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家后院是唐朝

作者:背着家的蜗牛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一百二十九章 益州快节奏

书名:我家后院是唐朝 作者:背着家的蜗牛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5:09

几人说着准备回益州城,这时数十骑从北面向这里而来,来至近前,李愔看清了来人,正是出去寻了快两个月石灰石的金大谦。

近两个月的苦苦搜寻,让金大谦整个人瘦了一大圈,人也黑了很多,下了马来,金大谦急步向李愔走来,道:“殿下,老奴回来了,不负殿下所望,在益州东六十里外的寻得一处石灰矿。

李愔闻言一喜,拍了拍金大谦的肩膀:“辛苦你了”

金大谦回想着这两个月如同野人一般的生活,心中一酸,道:“这都是老奴应该做的,对了殿下,老奴还带回来一些,请你过目。”,说完,金大谦让两个家丁抬过来一个袋子,在李愔面前打开。

李愔瞥了眼李愔白色的石头,拿起来用手摸了摸,确信这就是石灰石,心中更是欢喜,道:“没错,这就是。”

金大谦听了终于松了口气。

确认了石灰石,李愔让金大谦带着家丁们回去休息,他则是让几个侍卫把石灰石送到研究院中,现在那里正需要这些。

有了石灰石,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开采矿藏,从这回种植幼苗的事情上,李愔已经感觉到人工的问题,随着盛唐商会的一步步扩大,人工问题将越来越突出,虽然佟年一直在收购奴婢,但市场上的奴婢越来越少,这都是因为这几年大唐国泰民安,也没有什么战事,产生奴婢的渠道自然就少了,想到这个,李愔不得不将自己的殖民计划提上日程了。

有了石灰石,杜平志很快就把水泥烧制了出来,如今窑厂也有了,石灰石也有了,就差大规模生产了,有了水泥,李愔先想到的当然是先修路,毕竟要想富先修路,特别是在蜀地这种地方,把路修起来更加有必要。

和上官仪商定以后,大唐第一条水泥路在益州城中开始建设,其实说是水泥路,更严格来说是混凝土路,因为单纯的水泥硬度跟不上,加入一定的石子才能行,李愔是学工程的自是知道这一点。

益州城内以前的道路都是夯实的泥土路,稍微好一点的顶多是石子路,所以每到下雨天,道路还是很泥泞的,李愔的计划是先从益州城铺起来,接着向下面的县城延伸,修几条主干道出来,当然益州城内全部是水泥路,但下面的县城就算了,那样工程量太大,对如今的益州来说不切实际,只能以后慢慢来了。

开采石灰石矿,烧制水泥,征徭役这几样事情准备结束,时间已经到了五月份,而这时候冬小麦也到了收获的季节。

因为这批冬小麦全程采用的都是现代的生产技术,每亩冬小麦产量达到了七石左右,也就是众旁人,贴别是魏铁牛,对自己田中的农作物更加有信心了。

两万亩地收下来,李愔直接成了粮食大户,十四万石的粮食让他不得不临时加盖了十几间粮库,差点把他的嘴乐歪了,而因为有了水泥,这批新的粮食仓库全部采用烧结砖和水泥建造,地面铺的全是混凝土,李愔还专门买来防水材料防止以后下雨渗漏把粮食泡坏了。

收了冬小麦,接着李愔就种上了杂交水稻,到了秋季又将是十几万石的粮食收成,除了农业的事情,研究院的也取得了不少进展。

有了石灰石,再加上炼钢炉,第一批高品质的钢水在三月中旬就生产出来了,随后,李愔便开始大规模生产钢铁制造农具,李愔还是决定把农业生产放在了第一位,老百姓有钱了,消费才能跟的上去,这个时代打仗打的就是钱粮,没有钱粮什么事都干不出来。

这批高品质钢铁农具的出产自是受到了百姓的欢迎,一时间在益州掀起了购买狂潮,甚至引得不少商人大肆购买贩卖到别的州县去卖。

钢铁,水泥已经解决了,李愔制定的四个项目完成了两个,剩下的就是蒸汽机和燧枪了,钢铁是这两样东西的基础,杜平志如今正在利用李愔提供的材料仿制蒸汽机,制造这个东西只有钢铁是不行的,还得利用上橡胶,而橡胶这个东西李愔暂时不会在这里生产,他为的就是垄断,除了他不会让其他人生产出来蒸汽机。

而燧枪的难度就在于生产无缝钢管,这也是李愔准备垄断的工艺,为此他让现代的机械厂专门生产了一批无需用电的手工车床,为的就是生产燧枪的零件。

忙碌了两个月,李愔的移民申请总算下来了,他提前让夏言利用自己的关系在国以收购藏品的名义收购了一批古老的枪械,在收购完成以后,李愔才坐飞机飞往国,把这批枪械放进戒指中,又去了枪店买了一把半自动手枪,附加子弹,只是国虽然可以自由购买枪支,但是有一定的限制,除了只能购买半自动武器,对子弹的数量也有限制,因此李愔买的子弹数量并不多,但是这也足够李愔使用了,毕竟他是用来防身之用,又不是用来打架,也许根本就用不到,全都是为了安全心理,办妥了这件事,李愔乘飞机回了国内。

李愔在益州一时间搞出来这么大的动静,终究是引起了各方势力的关注,朝堂上对他是议论不断,特别是亩产七石的小麦让整个朝堂上炸了锅,但是这个消息又是千真万确,因为往返益州和长安的商人带来的消息都是一样,除了小麦,这长安讨论最多的当然就是新的农具和益州正在铺设的道路,道路的问题还好说,官员对这个并不感兴趣,而那些坚韧的农具就引起了不少有心人的猜忌,李愔能生产出这么好的农具,就能生产更加好的兵刃,这就是大事了。

早朝上,李世民有些疲倦地听着朝臣的奏报,这些天他耳朵里都是李愔,益州这几个词,这其中有对李愔歌功颂德的,也有对李愔毫无理由指责的,都是一些猜忌之言。

“够了从愔儿在长安的时候你们就对他横加指责,把谋逆的罪名扣在他的头上,现在把他贬斥到了益州,他刚刚做了几件对民生有益的事情,你们还是这样猜忌,你们真当朕是瞎子吗愔儿在益州做的哪一件事不是为了百姓,不是为了大唐”李世民站起来怒道。

“陛下息怒,朝臣们对六皇子并无恶意,只是好奇六皇子如何得来这些高的技艺,无论是冬小麦还是钢铁,甚至于造纸,这些技艺都是大唐以前闻所未闻的。”长孙无忌出言道。

李恪冷笑一声道:“父皇,儿臣也曾问过这件事,六郎的东西都是来自一个叫罗安的遥远国度,因为六郎曾经救过一个罗安国商人,所以这个罗安国商人对六郎是感恩戴德,才把一些商品和先进的技艺传授给了六郎。”

“三皇子所言极是,最近广州一带也有自称罗安国的商人出没,据说这些商人很神秘,但的确不少人曾见过,他们出手的货物也都是非常奇特。”崔绍出列说道。

李世民沉吟一会儿,他也听说了广州一带有这个罗安国的商人出没,说实话他也对益州如今的情况很好奇,于是道:“既然各位臣工对益州如此好奇,那么就随朕出巡益州去看个真切吧”

华夏国,最后一次更名罗安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7713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