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在春秋不当王

作者:羲和晨昊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660、661章 季氏真正的威胁

书名:我在春秋不当王 作者:羲和晨昊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4

季孙斯听子路如此一说,不由又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但转念一想,却又觉得是不无道理又:

“只是费邑一旦堕去了城墙,我们季氏岂不就无有屏障可言倘若是出现什么意外,我季氏可就没了退路啦”

子路对于季孙斯的犹豫迟疑,却也不知道该如何去说。

因为他师父孔子早就叮嘱过他,此事他绝不能表现得太过积极。

所以,此刻他也只能是拱手说道:

“由还是谨遵家主之意便是。”

季孙斯眼下也依旧拿不定主意,而那些学子们的争吵也愈发的嘈杂。这让他不免是有些心烦意乱。

而李然,一直在后排观察着季孙斯的一举一动。看到如此情形,知道时机已经成熟,便当即是走了过去。

季孙斯也看到了李然,催促子路一起站起身来便是迎了过去。

二人互相行礼之后,都觉得此地有些吵闹,于是排开人群,走得稍远了一些。

子路、宫儿月和光儿则是跟在后面。

寻得一处僻静,待四周都安静了下来后,李然这才与之笑道:

“没想到,季孙大人今日亦是有如此雅兴,竟来乡校集会听得这些小儒们的绯言绯语啊”

却听季孙斯是一阵叹息道:

“只因听闻仲由说起,这乡校集会上,也是处人才辈出的地方,每每都会有些人才会从中脱颖而出。只是,可能也是在下来得不巧,却并未听得有何高论对了,不知先生何故来此”

李然却是与之笑着回道:

“当年李然从洛邑出奔,初到鲁国时也是人生地不熟,便是在这乡校集会上,让然得以结识了令尊,还有叔孙穆子。所以,今日李然前来,也不过是旧地重游啊。”

“季孙大人莫不是最近遇到了什么事为何会想到要在此另觅贤才的呢”

只见季孙斯又是长叹一声,并是点头道:

“先生所言正是哎只因费邑一事,属实是令本卿担忧哇”

李然闻言,不由是微微一笑,并是说道:

“哦,原来是为了此事。呵呵,此事虽说也关乎鲁国之未来,但说到底,却也乃是季孙大人的家事。我等倒也不便过问呐”

“不过这次集会的话题,倒也是正和大人所虑。不知季孙大人可有什么想法了”

季孙斯却是一副垂头丧气的模样,并是说道:

“哎依旧是难以决断啊”

于是,李然当即是顺水推舟邀请道:

“不知季孙大人可有空闲李某眼下倒也无事,季孙大人若不嫌弃,可前往府中一叙”

季孙斯闻言,当即回道:

“甚好如此甚好,先生愿意和斯一叙,乃斯之荣幸啊”

于是,李然和季孙斯便各自登上了自家的马车,朝着城外杏林而去。

宫儿月却是有些奇怪的问道:

“先生邀请那季孙斯,究竟是所为何事”

李然与她是笑了一笑,只淡淡的与他应道:

“呵呵,也就是与他谈谈心罢了。”

宫儿月却撇嘴道:

“跟他跟他们季氏却有什么好谈的。”

光儿那对大眼睛滴溜溜的转,问道:

“父亲是要和他谈费邑的拆除事宜吧今天通过这场集会,对于季孙斯而言,想必已经在他的心中是有些动摇了吧”

李然闻言,不由是一阵讶然的看着光儿。

他没想到,光儿小小年纪,竟然也能看出这其中的关窍。同时,他也不由是有些担心起来:

是不是他们做得也太过于刻意了呢毕竟,连光儿都能看的出来,那么季孙斯也非愚笨之人,心中只怕也会有所怀疑

到了杏林李然的府邸。

李然让宫儿月带着光儿下去,自己则是亲自招待季孙斯与子路来到客堂。

客堂内,季孙斯端着一盏清水,却是迟迟不喝,只见其一脸的忧郁之色。

李然见状,不由笑道:

“季孙大人莫不是怀疑这盏中的清水有问题”

季孙斯闻言,这才回过神来,并是回道:

“哦哦,岂敢岂敢”

季孙斯赶紧是喝了口水,并是一饮而尽,将水盏又放回了案几上:

“子明先生,今日这集会上的争辩,斯也都听到了的。但是究竟费邑是否必须得堕去城墙,斯却依旧是有几分疑虑,还望先生能够解惑”

李然问道:

“却不知季孙大人是有何疑虑”

季孙斯沉默片刻,朝子路使了个眼色,子路则是当即起身,并一个拱手言道:

“由在外面等候,由且告退”

子路说完,便是躬身退出了客厅。

整个空荡荡的客厅,眼下便只剩下季孙斯和李然二人。

这时,季孙斯这才长叹一声并是言道:

“哎实不瞒先生,斯如今却有二忧啊”

“这其一、众所周知,费邑乃我季氏大邑。而鲁国除了有我们季氏外,尚还有叔孙氏和孟氏我们季氏,若拆毁了城墙,那岂不是等同于让我季氏自断臂腕”

“这其二嘛,我季孙斯倒也并非是有不臣之心,但是作为一个卿族,也自然是要为自家考虑。如今天下大乱,礼乐无制,斯也唯恐自家若无有一城一隅以为屏障,日后将遭旁人暗算呐”

“先生今日斯之言语可谓肺腑,斯知先生乃是正人君子。今日斯乃是真心求教,还望先生能够教我”

李然听到这些话,发现季孙斯也确实足够迷茫的。否则,这一番问话也断然不会与他这个曾经的“家族宿敌”是说得如此的直白。

李然对此也是有些猝不及防。

他倒也未曾想到,眼前的这个季孙斯还真是与他父亲季平子是迥然不同的。

不过,李然很快也就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毕竟,要说起来这季孙斯到底是阳虎所扶立起来的。所以其心思也是相对单纯。

也正因为如此,阳虎才有可能把持着鲁国国政长达数年之久。

要不是最后阳虎是自己在那瞎折腾,恐怕单单就凭眼前的季孙斯,还真是难以令阳虎翻车的。

而对于李然而言,之前李然虽对季氏可谓是深恶痛绝。

但很大程度上,也仅仅是针对季孙意如。对于其后人,比如现在眼前的这个季孙斯,一时倒也提不起更多的恨意来。

更何况,现在他和季孙斯之间,也算得是目标一致。所以,即便李然对于季氏并不感冒,但与季孙斯达成一定程度的和解,也是李然如今所希望达成的共识。

“呵呵,季孙大人这是哪的话,季孙大人既是如此推心置腹的与李然说了,那么李然自也不会与大人再藏着掖着”

“大人的第一个担忧,表面上看是很有道理,但其实不然。如今郈邑有侯犯之乱在先,日后必然先堕其邑。大人可待郈邑被毁之后,再行此事届时,季氏与叔孙氏既已堕去主邑,那孟氏的成邑又岂能独存”

“至于后一个担忧,呵呵,恕李然斗胆妄测,季孙大人所担忧的“旁人”,只怕便是鲁侯吧”

季孙斯闻言不由大惊,却又不敢多加辩解,只因李然是一语就直接道破了他这最为深层的担忧来。

是啊,季氏的主城邑被毁去城墙,那到时候万一鲁侯与季氏翻了脸,而费邑又不能守,那他岂不是直接只有出奔这一条路了

但见季孙斯这一副不置可否的模样,李然不由又是嗤笑一声,并是言道:

“呵呵,季孙大人实在是多虑了。昔日,自从鲁昭公是被裁撤中军之后,鲁国公室便早已是无有任何的军中实权。而季氏如今又占得三军中的大头,所以,眼下公室既然无有军权在手,难道还能威胁得了你们季氏”

“更何况,季氏若能日后好好侍奉国君,又何必要担心为鲁侯所弃鲁政出自季氏,这已是不争的事实。难道,季孙大人却是连这点自信也无了么”

“所以季孙大人,与鲁侯相比,费邑之患只怕是要更甚一筹呐”

第661章不拘于形的政治家

季孙斯深深吸了口气,对李然的话显然也是颇为赞同。

“先生之言,令人茅塞顿开。看来这费邑的城墙倒也并非是不能堕的”

这时,李然在心中又盘算了一下该如何措辞。稍是定了定神,随后又是言道:

“是啊其实,大夫非但不必为此而感到忧虑。而且,大人若能堕得费邑,其实还有三利”

季孙斯不由是抬头惊问:

“哦怎讲”

李然又不由是浅笑一声,并是作答道:

“费邑城墙高大,那些城墙,光是每年修缮便是花销巨大。再加常备的驻军,更是日费千金啊。若是堕去城墙,则可节其财,省其役,大夫非但可以省下许多钱财,而且还能借此收买费邑人心。届时,费邑百姓皆向着季氏,大夫难道还怕费邑臣民不服么”

“此乃一利。”

“其二、城墙一堕,费邑便可无所阻拦的往外扩展,并以此增加耕地,扩充商市。由此你季氏也能获取更多的贡赋,这于国于民,都是有益无害”

“其三、季氏乃三桓之首。正所谓木秀于林,若大夫能够自己堕去费邑的城墙,日后亦可免去许多的非议。如此乃是令季氏得以长久之计啊”

“所以,有此三利,大夫又是何乐而不为呢”

季孙斯一边听着,一边是若有所思。

李然的这一番见解,显然是比乡校上的学子要高明许多。起码,李然的话,每一句都是从季氏的利益出发,那自然就更容易打动季孙斯。

不过,话虽是如此,但其实季孙斯却依旧是有些疑虑。

毕竟,李然和季氏之间的恩怨,他虽未曾亲身经历,但是其如今既为季氏宗主,那也是不可能毫不知情的。

而且,以前李然很明显是和叔孙氏走得更近一些,这一点不免是让季孙斯也很是顾虑。

季孙斯听完了李然的这些话,一时也无有更多言语,却也并没有要走的意思。

李然又是何等聪明的人物,他又岂能看不出季孙斯之所以依旧还在那犹豫的原因

李然这时又是微微一笑,并是开口问道:

“呵呵,季孙大人是不是还在担心叔孙氏的郈邑究竟何时会动”

季孙斯听了,猛然一个抬头,甚是惊讶的看着李然,然后却又是与李然甚是尴尬的拱了拱手。

这时,只听李然又是气定神闲的在那回道:

“呵呵,其实叔孙氏那里,与大人的顾虑又何尝不是一样的他们那里,如今是只等一个契机,郈邑便是必堕无疑啊”

“大人若是不信,可在明日早晨朝议之时便在君上面前提及隳三都之事”

“季氏乃三桓之首,若能由大人主动牵头,那么叔孙氏必先堕去郈邑。届时,季孙大人便可彻底高枕无忧了。”

季孙斯听了,不由是点了点头。但紧接着,季孙斯又抛出了一个极为敏感的问题来:

“先生斯其实尚有一事不明,还请先生赐教”

李然听问,便是问道:

“哦大人是还有何疑问”

季孙斯又想了想,只叹息一口,却又言道:

“哎承蒙先生不弃,多番领略先生教诲,斯感激不尽。斯其实如今倒也别无他疑,只是先生之前与我先父乃为死敌。但如今先生却又为何要助我季氏斯实是百思不得其解啊”

李然听得此问,也是不由得为之一怔。

显然,李然也没想到,这季孙斯竟会问得如此直白。

不过,这一问题对于如今的李然来讲,却也已是不成问题了。

只见李然是微微一笑,并是作答道:

“呵呵,大人既是诚心诚意的问了,那李然又岂能不坦言相告”

“要说我李然,与令尊,乃至令曾祖确为宿仇。是以李某当年也曾恨屋及乌,对季氏是深恶痛绝的。”

“但是,李某在经历了这些年之后,也是从中看清了许多事。”

“就譬如对于季氏而言,正如我之前所言,鲁政出于季氏其实也已是不争的事实,而如今鲁侯暗弱,季孙大人随着年纪的增长,阅历的丰富,也迟早是要替鲁侯执掌国政的。”

“而季孙大人,却又与令尊之道是截然不同的。令尊在世之时,只知权卿之利,却不识权卿之弊,是以与鲁昭公之间乃成生死之敌”

“二者相争,鲁昭公虽是不敌季氏,郁郁而终。然则季氏最后亦为阳虎所摄。由此可见,二者终究还是一损俱损呐”

“往昔之事,历历在目,大人即为季氏宗主,对于此间的道理,不可不察呀”

“所以,李某今还有一言,请季孙大夫谨记”

这时,季孙斯闻言,却是二话不说,当即是起身跪拜在地,并拱手作揖,准备聆听李然的这一番教诲来。

只听李然是继续言道:

“季氏本已是多行不义,危在旦夕。亏得天不绝季氏,出得大人这般的忠厚之主。大人若真是替季氏未来着想,还请谨记四字尊君爱民”

“大人若能如此,则季氏幸甚,鲁国百姓幸甚就如昔日郑国子产那般,大人若真有心怀家国,计利庶民之志,那李某又何必再要与季氏为敌呢”

“然今日这些话,却是肺腑之言还请季孙大人思之,慎之。”

李然这一番话,说的确实出自诚心实意,也极为直白的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季孙斯听得也是不由为之动容。

李然经过这段时间的沉淀,其想法也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之前的他,确实是一心希望扶持公室,打压权卿的,尤其是在看到季孙意如,丰段等人的专横之后。

但是,在历经了一番失败与磨炼之后,尤其是在见识到楚灵王的刚愎自用,王子朝的嫉贤妒能之后,李然如今的想法,却是发生了极大的转变。

在他如今看来,真正好的政治,其实并不在于其本身是怎样的,而最重要的,依旧还是“人”

君道也好,权卿也罢,若是真的能够为天下苍生带来福祉,那又何必执着于“形式”呢

一国之君,固然有像鲁昭公这样勤政爱民的,但同样也有像楚灵王这样穷兵黩武的典范。

而作为权卿,虽然更多的是像范鞅、田乞这样唯恐天下不乱的势利小人,但是也不可否认,也确是有像子产和叔向这样,一心为国,鞠躬尽瘁的典范。

季孙斯也是沉默了许久,最后抬起头来说道:

“先生之言,令斯刻骨铭心,斯谨记先生教诲明日早朝,斯便会向君上提议,隳去三都”

李然闻言,不由是欣慰道:

“季孙大人得国之大利,而舍弃私家之小利孺子可教,孺子可教啊”

季孙斯摆手道:

“先生大义,又是替斯解得此惑,斯也绝非铁石心肠之人,又怎会无所感触”

李然和季孙斯又如是交谈了一番,言说了明日朝议上的细节后,季孙斯便是告辞离去。

李然将季孙斯送出府门,子路看到两人都挂着笑容,猜测也已是谈妥。

季孙斯和子路各自上了马车,绝尘而去。

而李然站在大门口,心情也是久久未能平复。

范蠡这时突然说道:

“先生方才和季孙斯的那一番话究竟是话术,还是诚心”

李然回过神来,看了一眼范蠡,看来范蠡也是听到了他和季孙斯的谈话。

“呵呵,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吧。自有话术在其中,但是心意却也是诚的”

范蠡奇道:

“先生的想法,莫不是真的有所改变”

李然倒也是毫不避讳,与他是点了点头:

“君道与卿权,难道果真是有区别的吗君道不存,以卿权代之。卿权无制,则以君道制之。此二者,难道不是互为表里的存在”

“君道之不存,乃为天衍之数。纵是偶得贤明,却也终非长久之计。卿权虽居其下,但若能以厚德载物,难道不比那些个昏庸暴戾的君主要强上许多”

李然确实是想通了。

其实,严格来说,后世的霍光、诸葛亮、张居正等人,那不也是一等一的权卿吗

这些人虽不是一国之君,却又无一不是心怀天下的一国重卿。

而这一时代的管仲、子产等人,也无一不是以权卿而摄一国的典范。

范蠡对于这一番言论,一时感到颇为惊奇。

不过,他为人也是最擅于变通的,很快就理解了李然的意思。

“先生此言倒也不差,现实如此,自古以来权卿不计其数,但让国家成就霸业、海晏河清的,比如晋国的赵文子、郑国的子产、齐国的管仲等,亦绝不在少数啊”

李然却又是不由叹息道:

“只是不知道季孙斯,能否真正的理解得了这其中的深意呢”

很显然,季孙斯因其资历不够,如今还未得暗行众的重视。但真的待到他以季氏宗主的身份重掌鲁国之时,究竟会不会变心,却也就不好说了。

“不过,隳三都之事,依旧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如今此事,志不在攻城,而是在于攻其心”

范蠡听李然如此说,也是心下了然,不由是一个机灵回道:

“呵呵,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只是恐怕那公山不狃,是要寝食难安咯”

李然一听,不由是朝范蠡看去,并是拿手指点了点他,与他是会心一笑。

就在这时,却听到府内的丽光是在那四处喊道:

“阿蠡君,你在哪啊”

范蠡一听,连忙应道:

“光儿,范蠡在”

丽光则是说道:

“快些过来呀”

范蠡看了一眼李然,李然则是笑道:

“呵呵,去吧。”

范蠡则是朝李然一个拱手,便应声退下。

而李然则是又在门口又站了一会儿,这才入了大门。

yetianiaianian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为你提供最快的我在春秋不当王更新,第660、661章 季氏真正的威胁免费阅读。: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61068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