你从哪儿搞来的!你是人贩子吗?”

“爹,你稳重点。我下山的时候,还精简过人员呢,品行不端的,我都踢出去了。”

夏文君一脸淡定的说道:“我特意算过了,仙河县如今的财务情况,两千人而已,您兜得住。”

听到这话,夏云林轻轻闭眼,表情安详。他的好女儿安排亲爹是有一手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0040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