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的民国不可能这么萌

作者:月面 | 分类:历史 | 字数:0

98

书名:我的民国不可能这么萌 作者:月面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06

各国首脑疯狂开会的时候,林有德正在兴致勃勃的进行现代戏曲的创作。

从21世纪归来的林有德,深深的理解占领舆论宣传阵地的重要性。在那个靠着互联网,将“舆论”彻底草根化的时代,真相如何变得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多数人相信什么是真相,只要相信的人数够多,再荒谬的事情也能变成真相。

那是一个真理真正被多数人掌握的时代因为那个时代任何东西只要被多数人相信,就会升格为真理。

在二十一世纪,舆论的草根世界里充斥着这样一种人,他们在网络上表现着自己的高风亮节和兼济天下的胸怀,现实里却没给希望工程捐过一分钱,也从未参加过哪怕一个小时的义工活动;他们一面用手机在网上谴责城管暴力执法,一面对弄脏了自家楼下步道的小贩恶言相向;他们喊着民主,心里想的却是“让我来独裁”。

林有德不一样,作为社会学相关专业毕业的学生,他手里有国家认可的专业社工师证明,实习的时候在广州最贫穷的社区蹲了三个月,后来他虽然没有选择成为一名奉献自己照亮他人的专业社工,但依然每周都会抽时间出来参加社区的义工活动。在林有德看来,网上嘴炮一个月,不如到社区帮忙捡一天垃圾对社会贡献大至少捡垃圾确实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了那么一点点。

一百年后那个伟大的微薄时代让林有德彻底对“主义”失去了兴趣,成为彻头彻尾的实干派。他自从下定决心要改变中国之后,采取的就都是务实的策略,除了撑场面之外,从未高喊过什么“主义”,也从未公开宣扬过自己的政治理想。

但他仍然需要抢占舆论阵地。

而且他要利用自己做的“实事”,将人民争取到自己这一边来,让其他人彻底无路可走。

在没有**的时代要达到林有德需要的宣传效果,靠现在那些仍然在玩阳春白雪的文艺青年是肯定不行的,以他们那点本事也就只能在那些发行量少得可怜、只在知识分子当中流通的报刊杂志上写点满是书生意气的文章,在上个时空,这帮书生写了几十年,呼吁了几十年,合起来的效果还不如土鳖党一句“打土豪分田地”来得好。

同样,兔共的经验告诉林有德,要打开宣传局面,戏曲、快板等贴近人民群众的方式才是王道,而林有德这几年“创作”的歌曲在人民群众中获得的反响,也充分证明了这经验的可行性。

这也是林有德在选择强化自己的艺术能力时的一大考量:这样就不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来让那些所谓的文化人和艺术家来领悟林有德的意图,他想要什么样的东西,就只管自己创作或者干脆从后世抄回来。

反正林有德闲得很,有得是时间。

林有德回到荷浪牙波之后,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根据自己对后世的记忆,再融合大量这个时空的现实素材,创作完成了现代京剧《林海雪原》,主要讲的是中俄战争时期,一位传奇英雄贺老六率领一支小分队,深入敌后在雪原中用机智和勇气将愚蠢的沙俄侵略者打得满地找牙的故事。

第一场公演的时候,林有德亲自登台扮演主角贺老六,那一天偌大的荷浪牙波万人空巷,从那以后整个北吕宋的小孩玩打仗游戏的时候台词都变这样了:“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你脸怎么黄了?”“防冷涂的蜡!”,

这部戏的火热,让正牌的战斗英雄、盘龙宝剑金星奖章获得者贺老六的生活陷入了一种苦不堪言的状态中你想啊,这都快六十的老头子了,三天两头收到年轻女学生送的情诗算个什么事啊!

之后,林有德又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弄出了《林海雪原》的各种地方戏版本,让重金请回来的名角名家练好了,到全国巡演去了。

于是林有德的声望噌噌往上涨,林有德也不含糊,哗哗的继续点艺术技能,几个月的时间,他学会了京胡二胡芝麻糊,掌握了钢琴竖琴口风琴,而且还精通长号短号小螺号。

连约瑟芬都奇怪:“你有这么多才多艺吗?我怎么结婚那么久现在才发现?”

巴更是表示“认识那么久竟然从不知道你还会这些”。

对此林有德的回答也很简单,“那是因为我是个深藏不露的男人”。

就这样深藏不露的林有德从大清国的权臣摇身一变成了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平时要么在学校给他亲选的学生上课开小灶灌输各种私货,要么就穿梭在各种沙龙或者演出的现场,玩音乐唱段子顺便狂晒自己的漂亮老婆。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林有德已经被林记的内部斗争架空了呢。

林有德回到荷浪牙波之后的这些动作,很快又给他赢得了一个“现代李后主”的大帽子,内陆的各大报刊甭管屁股坐在哪边,都开始“怒其不争”,怨天尤人了。

林记在内陆投资经营的报纸立刻反唇相讥,说我们的林大哥一直这样,结果打跑了西班牙人又打跑了老毛子,你们那帮老古董看着一身正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结果五十年来未尝一胜,两者一比高下立现。

一时间神州大地上几派御用文人把文章化作匕首投枪打得火热,可作为当事人的林有德看都不看他们一眼。

在《林海雪原》大获成功之后,林有德又捣鼓了一部现代歌剧林有德版的《白毛女》,大体的剧情和原版差不多,很多经典唱词几乎都照搬,只是根据林有德他自己的审美重新编曲了一下,背景么也换成了南洋,黄世仁也给改成了金发碧眼大腹便便的西班牙殖民者罗便臣,狗腿子则替换成了买办二鬼子李富贵。

有的人可能奇怪,这尼玛21世纪的宅男谁他妈会记得《白毛女》的唱词啊。但林有德就记得,他不但记得中国的歌剧的台词唱词,还记得许多外国名篇的台词唱词的中文翻译,什么《图兰朵》《卡门》《费加罗的婚礼》啊,一套一套的,而且一听前奏就能说出是哪一幕。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林有德大学里面叫外国古典音乐这门选修课的老师是个未婚大美女,林有德大学三年把她的课都选完了,每次都能拿到全班前几的名次,结果最后美女老师没勾搭上,他自己变成了半个歌剧迷。

年轻时候的林有德可喜欢干这种本末倒置的事情了。

这会儿他又点了天赋开了挂,改编《白毛女》妥妥的。

只不过,这林有德毕竟和当年创作《白毛女》那帮人不同,那帮人从小受到的是传统艺术熏陶长大,林有德从小看商业大片长大。他刚懂事那会儿刚好国内《追捕》正火,于是小林有德先学会了“昭仓不是跳下去了?唐塔也跳下去了所以请你也跳下去吧”,再学会了“班比诺,别怕!”和“看,这座城市,它就是瓦尔特”,最后才是传统的老电影台词,什么“汤司令,我为党国立国战功”之类的。后来林有德更是在那个年代不由分说引进的一堆美国大片香港大片日产大片中浸淫了许久。,

尤其是好莱坞大片,对林有德影响很大,所以《白毛女》这个故事有许多地方不符合他的审美。别的不说,最后那个结局虽说是个goodending,但林有德总觉得还有哪里不痛快。林有德一向鄙视国内那帮不别扭不舒服斯基牌导演和编剧,像那冯什么纲,好好的一个《集●号》最后搞得那么苦大仇深那么悲情,还好意思号称中国的《拯救大兵瑞恩》,人家《拯救大兵瑞恩》最后多正义多阳光多美利坚啊。

所以说,别拉不出屎来怪茅坑,自己傻・逼怪广・电,人家好莱坞哪部卖座大片不是主旋律片?《复仇者联盟》里克里斯・埃文斯都把美国精神的象征给穿身上了好不好!

所以中国电影想要卖座,也得走类似的路,剧情可以曲折,但最后的结果一定要酣畅淋漓,要有陈真一脚踹烂东亚病夫牌匾那样的血性,要有叶问一嗓子“我要打十个”那样的爽快。

去你妹的艺术,老子花100多块进电影院看超大屏幕是来爽的,不是来找郁闷的!

基于这样的理念,林有德把他这个版本的《白毛女》的后半段给改了。

最后的结局林有德给改成了这样:喜儿左手提着已经成了南洋军的标志武器的花机关,右手高举鲜红的十八星旗,冲上舞台正中的布景街垒,一脚踹翻罗便臣,把旗子插他菊花上。在她身后是一大波手提各式武器摆出红色歌剧中的经典造型的陈思哦不,配角。同时在林记控制区脍炙人口人人会唱的《南洋军在前进》就开始响起,往往这个时候都会形成全场合唱,全剧的气氛会涌向最高潮。

除了剧情的改动,林有德还在剧中增加了许多体现他个人趣味的小细节。像杨白劳给喜儿绑头绳那段,林有德把红头绳给加宽了,然后亲自动手设计了几个相当漂亮的花式蝴蝶结给喜儿。要在上个时空,林有德这做法肯定会因为乱改红色经典而遭到抨击,但这个时空,这个改动深受年轻人的喜欢,一下子林记所有供销社里红头绳都卖脱销了,走在荷浪牙波的街头上,到处都能看到姑娘头上戴着红头绳。

这风潮最后逆袭到了林有德自己家里,使得林有德每天都要给苏菲梳头绑头绳。

当然林有德也不是一味的发泄民族主义情绪,他老婆还是金发碧眼的外国妞呢,所以他在这新剧中安排了一位善良正直的外国骑士少女,作为“善良友好的外国友人”的总代表。

这个做法被英国《泰晤士报》当做林有德“虚伪”的表现,并且警告西方社会要警惕荷浪牙波的野心,以此为代表黄祸论在英国国内再次大幅度抬头。这种趋势也蔓延到了和英国关系密切的美国国内,使得与荷浪牙波关系良好并且与林有德私交甚密的老罗斯福总统承受了很大的压力。

但法国人却对这种看法不以为然,这部林有德版的《白毛女》翻译成法文后在法国反响相当不错。

而这部剧在中国内地的反响则处于林有德意料的平淡,远不如《林海雪原》。大部分地主和官僚阶层都看出这里面有些不对味的东西在,从剧场出来浑身不自在,菊花各种紧,还怎么可能为它叫好?而本该对这剧感触颇深的那些人,也因为黄世仁换成了外国佬而兴趣大减。

这确确实实给林有德上了一课。,

林有德这边厢玩得开心,他的部下们也在紧锣密鼓的推进着各项工作。

1901年6月,南洋军接收了第一门由林记自行仿制的克虏伯野战炮,林记自产重炮终于实现了零的突破,虽然精度啊可靠性啊这些都还比不上德国原装货,却依然意义重大。

1901年7月林记自己的炼金工厂投产,生产规模只相当于英国设在印度的皇家炼金工厂分厂的三分之一,却仍然让林记上下庆贺了好几天。

1901年8月,荷浪牙波的船政局新厂房建设装配完毕,全新设计的3000吨级鱼雷装甲巡洋舰铺下第一根龙骨。同月份,新造战蟹8机举行了成军仪式,正式编入海军作战序列因此这八机并没有采用之前四台原型机那样的技术试验部队涂装,而是采用了海军部队的军舰灰加海军蓝的涂装。

相比较进度并未因为战争而严重滞后的各种军事项目和高技术项目,林记的民用项目受战争的影响就要明显得多,北吕宋环岛铁路、铁矿和炼钢厂等等的建设都严重滞后,使得南洋银行不得不拿出一笔额外的钱来为军事项目采购钢铁等原材料,这笔额外的支出又进一步减缓了民用项目的推进。

1905年完成北伐准备的目标,看起来无论如何都无法顺利实现了。

在想了诸多办法都没有获得成效的基础上,林有德只能调整自己的时间表。

这个时候,林记内部渐渐的有了一些非议之声,部分人认为林有德从东北撤军撤早了,应该先在东北刮地皮把战争耗的钱刮回来再走,而对于这些非议声,林有德完全充耳不闻。

表面上看,庚子战争中,南洋军出力最多,却没有捞到什么实质性的好处,只是赢得了一些虚名,还暴露了自己的撒手锏,属于赔大了。可林有德不这样想,他认为庚子战争的胜利,为林记进入全中国,为南洋票一统国内纸币流通领域,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事实也正是如此,但这种“成效”并不是那么容易看出来。

另外,庚子战争的胜利,还给林有德带来了另一个机遇。

1901年夏末,日本帝国政府派驻台湾的总督儿玉源太郎派出密使,和林记在台湾的地下工作机关秘密的接上了头。

林有德和林记在1905年之前经历的最大的“波折”就这样悄然来到了他的门前。

**

东京,英国大使馆。

大英帝国驻日本大使保罗・约翰逊爵士放下手中那厚厚的卷宗。他只翻看了卷宗最开始的几页,就意识到这不是他这个级别的官僚应该碰触的东西。

“罗斯顿爵士,这份绝密档案的来源,可靠吗?”

“可靠。”身为著名探险家的罗斯顿・道尔爵士自豪的挺起胸膛,“因为这是我亲自潜入日本人的要地,用水银记录仪复制下来的。”

约翰逊严肃认真的注视着罗斯顿,片刻之后他决定相信这位多次登上报纸的超级探险家兼热心业余间谍的话。

他这样做的原因有些不太“符合程序”:他相当喜欢罗斯顿爵士那本描述他在非洲丛林和土著部落斗智斗勇的书,打心底里觉得这个家伙应该是个狠角色,就像传说中那位无所不能的范海辛博士那样。

“既然如此,这份秘密情报就该立刻送到女王手中,我会安排机要室空出电报机的使用时间”约翰逊自己掐住话头,认真的思考了片刻之后,改口道,“不,我怀疑那帮中国人已经有窃听我们电报通讯的手段了,罗斯顿爵士你是否已经记住了这份情报的所有细节?”

“当然。”

于是约翰逊拿起卷宗,从口袋里掏出火柴将它点燃,然后一把丢进书房的壁炉中。

“请您亲自回国,向女王陛下陈述这份情报的内容,我会让机要室发一封电报向女王陛下引荐你的。”

“呃,实际上,我正准备去美国体验下印第安人的奇特文化”

“拜托你了。”约翰逊打断了罗斯顿的话,“这份情报非常的重要,必须在万无一失的情况下送到女王手中,大英帝国和女王陛下需要你的服务与无私奉献,爵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0625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