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重度抑郁患者的活路

作者:扑街坐家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107章 比试(3)

书名:重度抑郁患者的活路 作者:扑街坐家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14

一瞬之间,太学生们都闭嘴了。

苏轼继续对刘几说:“其实这作楹联本不是什么坏事。与好友一起吟诗作对本应该是美事一桩,可你们这些太学生看看。

好好的事情被你们搞得乌七八糟,成天研究生僻字,一味的追求用典,拼了命的对仗押韵,这哪里像做学问的人,不知道的还以为你们是邪教徒呢!”

苏轼朗声说完后,慢悠悠的从板凳上下来。

“站得高的人不一定就有理,也不一定就是对的。相反,站得太高摔得也很痛。”

苏轼说完后,整个酒楼都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甚至刘几自己都觉得苏轼说得很有道理。

刘几嚣张的气焰确实少了很多,他问苏轼:“照你这么说,这楹联自是对不得了吗?”

“当然不是,要看你如何作,这才是关键。”

“那要如何做?”

“你要是想知道,那我就让你明白,你听好了。

范仲淹是我大宋的一代名臣,为国家鞠躬尽瘁,他的德行和学问受到世人的敬仰。

我们要是把楹联的本意放在学习他们这种士大夫精神上,那么楹联才有意义。”

“哼?”刘几不服气。

他觉得自己说不过苏轼,主要是苏轼巧舌如簧。

苏轼用手接过张惇手上的茶,对他说:“有些口渴,借你的茶一喝。”

张惇大笑,“但喝无妨,是我们没有考虑周全,来人快点给苏公子泡壶茶。”

苏轼摆手拒绝了,他笑着对众人说:“从我们进来以后,都是你们太学生在出题,我们在回答。今日,我出一道题,你们来回答,怎么样?”

刘几瞬间来了兴趣,只要他们回答上苏轼的题,至少也能为太学挽回几分面子。

“好!你说。”

“范公在《岳阳楼记》中写过一个千古绝句,你们就来对一下这个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二楼包房之内,男人听完苏轼这番话,激动得站了起来。

“好啊!”

苏轼此题一出,没有一个人能对出来。

苏辙、陆子阳、巢谷、张惇、曾巩……许许多多的人都大呼:“此乃绝对,绝对啊!”

一众太学生们鸦雀无声,之前嚣张的气焰也荡然无存。

突然,一个老头颤颤巍巍走了上来。

他一手扶着楼梯扶手,一手杵着拐杖。

“这位小生,好一副伶牙俐齿,敢问你叫什么啊?”

他们看到老头之后,十分激动,救星终于来了。

他们的老师来给他们撑腰了。

来人可是太学里面最厉害的老师—李学士。

刘几看到他来了,连忙跑过去搀扶他。

选了一把太师椅给他坐着。

苏轼等他坐好之后,这才开口讲话。

他担心自己输出过猛,到时候把他气倒了,那样就罪过了。

年纪大了,都不禁摔。

“晚辈见过长辈,在下苏轼,字子瞻,眉州苏家人。”

“苏轼,我记住了。敢问苏轼,你们如此推崇欧阳修大人,又如此厌恶嫌弃太学体。

那你解释一下,为什么欧阳修在着文章之时,还用花间体、甚至是艳体……你如此博学,想必也知道这些文体还不如太学体吧!”

李学士说完,刘几觉得太有道理了。

“对啊!你如何解释,欧阳修大人背后一套,当面一套是何意思?”

“老先生所说的话,子瞻我确实难以苟同。首先,欧阳修大人确实用不同问题写过文章,但是都只是雅趣而已。闲来无事,写写这些文章消遣罢了。

欧阳修大人曾说过,坐读文章,卧读小说,入厕才读小词。欧阳修大人偶然间写的几首小词,怎么能和文风改革扯在一起。

就像我们这饭桌的美食一般,主食肯定是米饭和肉菜,但偶尔间有些小食又有何妨。

我想老先生不要只抓着欧阳修大人作的小词不放,应该多去看看他的治国理论和政论文章。”

“哼!你们都是说得好听,现如今你们如此维护欧阳修,不仅看重了他的权势。

他现在位高权重,深得官家的喜爱,你们无非想攀附权贵,为自己谋个好的前程。

何必将自己包装得如此高尚。说到这文风改革,不就是你们用来斩除异己的工具而已。

难道说,文风改革之后,我大宋百姓就能过上富足的生活,我边境子民就能免于外族侵略之苦……简直荒唐。”

李学士笃定苏轼肯定答不上来,气定神闲的坐在那里,还将眼睛闭了起来。

苏轼毫不慌张,整理了下衣服,缓缓说道:“非也!非也!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害群之马,定然会有。但老先生目前只知道党政,却不知民间百姓疾苦。

你在这汴京城,住着最好的房子,在最好的酒楼吃饭,喝着最好的茶,晚辈一路从眉州跋涉而来,看到了很多百姓流离失所,看到正义无处伸张,看到了大宋的积贫积弱……

我大宋要是再不改革思变,再有你们这些太学之人掌握朝政,不做事实,只知道无病呻吟,嘲讽弄月,我大宋危矣!”

苏轼话音落下,李学士站起来怒道:“苏轼,你好大的胆子。竟然说出如此大逆不道之话,该死!”

其余人也为苏轼捏了一把冷汗,这些话确实有些过了。

这可不是什么穷乡僻壤,这可是大宋的都城。

这话要是传到官家二中,可是杀头的大罪。

“我说的只是实话,要是一直这样下去,我大宋富国强兵的愿望只怕要落空了。”

“大胆狂徒苏轼,你的意思是只要废除了太学就能振兴我大宋。废掉太学之后,我们学什么?难道都去去《六国论》那一套吗?

那所谓的《六国论》,无非就是纵横家的言语,说的每一句话都荒唐无比。

文章内容与我们大宋百年文风不符,有悖祖宗家法。这样下去,大宋必将处于混乱之中,难道这是你希望看到的局面?”

李学士的话振聋发聩,回荡在酒楼之中。

包房内,男人来回踱步,迫切的想听苏轼的回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5692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