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魏芳华

作者:西风紧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二百三十六章 伊阙

书名:大魏芳华 作者:西风紧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3

大军渡过了伊水,占领新城县等地,县城、伊水西岸未发现大股敌军。

司马懿这是要摆开决战了。就像打人时、会先收拳头一样,又如暴风雨前的宁静,这种在外围几乎放弃死守的迹象、正是要大战的气息

伊水在此段、近似南北流向,伊阙关在伊水西岸。勤王军斥候沿着伊水东岸北上,在伊阙关对面隔河观望,果然禀报、发现了大批敌军。

没人搞得清楚、洛阳军究竟有多少人马,连校事府的奸细,一时间也很难得到比较准确的人数。

洛阳中外军并不能全部出动,里面涉及轮守制度、临时召回,还有驻守城内和皇宫的人马。另外洛阳周围有好几处屯田中郎将、屯田校尉,那些屯田兵也能召集一部分。

秦亮估计,司马懿军此番至少超过十万人

但勤王军总兵力也超过了九万。其中包括王凌、诸葛诞、令狐愚三个州级大官手里的中外军,总共四万余众;庐江郡兵屯、私兵抵达了近两万人。还有襄城等地投靠的兵屯数千,司马师部投降的各种人马两三万。

不过这里面,战斗意志较强、同时最能打的也就六万余众,除去里面相当一部分是辎重、勤务、工兵,战兵精锐只有五万左右,这已经算是一股极为庞大的军力。

内线作战或许因为补给更方便,战役规模比魏吴蜀之间的国战还要大。而且正如秦亮之前的想法,内战双方的上层之间,仇恨与矛盾可能更深。

双方在人数上不会差距很大,司马懿会占据一定的人数优势。

正好此时天空在下雨,于是勤王军在新城县附近修整,后方运来了千计的猪、羊、鸡、老迈快死的牛,各营杀猪宰羊,一起吃肉。

各地的士族豪族还是很知趣,只要不搞什么打土豪分田地,大军来了之后,好说好商量、叫他们拿点东西出来,他们并不会太吝啬。

次日一早,雨便停了。

大军主力沿着熊耳山和伊水之间的平坦走廊,开始北进。

秦亮则骑马从伊水上的浮桥回渡,带着一群人走伊水东岸去看看。

没过多久,秦亮便在伊水东岸遇到了一个军寨。自己人,武将们还出寨来迎接。

对岸也有前锋一部设寨,两座军寨守的是束缚在大石头和铁桩上的铁链。这些铁链出自大别山的铁矿,从一千多里外的淮南运来,幸好主要走的是水路。

原本是准备用来封锁颍水、或讨虏渠的东西,但在那边没有发生大战,只在许昌干了一场。于是铁链又运到了伊水。

勤王军是进攻的一方,但前两天做的都是防守工事。封锁伊水,是为了保护最近的浮桥,那道浮桥可以保持伊水东西两岸的及时沟通。

铁链锁河是有效果的方法,别说这种中原的小河,便是蜀汉守大江、也可能会使用铁链锁江的策略。

除了铁链,将士们还划着木筏,在河里安置了铁锥。河面上看不到,但船一过来就会被撞破船底。

秦亮继续往北走,来到了伊阙关对岸。

伊水从两座山之间穿过,山就像城门口的阙楼,故名伊阙关。后来好像叫龙门,龙门石窟应该就在这附近,但现在没有那些东西。

河水西边的山叫伊阙山、或许能算作熊耳山的余脉,但与熊耳山中间并未相连。东边这片山脉就是嵩山余脉了。

许多将士都在山口挖壕沟,还有人去山脚下砍树修鹿角,大批人马已封锁了伊水东岸。

随行的王康道:“仆等离开洛阳时,走的就是这条路。”

秦亮随口道:“对岸,这会过不去了。”

众人顿时“嘿嘿”笑了几声。

秦亮眺望着河对岸的伊阙关,敌兵也正在那边修工事。虽然之前下了几阵小雨,但下面的土被翻起来之后,人一多,远远看去依旧烟雾沉沉的尘土笼罩。

而洛阳就在北方,离这里已经很近了。那个方向一片平原,但此时肉眼仍然看不到。汉魏洛阳在平乐镇、白马寺附近,位于洛水北岸。隋唐西移到了现代洛阳城区附近、位于伊洛两河之间。

之前离开洛阳时,秦亮就想着要回来,如今终于带着近十万大军回来了

洛阳近在咫尺,但能不能走完最后一段路、还要看这一场大战。如果万一输了,秦亮觉得、这辈子都可能无法再回到洛阳。

没一会,桓范闻讯赶了过来。守伊水东岸、大谷关等地的人,正是桓范,其手下除了他在颍川郡搞到的兵屯,还有一些是换了武将的司马师降兵。

大伙相互见礼,秦亮便道:“司马懿应该不会调兵到东岸来,不过桓公仍要提防。”

桓范拱手道:“当此紧要之时,我不敢懈怠。”

秦亮点头道:“甚好,大战的胜利最重要,赢了大家都有好处。”

桓范道:“秦将军且放心。”接着他便遥指西岸道:“司马懿也在修工事。”

秦亮从马上的行囊里拿出一张自制的地图,指着图纸道:“伊阙关不是用来守的,这里是司马懿的进攻方位。”

桓范那张总没好脸色的脸,这时又难得地说了句好话:“秦将军果然饱读史书、精通军谋。”

秦亮不置可否。但他从地形上就能看出来,伊阙关这地方确实守不住,关隘的设计、应该也不是用来死守。

伊阙山紧靠伊水,中间只有一条狭长的通道,看起来很险要。

但这地方有个问题,伊阙山后面、与熊耳山之间,有一片大豁口。虽然那片地方的地形也有高低落差,但是十分平缓,大军完全可以从那边绕道、直接就到了洛水河畔的平原。

伊阙关如果是用来守,那它根本守不住。

但这里依旧有个关口,而且关楼不在北面、而在狭窄走廊的南口。这个位置也很有道理,古人在建造方面、果然充满了智慧。

关楼把狭窄通道包含在关内,将开阔地留给了可能来的敌军展开;而并非想把来犯敌军、堵在狭长的山谷河谷地带原因就在于这座关是用来进攻的。

攻打洛阳的军队、多半会从西北侧的大豁口绕行。那守军冲出伊阙关,立刻就进入开阔地带,可以有效攻击对方的侧后、断其退路。

秦亮眺望对岸的工事位置,也能佐证自己的想法。

洛阳军并未加固伊阙关的防守,而是把工事向南拓展了很长一段距离,给军队留下更多的布兵空间。这就是要进攻的意思。

司马懿防守的位置,反而不在这座关隘,应该在北面的洛水河畔平原,必定正在那边挖沟。一会秦亮回大营,问前锋的斥候细作便可确定。

这时秦亮开口道:“桓公这里的位置很好,可以从侧面总览战场。”

桓范转头指着山上的几间茅屋,可能是道士修的静室。桓范道:“大战时,我去那里看。静待秦将军旗开得胜。”

秦亮点了一下头,继续眺望着伊水对岸。河上吹来了湿润的风,水面上波光粼粼,空气中弥散着热闹的“嗡嗡”嘈杂声。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5726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