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女帝苏醒,我夫君成了摄政王

作者:初容依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六十一章 预设

书名:女帝苏醒,我夫君成了摄政王 作者:初容依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2

他缓缓道来,声音中透着一丝思索。“我记得文中提及的是逐步放开,然而眼下的情形……”

另一人轻轻摇头,脸上的表情透露出一种无奈和叹息。“其实,关于放开书局、书院等的事宜,早在女帝陛下在位之时,便已经有了周密的规划。而今的这位,不过是按照女帝陛下的蓝图,稳步推进罢了。然而,若真要深究其中是否有所出入……”

他轻轻摇头,眼中闪过一丝精光:“然而,谈及计划的变数,那运河似乎并不在我们预设的轨迹之内。”

另一人闻言,眉头紧锁,似乎也在思索这其中的奥妙。他缓缓开口:“运河吗?我记得,那新修的河段,其实早在女帝陛下在位时,便已开始进行周密的考察。”

他稍作停顿,目光似乎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段遥远的岁月,“毕竟,中下游地带雨水频繁,为应对其患,之前就开凿了众多湖泊,用以蓄水、分流,即便每年都会有勤劳的人们疏通河流,湖泊,确保水流的畅通无阻,”

“但是毕竟已经很多年了,雨水汹涌之时,即便是这些湖泊和河流也显得力不从心。毕竟其主要目的便是为了缓解下游的洪水压力,”

他继续道:“而且,运河靠近州县的地方也会修一些大大小小的人工河流,储水引流,尽管有定期的疏通与维护,但岁月不饶人,河流亦如此。也要挖掘一些新的河道出来,”

他的眉头微微蹙起,像是被无形的忧虑所困扰,“然而,我未曾料到,尽管不知原本的规划是何等精妙,但新修的运河段却意外地重新连上了里河。这一变动,使得在雨季尚未来临之际,上游的水量便显得捉襟见肘,连那湖泊的水位也大幅下降。”

另一人听闻此言,微微颔首,眼中闪烁着回忆的光芒,“我记得里河附近有几个大的湖泊,应该说挖了这个,雨季到时的确压力小了很多,”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毕竟,各地都巧妙地挖掘了一些细小的支流,将水通到周边的储水渠里面,如此,既减少了洪水的威胁,又使得水资源得到了合理的利用。更何况,南北两条水脉已然交汇贯通,水网交织,互为补充,”

然而,有人却微微皱起了眉头,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不过,我总觉得,这连通里河之举,是有目的性的,但无论如何,其带来的好处却是显而易见的。你看那河面上,舟船往来,货物流通,便利了交通,也繁荣了商贸。”

旁边的人闻言,纷纷点头附和,其中一人更是激动地接口道:“你说的没错!这些年,的船运可是发展得非常迅速。”

旁边的人轻轻颔首,眼中闪烁着赞同的光芒,“确实如此。这船运的繁荣,不仅极大地推动了贸易的兴盛,更在寒冬之际,让南方的新鲜瓜果蔬菜得以毫无阻碍地抵达北方。虽然这其中的价格难免有所上涨,但皆在情理之中,人们尚可承受。”

“更重要的是,水运的便利使得许多地方的交通更为迅捷,就连来京城的行程也大为缩短,便捷了许多。”

听到这番话,一位坐在旁边,悠然品茶的人,眼神微动,轻声插话道,“然而,尽管通往京城的道路已变得更为通畅便捷,我却总觉得,这些年来,赴京赶考的士子,似乎少了很多呢?”

坐在他身旁的另一人,轻轻吹散了茶杯上袅袅升起的热气,慢条斯理地回应:“的确,很多士子还是为了春闱而来。毕竟,无论是想去国子监和各部开办的学府,还是入仕为官,都需经过春闱的考试。”

“但要说到这些年京城来京城考试的人数,其实并不少,但是很多人都是考这些学府了,去参加各部考试的人,好像并不多。”

有人微微蹙眉,陷入了沉思。他轻叹一声,“只是,细细想来,近年来经过层层选拔,升迁至京城的官员确实少了许多。因此,考试之后,总给人一种,感觉很多部门还是都很缺人吧!”

另一人接过话茬,声音中带着几分深思与感慨:“我觉得跟有没有殿试还是有关系的,会试固然能让人才名扬四海,但与那殿试相比,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各地皆有选拔之试,何不就在当地选拔入仕,也省去了长途跋涉,赴京赶考的辛劳。”

话音刚落,人群中便有人眼前一亮,他急忙接口道:“您这一提,我倒是想起来了。如今的左相大人,不也是从地方历练数年,最终凭借春闱的出色表现,才得以在京城朝堂上崭露头角,稳扎稳打地走到今日的地位吗?”

此言一出,周围顿时响起一片惊讶的议论声。有人疑惑地出声:“左相?他不是前太师之孙吗?不应该直接参加春闱入仕,在下到地方历练吗?怎么先地方历练呢?”

另一人则微微颔首,接过话茬:“你说得没错,但他确实是先在地方历练了数年,这才回到京城参加春闱,一举夺魁,踏入仕途的。”

“不过,似乎这些身居高位的大人们,对于自家的子女有着超乎寻常的期望与严格。即便他们通过春闱入仕,也往往不会立即让他们身居高位。相反,他们更倾向于让子女们在地方上锤炼,体验民情,积累经验。”

“我记得,那些大人这些年前往地方坐镇的时候,好像她们的子女也都跟着去了,而今,他们并未随着大人们一同归来,想必是他们在完成了这次结业考试后,才入京。”

有人点了点头,“毕竟怎么说,地方的官职终究有其上限,如果想要晋升的话,还是要参加京城的会试的,然而,若有人心满意足于自己所在的州郡,那也未尝不可。”

“毕竟,朝廷各部门在地方上的晋升通道并非完全封闭,有些人才出众者,依旧有机会直接跃升至京城,成为朝廷的中流砥柱。”

他的话音刚落,另一人便表示赞同,“你说的没错,虽然破格提拔的机会并不多见,但不可否认,地方确实是磨砺人才的熔炉,想当年女帝陛下在位时,朝中不少官员都是从地方一步步磨砺出来的。然而,反观今朝,朝堂之上,似乎有数位官员未曾涉足地方,历经那番风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