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真的是奸臣

作者:青帝一处开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三十二章 见解

书名:我真的是奸臣 作者:青帝一处开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56

龚鼎孳的话语一落,学子们便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大多数学子纷纷委婉的表示不应该去,原因无他,满汉之别,为一个满清皇帝效力,已经是他们最后的底线了。为了一个满清大臣效力,且不说这是结党营私,就说对方身份是一个幸臣,不值得龚鼎孳这位文坛执鼎者折节。自古幸臣都没什么好下场,何况攀附幸臣的人呢

龚鼎孳对此微笑不语,说到底这些人还是太年轻,历朝历代那些重臣那个不是幸臣若被冠以幸臣者不过政斗失败而已。

发动神龙政变恢复李唐的张柬之算不算幸臣六十四岁才得圣恩,一入朝短时间便是秋官侍郎刑部侍郎。

十二岁位列宰相的甘罗算不算幸臣

不简在帝心,任你如何有经天纬地之能,包藏宇宙之志,只能在茅舍中长吁短叹,坐看山河变迁。不说贾谊、冯唐,就算能添为命官,不遇圣恩,到头来不过一州县之任,还要受到上司的欺压,这种情况心中的抱负如何能实现。

至于攀附满臣,南北党争之时,明面上是南北二党势若水火,短兵相接,实际上。那个不是靠着背后的满人以自固,当真以为凭几个汉臣能掀起党争

但龚鼎孳并不准备纠正他们“幼稚”的想法,这些立志上辅君王,下安黎明的理想的确会让人时不时的冒出一些傻气。

可也正是这些傻气催生出来的气节与操守是龚鼎孳可望而不可及,是难能可贵的东西,这些东西他曾经有,后来失去了,失节投清是他这辈子永远也抹不开的污点。也正是这污点,让他对名节,声誉格外的看重,也正是这羞愧的心理催生了他之后一切行为的动机。

变节投清的污点时刻鞭策着他,这也前几天年,他任职刑部侍郎期间,屡屡以职权回护汉人,且屡次为反清遗民脱罪,从而得罪顺治,被以钦差的名义,贬迁粤东,在此期间他并没有收敛行迹,保护善类,提携后生,为民请命,与粤东士子主动结交,这才使得他被世人广泛谅解,并得到广泛赞誉的原因。

否则以他身为贰臣的身份,且身处士论苛酷的明清之交,何以能公举为文坛领袖

所以他龚鼎孳如何忍心苛责这些士子冒出的傻气。

人群中唐甄迟迟没有开口,俨然有不同的想法。对于这个青年,龚鼎孳又是爱极,又是叹极。抱着考教心思他把目光投向了唐甄。

唐甄知道龚鼎孳的用意,他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起身打开一扇门窗,这里可以看到博尔金的人马。

“诸位请看,这对人马来之前,兵丁纵马行凶,队列不振,包括那名将军在内十三名将士只能说凶狠,不能说强军。现在不过一刻钟,刚才那名领头纵马行凶的兵士已然不再队中,剩余十一名将士,队伍肃穆威严,令行禁止,俨然是百战精锐之师。短短一刻钟,这将军便能逞凶列队,让这些人俯首贴耳,颇有治军之才”

众人循着他目光,果然看到窗外的兵士老老实实坐在马上,既不啃声,也没半点不耐烦,这不正是兵书上所说的百战之师吗

而且从听将军的口气说,似乎觉尔察家是以他六弟为尊。能让一个有名将之风的兄长俯首听命,这能耐只怕不是什么寻常幸臣。

唐甄见龚鼎孳神色有些异动,便继续开口:“更何况先生志向乃是安抚黎民,整顿朝纲。呆坐于此,于事无补,只要以苍生百姓为念,管它入身之阶为何物而许多人也需要先生的回护才能周全,所以学生认为先生应该受邀。”

如果以上帝视角观之,唐甄这分析可谓笑掉大牙,南辕北辙。但要知道唐甄在后世可是号称明末清初四大思想家之一的人,学识不凡,思想深邃,政治上最早提出了纳税人的概念。

他认为天下家国这个概念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百姓相信国家这个概念,正是这个理念在维护和巩固这个国家。

国家的财政,军队的兵饷是百姓缴纳的。

朝廷也是因为百姓认这个朝廷,朝廷才得以存在,反之则不存在。

不是当官的在养这百姓,是百姓在养他。

他主张工商皆本,肯定了商人的社会价值,并认为商人的地位并不比百姓来的低,并开始认真严肃的研究了经济规律。

他甚至喊出了,自秦汉以来,帝王皆为贼也的口号,可谓这个时空少数的觉醒者之一。

唐甄之所以得出这个啼笑皆非的答案,是因为人的认知、经验、以及所接受的信息是有限的,乃至于人的理性也是有限的,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绝对正确的圣人明君,人们以为正确的也只是人们以为的。人们总结的规律也只是人们以为的规律。

所有规律定理都离真理还有距离。

而清国这个扭曲怪异的政体能够自洽的运行两百多年,是因为没有聪明人解构这个社会吗非也,是人们预先设定了一条颠簸不破的真理。在这天真理之下再多的推演,再多的补充,再多的解构只能是渐行渐远。

这条预设的真理便是儒家纲常,皇权天授。

唐甄的细心观察,没有打动龚鼎孳,他大笑道:“铸万观察入微,一肚子经世致用的学问,可惜做的不太好。老夫进来之前已经决定受邀,没有什么理由,只是被那将军直接威胁了,我爱惜自己的小命,不得已答应于他。以后你们进了官场切记,要说服于人,道理是没用的我和你们说这些,不是想要你们变得如我这般圆滑。而是要你们知道,要先谋身才能谋事,不要存着书生之见。许多事情可以在曲中求,只要守住心中的操守,能忍之事便忍,不能忍者则遁。以后你们遇到这种事,遭遇阻碍了,不要觉得社观念崩塌了,便一了百了,要留存有用之身,以待来时。这天下一直如此,世事污浊,抱着仁爱之心便可了。”

一番肺腑之言,学子纷纷动容,朝龚鼎孳见礼。

唐甄不以为然,却感受于龚鼎孳的情真意切,最终没有反驳,执手见礼。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47294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