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糜汉

作者:酱油拌历史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七十六章 糜公大明 (求追读,求票)

书名:糜汉 作者:酱油拌历史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0

孙氏一族世居吴郡富春,他们自称自己乃是春秋兵法大家孙武的后人。

因此数百年来,孙氏一族中的族人,尚武风气都很浓厚。

而当数十年前,孙氏一族中出了个孙坚之后,这种尚武的风气更是达到顶峰。

每位孙氏男儿在自懂事之日起,无一不立志想成为如族中先辈孙坚、孙策那般的天下名将。

在这种风气之中成长起来的孙桓,自然从小便熟读兵书。

但在面对着己方兵败如山倒的形势面前,平日里熟读兵书,常将吴侯孙策奉为自身榜样的孙桓,这时他的脑子,却突然陷入了一片空白之中。

孙桓不解:明明方才战场中的形势,还是他占据着有利的主导地位。

明明在他亲自率千余精兵加入战场的情况下,糜旸已经节节败退。

明明就差一步他就可以擒下糜旸,夺得公安。

可到了最后,为什么会是他这一方兵败如山倒?

以往他对自己有多么自视甚高,以往孙权对他期望有多么高,这时孙桓的心中就有多乱。

其实在一开始,受到糜旸伏兵影响开始溃逃的,只是方才追击在最前面的千余山越兵而已。

但恐惧是会影响的。

正如雪崩一般,可能最开始只是千余山越兵,因为心中恐惧而向后退却。

但在他们的裹带之下,在他们后方的许多不明所以的孙军士卒,也渐渐地都加入了溃散的大队伍当中。

吕蒙给孙桓配了个好副将。

周睿虽不以谋略擅长,但他胜在沉稳有度。

从军近二十年的他经验也颇为丰富。

在面对着荆州伏兵杀来,而己方这边溃不成卒的情况之下,周睿指挥身边的亲兵不停砍杀着前方不断溃败的士卒,希望想以此来震慑己方士卒不要后退。

在砍杀的同时,周睿还在不断的命令在场的士卒保持冷静,重新列阵。

但此时在数千人的战场之上,周睿及其身边的这数十亲兵,就犹如海中面对着惊涛骇浪的一舟小船一般。

无论彼等如何努力,如何想组织己方士卒重新列阵,在面对无可逆转的滔滔大势之下,最后亦是徒劳而已。

甚至在己方数千士卒的冲击之下,周睿不慎被撞的落下马。

幸亏有亲卫誓死守卫,否则在这乱军之中,与众人对面而视的他有可能饮恨当场。

甚至于因为周睿的砍杀,让正在溃逃的孙军想起了方才孙桓的背射之举。

这让他们心中再无一丝顾虑,全都为了保命各自逃散。

什么因种什么果。

糜旸以情义对士卒,士卒自然是真正愿意为其效死。

所以方才在面对孙桓如疾风暴雨般的攻势下,无论情势多么危急,糜旸的士卒心中总还是提着一口气,为糜旸抵挡着敌人。

败而不崩,终有胜机。

而孙桓信奉以利益笼络诱惑底下士卒,甚至他往日中,对他麾下的士卒的性命都漠不关心。

他与他的士卒之间,并没有稳如坚石的效死关系。

一旦在面对情势不对时,孙桓又没有足够的威望可以震慑住场面。

所以他的大军哪怕依旧是那么多的人数,但还是毅然决然的选择了溃逃。

古往今来,兵心皆如此。

而在不远处的糜旸看到这一幕,激动的在原地大笑起来。

吴狗,叫你犯吾疆土。

糜旸知道,一旦敌方大军溃败之势形成,那么敌方的败局,就是哪怕孙桓老祖宗孙武复生都难救了。

到了这时,糜旸举起手中的佩剑,对着刚经历过一场恶战的千余荆州士卒喊道,

“诸位,还能战否!”

糜旸早已尽收在场士卒之心,因此在糜旸的召唤下,余下的千余荆州士卒,瞬息就用自己最高昂的声音回应着糜旸。

“能!能!能!”

连续三声的高呼,令糜旸看到了这千余士卒的士气。

刚才几乎就要落败之时,他们都不曾放弃过。

如今痛打落水狗的机会已经到来,这千余士卒的战意只增不减。

在得到了千声充满士气的回答之后,糜旸随便从战场上牵来一匹战马。

而后他跨上战马,对着身后的千余儿郎喊道,

“那吾等便战!”

大喊过后,糜旸就当先跨马而出,朝着前方正在不断溃散的孙军冲去。

在糜旸冲出之后,他身后的千余士卒也勐然间提气,跟在他身后,朝着前方入侵他们家园的敌军杀去。

这时随着战场中双方形势的大逆转,天空中的天气也发生了变化。

方才似乎被荆楚战卒声浪所慑,躲藏在乌云之后的朝阳,这时见荆州战卒已然在追亡逐东。

似乎它也高兴的露出了自己的身躯,不再隐藏在阴霾之中。

当太阳炽热的光芒重新浮现在这一片血红的大地上时,沉浸在阳光沐浴中的糜旸,犹如熠熠生辉的天将一般。

他领着身后的天兵,朝着胆敢入侵他们家园的敌人杀去。

后世史书记载这日:见日之光,糜公大明!

孙桓的数千兵马在四处逃散之下,如今还尚在战场中的不足七成之数。

余下的有些还想抵抗的孙军,在糜旸领兵的来回冲击之下,没有摆成队列,没有将校指挥的他们根本就不足为惧。

在糜旸的指挥下,荆州士卒将他们尽皆击杀。

糜旸及其身后千余士卒如同杀神般的战斗力,顿时又吓坏了在场还未来的及逃走的孙军们。

许多人为了保命甚至都放下了手中的兵器。

已经逃散的那些孙军,大多遁入了附近的山林之中。

原本就是山越出身的他们,对如何在山林中逃散乃是轻车熟路。

面对着这种的情况,糜旸也不想派兵去追击那已经逃散的孙军。

他主要将目光放在,尚在战场中的数千孙军战卒上。

这数千余孙军还留在战场中,不是他们还想抵抗。

只是他们还没来得及逃掉而已。

此时他们为了逃命,手中大多都已经扔掉了武器甲胃。

若是糜旸这时命令麾下部众放开手脚杀戮,那么目前战场中剩下的,还在不停四处逃散的数千孙军,无疑就是待宰的羔羊而已。

但糜旸不想妄造杀戮,在看到己方获胜已经成为事实之后,他马上命麾下步卒大喊“弃械不杀”这四个字。

而当千余声弃械不杀在平地上如惊雷般响起时,早就已经不想再战斗的孙军士卒们,都纷纷放下了手中的兵器。

有过一次投降经验的他们,还不等糜旸命令,就齐齐跪倒在地,摆出一副任意糜旸处置的样子来。

见状,在于禁的建议下,糜旸马上命令手下士卒将地上的降卒原地分块所隔离开,并每块都派了士卒看守。

糜旸的这个举动,这些已经投降的孙军也配合的紧。

此时在他们心中,只要能保命,那么做什么举动都是愿意的。

就在安排好一切后不久,只见不远处有百余荆州精兵正押着两人朝着糜旸走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6323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