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在春秋不当王

作者:羲和晨昊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245章 巢邑之围

书名:我在春秋不当王 作者:羲和晨昊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3

伍举显然也知道这是一个绝好的主意。所以,李然刚一献计,伍举只短暂的思考一番后便是立刻答应了下来。

而他所说的那最后一句话,也是十分的耐人寻味。

何谓“举不敢贪功,先生之名定当天下皆知”

还是老生常谈的问题,这显然是要用军功把李然给直接“逼上梁山”呗。

一旦因李然之计,生擒了诸樊,此等的奇功,不但他伍举能够因此而沾光,倘若是再大肆宣扬出去,那便等同于是将李然与楚国是拴在了一条船上了。

届时你李然若不为楚国所用,却还能去往何处

要说这伍举,编排起李然来那是一点都不含糊的。

于是,他很快就又拨给了孙武五千精锐,且是将兵符一并交给了孙武,让他能够自行节制,一切行动皆无需再向他汇报。

孙武在接过了兵符之后,却并未第一时间离营,而是又如此这般的与伍举是更进一步的详述了一番具体的诱敌之策

待得李然和孙武悉数退出之后,伍举便立刻是召来众将商议了起来。

“什么不单要我们主力后撤,居然还要我们拱手让出这得来不易的舒鸠城”

“是非但是要放弃舒鸠,而且,所有部署在群舒的守军应当全部后撤三十里,以为策应。”

“什么疯了疯了,哪有这样打仗的他二人既非楚人,这显然是要坑害我军啊若是那诸樊不上当,那我等岂不是等于功亏一篑”

“是啊若是大王知道了,定是饶不了我等的啊”

原来,孙武所出的这一招诱敌之策,乃是两厢调停的奇招一方面,即能使得楚军的阵线是全线后撤,而且也可以以此为契机,活捉吴王诸樊让楚国立得全功后便班师而还,还两国一个太平。

而楚军的全面后撤,也同样可谓是给足了李然以搪塞芸芸众口的理由:

我李然已经尽力让楚军后撤了,如今是吴王诸樊不知分寸,轻敌冒进而误入了楚人的圈套,那完全就是他自己咎由自取的了。

不过显然,孙武的这一招虽说是用心良苦的。但是,这一计的关键所在,还是在于伍举

就看他能不能压得住楚国其他将领了。毕竟,佯装全线的溃败,乃是诱敌冒进,甚至是引诱吴王诸樊现身的最重要的一环。

“吾意已决,不必再言各位将军只管是节制好各部,一起协同后撤即可,不得有误”

伍举也自是对于此间的关键是了如指掌。所以,当即传下将令,所有目前在群舒的驻军统统后撤三十里,以为策应。

过得数日,舒鸠城内的楚国守军,也同样是得了密令,悉数直接从城中是撤了出来。

而原本楚军分散部署在群舒的军力便也不算多,这些时日又被吴军的舟兵是耍得团团转。所以,其士气可谓已是低落到了极点。

这些楚卒本就已不想逗留在这是非之地,所以一得到全线后撤的军令,只当是吴人即将杀来,所以一时间也是人心惶惶。

所幸各处楚军的将领还算得是能够做到令行禁止,节制有方。大部分楚卒摄于统领的威信,且平日里所操练出来的素养也还算过得硬,虽一通折腾过后,倒也勉强是没出什么大乱子。

不过这天气也越来越冷,马上又是年节,谁都希望能快些回去。所以虽说下令是后撤三十里,但有些部曲,竟是直接后撤了五十里的都有。

如此一来,楚军的阵线就更像是真的溃败了一般,完全没了章法可言。

十一月中旬,楚军主力在伍举的指挥下,亦是接连诈退了十余阵,眼见整個江淮地区的楚军都几乎同时是消声灭迹了一般。

这一切自然是却令吴军洞见到了“时机”。

一般情况来说,战场之上,突然有一方退得这么急的,要不是因为后方出了大乱子了,要不就是后勤补给出现了崩溃。

显然,吴王诸樊也是这么考虑的。

所以,两国的军队士气一下子就发生了大翻转,吴军开始蠢蠢欲动,频频主动出击,不断袭扰着不断后撤的楚军,甚至是明目张胆的对楚军营地发起进攻。

而楚军的防线则是一退再退,并且,由伍举亲自所率领的中军大营,在每次烧饭时,所挖的土灶数量也会随之不断减少。

刚开始撤退时,主营地内尚且还有四五千口埋锅造饭的土灶坑,可在接连十余次撤退后,留在营地内的炉灶便只剩了一千多口。

显然,这也是孙武所布下的计谋。

而吴王诸樊亲率大军追击,一路之上自然也是观察到了这一现象。眼见楚军的人数是莫名其妙变得越撤越少了,吴王诸樊不知是计,于是他更是肆无忌惮起来。

十一月底,当楚军再一次往后方急退二十里,吴王诸樊见状,便再也按捺不住了,亲领一万人一路是高歌猛进,竟是直接攻至了楚军于江淮地区的最后一处据点巢邑城下。

巢国原本也是楚国的附庸,在舒鸠被灭之后,巢国便成了楚国在江淮地域唯一的据点。

显然,作为江淮流域“楚尾吴头”的存在。攻下巢邑,对于吴国而言也同样是有着极为重大的战略意义。

而当孙武得知吴王诸樊是一路亲自领兵打到了巢国,他心知其已是中了欲擒故纵之计。于是,便径直率领着五千步卒,星夜兼程的赶至巢国增援。

原本,在孙武驰援巢邑之前,巢邑内的守军不过三千来人,本不可能防得住诸樊的进攻。当巢国的守城主将巢牛臣在得知孙武是授了伍举之命,特意带兵来救,顿是信心倍增。

“快今夜就将外城的大门给打开迟则有变”

谁知,孙武一至城楼见了巢牛臣,便二话不说,直接是要巢牛臣洞开城门,放那吴王诸樊进到瓮城,巢牛臣一听,也立马是懵逼了。

“什么这如何使得如何能让吴人进来瓮城低矮,城门亦小,可谓是一攻即破,此举无异于自寻死路啊”

巢牛臣想都没想,直接是拒绝了孙武的提议。

孙武见巢牛臣这般智浅,便是又急忙喊话道:

“吴王亲自领兵前来,且此人有勇无谋,我们若是把外城门打开,他肯定以为巢邑是出了异端,他不知是计,必然会亲自率兵冲进来”

“届时我们再把城门一关,依靠瓮城,他便成了瓮中之物”

“正所谓擒贼擒王,只要抓住了诸樊,这些吴军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巢邑毕竟是巢国的都城所在,又是楚国在东边最大的一处军事据点。所以,这座城的防御工事是极为完备的,每一处的城门都有一处瓮城。

一道外城,一道瓮城,所以孙武只是让巢牛臣打开外城的城门,即使诸樊是进到了内城,显然也无法在短时间内攻破瓮城。

而只要瓮城不破,那么,有着亲自冲锋陷阵习惯的诸樊,便将成为他孙武砧板上的鱼肉。

可巢牛臣听罢,只觉得是太过于匪夷所思。毕竟诸樊率领着一万多士气正旺的吴军,而他们守城的将士加起来也不过八千,还要分散兵力在其他各处布防。

仅靠着这些人手,若不是依托强有力的城防工事,又如何能够抵御得了诸樊手中的一万多吴军精锐

而且,诸樊的勇猛他也早有耳闻,你们楚军主力都能接连撤下十余阵,我现在把他放进来那岂不等于是束手就擒

“不可不可,这个法子实在太过凶险,我巢邑上下的安危现如今皆系于此城之上,本将万万冒不得此等的风险。”

巢牛臣反复思索了一番,最终还是没有答应孙武的建议。

巢国虽是楚国的属国,但巢国好歹也是一个国家,也有着一定的自主权。所以在这件事上,他若不答应,孙武还真是没什么办法。

见状如此,孙武只得是拿出了杀手锏。

只见他从怀篆刻着两个明晃晃的大字王令。

“将军可识得此物”

他将令牌送到了巢牛臣眼前。

巢牛臣双手接过一看,顿时手一抖,令牌差点掉落在地。

“这是这是楚王的令牌”

巢牛臣又如何不认识这令牌

每年巢国向楚国朝贡时,每每前来接收朝贡之人的手上拿着的,就是这枚代表着楚国最高王权的令牌

原来,在李然随伍举前往舒鸠之前,楚王为表示对李然的信任,特地是暗中派人赐给了李然一块楚王的令牌。

一方面,当然是为了进一步拉拢李然。而另一方面,也是希望李然能够见机行事,替他楚国能以奇谋致胜。

楚王熊围,他又如何不识人呢他深知伍举虽是能够做到统兵节制有方,但是往往奇谋不足。

此番楚国远征,楚王也当然知道其艰难程度,不亚于虎口拔牙。若非奇谋,那是绝难取胜的。所以,他当然希望凭借着李然的“奇思妙想”能够替他拿下舒鸠

而李然在与伍举来到前线后,由于前线战况复杂,而伍举也算得是指挥得当,再加之李然本身就不怎么想出手,所以这枚令牌就一直没有它的用武之地。

如今孙武率军前来巢邑救援,李然料定巢邑的守将可能会不听孙武的,所以便是直接让他将此令牌给一并带上,以防万一。

果不其然,此时当真还就被他用上了。

“见此令牌便如见楚王”

孙武从巢牛臣手中拿过令牌,朝着守城将士转了一圈。

顿时,连同巢牛臣在内,所有人都立马跪伏在地。

“将军现在肯打开外城的城门了么”

孙武颇为威仪凛然的朝着巢牛臣质问道。

巢牛臣闻声,自是再无任何迟疑,当即点头称是。

于是,在孙武的指挥下,巢牛臣当即就安排了下去,先将守城将士全都安排在瓮城的城楼之上埋伏着,而后又在城楼是竖上了降旗,最后这才把外城的城门给径直敞开了。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7999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