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在春秋不当王

作者:羲和晨昊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170章 治乱之道

书名:我在春秋不当王 作者:羲和晨昊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3

要说楚国人最厉害的,莫过于他们的根性当中,最是不服周礼的。而他们最吃亏的地方,也同样是在于不通周礼。

之前便讲过,楚国先祖不过是周王室所分封的一个子爵,若是按照礼法,他们连与其他诸侯国的国君坐在一起的资格都没有,又何以称霸天下

所以,当李然谈及周礼,并以礼制典章来刻意回避王子围的招揽。那王子围心中的不忿自然是溢于言表。

在楚国人面前说什么都可以,但最忌讳的,就是万万不能跟他们谈及周礼。

礼乐分封之制,对他们的伤害实在太深了。

而且,楚人又是第一个大范围的取缔了分封制,进而施行郡县制的此言非虚,书友可自行查阅。所以,跟他们讲周人的典章礼法,那无异于是在揭他们的老底。

“哼李子明你若是不愿做我楚国的官,大可明言,何必在这张嘴闭嘴的大谈什么周礼治世”

“我楚,蛮夷也当年遵了周礼又如何当年寡先君还不是被周王室给差遣了去看守篝火若遵周礼,我雄楚又岂能有今日之荣”

“周礼呵呵,在本令尹看来,不过就是天大的笑话”

说得也是,若当真是遵照周礼来,那他王子围日后还该如何篡权夺位又该如何名正言顺的成为下一任楚王

要他楚人遵从周礼,那已是痴人说梦。更何况是他王子围要他放弃篡位之举怎么可能

“令尹息怒。”

“然之所言,皆为古制。自文王分封,天下大势皆出于此。而王道所及,既为太平之治。”

“李然既是曾任洛邑守藏室史之职,肩负传承周礼之责,又岂敢忘本”

李然并没有让步,并且明确表态,传承周礼就是他的本职。

换言之,让他去楚国任职,便等同于要让他沦为天下人的笑柄。这种有损清誉之事,之于李然,叫他又如何能够答应

“这么说子明当真无意我楚”

王子围耐着性子,十分郑重的又问了一遍。

只见李然依旧是摇了摇头:

“令尹好意,然心领了。但实难从命。”

“而今,然既已为郑国行人,便万不能行此悖逆之事。如若不然,必为天下人所不耻,必为后世史笔所讽。更何况,若李然当真是如此的反复之人,想必,即便是令尹,这心中也多少会有存疑吧”

李然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能想到别人已经想到的,也能想到别人未曾想到的。

他最后这句话,其实便是在提醒王子围:我李然说到底也不是楚人,如果真跟你去了,你当真能放心得下毕竟非我族类,必有异心啊。

“哼”

“李子明此言差矣”

这时,一直未曾说话的伍举,忽的是站了出来。

只见其面色阴冷,带着丝丝不忿,眼角还残留着一抹狠意。

“要说这乱世之中,良禽应择木而栖,唯有才能者可居其位我们令尹大人这是见你李子明才学广博,意以上卿之位许之,又何来要你背国卖主治乱天下,又岂能在乎门户之见若依你所言,非楚人不能尽楚事那试问楚才晋用又该如何说呢”

“昔日晋国内乱,公子重耳流亡于外,齐国内乱,管仲奔鲁,你又可曾见过他们怀有异心而谋害旧主难不成为趋祸乱而避难,便成了反复无常的小人那后来管仲归齐,齐国大兴。重耳归晋,晋霸中原,此间种种又该如何评书”

“若非在尔眼中,寡君是无有人主之相而致你不肯归服”

伍举言罢,目光如炬,神色一时冷峻。

对于李然刚才所言,他之所以这么大反应,其实也是因为当年他伍举也曾有过叛楚归晋之嫌疑的,若非当年蔡公子归生向时任楚国令尹的屈建劝谏说情,只怕他此时早已是成了晋国的大夫了。

而他说这话的目的,其实也就是在告诉王子围,对于他国人才,不但要用,而且还应该要加以重用,如此方能彰显楚国大国之气象,为日后称霸天下打下一个坚实的人才基础。

当然,这话里话外,也是透着一股讽刺意味的。讽刺李然只知追求个人清誉,而不知天下时势变幻。一昧的固执保守,而不知天命所在。

王子围在一旁听着,自是十分的受用。

他当然知道李然口舌之利,也自知论口才,自己绝不是李然的对手,但伍举的这一番话也算是将李然给怼了回去。虽说怼得有些牵强,但好歹也是一种说法。

于是,他好整以暇的看着李然,等候着李然的答复。

而此时的李然,脸上却是笑意渐起,眉宇间泛着淡淡的不以为意。

“重耳流亡,归国而兴,管仲奔鲁,归齐而霸,这些人可都是赫赫有名的世间奇人啊,然何德何能能与他们相提并论”

“再者,晋文公之于晋,管仲之余齐,便似然之于郑,难道令尹不担心有朝一日然叛楚归郑,使郑成为楚之劲敌么伍大夫所言,用意虽好,不过还是尚有不足啊。乱世之治,乃当以仁义为先,才人多寡绝非首要也。”

“李然虽非君子,但亦知食君之俸,奉君之事,又岂能因令尹一番招揽便随令尹而去倘如当真如此,然又岂非小人既为小人,又岂能事令尹左右如此,难道不是玷污了令尹清誉”

有些事,站在不同的角度解读,便有着不一样的道理。

李然的这一番话,可是实实在在的打了伍举一个响亮的耳光。

乱世当中,若无仁义,才学便只是足以伤人的利刃,而非造福于民的重器。

这一点,李然明白,伍举也明白,此间唯一不太明白的,恐怕便只有王子围了。

而王子围虽是不知“仁义”为何物,但是他也能够明白李然最后所说的这句话:

对于反复无常的小人,论谁都会鄙夷的。而王子围若执意一味地招降纳叛,别人又会如何评论于他

如此一想,李然说的也算是有理有据,令人无从反驳。

知道跟李然说不通,也辩不过,伍举也只能是干瞪着眼,狠狠的瞧着李然,却是无可奈何。

王子围自然也深知今日是无力说服李然了,也深感李然的口舌之利确实是异于常人,当即只得是苦叹一声,在那摆手摇头。

“好吧,呵呵,子明终是高义啊难怪此番援助叔孙豹,也是这般的用命。”

这话虽是恭维,但也是讽刺。

毕竟李然也曾在鲁国任客卿,对鲁国之事干涉甚深,而今却又在郑国任行人,还在此间大言炎炎,岂非自食其言

可是,他却也没有别的办法,总不见得在此地将李然给绑回去吧

于是,他又独自是站起身来,抬头看了看营帐之外,又转过身望向李然。

“今日之言,围必定始终铭记于心,若有朝一日你我再相见,还请子明也莫要忘怀。”

王子围似乎又想到了什么,心中一下子却又是宽慰了不少,脸上也逐渐露出些许笑容。

李然也不明所以,只急忙起身躬身一揖。

他知道,王子围终究要走出那一步了。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2160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