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我和女帝斗智斗勇

作者:岁月一点烦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233章 大唐国训

书名:大唐:我和女帝斗智斗勇 作者:岁月一点烦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9

大唐在谋划吐蕃,吐蕃同样在谋划大唐。

李贤刚收到娄师德的计划,正在召开小长桌会议时又接到了娄师德的第二份急报。

吐蕃使团到达河源,要进长安向大唐皇帝陛下求亲公主。

李贤眉头一皱,将这道公文给五个宰相浏览。

待五个宰相都看完,李贤缓缓道:“这件事,你们都议议”

“好事,真是天助大唐”魏元忠率先称赞一句。

接着说道:“西海正要布下口袋,只要咱们答应吐蕃和亲,这样一来筑城名正言顺。”

“不错,西海岸一旦筑城成功,再打造一支西海水军,大唐将牢牢控制西海,再以此为根基进可攻退可守,游刃有余”

“如果吐蕃反对西海筑城,那么就失去了和亲的道义,要是出兵阻止筑城又落入圈套,这和亲完全是一箭双雕的事,简直是妙不可言。”

“只是皇室没有成年的公主。”

“诸王中选一个适龄未婚的郡主就可以了”

李贤听到五个宰相都赞同和亲,待五人几乎将这件事就这么确定的时候,问道:“你们可曾考虑过这个和亲公主的命运”

五个宰相一听,被李贤给问懵逼了,完全是一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模样。

和亲有助于国运,这是皇族公主郡主的使命,就像文成公主那样,这没什么不好的。

“陛下,您的意思是”

狄仁杰眉头一皱,他认为和亲有助于唐军在西海省站稳脚跟,能减少唐军伤亡减少物力财力,这没什么不好的。

“这件事先就这样,你们回去再好好琢磨琢磨,在对吐蕃的策略上如何才能做得更好。”

“臣等遵旨”

五个宰相退走,李贤还坐在原地。

前世读史,李贤最讨厌的就是和亲了。

一个国家,要靠牺牲一个女人去求得和平,那是多耻辱的事情。

堂堂的唐军,要牺牲一个幼女子去取得获胜的机会,这对于军人而言,更是一份羞耻。

文成公主出嫁,带去了多少书籍、匠人和先进的思想和生产资料,这直接间接地促使吐蕃变得强大。

如果是处于弱势,处于亡国之时,和亲要是能获得喘息机会,那还说得过去。

现在大唐强盛,和亲将百害而无一利

李贤是不可能答应吐蕃人和亲的。

“高延福,你去工坊一趟办件事”

李贤交代了高延福一件事,后者听完领旨而去。

吐蕃派来使团求亲公主一事,在长安传扬开去。

对此,长安城的官民百姓都不以为意。

前有文成公主和亲,这没什么大不了了。

反正和亲的又不是我女儿,谁嫁到那蛮夷的地方,跟我又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唯有皇室公主郡主,特别是即将成年而又没有婚配的人,更是吓得面色惨白。

大唐强盛长安繁华,锦衣玉食的皇族女儿,没有谁愿意嫁到那高原去。

可她们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只能暗自烧香拜佛,祈求满天神佛保佑这个人不是我

明珠公主正跟一群小姐妹在开茶话会,听到这个消息也不免惊得小脸煞白。

万一吐蕃人指定要娶她,那可怎么办啊

“明珠你离出嫁年龄还早呢,不要害怕啦”

“就是,陛下那么喜爱你,肯定不舍得让你去和亲的。”

“可不是,要是真的和亲,李丽才危险呢”

柳七娘等闺蜜们纷纷安慰明珠公主,而后将目光看向李丽。

李丽早已经吓得脸色煞白,浑身发抖。

李丽比明珠公主还大上一些,如果真要和亲,肯定是她替代明珠去的,这点毋庸置疑。

除非能找到更适合的皇族女子。

“唉”柳七娘岔开话题,悠悠地道:“我们又何尝对自己的婚姻能做主呢”

皇室女人对自己的婚姻无法做主,世家大族的女人又何尝不是如何

“不行,我得回去找父皇,这辈子绝对不能和亲,也不要嫁给我不喜欢的人”

明珠公主再也坐不住了,急匆匆地就要回宫去。

“明珠,也替我求求情啊”

李丽连忙冲着明珠公主的背影大喊。

“唉,李丽,你现在属于旁系了,跟你一样的人那么多,你这一下子岂不是让陛下就此注意到你了”

狄梅梅补刀的话,把李丽更吓得够呛,急忙追了上去喊道:“明珠,千万不要向陛下提起我。”

“要提,你就提李纯。”

李纯是李丽的堂妹,一向跟她不对付。

狄梅梅听到这话,说道:“看来,又要再次开除李丽了。”

“那就开除吧”柳七娘等女孩子纷纷点头同意。

小棉袄哭哭啼啼地跑来死也不和亲,直到李贤再三保证,这才破涕为笑。

在老爹的脸上亲了好几口,小棉袄这才蹦蹦跳跳地去玩了。

如此娇嫩的小花骨朵儿,怎么可能去和亲,又怎么舍得

纵观历史上的整个大唐,起码有两位数的和亲公主。

李贤认为,和亲就到此为止,只要他还是皇帝,就绝对不会有和亲这种事发生。

吐蕃使团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了长安城。

“本官鸿胪寺少卿乔绍庭奉旨前来迎接吐蕃使节,贵使一路辛苦”

鸿胪寺少卿乔绍庭迎接在城外

虽说两国还处在交战状态,可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礼仪是礼仪,礼不可废。

“吐蕃使团令使鸠摩可见过乔少卿”

吐蕃使团的团长鸠摩可,年过五旬很有精神头,一双眼睛闪烁着睿智的光芒,不愧是吐蕃有名的智者。

“鸠摩使节请前往驿馆暂作歇息,晚上鸿胪寺举办宴席,为使节团接风洗尘。”

“有劳乔少卿了”鸠摩可问道:“敢问乔少卿,大唐皇帝陛下何时能召见外臣”

“等待陛下旨意便是”

乔绍庭将吐蕃使节团送入专门接待外藩驿馆,叮嘱驿丞好生照料,就离开了驿馆返回鸿胪寺。

驿馆外面,比往常多了一些不起眼的人。

“陛下,吐蕃人除了和亲外,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希望我们能退出西海,回到河源防线。”

“呵呵”李贤冷笑道:“脸真大”

鸿胪寺卿苏宇问道:“臣敢问陛下,何时接见吐蕃使团。”

“明日辰时,你让吐蕃使团到朱雀门”

“是,臣这就去通知”

苏宇退去。

“富贵,传旨,明日辰时,所有群臣齐聚朱雀门。”

“老奴遵旨”

紫薇城是宫城,南面是皇城,朱雀门是皇城南门,朱雀门正对朱雀大街,南北走向的朱雀大街将整个长安城分为东西两半。

西边长安县,东边万年县。

才卯时三刻,文武群臣和吐蕃使节团都已经来到朱雀门外。

人们赫然发现,朱雀门的左边多了一个一人多高的石碑,石碑的正面用一块红绸覆盖,看不清石碑上的字。

这让众人不解。

陛下在此召集群臣和吐蕃使节,难道就为了这块石碑

石碑上会刻什么字

众臣不解

但也知道,这么兴师动众地将石碑竖立在这里,事情肯定小不了。

吐蕃使节对此更是一头雾水,鸠摩可更是隐约感到有些不安,他感觉这块石碑对吐蕃可能不利。

“乔少卿,您可知这石碑上刻着何字”

鸠摩可不好去问其余人,于是就开口问带他们来的鸿胪寺少卿乔绍庭。

“陛下此举自有深意,不是我等所能揣摩得到的”

别说乔少卿不知道了,就算是知道了,也不可能会告诉鸠摩可。

“相公可知这石碑上会刻上什么字”

也有不少大臣实在是忍不住,就挪步去问宰相们。

“到时就知道了”

宰相们同样不知道这石碑上会刻什么字,实在是这件事陛下没有跟他们说过半个字。

石碑什么时候竖立在这里,他们也一样一头雾水。

陛下这是葫芦里卖什么药

所有人都一脸懵逼,都心如猫抓,都迫切地想知道这石碑上会刻着什么字。

“韩王来了”

“鲁王来了”

“霍王来了”

在京的皇室诸王来了。

“赵王来了”

“魏王来了”

李显和李旦也来了。

不但这些王爷来了,他们的儿子们也都来了

这些被传旨来到这里的李氏诸王,望着石碑,又见众臣也都是一脸懵逼,就更是一头雾水了。

“齐王到”

“太子殿下到”

太子李曜和齐王李煦都来了。

“参见太子殿下”

“众卿免礼”

太子是储君,肯定要大礼参拜。

众臣看太子也是一脸懵逼,就知道这件事太子也是不知道的。

这让众王公大臣更是心如猫抓。

“陛下驾到”

李贤终于来了

“臣等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王公大臣齐刷刷地跪下来,山呼万岁。

场面非常壮观。

吐蕃使节见之脸色微变,原本他们不想跪,但看到只是晚了一些,就感到到怒目的目光。

鸠摩可的脑子只转了半圈,就跪了下来,身后的使节团成员本就有些摇摇欲坠,见鸠摩可跪了,那还不赶紧跟着跪了下来。

李贤走到朱雀门的门口正中,挥手道:“众卿平身”

“谢陛下”

众王公大臣皆从地上爬了起来,一排排的站好。

李贤的目光扫视过眼前的数百王公贵族文武百官,也不废话直接说道:

“朕召集你们来到这里,就是要宣布我大唐的国训,更是李氏皇族的家训。”

“这条家国之训,就刻在这块石碑上”李贤手指盖着红绸的大石碑。

这让数百王公贵族文武百官和吐蕃使节团,更是心如猫抓。

“李曜”

李曜一听,忙上前几步躬身道:“儿臣在”

“将红绸拉开,大声读出石碑上面刻的家训。”

“儿臣遵旨”

李曜心中一凛,走过去抓住红绸,在众目睽睽之下扯下了红绸。

随着红绸飘落,石碑上刻着的巨大红字也显露在众人的眼前。

“不称臣、不割土、不纳贡、不和亲,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李曜朗声读出石碑上的字,这一刻,他满腔的热血因为这二十二个字瞬间变得沸腾起来。

变得热血激昂,胸中更是豪情万丈。

“你,可记住了”李贤盯着李曜。

李曜猛地跪了下来,大声道:“儿臣谨记在心,绝不敢忘”

“李氏子孙,大声读三遍李氏皇族家训”李贤猛地断喝。

李曜、李煦、李显、李旦、李重润、李隆基、李元嘉、李元轨等所有在场的李氏皇族,皆大声地读了三遍。

“不称臣、不割土、不纳贡、不和亲,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他们的声音一遍比一遍激昂,一遍比一遍热血沸腾。

“尔等可记住了”李贤朝着李氏皇族大声喝道。

“臣等谨记在心,绝不敢忘”

李氏皇族跪地大声应道。

“众臣,念三遍”李贤的手指向文武百官。

“不称臣、不割土、不纳贡、不和亲,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数百文武百官大声疾呼

三遍念完,他们个个脸色潮红。

大唐就应该如此霸气,大唐的热血男儿更该如此硬气。

去他妈的和亲。

“尔等可记住了”李贤霸气尽显

“臣等谨记在心,绝不敢忘”

群臣齐声大呼

“不称臣、不割土、不纳贡、不和亲,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这股浪潮,是长安官民百姓传来的。

一时间,响彻在长安上空的,是大唐皇族的决心,更是大唐人民的决心。

鸠摩可等吐蕃使节面色煞白。

鸠摩可更是身形摇摇欲坠,他知道,这回不但和谈完全泡汤,吐蕃将面临巨大的危机。jujiáy

不止是吐蕃,大唐的四周诸胡,都将面临唐骑的践踏

唐人的野心之大令人惊惧,唐人的决心之强令人胆寒。

必须得改变策略,否则吐蕃接下来的日子绝对不好过了

吐蕃智者鸠摩可处在大唐全城官民百姓的汹涌浪潮中摇摇欲坠。

同样处于浪潮中的韩浩,同样脸色惨白

韩浩离开漠北进入大唐国土,虽是故土重游,可他信念坚定,那就是竭尽全力助力骨咄禄立国。

即使现在局势对突厥人不利,可韩浩还是很有信心的。

从古到今,中原王朝从来没有真正统治过漠北,再不济,骨咄禄偏居漠北称霸,韩浩也能享受一生的荣华富贵。

当正月里的行省制颁布,北海省的辖区确立,龙城成为了北海省的治所,这让身在长安城的韩浩感到胆颤心惊。

了解越多,越是心惊。

就在韩浩打算返回乌德鞯山时,得知吐蕃使节将会来到长安,于是就决定看看吐蕃和大唐会达成什么协议。

现在,满城官民百姓表达了他们的立场。

“唯有周边各国精诚合作,才能抵抗唐国”

韩浩握紧了拳头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jujiazy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6207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