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在春秋不当王

作者:羲和晨昊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439、440章 宋国华向之乱

书名:我在春秋不当王 作者:羲和晨昊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3

经历过了子产的辞世,让李然也更加的开始珍惜眼前人。

他不由自主的将祭乐给一把挽入怀中,他甚至都希望能够就这样,一直挽着她,直至天荒地老

所幸,郑国此后在游吉的操持下,一时倒也是风平浪静。而李然也得以能够继续安静的陪伴在祭乐身边。

虽然是有了片刻的宁静,但祭氏的仇,李然却还是始终放在心中的。

除了鸮翼探寻鲁侯稠的下落之外,眼下郑邑其实也有两件事是一直困扰着李然四国大火,以及伯有鬼魂的真相

按照李然的推测,所谓的“四国大火”十有八九就是暗行众在其背后操纵的,其目的就是为了营造恐怖气氛,打击异己,就如同当时丰段打击子产那样。

而他们既然已经动了手,那么就断然没有再停下来的道理。

至于“伯有鬼魂”,李然倒觉得又或许是“道纪”的手笔。不过说白了,李然现在对此也没有确凿的证据来证明这些,一切都只能是继续于暗中观察。

其实李然也知道,无论是“暗行众”还是“道纪”,其背后的势力都是极其庞大的,而他目前对于这两股势力,可以说都只是一知半解。

李然虽是从庆封口中知道了“暗行众”的一些信息,但毕竟那时候庆封已经不是七君之一,有些事他也已然被排除在外,很多内情也就不得而知了。

但是对于“暗行众”其背后所蕴含着的能量,李然也是十分清楚的。

他们行事缜密,又最善于暗处使诈,甚至到现在都不知道其他几个成员究竟是何身份,所以李然对其也是完全没有头绪。

相比较而言,“道纪”固然也是势力遍布天下,但是相对也更为低调了一些。

而这种“低调”,或许是因为他老子所信奉的“无为而治”,又或许,这些个“知识分子”本就显得是更为佛系。

换源app,同时查看本书在多个站点的最新章节。

横向比较起来,“暗行众”乃是各国公卿组成的一个联盟,其参与者几乎都是位高权重之人,几乎各个都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狠角色。

而“道纪”的成员构成,则多为各国的巫、医、卜、乐、史等职位,堪称是最古老的情报机构。往往是只能从另一种渠道,去努力维系关乎“道义”的话语权,并借由天命,来左右各国决策者的意志。

而李然有时候也是不由庆幸,亏得他们两者之间所秉持的理念是完全不同的。甚至某种程度上已经形成了互相角力之势。

要不然,他们若是强强联手,这天下究竟会变成个什么模样

这是李然所不敢想象的。

李然当然知道,“四国大火”也只是一个开始,后续一定还会发生更大的事。

这天晚上,李然正陪着祭乐行走在庄园内赏月,她现在固然还无法忘怀灭门之仇,但是起码表面上,她已没了之前那么深的执念和戾气了。

或许因为她相信,她眼前的这个男人,是一定会替她报仇的。

李然看着她,微微一笑: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这是出自诗经的句子,意思是“多么皎洁的月光,照见你娇美的脸庞,你娴雅苗条的倩影,牵动我深情的愁肠”

祭乐闻言,朱唇皓齿: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

祭乐所回应的,也是诗经中的诗词,其意为:

“看那淇水弯弯岸,碧绿竹林片片连。有一高雅君子,学问精湛,品德良善。神态庄重胸怀宽广,地位显赫。”

李然正要开口说话,却又听到不远处有一人上前说道:

“先生,蠡有要事禀告。”

李然随即招了招手。

“好,请近上前来”

范蠡走了过来,躬身便是一礼:

“见过先生和夫人”

“少伯,在自己家中便不必如此拘礼,就如同家人一般即可。”

范蠡对此不以为然,他坚持认为尊卑有序,既然他自愿跟随李然,那自然该尊其为主。

“先生,宋国前段时间又发生了一件大事”

李然心中一沉,他有让范蠡关注其他各国的动向,君卿之间的争斗日趋白热,他需要时刻掌握各国的情况。

李然乍一听到宋国出事,本能的认为“暗行众”恐怕又有所动作。

难不成宋国的国君又如同鲁侯稠一般出了事

“先生也知道,宋国的国君和华向二族互换人质,君臣互换人质,也算是天下奇闻了宋公将太子栾与他的同母兄弟辰和地作为人质送到华家,华亥也将儿子无惑、向宁的儿子罗、华定的儿子启作为人质送入宫中。”

“宋公爱子心切,和夫人一起每天送饭给太子,来回奔波,以至于后来宋公左实在忍耐不住,便不管不顾的发兵攻打华向两家因为宋公左一直表现的是对儿子的疼爱,这一下出乎华向两家的意料之外,故而脆败,宋公不仅是救了儿子,华亥和向宁等人也皆逃去了吴国。”

李然听完之后,反倒是舒了口气。

“如此说来,宋公在此君卿之乱中是取得了胜利”

范蠡却摇了摇头。

“本来事已至此,那确实是宋公左胜了,但是事情还没有完,征讨华向二家的华费遂这边出了乱子,华费遂有三子,分别是貙、多僚和登,华登受牵连和华亥一起逃到了吴国,华貙、华多僚分别担任少司马和卿士的职务。但作为卿士的老二华多僚与自家的老大有些矛盾,在宋公左面前说老大的坏话,甚至是牵连到华费遂。”

“宋公左对华费遂还是非常倚重和信任的,便交由华费遂来处理,华费遂为了避免生乱,最终决定让华貙出国,避避风头,以保全华家,岂料华貙准备向父亲告别,正好遇到华多僚,其手下突然动手杀了华多僚。”

“华貙眼看如此情形,于是只得顺势劫持父亲发动叛变,而且还召集外逃之人共同作乱,不几日华、向两家的人便回到宋国,占据卢门局势可谓是乱成了一团。”

“宋公后又派丰愆、华牼等人抵御叛乱,而身在吴国的华登则率领一支吴军前去声援兄长的叛乱,最终突袭宋军得手,致使宋军挫败。宋公现如今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后续会如何发展,也未可知”

李然听完范蠡的话,在心中盘算一阵,这件事确实足够荒唐、混乱而诡异,各种事态的发展,总是朝意想不到的方向发展。

华貙是否当真有谋反之心,人心难测,尚不好说,但是华、向两家的及时赶回,而且华登还能够带领吴军入宋作战,如果说这背后没有“暗行众”的身影,李然说什么也不会相信。

“暗行众”在吴国的势力庞大,显然他们也一直有意扶持吴国成为他们的刀刃。所以,这其中的利害关系,可以说一目了然。

既然如今楚国已被吴国拖垮了,那暗行众再利用吴国来制衡宋国的国君那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而宋公左如今究竟能不能安然度过此劫,也就属实难说了。

且无论最终宋国的走向如何,只怕接下来还会有大事发生。

对此,李然一时也是倍感无力。

第440章观从来投

祭乐虽是不甚明了,但看得李然面带忧色,便是插嘴道:

“此事说到底,终究是别国的事。远水如何救得了近火所以夫君即便有心也是无力,乐儿看夫君还是不必太过伤神为好。”

李然听罢,不由作得苦笑一声:

“呵呵,夫人说的是,如今也唯有是静观其变,只是希望不要波及到我们这边才好其实我现在所担心的,倒反而是距我们只近在迟尺的周王室那边。”

范蠡闻言,对此却是颇为不解:

“哦先生是说此事难道还会波及到周王室吗”

“嗯,也委实难说啊。如今中原大乱,表面上看,各国之间似并没有什么关联,但是实则是环环相扣啊”

说白了,此间种种,既然无一不是“暗行众”暗中搞的鬼。那这些事情的背后又怎可能没有关联呢

而范蠡毕竟只是个初出茅庐的小子,所以对于李然说的这些却还不能得其要领。文網

此言说罢,他自然也不敢再多叨扰,便是极为识趣的退了下去。

李然和祭乐眼看时候也确是不早了,也就起身回房休息去了。

是夜晚,祭乐睡得倒也香甜,而李然侧身看着面前的佳人,心中也是思绪万千,并在心中是下定了决心。

“无论世事如何变幻,我李然定会护你周全让你能够就像如今这般的安枕无忧”

宋国之乱,局势的发展也总是出人意料。

暗行众此番的作为,仿佛也并不顺利,或许正是这其中还有“道纪”在从中运作,两方势力可谓势均力敌,这才会出现如今僵持的这种局面。

既然天下大势已经悄然在发生着变化,那他李然呢还能置身事外,守住这一份宁静祥和吗

不知不觉间,李然也进入梦乡。

次日清晨,李然刚刚起床,却得到范蠡的通报,说是府外又有人来求见,问其姓名却是不说,只说和李然乃是旧识。

李然有些奇怪,便当即召见,等到那人前来,李然心中不由得一沉,来者不是别人,竟是观从

观从笑脸相迎,并甚是恭恭敬敬的朝李然行了一个大礼:

“少主别来无恙”

李然对观从心中是有气的,姑且撇开他与楚灵王之间的情谊不说。就说这天下大势,若不是此人从中作梗,致使楚灵王一败涂地,如今这天下的局势又如何会变得这般混乱

借用往昔楚灵王所说过一句极对的话这个天下,不会因为楚国的沉沦而变得更好

恰恰相反,正是因为楚国的羸弱,以至于各国的权卿都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间,最终导致中原大乱。而如今的楚国,在楚王弃疾的带领下也是愈发的衰退下去。

也正因此,似丰段、竖牛等人,才有了为祸郑国的时机

而如今出现在眼前的这个观从,若要说起来,说他就是间接害死了祭氏一族的元凶,也毫不为过。

所以,对于“道纪”,李然其实也并没有太好的印象。哪怕这个“道纪”的阁主就是他的父亲

其实,对于他这一世的父亲,李然也确实是没什么印象,更谈不上什么父子之情。

李然也无法想象,当自己见到他的那一刻,又会是如何的反应。

观从见李然寒着个脸不言不语,也知道他心中所想,便是迎着笑道:

“少主,眼下局势虽是纷乱,但总也不能都怪在观从的身上吧再说,楚灵王之败,本就是咎由自取,又岂是观从一人能为更何况,在下也不过是按照老阁主的意思去办而已。纵是观从在此是挟私报复,可这天下之事,又岂能是我一人所为的呢”

“家父虽不曾谋面,但我李然亦素知其无为,你这为祸楚国之举,当真是老阁主的意思”

“少主明鉴,老阁主他虽未明言,但其意也十分明显。况且是那熊围自己倒行逆施,穷兵黩武,纵是观从不出手,他也是迟早会自取其败的。少主当初之所以选择不告而别,又何尝不是作得如此之想观从也仅仅是顺势而为,若当真无势可造,观从也断然成不了事啊”

李然也知道观从的一些话还是有些道理的,而且事已至此,若还执念不放,也完全没有必要。

楚灵王已死,而王子弃疾也是按部就班的登上了王位,楚国的消沉已成定局,而中原的乱象也已经显现出来。

李然沉默不语,有点不想再搭理他。毕竟,这个观从从始至终,都给他的感觉不是很好,哪怕这个观从曾经主动向李然示好,并且也有意投靠。而这一切又何尝不是因为他李然有少主这一身份的缘故

两人无论是性格上,还是行事风格上都可谓是差异巨大。观从对此也是心知肚明,但是李然是他如今所认定的主公,这一点他想的也还是非常清楚的。

而且,他的所作所为,都可假借老阁主之口,李然就算是再不满,总不至于和自己的父亲为敌吧

“四国大火之事,你究竟知道多少”

关于四国同时起火,而且事先有“预言”,这件事绝不简单,李然虽猜测是暗行众所为,但是终究也仅仅是猜测而已,并没有什么直接的证据。

所以,李然还是向观从发问,想来他身为“道纪”的人,能知晓一些内幕,也不足为奇。

“关于四国大火,其实观从不仅是知道一些内情。而且,道纪上下其实也都早已知晓了的”

“既是早已知晓,为何不加以阻止,反而坐等悲剧在四国同时发生如此大的灾难,我想你就算是没有手段阻止,也能够及时示警,减少些无辜的伤亡吧”

观从却不由得笑了起来。

“少主有所不知,其实诸如鲁国的梓慎,郑国的焷灶,此前都已发出了警告。只不过,这种事情又岂能是放到台面上明说”

“更何况,天下之势,一切皆有其定数。从也以为,一切还是顺势而为比较好就如同一个人的身体,若得了病,病势能发迹出来,有时候也并非什么坏事。如果一个人看起来好好的,反倒是不知道病了,待到再发现之时便已病入膏肓,岂不糟糕”

“人尚且如此,少主请恕从冒昧直言,治世就如治人,只一味治标,却不想着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恐怕并非明智之举啊”

观从这些话从字面上来看,没有任何毛病,但是矛头却是直指李然,更有意指责李然只知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这,难道不是李然最大的问题所在

再说直白一点,那就是李然不懂得顺势而为,才会每一步都走得如此艰辛

李然本就心中窝火,此刻更是勃然大怒:

“四国大火,多少黎民百姓无辜受难多少人直接葬身火海又有多少奸恶之人借此耀武扬威李某纵然不肖,又岂能容得如此大恶你们既事先得知,却不想方设法消弭此祸,反而说得是如此轻巧观从李某今日若不处置你,天理难容”

观从闻言,却依旧是毫无惧色,只顾是呵呵笑道:

“呵呵,少主许不闻,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以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观从的这句话,让李然不由为之一怔。

这句话显然就是出自其父李耳之口,观从也无非是转述而已。

对于他的这个父亲,李然此刻只感觉到心寒。为了顺应天下的大势,任何人都是可以被牺牲掉的,哪怕是成千上万的无辜百姓。

然而,自古以来成大事者,又无一不是如此。

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而这样理念,很显然并不为现在的李然所接受。

李然在心中暗叹一声,也不愿再在此事上与他纠缠下去。

“观从,你此前不是在楚国辅助楚国新君么为何到此难不成,是被楚王给赶出来的”

李然这句话也是有揶揄之意,观从却坦然道:

“呵呵,并非是被赶出来的。而是从自行离开的,若不早日离开,恐已有性命之忧啊”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网站即将关闭,下载爱阅app免费看最新内容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 阅读最新章节。

为你提供最快的我在春秋不当王更新,第439、440章 宋国华向之乱免费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7719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