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的民国不可能这么萌

作者:月面 | 分类:历史 | 字数:0

72 庚子风云(2)

书名:我的民国不可能这么萌 作者:月面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06

10月17日,清廷山东驻军剩下的最后力量原淮军一部七个营,向济南发动了试探性攻击。济南外围的所谓革命军队,实际上和上个时空的义和团武装程度相当。战斗意志虽然比乌合之众的义和团要坚强,却没有受过任何的军事训练,也没有军官,组织程度基本为零,因此很快便陷入了各自为战,被清军各个击破的境地。

但是很快,起义的清廷军队和由革命志士组成的义勇队便从济南杀出。清廷山东驻军大部分为曾国藩、李鸿章的老底子,军事素养自然了得,而革命义勇队虽然单兵战术素养不行,但军官全都是日本陆士毕业的年轻人,军官素养极高。以这些部队为核心,溃散的民团再次组织起来,迅速包围了进攻的清军,加上倒向革命派的山东神姬营的鼎力相助,山东地区最后一支成建制的清军被消灭在了鲁西南地区。

率领清军发动反击的总兵吴兆有以身殉国的消息传来的时候,袁世凯正在和唐绍仪等心腹对着地图研究华北形式。听完报告后,袁世凯背起双手,缓缓的离开地图桌,踱到书房另一侧的书桌旁,随手抚摸着摆在桌上线装书的封面,很久没有说话。

终于,他叹了口,北洋新军的大帅用沉重的口吻说道:“当年我在庆字营门下,得到吴兆有和张光前两位前辈多方照应,后在朝鲜立下功勋,方得朝廷重用。后来张光前在甲午战死,我痛哭三天,但那终究是丧于敌寇之手,作为军人,是莫大的荣耀。现今吴兆有老前辈,以七十一岁高龄死于乱党之手,可惜啊,可惜。”

书房里其他人面面相觑,谁也不知道该怎么接话万一大帅其实心底是在暗爽怎么办?

最后还是唐绍仪仗着自己是袁世凯至交,说了一句:“大帅,请节哀顺变。”

“嗯,事到如今,哭鼻子也没有用。”袁世凯抬起头看着天花板,还用力抽了几下鼻子,好像刚刚他真在为故去的友人垂泪一般,“关键在于,如何让济南的乱党付出代价。”

这边王士珍已经站起来了。

“大帅,我部粮草弹药充足,士兵战意高昂,愿为先锋。”

袁世凯扫了眼这个瘦高个,稍微等了一会儿才慢悠悠的说道:“别急嘛,仗,当然是要打的,但是怎么打,还要斟酌一下。士珍啊,平时最稳重的就是你,这次主动请战可不像你啊。”

“大帅,”王士珍用一如既往的沉稳口吻答道,“这乱党背后站着日本人,我与日寇势不两立。”

在上个时空,王士珍初露头角便是在甲午,这位后来的北洋三杰之首,在清廷退位的时候为了表示忠心也卸甲归田,后来坐看袁世凯卖国,军阀混战生灵涂炭,整一个清廷遗老的做派。但当年,他确实怀着一腔热血,奋战在抗击日军的第一线。

而在这边,清军在甲午的表现普遍高于上个时空,王士珍在朝鲜也立下了主动出击伏击日军山县有朋军团先锋的大功,随后在旅顺更亲自督军,死守炮台七昼夜,迫使日军不得不转移攻击方向,包抄王士珍部侧后。

甲午战败之后,王士珍本来准备以死殉国,刚好这时候袁世凯经王士珍的恩师推荐找上门来,一句“殉国易,雪耻难”便将这员猛将收归门下。

所以这种时候王士珍要不求战,袁世凯反而会觉得有问题。,

现在王士珍起了头,袁世凯便从容接了过去,他环视书房内众人,唐绍仪、段祺瑞、冯国璋,这些都是日后在中国北方叱咤风云的人物。中国近代史上出过三个批次的将才,刘永福、聂士成这一群,算是一批,后来黄埔前后那一拨,是第三批,这第二批将才的大部分,就都集中在袁世凯手上了。

和南洋那边林有德那个小小的幕僚班子比起来,袁世凯的军官团实在是豪华太多了。

“诸位,士珍所言,我也感同身受,我也想要尽早开拔,将这些日寇支持的乱臣贼子一网打尽啊。但是发兵与否,不在我袁某人,这是朝廷的事情。我们作为军人,只能依令而行。”

王士珍扭头看看冯国璋和段祺瑞,此时这三人关系亲如兄弟,完全无法想象日后那争权夺利的样子。三人交换了一下眼神,一致认为大帅准备按兵不动,等朝廷给开条件,于是王士珍不动声响的就坐下了。

接着整个书房陷入了沉默之中。

袁世凯似乎对这种沉默没什么意见,他当着众部下的面,拿起摆在搁物架上的山核桃,一边在手里转着玩一边在书房那不大的空间里踱起了方步,悠然自得的紧。

众将互相交换眼神,谁也不敢动。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徐世昌急匆匆的进了书房。

“大帅,老佛爷刚刚下了决断,支持新法,建内阁设议会,并且提议由李鸿章李大人担任第一任内阁大总理。”

徐世昌的话让袁世凯步子稍稍放慢,北洋军的首脑把手里的山核桃换到左手,抬起空出的右手摸着他那颗大光头,没表态。

徐世昌接着说:“作为回应,康梁已经同意由李大人出任内阁总理大臣,但指名陆军大臣需由袁世凯袁大人担任。”

袁世凯的步伐骤然减速,然后又缓缓恢复了最初的步速,他依然摸着自己的大光头,只是“嗯”了一声作为回应。

接着袁世凯又在书房里转了两圈,才停下脚步,转向等候多时的众人。

“世昌你在朝廷上下活动辛苦了,不过还要劳烦你现在马上回紫禁城,打探一下神姬营将会调派哪一部协同我们作战。尽量不要让慰婷她们从广州回来,理由什么的好办,就说南洋乱党虎视眈眈,随时有可能策应山东在南方作乱。”

徐世昌简单的应了一声,便转身匆匆离去,并没有对最后附加的条件有任何疑问。神姬这东西最大的问题就是补充困难,袁慰婷部等于是袁世凯集团拥有的神姬部队,自然要尽量避免她们投入到这场注定要残酷异常的战端中。

“绍仪你洋文好,跟洋人交情大,你现在跑一趟东郊民巷,看看英美法德俄的风口,如果能争取到列强远东舰队的海上掩护,那就最好了。”

“好,我这就去。”唐绍仪说着站起身就要走,却被袁世凯直接拽住袍子留住了。

“还有,”袁世凯盯着唐绍仪,脸色整个沉了下来,“一定要搞清楚美国人的态度,我可不想仗打到一半美国的轮船在烟台或者青岛靠岸,卸下来大批武装到牙齿的南方灰皮军。”

“明白。”唐绍仪郑重点了三次头之后,袁世凯才放手让他离开。

两个弄文的走了以后,袁世凯转向留在屋里的武官们。

“士珍啊,之前让你去山东勘查地形要冲,你做的报告我看了,很好。现在我要你三天之内给我制订一个详细的进攻计划,能行不?”

“没问题。”王士珍站起来“啪”的立正敬礼,回答得那叫一个铿锵有力。

“祺瑞、国璋你们两个迅速赶回自己的部队,准备开拔。曹锟部离沧州还有多远?”

段祺瑞低头看了看表,答道:“如果没有遇到抵抗的话,应该已经到了,但是到山东的电报线多处被剪断,一时半会我们还收不到报告。”

“派骑兵传令,告诉曹锟务必守住沧州一线。另从大沽调将风一营,马步军三营支援曹锟部,准备完成即可开拔,不必向我报告了。”

“是!”

“你们都下去吧!”

部下们都带着军令离开后,袁世凯走到书房的大窗前,看着窗外已然显出些寒冬的萧索的庭园。方才自始至终都绷紧了脸的袁大帅在这无人关注的时刻,终于勾起了嘴角,露出一丝轻蔑的笑容。

“哼,革命党,孙雯。好,好啊。你们要战,那便战吧。我练兵四年,正愁没人一战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4233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