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振南明

作者:一袖乾坤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三十二章 大战在即(第一更,求订阅,求月票!)

书名:振南明 作者:一袖乾坤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20

“傻孩子,你总归的要嫁人的啊。”

郑奎爱怜的抚摸了一把女儿的面颊,柔声道:“难道你还能陪着爹一辈子?”

郑秋彩胸脯一挺道:“那有什么不可以?我就想陪爹一辈子!”

“你啊,竟说胡话。爹还等着抱外孙呢!”

郑奎宠溺的刮了刮郑秋彩的鼻头。

郑秋彩脸颊上登时染上了两朵红晕。

“爹!”

郑奎叹息道:“爹知道你心气高,看不上一般人。可何家那小子真的蛮不错。爹是看着他长大的,知根知底!”

“爹我即便要嫁人也不嫁何大哥那种!”

郑秋彩对婚姻大事有着自己的想法,何椿虽然不错,却不是她喜欢的类型。

她更多的是把何椿当作大哥哥一样看待。

“那你要嫁哪一种?”

就像溺爱儿女的所有父亲一样,郑奎十分在意女儿的感受。

“我如果真的要嫁,那一定要嫁给一个大英雄!”

郑秋彩双手拖着面颊,满怀希冀的说道。

“大英雄?”

郑奎直是被逗乐了。

“什么样的人算是大英雄?”

对他这样的小老百姓来说,英雄这两个字实在是太过陌生。

“英雄啊,当然就是卫青霍去病那样的。”

郑秋彩兴奋道:“把鞑虏打的抱头鼠窜!”

“丫头,可不敢胡说!”

郑奎吓得连忙捂住了郑秋彩得嘴:“现在开封府是清廷治下,你说这话可是犯大忌讳的。”

刚刚那话若是被官府的人听到,他父女二人都得掉脑袋。

“爹你那么紧张干嘛。这是咱自己家啊。鞑子就是长了顺风耳也听不到吧?”

“还说!”郑奎狠狠瞪了郑秋彩一眼:“你这丫头真是不让人省心。”

郑秋彩嘴巴一撇道:“爹你要当顺民我没意见,但你别拉着女儿一起啊。”

郑奎简直要被气炸了。

这像是做女儿说的话吗!

“哼,只要你还是我的女儿,你就得老老实实给我当大清的顺民!”

郑奎实在不能明白女儿脑袋里都想的是什么。大明与大清有啥区别?不都是一个皇帝坐在紫禁城里发号施令吗?无非是朱皇帝换成了鞑皇帝,税照样收,日子照样过。

难道换了鞑皇帝坐江山就不需要磨豆腐的了?

至于剃发易服,根本就不是问题。

真正在意这些的不应该是那些满口风花雪月的贵族公子哥吗?

“爹你怎么这个样子啊!”

郑秋彩忽然觉得郑奎十分不可理喻。

“我才不要做什么鞑子的顺民!”

郑奎气的浑身发抖,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在他看来鞑子入关之后所向披靡,李自成被打的一路溃逃。明军就更不用说了,根本和八旗军没法比。

便是把李自成和朱皇帝绑在一起也不是鞑子的对手啊。

大清迟早是要拿下江山的。到了那时难道这丫头还能绝食而死?

退一万步讲,便是鞑子真的无法迅速拿下江南,完成统一大业,可开封总是在鞑子控制中的吧?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你若是和鞑子较劲,不等于是跟自己过不去吗?

“反正翻山鹞也要来打开封了,从今天起你就留在家里,哪儿都不许去!”

高杰可是个狠角色,开封城从上到下所有官员都如临大敌。

这种时候若是女儿在街上胡乱说话,被官府当作奸细抓起来可就糟了。

对父亲下的禁足令,郑秋彩十分不满。

“爹爹有些太霸道了吧。”

虽说她本来也不打算出门,但父亲这么颐指气使的命令就是让人不舒服。

“哼,我是你爹。我说什么你就得听什么!”

在这件事上,郑奎根本容不得女儿讨价还价,颇是一言独断的架势。

郑奎有心重振父纲,态度十分坚决。

郑秋彩愣了一愣,旋即扭头朝里屋走去。

郑奎长叹一声,心道丫头啊你千万不要怪爹心狠,爹都是为了你好啊!

管他谁得天下,咱小老百姓过好自己的小日子不就行了吗?

...

...

“启禀大帅,开封城中现有绿营军兵马三万人左右,基本都是几日前增援的金玉和部。”

李成栋双手抱拳,向高杰禀报道。

“嗯。”

高杰轻嗯了一声,背负双手踱了几步。

忽然他停了下来,定睛向李成栋问道:“你且说说看,这三万兵马的成色如何?”

高杰戎马一生,见过的阵仗多了。对付金玉和这样名气不大的将领他本提不起什么兴致。

可他又担心因为自己的傲慢轻敌造成严重的后果,故而决定问问李成栋的意见。

李成栋思忖片刻道:“大帅,这个金玉和早年间是大明的武将,后来投靠了鞑子,一路累功升迁做到了总兵,据说颇有些本事。”

李成栋对于金玉和的了解也来自于一些行伍间的传闻,不过他觉得金玉和能够做到总兵肯定是有两下子的。

“嗯。你觉得此人和祖可法比如何?”

清廷在河南留守的两名总兵分别是祖可法和金玉和。其中金玉和驻守怀庆府,祖可法驻守卫辉府。

鞑子的巡抚罗绣锦没有派祖可法增援开封,而是派更远的金玉和,难道是因为金玉和的实力更强?

“祖可法?大帅说的是那个逃跑将军?”

李成栋对祖可法十分不屑,哼了一声道:“末将认为,祖可法就连给金玉和提鞋都不配!”

他稍顿了顿,继续道:“祖可法是祖大寿的义子,出身就比金玉和高出不少。可这么多年下来,他和金玉和的职位都是总兵,这就很说明问题了。”

“当初祖大寿还没降清时遇到大战第一反应就是逃跑。他的干儿子和外甥都得了真传。”

李成栋说的两人自然就是祖可法和吴三桂了。

这俩个人都是辽西将门后辈中的“翘楚”,拥有一项独门绝技。

独门绝技不是指别的,而是逃跑的本领。

在李成栋看来辽西将门一年拿着几百万两银子的辽饷却屡战屡逃,实在是无耻至极。

最可笑的是朝廷竟然对其熟视无睹,甚至有些刻意的纵容。

东虏坐大到今日的地步,以祖大寿、祖可法、吴三桂为首的辽西将门“功不可没”。

...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