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家后院是唐朝

作者:背着家的蜗牛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一百四十五章 成都王

书名:我家后院是唐朝 作者:背着家的蜗牛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5:09

除了精钢剑,剩下的兵刃中还有着名的唐刀,这唐刀是唐朝刀具的一个统称,其中分别含仪刀,横刀,陌刀,障刀四类,其中仪刀是礼仪佩刀,而剩下的三样是军需品,都是装备军队的。

李愔让工匠锻造的主要是横刀和障刀,这两种刀具一长一短,用来装备步兵,而陌刀刀柄短而刃长,比横刀长了两倍有余,主要是用来攻击骑兵,蜀地四周环山,南方的蛮族基本没有骑兵,所以李愔暂时只让生产了少量陌刀。

刀具以外,欧阳旺让工匠又拿来两幅盔甲,这个两个盔甲都是按照李愔给的图纸打造的,采用的是欧式的全身盔甲,李愔翻遍了资料现论盔甲的话,还是中欧时期的全身盔防护能力高,但是这种盔甲很重,于是李愔决定采用铝合金制造全身铠,铝这种金属储量比铁还高,益州就有好几处铝矿,虽说纯铝硬度低,但是掺加了其他金属元素的吕合金硬度可不低,甚至不属于精钢。

欧阳旺拿来的两幅盔甲一个是用钢打造的,一个是用纯铝打造的,李愔接过钢铁打造的盔甲试了试,果然是太重,这几十斤的重量押在身上也不用打仗了,而这个纯铝的轻是轻了,但精钢剑一个横劈就砍坏了。

李愔让欧阳旺打造这两幅盔甲只是为了让他熟悉全身铠的制作,铝合金的制作还需要各种稀有金属,这些金属李愔准备回去购买一批放在桃园供生产铝合金盔甲使用,现在再去寻找矿藏很显然不太现实,而铝合金中也用不了多少的稀有金属。

对铁匠们工作效率很满意,李愔决定回去采购现在需要的滑轮,弓弦和稀有金属。

离开铁匠铺,李愔又去了村子里,这时杜平志正在试验仿制出来的蒸汽机,佟玉正在试验火炮,而郭闲远则是在研究李愔拿来的几个枪械,所有事情都在进行中,李愔放了心。

晚上,李愔回了现代别墅订购了自己需要的材料,还买了一批小推车和人力三轮,唐朝的缺乏的就是人力,这些东西可以节省不少人力。

而与此同时,李世民的南巡队伍回到了长安,而李世民在益州和李愔的对话也经过有心人的嘴在长安城的官员中传了开来,一时间朝野非议。

休息了几日,这一日李世民临朝,当他走进太极殿的时候就感到了朝堂上不同于往日的肃然,而他刚坐下,魏征便出列问道:“陛下,臣闻言陛下要加封蜀王殿下为益州大都督,总领蜀地十州军政,形同藩王,不知可有此事。”

李世民本也打算今天早上商定此事,于是道:“没错,这正是朕的意思,今天早朝正要和诸位爱卿商议此事。”

“没想到真有此事”

“这大都督一向都是遥领啊。”

“这就是藩王了”

“”

李世民亲口承认了此事,大臣们立刻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李世民对大臣们的反应早就有了准备,他已经下定了决心,他们同意也罢,不同意也罢,李愔他是封定了。

魏征继续道:“难道陛下忘了西汉的七王之乱,又忘了西晋的八王之乱吗”

“朕当然没有忘记,但是朕不是汉景帝,大唐也不是昏聩的西晋,而且朕封六皇子为益州大都督是为了大唐的繁荣昌盛,益州乃是偏狭之地,除了益州,其它州加起来还不如一个益州而已,有什么可担心的,而且李愔主动献出技艺,乃是大功一件,实至名归而已”李世民坦然道。

李世民的话音刚落,又一个大臣出列,却是卢进,他道:“六皇子的功绩臣万分钦佩,分封与他十州之地也未尝不可,只是皇上应该让六皇子将以后得来的技艺都上报朝廷与民共享,长安能工巧匠众多,定能把这些技艺扬光大。”

“正直之言”

“是应该把技艺交上来。”

“”

卢进说完,立刻响起一片附和之声,这些都是来自望族的官员,他们才不担心李愔是不是蜀王,统领多少州县,对他们来说蜀地就是一根鸡肋而已,他们真正关心的是李愔手中的东西。

李世民扫了一眼附和的朝臣道:“那朕倒是要问问,如果六皇子如果不愿意献出这些技艺呢毕竟这罗安国到现在只和六皇子做生意,他手中掌握了多少技艺只有他自己知道,也许这里面记载的只是九牛一毛而已,所以朕才把十个州全部交给他,愔儿对自己的封地他定然是会尽心竭力,不会藏私的。”李世民拿出李愔献出的册子在手中晃了晃,立刻引来众多贪婪的目光。

“这个”张亮瞥了眼李泰,李泰对他点了点头,张亮道:“陛下可以派遣钦差到益州,再让蜀王妃回到长安为质,到那时只要益州有新技艺出现便让蜀王交出,那时他不敢不从。”

“混账”李恪闻言大怒:“张亮你是何居心以蜀王妃为质我是李愔的哥哥,你怎么不拿我为质。”

接着李愔出列傲视群臣道:“父皇,这天下是李氏江山,父皇早年废去分封制不分封皇子,本是为了天下安定,避免诸侯纷乱,本也无错,如今为了富国强民将蜀地封于李愔,不是为私,而是为公,也是无错,儿臣赞成父皇的决定”

张亮刚才的话说出,不只是李恪愠怒,崔绍也是怒极,他出列道:“陛下,六皇子蒙受不白之冤被贬斥益州不说,这在益州刚刚有了一番作为,便有些居心叵测之人看不得六皇子立下了功劳,一心想夺得六皇子手中的技艺,为的却是一己之私,正如三皇子所言,陛下为公,而有人却是为私心,还请陛下明鉴”

李世民赞赏地点了点头,他刚才对群臣并没有全部说实话,他一来是为了让蜀地在李愔的治理下富足起来,二来则是在益州留下一条血脉防备这些门阀士族,若是某天他们心存异心对李氏皇族不利的时候,也要考虑身处益州的李愔。

“崔侍中此言差矣,张大夫的计策是有些不妥,但是这些技艺在李愔手里倒是不如众人皆都知晓,这样才有利大唐,不是吗”房玄龄缓声说道。

“房阁老还没明白陛下的意思,这技艺在六皇子手中,交出多少是六皇子说了算,难道派遣钦差就能让六皇子交出来了再说让蜀王妃到长安为质,这对于六皇子来说无异于奇耻大辱,他恐怕不但不会再交出手中的技艺,还会憎恶朝廷,到时候生什么样的事情就不好说了。”说话的是岑文本。

“臣也以为张大夫的话不妥,为了一些奇技淫巧这样威逼六皇子,这岂不是让六皇子寒心,让天下人耻笑,只是臣还是不敢苟同陛下打破分封制。”魏征听了几方辩论,驳斥了张亮的话又泼了李世民一头冷水。

李世民一直观察着众臣的表情,张亮的话说出后很多来自门阀士族的官员露出赞扬之色,对张亮的说法极为赞同,李世民自然明白他们打得都是什么主意,他心中顿时升起阵阵寒意,今天他们能这样对待李愔,改日他们说不定就能这样对待其他的皇子,甚至这样对待他,这让更加坚定自己的想法。

众人各执一词争论不下,这时候长孙无忌出列道:“陛下,臣倒是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说来听听”李世民一喜,心道还是长孙无忌最得他的心意。

长孙无忌沉思了一会儿道:“众臣担心的无非六皇子会变成诸侯王,但是诸位切莫忘了,西汉时诸侯王的封地是可以世袭的,而且在封地上可以私自铸钱,随意征收赋税,不受朝廷管理,形同一国。“

顿了顿,他又道:“对于封蜀地十州,臣以为其一,不可世袭,李愔死后复归朝廷,其二,蜀地赋税制度不变,所交赋税仍按旧制上缴朝廷,其三,不可私自铸钱,其四,则是让李愔承担戍边责任,只要做到这四点,臣相信众臣不会再有异议。”长孙无忌心知李世民已经打定了主意,他人再劝也没有用,毕竟李世民是皇上,朝臣的话他可听可不听,而他之所以这么说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禁止铸钱和赋税则是控制了李愔的钱,而戍边则是把李愔的军队控制在了蜀地上,李愔一旦战死,蜀地就又回到了朝廷。

长孙无忌的话一说出,众臣又是一阵议论之声,不少人暗道还是长孙无忌老辣,蜀地西邻吐蕃,这个是和唐朝并存的级大国,就是李世民也是存心忌惮,如今把这个担子扔在了李愔身上,那么关陇集团就少了一件麻烦事,不用自己的子弟再上战场拼命。

“这”李世民犹豫了,“前面三件事朕都可以应允,但让李愔承担戍边之责,这也太为难他了吧。”

长孙无忌道:“不这样不足让众臣心服,还请陛下三思。”

“请陛下三思,否则臣等宁死不从”卢进带头跪了下来,很快李承乾,李泰一众人全都跪了下来,只有李恪,崔绍的人还站着。

程咬金,吕尚,萧瑀左右为难,两边都不想得罪,最后道:“臣等附议”

李世民望着跪了一地的大臣,怒极而笑,道:“好,朕答应你这四条件,但是戍边乃是藩王之责,那么从今日起,蜀地更名成都府,改封李愔成都王,封地益、绵、茂、嘉、松、雅、遂、梓、邛、巂十州之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6702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