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在乱世卷成王(基建)

作者:虎昭昭 | 分类:其他 | 字数:0

18、第 18 章

书名:我在乱世卷成王(基建) 作者:虎昭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7:29

如今的仙河县,剿匪的重要性排在第一。

夏云林这个新上任的县令,非常有责任心,其他的都没管,一来就带着人去查那群流寇的踪迹。

县里能用的衙役少,夏云林就张口跟各大家族借人。

诸位夫人去夏家做客的时候,夏文君母女俩都已经明示暗示了,需要大家同心协力。

想着有正规军在前面挡着,自家的人在后面掠阵,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能借人的家族,都借了。

凑一凑,夏云林手里,就凑够了将近一千人。等郡守安排的军队一来,他就冲在前面带路,给领头的何将军介绍情况。

“何将军,据县内百姓的提供的线索,在仙河县内作乱的流寇,有两伙,一伙在燕子山,一伙在小平山。此次剿匪,我会带着县内的衙役,给何将军助阵。”

丁大壮他们原先住在小平山,如今已经转移阵地。但据珊瑚所说,燕子山前几天来了一波新的流寇,双方碰了个头,但没打起来。

知道夏云林会带人剿匪,丁大壮就进起了谗言,说新来的那波流寇,看起来不像好人,希望夏云林能帮忙收拾了。

本来就是顺手的事,夏文君立刻就把燕子山的流寇加入猎杀名单。

整整四千人的队伍,带出去还挺气派。

夏文君兄妹三人,都骑着马,跟着后面看热闹。

他们三个年纪还小,别人都当他们是跟着大人出来见世面的,郡城来的何将军就只和夏云林说话,根本就不管他们。

夏文君冷眼打量着郡守派出来的驻军,总觉得他们对不起正规军的称号。纪律松散就算了,队伍里还有白胡子的人,也不知道年龄有没有超标。

不止夏文君看不上眼,夏文轩也看不上眼,偷偷和夏文君嘀咕领头的何将军。

“那何将军脚步虚浮,声音无力,都虚成这样了,还做将军呢。人不行就算了,带兵还不怎么样,手下带的兵,我都不想说,山上要真有上千的叛军,能把他带的人打得满头包。一天天的,尽琢磨怎么吃空饷去了吧。”

大哥夏文博挡住嘴,小声分享情报,“二弟说得没错,何将军还真是青楼的常客,他跟百花楼的花魁,最近打得火热。可惜了那花魁,长得千娇百媚的……”

话音未落,他就被弟弟妹妹一人捶了一下。猝不及防,夏文博被捶得‘嗷~’的一声,痛得捂住胸口。

夏文轩是脸红害羞的捶的,夏文君则是恨铁不成钢。

本来就文不行,武也不行,不太好说亲,再去逛青楼,花月容得为他的亲事愁死。

“我就是听人说的,我又没去青楼。”夏文博揉着胸口,可怜兮兮的辩解。

见妹妹还瞪他,夏文博赶紧转移话题,“这小平山怎么还没到?踩在银江郡的地盘上,我心里还真挺不踏实的。”

“快了,马上就到。”

银江郡的叛军正闹得火热,名声正盛,大家都挺怵,一进入银江郡的地界,所有人都加快了步伐。

知道山上没人,夏云林的姿态,比何将军还优雅从容。

拿着个木质大喇叭叫阵完,发现没人动静,夏云林就带头就冲上山去了,英勇无比。

一上山,夏云林的优雅从容,瞬间破功,吓得惊呼出声,“啊!!!”

这动静,让夏文君他们三兄妹,还以为出了什么事,立刻就从队伍后面冲到了最前面。

“这不是没人吗?也没埋伏啊。”

上山打量完周围的环境,夏文君就松了口气,瞧了眼大惊小怪的夏云林,安慰道:“不就是些人骨吗?有什么好怕的。”

她都这么说了,夏云林还能说啥。

连前来剿匪的何将军,都只能故作坚强,顺便拉踩了一下夏云林,“没错,不就是些尸骨吗?有什么好怕的。”

寨子里如今一个人也没有,只留下一些简陋的草棚,倒了的石头灶台。

但残留的木架子上,吊着两个人的骨头架子,有个窝棚里,随意摆着一堆白骨。灶台边上,还有几个圆滚滚的头盖骨……

这很符合银江郡叛军的血腥人设,杀人不眨眼,拿头盖骨踢着玩。

只不过这场面也有点出乎夏文君的意料,她忍不住转头去看身边的婢女。

珊瑚无辜的对夏文君眨眨眼,不是她不提前预告,故意吓人,是她撤下山的时候,也不知道有这么一出。

八成是丁大壮他们撤退的路上,发现了路上被随意丢弃的尸骨,觉得有用,就捡上山来装点门面了。

夏云林也就是被吓了一下,突然没反应过来,缓了几秒,他就对何将军惭愧的说道:“将军,我们来迟了啊。这伙贼人已经走了。看样子,也是才走不久。”

流寇走了,可不能怪他。他尽力查过的,全县的人都能看到。

而且之前查流寇踪迹的时候,夏云林用的人,除了衙役,还有从别家借来的护卫,证人多的是。

流寇在小平山的结论,不是他自己乾坤独断总结出来的。现在流寇不在小平山,他这个县令有责任,但别人的错更大!

好在何将军也不是真想来立功的,见夏云林一脸紧张,他还安慰道:“流寇嘛。本就居无定所,估计来平安郡抢了粮食就走了。只是这次抓不到人,以后仙河县,就得小心防范了。”

说到后面,何将军还有些幸灾乐祸,有些同情夏云林这个仙河县的县令。

此次剿匪,总共出动四千人,没抓到小平山那伙那的流寇,只在燕子山抓到了八十个悍匪。

总的来说,算是大获失败。

但跟王大人汇报战绩的时候,夏云林跟何将军都很有眼色。

反正报告上写的是:王大人治下有方,这次剿匪行动,他们把周边的盗匪都清理了一遍,仙河县外面没有土匪,已经安全了!简直是可喜可贺。

面子功夫有了,上面的领导开心,下面的人也顺心。

没两天的功夫,正式任命夏云林为县令的文书就下来了,这个位置,夏云林彻底坐稳。

“王大人还是很靠谱的嘛。钱没白花。”

事情进展顺利,夏云林整个人都红光满面的,他兴奋的对夏文君说道:“明日你五叔六叔,还有几个兄长都会来仙河县。有他们帮忙,你也能轻松些了。”

官职还没彻底定下来,夏家只是在暗中帮忙使劲,不敢张扬,到现在,才敢派族中子弟帮夏云林做事。

这几日里,内宅和交际的事情,是花月容在操心,县衙的公务是夏文君帮忙盯着。自己人一来,有些杂事,夏文君也能松手。

按照夏云林的设想,以后县衙里的活,由族中的助手帮忙干,他们一家美滋滋的躺平收钱就好。前期的耕种已经结束,现在是收获胜利果实的时刻。

面对这个事业刚有起色,就又想躺平的爹,夏文君都震惊了。

她狠狠的晃了晃夏云林的肩膀,发自真心的问道:“父亲,你都没有危机感的吗?”

“仙河县外根本就没有流寇,那是我们自己人啊。”在夏云林眼里,都没有危险,哪来的危机感。

“银江郡的叛乱,朝廷至今没有派兵镇压。要是再拖延个半年一年,叛军的野心必然会被喂大,不会再甘心躲在城池里。到那时候平安郡就危险了。”

“不可能。朝廷不可能拖那么久,听说皇上的伤已经养好了,最多半年,这叛军就该完蛋了。”夏云林乐呵呵的说道:“朝廷如果连这点乱子都收拾不好,天下早该大乱了。”

“那万一呢。万一出个什么问题,没的可是我们一家人的小命,这你也敢赌?”

夏云林定定的看了夏文君两秒,无奈的叹口气,妥协道:“行了,有事你直说,别铺垫。我是你亲爹,你别吓我,我胆子本来就不大。”

“哦。”夏文君尴尬的清了清嗓子,说道:“我的意思是,多招些衙役,增加仙河县自保的手段。郡城的驻军,我们根本指使不动,还是得培养自己人。”

如果不是为了配合刚献上去的祥瑞,怕仙河县出事,郡城出兵不会这么干脆。没有正规军保护,家族的护卫又太少,扛不住什么大事。

想来想去,夏文君还是觉得,该多招人。

“衙内不是养了近四百人吗?还养啊?县里没钱了啊。”夏云林忍不住挠头。

县衙内的门子、马夫、轿夫、库卒、皂隶……这类正经的编制,加起来不够一百。剩下的三百多人,都是超额的人员。

大部分县衙养的衙役,都超额,没人管的时候,有钱的厉害县,养几千个衙役也没问题。

但养人的关键是,得花钱。

夏云林算起了账,“我们家这条件,养这么多人,负担也挺大的。一个月给个五六十文,也能招到人,但来的肯定都是些泼皮无赖,指望着衙役的身份,敲诈勒索乡里人。这太影响夏家的名望了,不行。”

“爹你也太大公无私了。衙役的工钱,为什么要我们自己出?”

夏文君理直气壮的说道:“仙河县是我们的家,安全得靠大家啊!”

父女俩对视一眼,夏云林立马就悟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4486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