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之权谋斗争

作者:柔情小丈夫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二百九十七章 托重任秘密入川

书名:三国之权谋斗争 作者:柔情小丈夫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18

赵舒怀揣着刘备的诏书,乐呵呵地走出行宫,孔明出卖了****,他二人即便是恨赵舒,也只会更恨孔明,现在就不用担心剩下的那些还忠于刘备,或者说两厢观望的将领帮着孔明对付赵舒了。这样一来,赵舒的实力就多胜孔明,现在就可以开始部署怎样收拾他了。再邀请孔明入城,他肯定是不敢了;带兵打出去,虽然他兵马不多,但是有赵云这样的猛将在,保护他突围还是比较容易的,一击不死,让他逃回成都,麻烦就大了。不过事情还不是很急,看今天刘备的样子,还能挺个三五十天的,赵舒再慢慢想想辙。

本来打算就此回府,半道才想起关凤还在,只好又掉转马头往桓易的行辕而来,先凑合着住两晚上。桓易从军多年,原本便极有武艺谋略,又在荆襄历练多时,足可托了大事,与郭淮将是赵舒左右臂膀,只是他武艺更胜一筹,常常带在身边,也算得上是半个保镖。天翼走后,白帝城中一应兵马防务都是由桓易主管,又要时时看住刘备行宫,估计也是忙得不可开交,愈发显得赵舒手下人才不够,看来应该多向曹操学习,颁布几道求贤令才是。

到了军营,先有人通报进去,桓易即带人出迎,行礼已罢,乃开口问道:“将军今日如何得闲至此?”赵舒当然不能明说是躲关凤,笑道:“有些事要与将军商议,且先入帐再言。”一路入内,赵舒见营中井然有序,军士精神饱满,心中大喜,连声称赞桓易治军有方。及至帐中坐定,赵舒问道:“将军自忖,以城中兵马,能否与孔明,赵云为敌?”

桓易思量片刻,乃答道:“赵云世之虎将,末将颇为不及。但若放手搏之,我军兵精且众,必可除之。”随即又问道:“将军欲杀此二人?”

赵舒点了点头,道:“如今与东吴罢兵言和,曹魏又刚经叛乱,短期之内,必不会再兴兵马。即使有些许变故,伯济在荆州亦能挡之。孔明终是心腹之患,若不除去,吾寝食难安,何况又有陛下明诏在手。”说着便将刘备诏书送与桓易。

桓易看完之后,长吁口气,道:“昨日见将军对孔明言语神色,末将还当真以为将军听信严鹏之语,欲与孔明联手。孔明志向甚大,如今只是一时处弱,将军若不除之,日后必为将军劲敌。”

赵舒心里何尝不是这样想?严鹏所言确实有理,怪只怪孔明的名气太大,与他联手,赵舒难道不怕是与虎谋皮,不得善终?桓易既然也是这般想法,想必两日来对城外孔明兵马多有打探,不妨问问有何高见,乃道:“将军既然与吾所想一致,可有何良策以授?”

放眼大局谋略,桓易或还能有几分,说到阴谋算计旁人,却非其所长。桓易淡淡笑道:“将军这便难为末将了。不过将军若真要末将取孔明,赵云二人首级来献,却也不难。”

“哦?”赵舒自然是想要孔明二人性命,听他如此说来,心中大喜过望,急切问道:“将军且试言之。”桓易笑道:“将军新占白帝,人心未必全服,不妨使人诈降于孔明,结为营中内应,择一夜间内外夹击,孔明营中多是新募之兵,破之必也。又遣别将扼住入川路口,定不教二人走脱。”

孔明向来多智,这等诈降之计未必能行,而且赵云勇武,平常之人不是他一合之将,送去他营中只怕也是无济于事。桓易见赵舒不语,又复道:“今有一人可当此任,只是不知将军能否见用。”

桓易随赵舒多年,难得保举一人,赵舒甚觉奇怪,乃道:“是何人也?将军可令其入内,容吾观之。”桓易急使人出帐而去,又谓赵舒道:“此人昔日曾冒犯将军,但才略皆堪得用,进白帝之日,末将释而未杀。本当荐与将军,他却恐将军不容,欲立功勋以赎其罪,是以进言愿为将军为间,前往孔明军中。”

还有这样的人?赵舒为人虽然不算豪爽,却向不记仇,实在不能想起有谁得罪过自己,正要开口询问,就听外面军士道:“张将军求见。”桓易高声请进,就见一武将大步而入。赵舒抬眼望之,乃是张嶷,想来确实与自己稍有隙,当初便是他奉命强迎赵舒来白帝。可赵舒早就忘在脑后,不想他还耿耿于怀。

张疑快步上前,大礼道:“末将参见将军,昔日嶷有眼无珠,冒犯将军虎威,还望将军勿怪。”张嶷识断明果,又以勇悍见称,与马忠二人乃是蜀汉后期南方屏障,在蜀中无大将的情况之下,也算是难得的人才。何况他原是法正部下,现能投赵舒,对以后拉拢川将,大有裨益,赵舒急忙起身上前,亲自扶起张嶷,道:“当日之事,吾早忘之脑后,将军何必耿耿于胸?”乃佯怒于桓易,道:“张将军投我,汝何不早报?使吾如此怠慢,岂非汝之罪耶?”

张嶷甚是感激,急忙道:“是末将无颜见将军,非桓将军之过也。”桓易起身应诺,又道:“这几日宫中多变,末将常在宿卫,城防之事多乃伯岐相助,将军却还不知也。”

“哦?”赵舒乃请张嶷坐下,复道:“既得将军之助,事谐也。”忽想起一事,问道:“将军贵籍何处?”张嶷答道:“巴郡南充。”赵舒抚掌而笑道:“吾也祖籍南充,只是少时流亡,多年不曾回去。他乡遇故乡,岂非人生一大幸事?今见将军,便如亲人一般。”张嶷越发惊喜,再三称谢。赵舒便要命人下去准备饮食,欲与之共饮。张嶷却道:“末将为将军献计,欲往城外孔明营中内应,军中人杂,切不可欢宴。将军可佯作怀恨末将昔日之罪,重责之,以求取信于孔明。”

“这。”赵舒故意犹豫,道:“孔明素来谨慎,断不会轻信将军,此行凶险,还请作罢,另谋良策。”张嶷更是感激涕淋,复拜下道:“末将蒙将军不弃,怎能无寸功以报?此行若不凶险,无以报将军之厚遇。”

赵舒又将其扶起,道:“既如此,吾可尽去将军职位,赶于后槽饲马,足辱将军。将军今夜可来我帐中行刺,然后坠城而出,吾诈言重伤,或可取信孔明。”张嶷点头称是,赵舒便大声唤人进帐,呵斥张嶷,命轰出帐外,连带桓易也训斥一番,闹得举城皆知。

是夜张嶷按约潜入赵舒帐内行刺,随后带着几名心腹以绳索坠城而出,径往孔明营中来投。孔明与赵云等皆已睡下,却听得城内哄乱,火光通明,都急忙起身于辕门观看,俱不知城中发生何事?黑暗之中,又见几道人影往大营而来,孔明急令一裨将带人前往打探。

少时裨将带张嶷等回,张嶷原在川中供职,孔明却也认得,见其前来,心中甚疑,急问其故。张嶷上前参拜,又将行刺之事一一说出,末了道:“赵舒伤重,不死也得卧床数月。既是他不相容,末将愿跟随丞相,鞍前马后,以供驱使。”

孔明冷眼看着张嶷,听他说完之后,忽笑谓赵云道:“吾诚心与赵舒言和,彼却使人来试吾,岂不让人心寒?”张嶷问言,惊道:“丞相何出此言?”孔明复笑道:“将军可回城转告赵将军,吾实诚心欲与之共处,切勿再使此伎俩,伤了彼此和气。”

张嶷乃恍然道:“原来丞相竟与赵舒合谋?末将眼瞎,这便告辞。”便要转身带人离去。孔明挥手使人将几人围住,冷道:“既然汝果真与赵将军为敌,吾当缚之入城,以表露心迹。”手下兵将闻之,皆欲上前。张嶷乃哈哈大笑道:“丞相如此对赵舒,却不知赵舒暗中欲害公也?”乃从怀中掏出一纸诏书,掷与孔明,厉笑道:“某刺杀赵舒之际,见彼案上放有此诏,知其欲还丞相,乃盗之以为进身之阶,不意丞相畏惧赵舒如虎。即便丞相奉某首级前往,也未必能换得自己性命。”

孔明闻言心内大惊,接过诏书,就着火光来看,确实是刘备所下诏书,乃命赵舒全权处理刘永矫诏一事,中间便有不少隐射自己之语。现下赵舒军近三万屯于白帝,又有吴懿所领之兵在城南,敌我不知,孔明却只有万余兵马,见此诏书怎不骇然?

孔明在成都得知黄元引兵东来,才觉得其中之事有诈,急忙赶来白帝城,却仍旧晚了一步,让赵舒先行将刘备掌控。好在孔明略有准备,使人请刘备二子一道而来,便向刘永进言赵舒谋逆,欲害刘备,说动其入城劝言刘备下诏,指赵舒为奸。若有诏书在手,孔明便可保太子刘禅,传檄各郡,招集自己与忠于刘备之兵,前来勤王,进可铲除赵舒,退亦可保全西川之地。不想与赵舒一席话谈,严鹏提议二人协力,便多有心动,赵舒也似乎情愿如此,加之刘永事露,孔明也只好舍弃****,欲与赵舒携手,虽然只是权宜之计,心中却也多有不甘。不想赵舒明里敷衍自己,暗中却又请得刘备诏书,若非张嶷说出,孔明哪里能知道?

如今孔明又得罪****,无疑便是失去上庸霍弋,汉中王平以及一些忠于刘备的将领,形势更不如前。孔明自己便常常算计旁人,如此当真被赵舒算计在内,既怒且恨,轻轻挥手部下,道:“带张将军下去安置。”

赵云在旁边也看过诏书,见张嶷离去,道:“有此诏书,足以证明赵舒必欲除丞相而后快,却不能证明张嶷之心迹。”孔明点了点头,道:“此赵舒欲除吾,又惧将军威名耳。乃使其诈降于吾,好里应外合,一举全灭。”

赵云复问道:“既是如此,丞相可有计以对之?”孔明摇头叹息道:“现下赵舒兵多,又有陛下在手,实不宜与之敌也。可借张嶷之口,暂稳其心。”赵云又进言道:“不若退回成都,再谋良策。”孔明仍旧摇头,道:“彼若护送陛下一道回京,吾等能闭门不纳么?而且成都众人虽口服于吾,焉知其心?一旦你我退回,必然众心惶惶,疑吾不是赵舒敌手,反为不便。”说到此处,孔明复望白帝城内,道:“不若就在此地与其一决雌雄。”

赵云急忙问道:“丞相欲何为?”孔明乃道:“明日使李恢入城探视赵舒伤势,顺便以营中粮草不便,转而驻守巴东郡。扼住入川之路,复谴人往成都请正方尽起成都之兵而来相助,又密使人前往荆州,联络伯苗可扰其后。”赵云抬眼看着孔明,忽道:“如此一来,荆州岂不危险?”孔明再次摇头,却不说话,在他心中也不愿失去荆州,但更不愿连益州也丢掉。

次日一早,李恢代孔明入城探赵舒伤势。赵舒只好躺在床上装作无知无觉,全由桓易代为应付。李恢提出孔明要移兵巴东郡,桓易也全然不问所以,只是说将军负伤,他不能出城送行,请其代为请罪。两人有交谈片刻,李恢才起身告辞,桓易亲自送到城下才返。

等桓易再入帐内,赵舒已经坐起身来,躺在床上不仅丝毫不能动弹,还要尽量屏住气息,显得呼吸微弱,离死不远,真把赵舒逼得胸闷。桓易又将孔明移兵之事说了一遍,乃道:“孔明如此究竟信否张嶷?”

赵舒轻笑道:“以孔明之谨慎,决然不会轻信张嶷。再者,吾也并非要他相信。”桓易颇感意外,急问道:“那将军使张嶷前往,是何用意?”赵舒“嘿嘿”笑了几声,道:“吾让张嶷前往,是想让孔明觉得,白帝城便是吾与他决断之处。”忽然起身对着桓易,正色道:“若吾以白帝与陛下托于将军,将军能久守乎?”

桓易见赵舒说的郑重,乃下拜道:“将军以此重任托于末将,末将必以性命当之,身在城在,身亡城亦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0151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