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魏芳华

作者:西风紧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三百五十七章 包抄

书名:大魏芳华 作者:西风紧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3

昨天下午雨后天晴,空气清新。但夜里降温之后,一大早湿润的大地上、便笼罩上了茫茫的雾气。

天刚蒙蒙亮,将士们就起来吃了饭食,然后陆续向东北方向开拔。昨夜大家都睡得早,将领们声称如果敌军也在前进、今天就能开战,众人都做好了准备。

先前住在清苑县邸阁的东方治,是中垒营左校的将士,他是一个伍长,算不上将领,只是几个盾兵士卒的头领。此时他也带着自己的几个人,加入了行军的队伍。

那天在清苑县、东方治说了他是平原郡人士,但有件事没好意思说。他以前是司马懿麾吓的士卒,卫将军秦亮曾是他们的敌人。

只不过司马懿战败了,东方治等人降了之后、居然重新被编入了秦亮的军队。不过以前是洛阳中军,现在也是。

同一个部中有近半人是庐江郡人。据他们说,原先的盾兵是配弩的,后来秦将军认为盾牌比较重、才把弩配给了铍兵就是以前的戟兵。如今盾兵的战术比较简单,只负责近战和冲杀。

不过庐江兵对东方治等降兵还不错,对他们也算敬重,因为东方治等长期做中外军的人、格斗技巧很娴熟;而庐江兵是兵屯出身,起初主要是种地、训练荒疏,只是最近两年跟了秦亮才勤于训练。

光线黯淡,雾气朦胧,稍远的地方就看不清楚了。只见雾中人影攒动,路上到处都是人。好在同一屯的人、相互都认识,东方治只需要跟着前面认识的人走就可以。

穿梭在朦胧的雾气之中,叫人有一种好像在梦境里的感觉。不同的是、梦境里有妻女的笑容,这里只有铁血的气氛。

起初走得很慢,百人将骑着马在路上说道:“若是一会太阳出来了,大雾很快就会散。如果不出太阳,我们就找地方重新扎营。”

将领说话的声音并不大,不过大家都听清楚了。

人们显得有点沉默。周围有各种各样的噪音,脚步声、兵器器械的碰撞声,偶尔的咳嗽声,一声声马叫,也有人说话,但谈不上喧嚣。

雾水吸入鼻中,十分冰凉,以至于潮濕空气中复杂的气味、也没那么明显了。

众人走了几百里的路,先前都希望早点打。但大战真的摆在前面时,大家也难免有些緊张。队伍里几乎都是经历过战场的老兵,都知道战阵上是怎么回事。

何况这是一场恶战,东方治等人早就听说了,毌丘俭的叛军人数、比自己这边多敌众我寡,此役并不乐观。

但东方治也懒得想那么多,反正上面的将领叫干什么、那就干什么。

不知过了多久,天空越来越亮。茫茫的东边,冒头的太阳露出了红彤彤的颜色,光辉在雾气中有点发散。远远看去,就仿佛是颜料画在了布帛上,边缘并不光滑清晰。

太阳升起,空中的雾气果然逐渐开始消散,视线也越来越宽广。只有路边荒草上的露水,仍会打湿人们的鞋履裤腿。

日上三竿之时,各营早已组织好队伍,将行军纵队换成了无数的方阵、继续向前缓慢推进。

数万之众聚集在鄡县南边、漳水北岸的狭小区域,横面极其宽广。阵中的将领们观望左侧,完全望不到头。

反倒是对面的敌军大阵、已经出现在了视线之内。远处旌旗如云,黑压压一大片人马,仿佛完全占据了东北方向的整个地平线

大量的斥候游骑、都被压缩靠近了各自的军阵,还有一些轻骑兵在中间的战场上游走。

不到中午就接触到了敌军,显然毌丘俭军今早也在主动出击。双方对进,才能在此时遭遇

昨晚秦亮军便已部署好各营的位置,眼下只是在稍微调整阵列。大军没有复杂的阵法,就是在敌军正面部署成一线。

因为官军数量不占优,无法形成包围之势;但也没有布置那种、面朝四面的防御阵型。正面靠战线,侧面靠骑兵,以攻对攻没有丝毫怂的气势。

此处的地势平坦,而且不复杂。除了南边的漳水,四周都是原野。离漳水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庄园,已经被官军占据。

庄园周围的麦田、菜地,早已被大量的人马践踏破坏。战场中间能看到一个小村落、一片小树林,还有大片的旱田和荒草地。

人们停下来聚集之后,反而喧闹了起来。风中吹来的人声马嘶不绝于耳。

双方的大阵离得越来越近,虽然距离远远在箭矢射程之外,但也到了可以攻击的范围。

大伙已经可以看清对面大旗上的图案、以及装饰物了,甚至一面写着“奉诏讨贼”的旗帜,上面的字亦能看见。不过很多士卒不识字,根本不知道叛军写了什么。

或许是毌丘成在常山郡被杀的缘故,毌丘俭此时没有派使者上来废话。秦亮也觉得毌丘俭如此来势汹汹,若派人上前劝降、完全是多此一举。jujiáy

战场上嘈杂声很大,一时间却给人一种短暂平静的错觉。

不过两军已经摆在阵仗,这样的对峙不会持续太久,人们都在等待着厮杀开始排在前边的官军将士,无不瞪眼盯着对方。

尤其是左翼前方熊寿的近两千骑,先前大家都站在地上、牵着马,此时在武将“上马”的大声吆喝中,人们正在陆续翻身上马。人群里有个骑兵脚踏马镫、坐上马鞍后,鼓起了腮帮,长长地呼出了一口气。

果然不出所料,昨夜秦亮等人就判断,叛军要从北侧、用骑兵寻找突破口。此时正见叛军大片马队在西北边,率先开始出动了

因为官军的右翼是宽阔的漳水,缺乏迂回的地方。只有左翼一片平原、最适合敌军包抄攻击。

远处一片“叽里哇啦”的叫嚷声,大片的敌骑喊叫着蔓延而来。看那些人的衣帽衣甲,打前阵的正是幽州那边的乌丸鲜卑人。

但是他乌丸军的包抄,并不会遇到防御的官军。官军用骑兵屏蔽左翼,骑兵护卫的方式是反击

在亲兵的簇拥下,熊寿的坐骑也开始向前迈步,他试了试手里的马槊,马槊在他手里显得十分轻巧。

熊寿是个浑身都是肌肉的大汉,穿着盔甲、反倒显不出他臂膀上的那些成股的肉,整个人看上去就像一个铁疙瘩、加上一副模样奇特的盆领。坐骑上也有甲,主要集中在前半部分,马胸上挂着的札甲、迈步时便“哗啦”直响。

熊寿转头一看,发现了写着“秦”字的鸟雀羽毛旗。他再次回头观望了一下,果然发现了骑在战马上的卫将军秦亮,熊寿遂抱着马槊,朝秦亮那边抱拳一拜。

因为熊寿身边有军旗,秦亮应该也看到了熊寿,两人默默地相互致意。熊寿已顾不上秦亮了,随即举起马槊喊道:“杀胡兵,灭叛贼,魏军必胜胜利万岁”

众军顿时喊叫起来趁着大伙都在呐喊,几乎每个人都加入了其中,仿佛在发澥着复杂的情绪,喊声震耳欲聋。“胜胜”的大喊响彻天地。

鲜卑骑兵乌泱泱一大片弥漫过来,轰鸣的马蹄声、仿佛雷鸣一般。

熊寿这边的骑兵阵仗没那么大,不仅因为他这股从各营抽调的骑兵、人比乌丸人少得多,而且此时无数战马还在走路,没跑起来。

过了一会,熊寿估计了一下距离,立刻一声大喊,诸将也吆喝声起。此时成队列的骑兵才开始慢跑,马蹄声也迅速变大。

官军的骑兵横队排得非常紧密,战马慢跑时本能地想散开,甚至能擦碰到两侧的战马马镫。对面的乌丸人马队就是那样,跑得遍地都是,马儿不是人、它们可不喜欢拥挤。

“砰砰砰”弦声像是天空中忽然下起了冰雹一样,稀薄的雾气中黑点一片、仿佛蝗虫。鲜卑骑兵的一轮驰射来了

官军将士举起左手的圆盾,片刻之后,箭矢便打得盔甲“叮叮当当”直响,或是落在木盾上、发出沉重的撞击声。

熊寿见状高举起马槊,扯着嗓子大喊道:“杀”

列队的战马开始加速。潮濕的荒草地上,无数马蹄飞速地翻飞,沉重践踏着地面的声音汇聚成一片,整个大地似乎都在颤抖。

最后的距离,将士们踢着马身,奋力冲刺。马鬃在风中飘扬,马头在向前聳动,姿态在全力向前、向前

在黑压压的马群之间,绿的、褐的空地面积迅速减少。跑成了弯曲战线的马队,像洪水一样涌去,没有丝毫停下的迹象。

人们抬起了右臂夹持的配重长矛,无数长兵平指着前方,仿若密林。又如同硕大的一片床弩弩矢一般,离弦飞去

将士们都在吼叫,几乎不成言语。此时此刻,无论是热血沸腾的人,还是心怀畏惧者,都不能停下,左右没有腾挪之地,后面的骑兵还在跟着猛冲。

“杀杀阿”无数人拼命吼叫。骑兵的机动迅速,让战场仿佛在顷刻间就沸腾了起来。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0483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