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皇贵妃

作者:卿隐 | 分类:军事 | 字数:0

32 第 32 章

书名:皇贵妃 作者:卿隐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3

六月,大梁在与西戎决定性的一战中大获全胜,这几乎昭示着朝廷已经完成了西扩的战略目标。同时也昭示着皇权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

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大梁将进入与民休养的阶段。

就在这西北战事大捷、举国欢庆的时候,深宫里的圣上在毫无征兆下突然就下了一道旨意,而这道旨意就如一滴水滚入了热油里,几乎瞬间炸翻了朝野上下的文臣。

一连五日,朝中众文臣聚集在大梁门前请命,跪请圣上收回成命。

勤政殿,圣上凝目扫过那厚厚一摞群臣的请命书,问道:“今日在大梁门前哭殿的文臣有多少?”

徐世衡回道:“有大半数了。”

“领头人是谁?”

“礼部侍郎马贺,携翰林院一众编修。”

圣上颔首,随手翻过那马贺单独上奏的请命书,一目十行扫过。

“马贺素会做文章,这通篇下来典谟训诰引经据典,深文大义振聋发聩,恨不得让人反躬自问,那亡国之祸可要逼近眼前。”他移开目光,淡声,“可惜了,文章做得再好,也不过是大言欺人。”

徐世衡无声俛首。

圣上看他一眼,道:“说来你当日的建议不错,没了文臣推崇的美姿仪,那文云庭老实多了,如此倒也免叫朕为难。否则今个这种场面,他们少不得要推他出来打头阵。”

正在此时,殿外有宫人通传,内阁首辅高儒源求见。

圣上看向殿外,着人宣他觐见。

高儒源赶紧整整官帽,面上难掩憔悴的进殿。

“圣上,臣已转述了圣上的旨意,可那些大臣们还是不退。马侍郎等朝臣说,自古有‘武死战,文死谏’一说,不能请圣上收回旨意,他们宁死不退。”

“好一个文死谏,他们说的好啊。”圣上叹道,“这是非要给朕按上个昏庸无道的君王名声。以死来给朕诤谏,敢情在他们眼里,朕可比拟那夏桀商纣了。”

“圣上明鉴,马侍郎他们只是一时激愤,断不敢有此意。接连五日,已经有老大臣坚持不住晕厥,舆情愤然,实不利江山社稷稳固。臣伏乞圣上能稍加安抚,暂平舆情,免教事态扩大。”

高儒源苦着脸恳求着,满心疲惫。

自打文元辅下台,而他被推上这个位置后,这六年来,他简直可以说是在这个位置上丢了一半的命了。身为元辅,他有责调济圣上与百官间的关系,维护大梁朝的秩序运转。可这些年来,圣上与那文臣间的关系就没怎么升温过,时不时两方便会因政见上会有些大小冲突,这就需要他不断的居中调停。

以往倒也勉强能应付,可这次不一样了,圣上冷不丁给他来了个大的。这简直是想要将他另外半条命给送走啊。

圣上要驳正贵妃案的举措,是让他距那年贵妃案后,再一次的感到风雨飘摇。这一次的调停可是难于上青天,但凡一方不满意,他就两头不是人,若是两方闹崩了,那得了他高儒源便是千古罪人。

“安抚?朕还不够安抚他们?可用朕下个罪己诏来祭告祖宗,昭告天下?”

听着御座上那人不冷不热的话,高儒源都要苦笑了,“倒不用圣上如此,臣自大梁门刚过来时,听说了文渊阁刚传出一篇《告贵妃书》。”

大殿里静了数息,传来帝王深沉的笑声。

“好的很,接下来应就是《讨贵妃檄》,或许,还有篇《讨昏君檄》在等朕。高元辅你这就去传话,问问他们,是不是元平九年的十二君子不够彰显名声,需要额外添上元平十六年的二十四君子。”

“圣上息怒。”

高儒源大惊,真惹急了这位手腕强硬的圣上,只怕其真能做出血染大梁门的事。

“去问。再传一问,驳正旧案是打他们文臣的脸,不驳正却是打朕的脸,难道他们文臣的脸面是脸面,朕的就不是?还是说,所谓的维护大梁皇室的规矩体面,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传讯此两问,令他们即刻答复问题。”圣上沉目扫了眼殿外,“另外,传礼部侍郎马贺来勤政殿前跪着。”

事态严重,高儒源几乎是一出了大殿,就赶忙小跑着去坐上轿,急令人抬轿奔去大梁门。

这一路上他担忧又疲惫,同时又暗暗在心里将那马阁老骂个半死。当年文元辅下台后,任谁都知这档口内阁元辅位置就是烫手山芋,不好干。马阁老不想接这烫手山芋,于是就利用自个的威望反将他给拱上了位。

这六年,当真害苦了他。

到了大梁门,尽管高儒源将圣上的话修饰再修饰,可群情还是很激愤。

最激动的莫过于修撰本朝历史的编修们,圣上一意孤行坚持要重修史实的举动,在他们看来,这是对他们极大的不信任与侮辱,简直比杀了他们都难受。

“烦请高元辅转告圣上,吾等身为史官修撰本朝史实,记载在册的每一个字都考证纪实,绝无半分私心!若圣上非要扭曲史实,一意孤行,那吾等也不惧做那二十四君子,以死来正乾坤,捍卫史官尊严!”

高儒源脸色灰败的离开,之后又一脸菜色的回来。

带回来的是圣上的一句话——“元平十六年没有二十四君子,唯有二十四佞幸。”

有编修直挺挺的被气死过去。

几个脾气大的老大臣围着高儒源指着鼻子跳脚骂,骂他不作为,只会八面玲珑做和事老,一副佞幸做派。

高儒源有苦说不出,只恨自己不能撂挑子不干了。

这场君臣的对峙从六月一直维持到七月。

期间逢三六九的大朝议都休了,不过那些文臣们还是每日按时来大梁门点卯,当然是换着班的来跪,否则一波人一跪就是一个月,人就得跪废了。

要说有什么影响,那当属司礼监与文渊阁的公务繁重了起来。每日里,他们要从海一般的题本奏本中选出重要事宜,呈上御前。

到七月中后旬,文臣们的气焰有些萎靡了,半数是源自圣上这些时日对他们的冷处理,半数是源自每六年一次的京察要开始了。

这京察是大范围的考核,针对的是在京所有官员以及各地的巡抚,一旦京察考核结果为下下等,那无论何等官职的官员都必会遭到降级或罢免。

有文官便有些坐不住了,去大梁门跪请的心态也不时那么坚定,对那公正居中调停的高儒源的态度也有缓和的趋势。毕竟历来考核的主官是内阁首辅。

前朝这会到了君臣博弈的关键时刻,而此时的后宫也有大事发生。

岚才人发动了。

大概是禁足的那半年来她担惊受怕,吃穿用度上又跟不上,所以导致这一胎她提前发动的。满打满算,大概是怀了八个来月。

民间都有七活八不活的说法,所以她的这一胎后宫上下全都关注着,各自心里是如何想的,怕也只有自己清楚。

“皇后娘娘去了永和宫,随同的还有那两位有皇嗣的妃子,再就是有几位凑热闹的妃嫔一道随着过去了。”

于嬷嬷熬了红糖水端来时,顺道说了那永和宫此时的情形。

文茵舀着糖水抿了两口,道:“自打皇后上个月解了禁足后,我瞧她比从前沉寂了许多。”

“何止呢,如今穿戴朴素,甚至妆都不上了,人瞧着消瘦萎靡不少,由此看这三月的禁足给了她不小打击。”

“受过打击或许她就想开一些东西。”文茵看向殿外,“她此行去永和宫,只怕不单单是去坐镇。”

“娘娘是说……”

“岚才人位份低,不足以养皇嗣。除非她能一跃升至嫔位,当然这种可能性极低。”

文茵端过碗将剩下的糖水喝下,缓了缓,方道:“而中宫,无子啊。”

看来皇后是想通,不再奢求自己有宠有亲子,便只能退而求其次,抱养皇嗣于膝下养着。

若岚才人此番生的皇子,那日后这皇子记在中宫名下,便是嫡子。

皇长子与嫡子,这日后的后宫怕另有一番争夺。

不过,又关她何事呢。

这夜文茵梳洗完躺下时,于嬷嬷站在榻前反复的整理被褥,明显的心神不宁。

文茵往内寝外看了眼,方柔声安慰说:“又不是每月都准,总有迟个一两日的时候,应该明日就会来了。”

于嬷嬷连说了两句是,“明个肯定会来。”

站直身来,她又去整理那已经放下的床帐,好一会又忍不住问了句:“要不,我再去熬碗红糖水来?”

文茵正待要说不用了,正在这会,念夏的声音突然在外间响起:“娘娘,皇后娘娘派人请您去永和宫坐镇。”

文茵一惊,从榻间撑坐起。

她与于嬷嬷对视一眼,两人眼里皆传递出信息——岚才人怕是不好了。

只有这个原因,皇后才会为避嫌,要请宫里头的高位份的妃嫔过去做见证。

永和宫里,皇后与娴妃、庄妃两方泾渭分明的坐着。

双方的脸色都不好,似是刚不久经历了一场不愉快的争执。

产房与外间用一张厚厚毡帘隔开,隔得了里面画面,却隔不开自里面传来的血腥味与痛苦的叫声。

见文茵进来,除了皇后之外的众妃嫔都起身问安,让出上首位置。

文茵解了身上薄披风递给嬷嬷,环顾了眼外间众人,又往惨叫声不绝的产房方向扫了眼。

“现在岚才人是什么情况?”她走到妃嫔让出的位置上坐下,问:“可有延请御医?”

娴妃答得话:“岚才人难产,孩子脚先下来。御医来把了脉,也开了方子灌了药,不过对于这种情况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看岚才人自己的造化。”

娴妃的话刚落,皇后却突然插了声:“什么自己的造化,说白了有人还不是等着拖着,最好等那岚才人熬不住了,一尸两命才好。”

“皇后娘娘这话嫔妾就听不懂了。”庄妃不甘示弱的反问,“难道皇后娘娘有什么好办法?”

对于妃嫔的顶撞皇后也不见怒,似乎在禁足那三月期间,就对于自己威信丧失而已有心理准备。

皇后没什么声调道,“这种情况,总要舍一保一。”

庄妃当即问:“哦?那该舍谁保谁啊?”

娴妃道:“这种事情还是该由两宫皇太后来做主。依嫔妾看,皇后娘娘还是赶紧派人去怡畅园告知两宫皇太后,由太后娘娘她们来定个主意。”

“自皇宫到怡畅园,一个来回,少说也得一个整日。岚才人这情况,娴妃你能确定她能拖到明个晌午过后?”

“那……除此之外,也没什么好办法了。毕竟人命关天,谁敢专擅呢?”娴妃一脸悲悯与无奈。

皇后看了眼娴妃,又看向了贵妃方向。

“贵妃,岚才人这事迫在眉睫,你觉得应该如何处理呢?”

事至此,文茵已经完全看明白了两方争执的重点是什么。

有子嗣的两位嫔妃希望岚才人能拖到一尸两命,而没有子嗣的皇后则希望能舍大保小。

文茵一时间也说不好双方是谁比谁狠毒了。

“我想回家,我想见我娘……”

哀哀的哭声夹杂着几声痛到极致的虚弱惨叫从房里传来,犹如濒死前的挣扎,又如濒死前的哀求。文茵环顾在场的妃嫔,没有一人面上流露不忍与动容。

“既然人拖不了太久,那就是保大保小的事。”她眼帘半垂,不去看她们各异的神色,“只是人命关天,保谁不保谁,我做不了这主。”

皇后接口:“自然是要保皇嗣。两宫太后亦多半会是这般意思。”

“皇后也说是多半了,指不定两宫太后怜惜岚才人,会舍小保大呢。”

对于庄妃的狡辩,皇后终于露了丝怒容。自古皇家都是子嗣为先,可没舍小保大的道理。庄妃就是在胡搅蛮缠。

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文茵从座上起了身。

“再继续拖下去,只会有一尸两命的结果。倒不如进去问问岚才人,看她是何种意思。”

那庄妃刚想说那岚才人有什么权利做主,就见贵妃的目光看了过来,遂立即噤声。

皇后一想,再拖下去于她也没好处,遂也起身打算一同入产房。

一掀毡帘,浓厚的血腥味扑鼻而来,不管先前有何心思的后妃们,皆是面上一白。

候在屏风外的太医忙行了礼,而后退至一侧。

皇后几人绕过屏风后没走两步就停住,抬袖掩鼻,文茵走过两步之后,也停下。

岚才人盖着大厚被子仰躺在产床上哀嚎,脚下方向是稳婆掀着被子皱眉看着,榻前有宫女端着血水盆,另有宫女端着染血托盘,上面搁置细麻布、剪刀、以及盛放黑色汤汁的药碗。榻边还有个嬷嬷在按着她,似乎防止她乱动。

这一幕给了文茵极大的不适感,让她有种要喘不上气来的感觉。

这一刻她感觉自己所见的好似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命运由旁人主宰的待宰羔羊。

似乎察觉到了有人进来,那产床上的人就拼力睁开眼看过来,待见了来人,她灰败痛苦的双眸迸射处极大的亮彩来。

“娘娘……救……”

“岚才人,想必你也应知,你如今情况危急。”文茵直接开口道,对上岚才人的视线,“现在到了保大保小的时候,你想保大,还是保小?”

皇后几乎立即道:“岚才人,皇家子嗣与你自个性命,孰轻孰重?你家族荣光,与你自个孰轻孰重?想必你自己应该清楚的罢。”

“我……我……”

“皇后娘娘何必这般咄咄逼人?既然说了要询问岚才人的意思,那就应该以她真实意愿为主。”

庄妃对那岚才人亲切了几分道:“你别怕,保大保小你自个说,这里有贵妃娘娘……还有我、娴妃她们都在呢。”

娴妃也温和道:“岚妹妹只管说出自己想法就好。”

岚才人不敢去看皇后阴沉逼视的目光,只敢去看前面贵妃始终平静和缓的清润双眸,半晌,哇了声哭了起来。

“我,我想活……”

从产房里出来,除了皇后的面上难看,其他的人皆是平静的表象。

“本宫反对,一个小小才人,有何权利做主?”

皇后直截了当表明态度。

文茵遂道:“让圣上来决定罢。”

这话一出,周围气氛凝了瞬。岚才人的事之所以没人去禀圣上,一则是因后宫的事一般不劳烦圣上,二则是因这近月来前朝闹得凶,圣上已是宵旰忧勤,忙至连踏足后宫的时间都没有,更遑论其他。所以皇后更不会再拿后宫的事去烦扰他。

“人命关天,圣上会体谅的。”文茵说着看向娴妃她们,“岚才人想活,你们的意思呢?”

庄妃娴妃对视一眼,轻咳:“自是尊重她的想法。当然还是以圣上的意思为主。”

文茵点头,“我亦如此。那皇后娘娘的意思是舍大保小吧?”

皇后冷声:“自是,这是皇家规矩。”

文茵叫来念秋,同时对另外几人道:“不妨都各自派遣个宫人一齐去养心殿面圣,将后妃们商议的结果禀上,由圣上来裁定。”

众人皆无异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