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心魔

作者:沁纸花青 | 分类:武侠 | 字数:0

第二百四十四章 兴云弄雨

书名:心魔 作者:沁纸花青 字数:0 更新时间:01-08 20:04

流民起事这种事,几乎每隔几十年都会有一次。邺国总是容易干旱的。遇到了年景不好,饿死的人多了些,便会有些不晓得世间真相的人想要将“皇帝拉下马”。但吕正阳知道道统与剑宗不会允许邺国之内生大规模的民变,也知道有那白阎君的许诺,就意味着大邺必然国运长久。

因而先派兵去剿。边剿边抚,杀掉一部分,救济一部分,最终民变总会消弭无形。

然而六个月之后吕正阳得到消息那些起事的流民不但没有销声匿迹,反而越地成了气候

彼时邺国的上下官员也晓得那些流民动摇不了国本,因此层层瞒报,并不担忧。历史上数千年都没有先例,怎么可能到如今降临在邺国呢

由此,起事的人马已有四万之众,占据了六个州的地盘。

那逆贼的头领姓宋,名叫宋登科。他的老家乃是一个叫做庆阳的县城,因而在占据六州的地盘之后,公然称帝国号,庆。

皇帝终于焦急起来,向道统与剑宗求助。但渭都中的道士只说会回禀师门,后又说这种事皇帝自己便可以解决区区四万而已,竟是怕什么呢

如此又过三个月。

事情愈地闹大了那叛军竟又连下六州十的邺国。前线将士来报说,叛军当中甚至有妖魔、通晓道法的人助阵,邺朝官兵全然不是对手。

皇帝便又求助道统与剑宗。

可这一来才真真知道坏了事不知什么时候,邺国境内道统剑宗驻所里的修行者们

已经全不见了。

吕正阳这时候才意识到恐惧因为这意味着,道统与剑宗已经默许了这件事。

道统与剑宗想要改朝换代了。

此后便是庆与邺长达数年的战争。

在这数年之间,又生了另一件事。

皇帝坐在深宫里,看到前线传来并不乐观的战报,心情自然不会好。于是时常去散心。

他伪装成普通人在渭都的街巷中走,见识了很多很多的人和事。亡国的压力以及对未来担忧令他终于能够认认真真地体察民间的疾苦,知道那些市井间的百姓到底是如何谨小慎微的过完一天、一年、一生。

这令他的身上多了些与众不同的气质他有帝王的华贵轩昂之气,也有了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坦荡之气。

然后他遇到了一个妖魔。

那妖魔名为白云心。

吕正阳是一个美貌的男子,又有天下间少有人拥有的特殊气质。

而白云心与她的丫鬟本就在人世间游走,喜欢一切好玩有趣新奇的东西。她很快喜欢上这位邺朝末帝。

虽说妖魔的喜欢不同于人的喜欢、白云心究竟是不是拿他当一个特殊的玩物亦不得而知。但妖女终究知道了他的身份以及烦恼,意识到自己撞见了一件千年难得一遇的趣事了。

而吕正阳也知道这女子并非人类,而是一个神通广大的妖魔。

便问白云心,能否助他保下自己的江山基业一旦天下再定,将以整个邺国的香火来供奉她。

朝代更替这种事,千年难得一遇,自然好玩极了。白云心欣然答应。

随后

这白云心也不见了。

之后的事情史书中记载得很详细。

邺国覆灭、渭都被攻破、屠城、邺帝死于紫金宫殿中。

而之前的事情,李云心也知道大概并不是胡乱编造的在干掉月昀子之后,白阎君曾对他说自己为何要帮助那鬼帝。依着白阎君所言,他欠鬼帝吕正阳一诺。而今白云心的这些话与白阎君的话相互印证了。

白云心说这些话说了很久。其间语气平和,略有些跳脱看得出回想起当年与邺帝相处的事时还觉得是一段颇为开心的记忆。

等她不说了,已经是正午。

但三妖身处湖中,不但不热反而颇为清凉。李云心眯起眼睛想了想,忍不住问:“那么究竟和青州神女山上那破庙里的画像有没有关系”

白云心想了想:“不知道。”

李云心点点头。也想了想,再问:“这么说此前你帮鬼帝和我拦住剑宗来的人,就是因为你也欠那吕正阳一诺。那么问题来了那时候你答应帮助吕正阳,为什么后来又玩消失”

“我义父不许的。”李云心本以为白云心需要些时间来纠结、犹豫,好确定要不要同自己说。可没有料到她没有半点儿犹豫便说出口,“我那时候不晓得其中缘由,只听吕正阳一面之词,以为是流民作乱。可后来答应了他才知道竟是天下的大势。那些人想要改朝换代,但因为什么,义父也没有说的。”

李云心明白白云心口中的“那些人”是指道统与剑宗。

这件事,以及数百年前邺朝覆灭的往事令他皱起眉。

他觉得事情不对劲儿。

倒不是他多心,而是

邺朝旧都在渭城。龙魂在渭城边的洞庭。洞庭君也在洞庭。白云心也跑来洞庭。最近的一切事都在渭城附近。

这样多的人和事都生在这样一片小小的区域

李云心觉得可能他眼下所知的这些看似毫不相关、生在各个时期、各个势力当中的事,实则都是围绕着一件事或者一个缘由展开的。

眼下他了解得越来越多,可也越来越迷茫了。每一次他觉得自己或许快要触摸到谜底,可转眼之前又会现那所谓的“谜底”竟还是“那件事”的一个因素而已。

邺朝末帝吕正阳在神女山上对画像不敬,转眼之间就降下大雨流民起义、被道统剑宗抛弃这其中必有牵连和蹊跷。

如今李云心是龙王。他清楚降雨这玩意是怎么回事。

龙族都可以降雨,但能力有强弱。譬如他这样的真境龙子,又修了道法。在渭城中集合那样多的怨气搞出一场狂风暴雨虽说并不吃力,但也不轻松。

依着他的道行,他可以搞出一场笼罩整个渭城、洞庭的小雨来。也可以搞出一场覆盖面小些的中雨来。如果要狂风暴雨,大致只能覆盖渭城。

想要那种下上个七天七夜的级暴风雨他自觉没可能做得到。

他不知道还有谁做得到。

他从前不属于这个世界,他从前看过气象云图的一个大大的地球,上面覆盖着白色的云团。面积大的足有一个大6那样大,面积小的,动辄也横跨数省。

因而他很难想象一个妖魔的法力再高强能不能高强到搞出一片几乎覆盖半个国家、持续数日的级豪雨来。

这个世界上各处都有妖魔装扮的龙王。但那些“龙王”大多是水族,天生会一点兴云弄雨的本领。然而那也是有限的。

一条小河里的“龙王”可能卯足了力气,一个月能弄出一场淅淅沥沥的“大面积”小雨。但好在妖魔多,数量可以抵一抵质量。

道士们也会“求雨”。但他们求雨,就纯属耍流氓了。

道士们本身是没法子兴云弄雨的。

在李云心来看这件事很好理解寻常压得很低的雨云,你抬眼看去觉得就在自家的房顶上,似乎抬手就摸得到。

实际上有一两千米高。

那些行走江湖的意境、虚境道士,连飞行都不可能,哪有本领影响那样高的天空之上的水汽凝聚还是大规模水汽凝聚。

但他们不会,当地的水族妖魔却是会的。

妖魔行雨很好分辨云层薄而低,大多一两百米高,持续的时间不会久,降雨量不会很大。

于是道士们烧符箓,叫那些天生有本领的水族妖魔来行雨。

这类妖魔既然可以做一地的“龙王”,本身便是安分的。想要香火修行,想要人间供奉。道士们又代表道统,且修天心正法。争斗起来具有优势,背后还有庞大的势力撑腰。到此处要“呼风唤雨”,那妖魔当真不配合,祭起符箓飞剑斩杀了,便说从前是这妖魔在此作祟,因而干旱又到哪里说理去。

因而李云心将妖魔行雨看做“做苦工”,倒将道士求雨看做“耍流氓”。

所以他在想那吕正阳触动了神女山庙中的画像,随后就下了七天七夜的大雨这事儿到底是人为还是赶了巧。

如果是赶了巧,又是因为什么道统忽然要搞掉邺朝,新建一个庆朝。

这样一想,他很快抓住重点。

倘若是不喜欢吕家人做皇帝,直接换掉吕家人就好了。这事儿在他那个世界听起来可笑,但在这里却没人敢说不成。

这个世界的帝王们,更像是道统与剑宗手底下的“职业经理人”吧。

拥有无上权威的仙人们不喜欢这个经理人,那么就叫他滚蛋,换上新人即可何必要弄出民怨暴动烽烟四起呢

要知道道统剑宗希望人间歌舞升平,百姓繁衍后代。

可数百年前的那一场战争如今的庆国人人都晓得有多么惨烈。州府之内十室九空,从流民起事到渭都覆灭,人口几乎减少了一半这可是一国的“一半人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1434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