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重度抑郁患者的活路

作者:扑街坐家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108章 比试(4)

书名:重度抑郁患者的活路 作者:扑街坐家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14

苏轼看了李学士一眼,轻蔑的说道:“先生,我尊敬你,这才与你争辩。

不过我们都要明白,所谓文章好坏。

文风好坏,并不是你我能够决定。

并不是说我今日赢了我就是对的,更不是你今日赢了就是你对。对错在天下人的心中。

对错是由天下人决定的。

你看看汴京城内外,《六国论》大卖,街边的贩夫走卒都在看,人人都在谈论这篇文章,说明什么,说明文章中写的就是民心,就是民意。

你再看看你们太学所写的文章,放在书坊的角落,无人问津,还布满了灰尘。”

刘几抓到了苏轼的漏洞,他大喊着:“苏轼你居然欺君罔上,这天下是官家的,所谓对错要官家决定,你这是以下犯上。你的意思官家还没有你们这些百姓重要吗?”

苏轼冷哼一声,“你们说不过就胡乱给我扣帽子,今日就算是官家在此,我也要这样说。

这天下是百姓的天下,你太学真的迂腐不堪。就连唐太宗李世民都说,君,船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么简单的道理你们都不懂,还谈什么治国安邦!在你们心中官家就是那种只会听阿谀奉承,不会明辨是非的昏君吗?”

刘几被苏轼这一番话怼得哑口无言。

而一旁的李学士直接昏了过去。

突然之间,整个酒楼响起宏大的声音。

酒楼内外,他们都齐声的大喊着苏轼的名字。

苏轼在酒楼里面讲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被人传颂出去了。

“苏轼!”

“苏轼!苏轼!”

“苏轼……”

一浪高过一浪,苏轼看着这些人们,笑了笑。

“苏轼,你未免也太放肆了。就算你有道理,你说得多,你也不至于如此咄咄逼人,要是老师有个三长两短我们不会放过你的。”

刘几扶起李学士,对苏轼吼道。

“我只是实话实说,是他老人家自己情绪太过激动,关我什么事情。”

苏轼不服气的说道。

刘几示意旁边的人照顾李学士,他直冲冲的跑到苏轼面前。

哐当一下,给了苏轼一拳。

不过拳头还没有落下,陆子阳便将苏轼往后拉了几步。

刘几那一拳头结实的打在了空气之上。

巢谷这才反应过来,“你们是要打架吗?”

苏辙也捏了一把汗,刚才要不是陆子阳反应快,事先预判了刘几要来打苏轼。

苏轼估计鼻血都要被打出来。

苏辙怒道:“你们这些人,比对子比不过,讲道理讲不过,怎么?还想出手伤人,这就是你们太学的做派。”

看着苏轼差点被打,其他人也站不住了,大家围在苏轼的面前,向刘几示威。

刘几事先还凶神恶煞,不过他一看身后,竟然一个人都没有。

这些人全都躲得老远。

毕竟他们在人数上确实不占优势。

刘几的气焰也消减了,“哼!我不想和你们这帮乌合之众一般见识,我们等到发榜之日再说吧!我告诉你们,以后你们一个都别想好过。这汴京城不是你们该来的地方。”

“好啊!我倒是想拭目以待。”

“我们走,将李学士背上。”

刘几一行人灰头土脸离开了酒楼。

酒楼里面一片沸腾,到处都是欢声笑语。

苏轼对张惇说着:“他们走了,今天这饭估计就得子厚兄破费了,我穷,可没有银子……”

苏轼和他们开玩笑。

张惇也笑着回应:“要银子干嘛!你这满肚子的才华就是最宝贵的财富。”

说着,众人大笑起来。

“敢问这两位是谁啊!”张惇指着陆子阳和巢谷问道。

苏轼走过去,将他们两人拉到张惇面前。

“他们都是我的亲人,这位叫巢谷,自小习武,他可有一身特别好的本领。

刚才要是刘几他们执意要动手的话,你们也不用担心,他一个人便能摆平他们所有人。

这位是陆子阳,我的好朋友,也是一个神人,十分聪明,什么都知道,你们觉得我厉害,我可告诉你们,他比我厉害多了……哈哈哈……”

众人打量着陆子阳,他看上去确实不是一般人。

长得很帅,个子也比较高,眼睛深邃,还隐隐透出一股狠劲。

是在人群中一眼就能被记住的那种长相。

不过要说这人比苏轼厉害,他们还是不相信。

不过大家也都对苏轼客客气气的。

“你身边简直卧虎藏龙,有一个这么厉害的弟弟不说,还有两个如此厉害的随从。”

张惇说着。

苏轼立马纠正他,“他们不是我的随从,他们是我的朋友,是家人。以后你们就能知道他们的厉害了。”

曾巩看着巢谷,好心劝他,“学武在我大宋是没有出路的。很多学武之人,最后的下场都很凄惨。”

巢谷倒是不以为然,“我会证明你们是错的。”

“你们年纪小,自是不知道其中的利害。重文轻武这是我们大宋的基本国策,开国以来定下的家法。

就算是当今圣上,也不敢轻易触碰这禁令。武将绝对是朝廷打击的重点,这样的故事可太多了。”曾巩语重心长的对巢谷说着。

陆子阳心里面腹诽,这也是北宋灭亡的重要原因,他来这里就是要改变它。

不管再困难,都要改变。

巢谷依旧不服气,还是不愿放弃,“正因为没有厉害的武将,所以我们才会一而再,再而三受到我外邦侵扰。”

张惇也实在看不下去,连忙劝巢谷,“就连大名鼎鼎的柳家,还是开国元勋,不也……”

还不等他说完,曾巩便立即阻止了他继续说下去。

“不要在外谈论这些。”

曾巩马上岔开了话题,众人开始吟诗作对……

苏轼自然不知道,今日在这汴京酒楼发生的一切都被当今圣上赵祯看见了。

皇帝知道今天是士子们考试的最后一天,按照惯例来说,考完试,他们都会庆祝一番。

于是他微服出巡,想要看看在众多士子中有没有贤才真的能为大宋所用。

不曾想到,这些太学生们平日里十分温顺有礼,面对一些寒门学子竟是如此的趾高气昂。

赵祯觉得太学培养出来的学子确实难当大任。

不过今日出来最大的收获,是他记住了一个名字——苏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56541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