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糜汉

作者:酱油拌历史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六十四章 公安大拆迁(求追读,求票票)

书名:糜汉 作者:酱油拌历史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0

时光流逝,距离糜旸到公安城中,已经有将近一个月之久了。

这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与糜旸穿越到此世的时间差不多。

虽然穿越到当世不久,但就在段时间中,糜旸经历了许多事。

这些事让其渐渐成长了起来,也让糜旸越发的融入现在他所处的社会。

有时午夜梦回,糜旸会时常记起前世的一切。

但也许在不久的将来,糜旸会将他脑海中不为人所知的那一切,真的看做是一场梦。

而当糜旸在江陵城中,拨动历史车轮的那一日开始,不仅导致关羽做出了与历史上截然不同的选择,导致他与他原本的命运相差甚远。

就连其他的或涉于私欲、或苦于将来、或忠于理想之辈,也在糜旸拨动历史车轮的那一刻开始,就分别作出了各自不同的选择。

因为当代交通不畅,加上各类人所处地域不同,所以每类人获得的消息的时间都不尽相同。

而这一点,也对如今正处于天下利益纠纷中心的糜旸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因为他可以倚靠的援兵,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会远远在他的敌人来临之后到达。

而他所面对的敌人,也因为在他改变历史之下,变得比历史上更加强大。

不过这段时间以来,糜旸心情却是不错的。

因为近日来在公安城中的糜旸,收到了两个好消息。

第一个好消息就是尚在五溪蛮的王洪给他写了一封信。

王洪在信中言明,他已经成功求得了五溪蛮的援兵。

但因为五溪蛮王要安顿好部族中的老弱妇孺,故而五溪蛮的援兵,可能会比预计的时间更晚些到达公安。

如果王洪单单是这么说,那糜旸可能不会太高兴,但王洪在信中还言明了一点。

那便是五溪蛮王沙摩柯此番带来的蛮兵,足有五千之数!

在刚听到这个消息时,糜旸不禁开心的在原地击掌称赞。

五千战兵,别说是拿来公安了,就是拉去襄樊前线,也足够称得上是一支强力的生力军。

等五千蛮兵到达公安后,公安的守军就足有一万余之数。

这样的守军数量,再借助着公安城那坚固的城防,就算孙十万又拿十万大军来勐磕公安城,糜旸也不是没有一战之力。

之前糜旸还以为,五溪蛮最多有三千战兵就了不起了,没想到沙摩柯这么给力。

而且王洪在信中还禀明糜旸,说他观察沙摩柯是个不可多得的勐将。

虽然这时代的武将的武力,大多不如后世中《三国演义》描写的那么变态。

但当代的确是有一些天赋异禀的武将武力值超凡,可以冲锋陷阵,提振士气。

现在既有五千战兵加入他的阵营,又有沙摩柯这一员勐将可以为其效力,糜旸又怎么会不感到开心呢。

至于第二件让糜旸开心的事便是,就在昨日,关羽的使者来到公安中,对糜旸进行了赏赐。

一日就光复公安,糜旸乃是最大功臣。

立下如此大功,关羽没有理由不对糜旸进行赏赐。

关羽对糜旸的赏赐除了金银之物外,还有一项很重要的任命。

那便是关羽在他的任命书中,借着糜旸大功在身,正式将糜旸任命为此番守备公安的主将。

之前糜旸在公安城中,他的主将身份乃是有实无名,但如今在关羽的明发任命下,糜旸名正言顺了。

关羽的这个举措,无疑是在官方手续上,彻底消除了糜旸指挥公安的最后一丝障碍。

可别看这个貌似没什么用处的任命,当代人最看重的便是名实相符。

糜旸如今成为正式的公安守将,这样的意义就在于,只要他能守住公安,那么他为了守备公安所做的一切事,都是关羽所默认的。

他的一切有利于守备公安的行为,都会得到同属于关羽治下的大小官员的支持。

就如之前他想求取援兵于沙摩柯,在没有关羽这个正式任命之前,他此举就是私人举动,只能派王洪前去。

但当时糜旸要是有关羽正式任命在身,他只需以公安主将的身份,写一封信给武陵从事樊伷,代掌武陵太守事的樊伷就得主动为他把这事办好。

而糜旸被关羽正式任命为公安守将后,有了关羽的官方背书,别的不说,糜旸亦会有更多的筹码来牢牢拉住沙摩柯这个盟友。

令其死心塌地的为大汉事业赴汤蹈火。

因为近来心情不错,糜旸今日特地到了公安城的内城处监工。

这段时间以来,公安城中的士卒大多都暂时承担起了拆迁大队的职责。

而他们所拆的,正是位于公安外城处离城墙不远的民居们。

糜旸有这种举动,正是于禁的建议。

不知怎么的,自从那日校场中糜旸对于禁说了那番话后,于禁在之后的日子里,比往日更为尽心,为糜暘提了不少好的守城建议。

于禁那时对糜旸劝言道,

“今公安民居多聚集于外城之处,若敌军围城,以火箭射入,民居多为木筑,木助火势,火势将大起不可收拾。”

“届时外有大军攻城,内有民居起火,百姓必人人自危,惊恐而奔走。”

“奔走之下,外城必乱,大乱一起,支援不便,且我军士气将沮丧,容易被敌军所趁。”

见于禁所言有理,糜旸就答应了于禁所请。

于是趁着江东大军还未到来,糜旸就动员了城内的大多士卒,开始在外城处拆起百姓的民居来。

虽说一开始,拆民居的举动普遍受到了百姓的强烈不满。

毕竟自己的家要被人拆了,谁能开心。

但幸亏糜旸舍得花钱,他对那些房屋被拆的百姓每户给予相应的金银赔偿。

并且他当众保证,会帮房屋被拆的百姓们重建家园。

在这样的保证之下,也借助刘备在荆州的良好名声,这些百姓才暂时相信了糜旸所说。

而后来的发展,也正如糜旸所承诺的那样。

百姓们见糜旸有履行承诺,心中不但对糜旸不再有责怪,还十分热心的帮糜旸的士卒一起拆起自己的房屋起来。

到了最后,此事不仅解决了公安城中的一个隐忧,还让糜旸在公安城的百姓心中树立起了良好的名声。

其实当时于禁在建议糜旸拆卸外城处公安百姓民居时,曾建议糜旸顺势将那些从民居上拆卸下来的木料、石块就地征用,用于守城之用。

在当世,于禁的这个建议,换做其他将领都会答应,但却被来自后世的糜旸所拒绝。

“石木不足,可从城外取。”

“百姓因助我而舍弃旧时房屋,我已觉得对他们愧疚之至。

今又岂可欺骗他们,令他们无家可归呢?”

糜旸不是迂腐之人。

若是公安城外没有木石这些守城的材料,那么糜旸为了大局,是有可能暂时委屈一下城中的百姓。

但如今公安城外不远处,便有大片树林存在。

在这样的情况下,糜旸就不会单单为了减少麻烦,而做出残民之举。

糜旸之所以会有这个想法,乃是因为他谨记着一点。

尽管他今世身份不凡,但前世,他也是农民出身,乃是根正苗红的一个平头老百姓。

而这点也是来当世后,糜旸在越来越融入当世环境中的情况下,心中唯一坚守的不让自己忘记的的最重要的一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4160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