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魏芳华

作者:西风紧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一百八十八章 巧则巧

书名:大魏芳华 作者:西风紧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3

秦亮回到了庐江郡,先花几天时间把各地的部曲私兵、兵屯巡视了一遍。

大魏的总兵力约在五十万人左右,大多数是平时种地的兵屯、否则军队粮食不够吃,其中扬州都督王凌节制的兵力有八九万、包括庐江郡的两万多兵屯。

扬州是对抗吴国的最重要前线,徐州、荆州的地位也要次之;无论攻守,扬州都是控扼水陆的战略要地。所以扬州的淮南淮北地区,兵屯比例极大,布置了重兵。

正因兵民比例超常,所以大量的兵屯平时都在种地,只有少数兵马轮流戍守和训练。

历史上毌丘俭可以出动六万精兵北上野战,诸葛诞则在寿春聚兵十五万,正是扬州前线兵屯比例高之故。不过那时朝廷已有警觉,从北方迁来了一些错役屯兵到淮南,诸葛诞都督扬州时、北方士兵愈多,对抗朝廷时战斗意志不强、光吃饭不想打仗,还容易跑路。

大魏朝廷若要在扬州方向发动大规模战役,需要沿汝水淮水、颍水、涡水等水道调粮,才能把扬州的大量兵屯都召集起来。否则以扬州的人口,养不起不种地的十万大军,王凌和诸葛诞麾下,常备兵不超过三万人、主要是中外军。

其实以朝廷能控制的人口,也养不起五十万大军作战。军队大多时候只是在种地,魏国国力能同时调集二十多万人,已是比较极限的行动。

秦亮作为扬州治下的庐江郡守,情况与王凌类似,庐江郡作为前线有屯兵两万余,理论上他可以动员两万多兵马,纸面兵力远超内地的郡。

但庐江郡照样养不起那么多兵,实际常备兵力大概有四千,主要是防守郡城六安。以前庐江郡的规矩是兵屯的五分之四轮休,五分之一戍守、还经常不足额,所以平时只有四千兵。

庐江郡南部是无人区、两国隔离带,中北部则是屯兵基地。

秦亮在庐江郡堆肥、造曲辕犁,费劲折腾了一年多,照样无法把两万多屯兵全部召集起来训练。庐江郡的地盘和人口,本来就不足以支撑这么大规模的军队。

不过秦亮还是想到了办法。便是在屯兵轮戍六安城的时候,对原先的组织进行整编训练。

以前驻扎六安城的人马大概有四千人,现在秦亮发布政令,戍卫减少到近三千人。在这帮兵马聚集到六安之后,他便把近三千人重新编成一个战斗单位,仍照此时的习惯称作“部”,相当于混成旅。

秦亮很早就发现,魏吴蜀在战场上、都是大兵团建制,组织比较松散。这会正好有机会,把兵力组织成两三千人的混成旅。

两万余众兵屯,可以得到七个混成旅,加上在舒水屯田的郡守部曲,秦亮纸上能有八个旅。

他还提拔了大量底层武将,把郡县的佐吏派出,教武将们识字。又与有经验的武将一起,教武将们行军布阵的技术性手段文網

都尉马钧确实有才能,以前他发明的织绫机、龙骨水车都很实用,朝廷也给了他封赏,辟为给事中。

但他后面改进的连弩、轮转发石车,确实没多大用。

起初秦亮还有点好奇,后来马钧在六安都尉府造出了实物,秦亮才再次加深了对初中物理的信任。

像军队用的单发弩大多是蹶张弩,大半身的力量都用来开弩储蓄势能。而连弩那点力气储存的势能,威力必然大减,否则就破坏能量守恒定理了。不管做得多么精巧、都无法突破物理规律,何况现在的材料也不太行。

诸葛亮拿去对付南方山林里的无甲野人,可能还有用。放在中原大阵上,简直像挠痒,关键还很费箭矢、制造箭矢也不容易。

还有马钧造的轮转发石车,同样的原因,一次性放几十枚石头,靠两个人转动大木轮的一点能量,效果可想而知。而且那些木轮传动机构还容易坏,放在没有避震装置的马车上、走一段路就没法用了。

难怪马钧后来在洛阳造东西,没人想理他,年轻的裴秀喜欢抬杠,还与马钧多次争执。

不过如此情况不能全怪马钧,古人的思维方式本来就不一样。马钧也确实有天赋,从他造出的织绫机和翻车,便可见一斑。

后来秦亮给的曲辕犁图纸,马钧也在完善之后很快造出来了。还有四轮马车,秦亮记不清转向装置的具体构造,马钧花了几个月时间、也琢磨捣鼓了出来,继续再改进一下可靠性、应该就能实用。

秦亮来到都尉府、与马钧交谈时,寻思马钧也是个执拗的人,于是说起转轮发石车,秦亮便比较委婉,“确实很精巧,原先的投石车,几十个人在前面拽绳子,很费力,效果同样不太好。”

他只想用“同样”的词,暗示转轮发石车也不怎么样。

果然这么一说,马钧反而一脸思索、沉吟道:“巧则巧也,尚未尽善。”

秦亮心说:方向都是错的,怎么尽善靠人力畜力的时代,连发武器本来就是邪道。

他便提醒道:“不如换个法子,多注重投石的力量,虽然慢、但投得远杀伤大,不失实用。”

马钧一时未言,伸手摸着胡须。他的脸颧骨低,面相看起来奇怪、原因就是胡须,人中位置的胡须十分浓密,下巴却很稀疏。

秦亮又道:“原先的投石车就像弓,几十个人同时发力、同时投出石弹。只要像弩一样,便能事先蓄积力量,在瞬间释放。扭力、重力都可以利用。回头我先想出个大概,有劳德衡完善、试造。”

马钧点头道:“也好。”

秦亮又道:“对了,德衡对木轮传动颇有心得,船上能不能装上轮桨”

马钧寻思了一下,说道:“应该可以。”他接着笑道,“将军亦颇有心得,近段时间来、已有几样新物面世,仆不如将军。”

秦亮随口道:“我只是在前人的智慧上、做些总结而已,与德衡的才能无法相提并论。”

马钧或许以为他在谦虚,秦亮却只是说实话。

靠自己创造,能发明一两样东西、便是很天分的人,比如马钧。秦亮在这方面没什么天赋,不过是复制已经见过的东西、难度根本不是一回事。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4912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