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重度抑郁患者的活路

作者:扑街坐家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132章 惊天噩耗

书名:重度抑郁患者的活路 作者:扑街坐家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14

陆子阳有这样的想法也正常。

毕竟他的一生确实坎坷辛苦。

他实在不愿意将一个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受罪。

他的想法定然有失偏颇,苏洵没有着急否定他,而是对他说:

“你现在还小,看问题的角度还不够全面,等你再大些,人生经历再丰富一点,说不定你的想法会改变。”

听到苏洵的话后,陆子阳觉得心里暖暖的。

他没有说话,只是重重的点了点头。

苏洵伸手帮他摘菜。

陆子阳拒绝了,“您出去坐着休息,我来弄就行。”

苏洵转过身去,抖了抖袖子,走了出去。

苏洵出去没多久,公主便进来了。

苏洵对公主说了几句话,很快将公主的火气化解了。

公主开心了起来。

她来到灶屋,没有和陆子阳说一句话。

她坐在一个小板凳上,静静的看着陆子阳。

陆子阳也没说话。

空气中流动着一种莫名的宁静和安逸,阳光透过窗户照进灶屋,空气都是暖暖的。

公主坐在小板凳上,她双手托着自己下巴,直勾勾的看着陆子阳。

陆子阳穿的衣服很素,衣服干净整洁,全身上下没有一点褶皱和不整。

几缕眼光投在他的身上,显得随性又有魅力。

陆子阳很快便将各种食材收拾整理好了,手法娴熟而优雅。

看着那些毫无生命力的素菜和肉,陆子阳的眼神却透出专注,反正比他看人的时候有感情多了。

小院中,苏洵躺在藤椅上,摇着蒲扇。

巢谷和小红在打理小院里面的葡萄藤和那方小小的鱼池。

灶屋之间,陆子阳忙碌着,公主认真的看着陆子阳。

小院的烟囱逐渐飘出几缕白烟。

而在朝堂之上,便没有这么安逸了。

汴京皇宫之内,文德殿上。

群臣吵得不可开交。

王珪的党羽竭力反对苏轼和苏辙留任汴京。

欧阳修等人和他们僵持不下。

赵祯有些不悦,怒道:“朕还不能决定几个臣子的去留吗?”

王珪看赵祯的脸色变了,立马站出来说道:“官家圣明,臣等没有意见。”

王珪党派之人,见他已经放弃,也立马顺从了赵祯的意思。

欧阳修满意的点了点头。

他心里暗想,以后朝堂的局势将会发生大改变。

苏轼和苏辙相互看了对方一眼。

20岁的苏轼和18岁的苏辙如今名满京城,大好前途等着他们。

兄弟二人终于实现了自己年轻时候的理想。

赵祯看着下面年轻的面孔,内心止不住的满意。

他和这些优秀的年轻人将开启一段伟大的历史。

退朝之后,王珪看着苏轼、苏辙和欧阳修有说有笑的走在前面。

他的眼睛微眯,似在筹划些什么。

分别之后,苏轼和苏辙立马飞奔回家,打算将今天的这个好消息告诉他们。

苏轼推门进来,看到小红。

他疑惑的看着巢谷,巢谷瞬间明白了苏轼的疑惑。

“这位是公主的侍从。”

“公主在我们这里?”苏轼小声的说着。

巢谷点了点头,用手指着灶屋的方向。

苏轼瞬间便明白了,捂着嘴巴笑了笑。

他将手中的任书展示给院中的人看,苏洵一下从藤椅上坐了起来。

“快点,给为父看看。”

苏洵笑得嘴巴都合不拢,小跑到苏轼的身边,接过任书。

他反复看了十几遍,一遍又一遍的读。

“我苏家终于要出头了,终于要出头了啊!”

“父亲,我们要好好计划一下未来在汴京的日子。”

苏辙说道。

“那是自然,这些事情目前都不重要,我们今天一定要好好庆祝一番,而且公主也在。”

苏洵说到公主的时候故意压低了声音。

“我们进去帮他们,这样快点。”苏辙担心陆子阳忙不过来。

苏轼笑了着,“我们就不要进去打搅别人了,这院子这么多杂物,我们必须得好好收拾一番。”

巢谷也附和着说:“对,我们要收拾院子,今天我们要不把座椅板凳搬出来,在外面吃饭。岂不美哉。”

“你这脑袋终于派上用场了。”苏轼说。

巢谷给了苏轼一个白眼。

小红看着他们打闹逗趣,忍不住笑了出来。

在皇宫之中,一言一行都要处处小心,稍不注意就会被人抓了把柄。

小红感觉很久都没有这么轻松自在了。

几个人说说笑笑,嬉戏打闹。

灶屋中的陆子阳自然是听到了外面的声音,不过他没有出声。

不知为何,他竟然有些贪婪的想留住此刻的宁静。

陆子阳一直在忙碌,公主也没打算帮他。

太阳不断往西边走去,一道道美味的菜肴也出锅了。

苏轼他们看着时间差不多,便进去帮他们拿碗筷、帮忙端菜。

一家人围坐在桌子面前,好生幸福。

苏洵先端起酒杯,对公主说道:“公主光临寒舍,实在是我们的荣幸,这些粗茶淡饭还望公主莫要嫌弃。”

公主眼睛笑起来像弯弯的月牙似的,她温柔的说着:“饭菜超级好吃,我都替你们尝了的。”

陆子阳做饭的时候,公主在一旁看着他。

当她看到菜要起锅的时候,就会用筷子夹一点,放在嘴巴里面尝一尝。

要是味道淡了,公主就会对他说淡了。

陆子阳不说话,只是默默往菜里继续加点盐。

搅拌几下之后,他不会立马将菜盛到碗里。

而是会等公主再尝一下。

直到她说可以了,陆子阳才会装盘。

也不知道他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

苏轼听公主说完,迫不及待的拿起筷子,他吃了几口,连声道:“子阳兄的厨艺越来越高超了,你要再努努力都能超过我了。”

公主有些吃惊,她实在没有想到苏轼这样的大文人还会做饭。

苏轼看出来公主眼里的震惊,解释着:“子阳兄的厨艺还是我教的,我苏子瞻生性爱吃,特别喜欢研究美食,以后你可以常来做客。”

“好的,我听父皇说了,你们两兄弟都留任汴京,我们以后有很多机会相聚。”

苏洵听完公主的话,连忙说着:“感谢公主抬爱,之前苏轼多有得罪,还望公主见谅。”

苏轼也端起酒杯,对公主说道:“上次是我太鲁莽了,实在抱歉,公主这么优秀,定会寻得这世间最好的男儿。”

“没事,上次都是误会。”

巢谷大笑起来,不提这些不开心的事情。

我们得思考一下未来在汴京的生活。

苏洵也觉得有道理,他看了看院子周围,说着:“其实我们这间院子很不错,到时候收拾规整一下,将那间大一点的客房隔断一下,也能勉强住下我们一家人。”

苏洵在这住惯了,还有些舍不得离开。

苏轼和苏辙要长期留在汴京,他也希望将一大家人都接过来,相互有个照应。

苏轼问他:“父亲的意思我们举家都要搬迁到京城来?”

“为父正是这个意思,你娘和我年纪都大了。还是想距离你们近一点,等你们安顿上任之后,我和巢谷先回去,把眉州老家的家产变卖掉,我们在汴京重新买个宅子,一大家人住在一起好不热闹。”

苏轼和苏辙都很开心,他们已经离家很久了。

有些思念自己的娘子。

当初为了科考,成亲之后很快离开了眉山,还没怎么和他们娘子生活过。

公主听他们说起,也为他们感到开心。

“到时候我请你们全家吃饭,去汴京最好的酒楼。”公主大气的说着。

苏轼一听,心中大喜,“实在感谢,我已经迫不及待啦!哈哈哈……”

这顿饭足足吃了一个时辰。

公主和小红吃完饭后,便离开了。

巢谷看着小红,有些不舍。

小红和他年纪相差不多,也很聊得来。

陆子阳走过去对巢谷说:“别看了,人都走好远了。”

“切,你懂什么。”

“我们可以商议一下,多久返程回眉山?”苏洵说着。

一大家人围在桌子上讨论,都希望越快越好。

正在高兴之余,门外传来了急促的敲门声。

巢谷一个箭步跑过去开门。

送信之人累得气喘吁吁,他问:“苏洵可在此处?”

“在,你有什么事情?”

“眉州传来的书信,找了你们好久,可算是找到了。”

送信之人将信递交到巢谷手上,人便离开了。

苏洵问他,“是何人啊?”

“送信的,估计是程夫人写来的信。”巢谷说着。

苏洵一听是程夫人,连忙走过去。

“把信给我看看,定是夫人想我们了。”

苏洵激动的将信拆开,他读完后,面色沉重。

一屁股瘫坐在了地上。

苏轼见状,顿感不妙。

他急忙上前扶起苏洵,“怎么了?”

苏洵说不出话,大口大口的呼吸着。

仿佛周围没有了空气一般,脸色惨白。

苏洵手中的信滑落在地上,苏轼捡起来读。

读完后,苏轼流下了眼泪。

所有人都围过去,苏轼从小声抽泣变成大声哭喊,“母亲她……她走了。”

听到这个消息,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陆子阳在收拾桌子上的碗筷,手中的碗哐当一下掉在了地上。

他虽然知道这件事情会发生,但真当消息来临的时候,依旧让陆子阳猝不及防。

苏轼哭成了一个泪人。

不管遇到多么艰难的事情,苏轼都会想到方法开解自己。

这一次,陆子阳感受到了苏轼的无助。

苏洵缓了好一会,说道:“收拾行李回家。”

“好……”

苏轼麻木的回答着,苏辙也悄悄流下了眼泪。

巢谷抽泣的说道:“要是这样的话,苏轼和苏辙的前途就都毁了。”

在十分重视孝道的北宋,做官之人要是家里有亲人去世,特别是父亲和母亲去世,做孩子的一定要回家守孝三年。

这是祖制,任何人都不能改变,即使官至宰相也必须回去守孝。

一旦回去,三年时间朝堂巨变,基本也算是告别朝堂了。

苏轼和苏辙还未正式上任,便要回家三年。

三年时间,确实太久了,足以让赵祯忘记他们兄弟二人。

巢谷替他们感到不公,觉得天意弄人。

程夫人这么好的人,还没有享过一天福,便离开了人世间。

恐怕她都还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如今名满京城,高中进士了。

实属天大的遗憾。

苏轼听巢谷说完,立马回到:“母亲的养育之恩无以为报,我和弟弟定然要回去为母亲守丧。比起母亲,前途又算得了什么?”

“哥哥说得对,要是为了功名利禄隐瞒官家,不回乡守孝,那我们和禽兽还有什么区别。”

苏洵看着自己两个儿子,心中很骄傲。

但一想到这件事情要耽误他们对大好前程,心中说不出的难过。

人世间世事无常,你永远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

第二日,苏轼和苏辙一早便去了文德殿。

他们两人向官家说了家中母亲去世的消息,他们暂时要离开朝堂,回乡替母亲守孝。

王珪等人听到这个消息后,内心笑开了花。

这一走就是三年,三年时间谁还记得你苏轼。

王珪在心中暗想。

赵祯听到这个噩耗,十分悲痛。

朝廷一下子失去了两个英才。不过这件事情即使是他赵祯也一点办法都没有。

他只能依依不舍作别苏轼和苏辙。

盼望他们早日归来。

欧阳修也觉十分可惜,但是只能叫他们一路珍重。

下午,他们便匆匆启程,从汴京回眉州。

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不曾停留,快马加鞭,一刻都不敢耽误。

等回到眉州老家之时,眼前的景象让他们所有人震惊。

苏宅一片狼藉,高高的灯笼也破败不堪。

宅子的大门半遮着,推门进去是一片荒废的庭院。

陆子阳看着眼前物是人非的景象,有些惆怅。

想当初他第一次来到苏家的时候,和现在的景象截然相反。

往日盛开的花草早已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丛生的杂草和蔓延的藤蔓。

苏宅的人气也大不如前,好似人都走光了。

穿过庭院,他们进去宅子北部,苏轼看到王弗和史云跪在程夫人的灵堂之上。

两个女人没有了往日的活力,看起来疲惫不堪。

苏轼跑过去,“弗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3720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